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9.古诗三首一、注音。欲断魂 (hún) 借口(jiè) 牧童(mù) 倍思亲(bèi)二、词语。1.异国他乡、开导 2.喝酒、洒水 3.杜牧、一枚邮票4.孤独、狐狸、弧线 5.失魂落魄、乌龟三、理解古诗。(一)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1.注释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一岁除:一年又过去了。除,逝去。屠苏:屠苏草泡的酒,一般在元日饮用,据说可以祛除瘟疫。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桃:桃符,也作春联。桃符用桃木制成,上面会有神像,据说挂在门上可以求福避祸。2.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3.作者简介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宋神宗时,任宰相,推行新法,因受到守旧派的反对,被迫离职回到江宁,最后忧愤而死。主要作品:《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梅花》元日风俗: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二)《清明》 [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注释清明: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等习俗。 纷纷:形容多。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2.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远行的人个个落魄断魂。想找人问问哪儿有酒家,牧童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村。3.作者简介杜牧:唐代杰出的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在晚唐成就颇高。作品:《山行》《秋夕》《江南春》《泊秦淮》等。(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zhūyú)/少/一人。1.注释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忆:想念。 山东:此处指华山以东。异乡:他乡、外乡。 异:别的,另外的。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逢:遇到。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茱萸(zhūyú):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2.译文: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3.作者简介王维:唐朝诗人,字摩诘,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4.重阳习俗 :插茱萸、饮菊花酒、登高三、这三首诗分别写的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1.《元日》写的是人们过春节时,燃放鞭炮、畅饮屠苏酒、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辞旧迎新的节日情景;2.《清明》写的是清明时节细雨飘洒,在路上行走的人失魂落魄,向牧童询问哪里有酒馆,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村的情景;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了诗人独自远离家乡,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的情景,诗人想象家中兄弟们插茱萸登上高处时,他们也在怀念诗人的画面。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