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北京)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放牛山歌(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音版 (北京)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放牛山歌(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放牛山歌》
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音乐 学段: 3-4年级 年级 三年级
相关领域 感受与鉴赏、表现、音乐与相关文化。
三年级音乐上册《放牛山歌》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间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践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二)理论依据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放牛山歌》是一首节奏活泼旋律明快、单乐段分节歌曲。歌曲旋律高亢、委婉,起伏跌宕,也是一首表现山区人民勤劳朴实性格的山歌体裁歌曲,具有民族特色的衬词展现了四川民歌特点。在本首歌曲中出现了乐句、乐段的知识,歌曲中节奏型较多,包括后十六、双八、四分、二分、平均十六、八分正反附点,第4乐句和第6乐句完全重复。学生情况分析:我校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乐理知识,如:基本的节奏型(后十六、双八、四分、二分、平均十六、八分正反附点等),能够打节拍唱简单的旋律,能够随音乐律动,有正确的“倾听”意识和习惯,欣赏乐曲时手能随着音乐打节拍;演唱时知道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应用一定的发声方法。教学方式:欣赏、模仿、演唱、表演相结合。教学手段:在歌曲学习过程中,采用模仿、听辨等方式,发现歌曲特点,提高演唱的准确性,歌曲处理上主要围绕声音、情绪等音乐要素进行处理,进一步深化对歌曲背景的理解,增强对音乐的热爱。技术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图片。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较完整地演唱《放牛山歌》,表达四川牧童欢乐、愉悦劳动的心情。 知识与技能:通过聆听和演唱,能够感受四川民歌浓郁的高亢、嘹亮的风格特点。知道什 么是乐句、乐段。 过程与方法:运用体验、探究等方法教唱《放牛山歌》,感受四川儿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用高亢、嘹亮的歌声演唱歌曲《放牛山歌》,重点乐句第五乐句 教学难点:第三乐句的教唱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课前精彩三分钟歌表演《螃蟹歌》导入复习导入法:已有知识四川民歌《螃蟹歌》设计意图:复习的方法导入歌曲,可以巩固已有知识,进一步深化四川儿歌的特点。教唱歌曲(一)教唱重点乐句引出重点乐句导语: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四川儿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里都唱了什么?(播放音乐范唱)生:歌里唱了牛儿、捡柴……师小结:歌曲演唱的内容,在一个清晨,有一个四川的放牛娃,赶着牛儿上山来,背上还背着个大背篼,一边放牛,一边捡柴。放牛娃,迎着暖暖的太阳,感受劳动的快乐,高兴地唱了起来。山谷里立马就传了他的回声(播放音乐),现在老师来当放牛娃,你们来做山谷的回声。2.教唱重点乐句(1)师范唱(2)学生模仿教师演唱(山谷回声,发声训练)(3)方言演唱(哥改成guo)师:这是四川的儿歌,那谁知道这个“哥”字四川话怎么说?生:guo……(4)加动作演唱设计意图:重点乐句,引入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进行较好的发声训练,为唱好歌曲进行铺垫。(二)“乐句、乐段”教学1.出示歌谱,播放第一段歌词,让学生听一听有没有“放牛娃的歌声”2.再听范唱看乐谱,找一找“放牛娃的歌声”在第几乐句。3.“乐句”知识教学乐句:在语文课上,老师经常会说,看看这一段有几句话?在音乐中,我们叫做乐句。乐句是乐曲的基本组成部分,它能表达出相对完整的意义,如同文章中的一句话一样,故称为乐句。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首歌曲有几个乐句呢?4.分乐句5.“乐段”知识教学师:由多个乐句组成在一起,就叫做乐段。(三)教唱第4、6乐句1.听范唱,找一找哪两个乐句是相同的?2.师生对唱3.生随钢琴伴奏唱4.方言教唱(啥sei)(四)教唱第1乐句旋律1.出示C大调谱子2.C大调与G大调曲谱对比,出是第1、2小节字母谱3.教唱旋律4.看谱填词(五)教唱第2乐句1.接唱教学生:1乐句师:2乐句2.随节奏打节拍读词3.钢琴伴奏教唱(六)教唱难点乐句1.介绍背篼2.加入动作按节奏读歌词3.教唱歌词4.生随钢琴伴奏演唱设计意图:加入动作,提醒学生“背”字的不同读音,以动作引导的形式,解决难点。(七)完整演唱歌曲1.随钢琴伴奏演唱2.处理歌曲,不准确乐句3.再次随钢琴伴奏演唱4.随音乐伴奏演唱,教师指挥三、处理歌曲1.情绪处理(高亢、愉快地)教师范唱,让学生体会歌曲情绪声音处理速度处理设计意图:教师范唱更形象的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四、表现歌曲1.分演唱形式表现歌曲2.动作创编设计意图:通过加入动作,充分的表现歌曲高亢、愉悦的情绪,激发孩子们的热情。五、小结在音乐中让学生冥想,回忆本节课的收获。学生回答后,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补充总结,不仅学会了四川儿歌《放牛山歌》,更懂得了,劳动是光荣的,引导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热爱爱家乡,做“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三爱好少年。设计意图:在小结,让学生进行冥想,有助于回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教师进行“热爱劳动”的美德教育,让学生通过学唱歌曲,培养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学生的参与状态、探究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动评价、教师评价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围绕评价要点进行积分奖励评价,让学生在激励、进取、愉快的环境中认真的学习。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一、充分突出重点《放牛山歌》这首歌曲是一首四川儿歌,五声调式,山歌味道浓厚,我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由学生表演了二年级曾经学过的《螃蟹歌》,引入歌曲。意图是:体会四川儿歌的特点,同时螃蟹歌中有“哥”字,四川方言为“Guo”,恰巧《放牛山歌》的重点乐句“哥儿啰喂”也有“哥”字,在教唱的过程中,有了较好的过度,而“Guo儿啰喂”更能体现出,四川儿歌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将它做为重点乐句处理,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这一重点乐句,加上呼喊大山的动作,让学生很快的掌握了重点乐句,激发了孩子们对这首歌曲浓厚的兴趣,同时,这种回声似的歌唱,也在潜移默化的训练学生的声音,让学生自然的体会到气息的流动,头腔的共鸣。二、巧妙解决难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是第3乐句“背上背个大背篼”三个“背”字发音上有些困难,还存在一字多音,为解决这一难点,我设计了动作,唱“背上”的时候,双手放在背上,在唱“背个”的时候,搭在肩上,这样学生较快的掌握了这一难点乐句,我认为以这样的方式解决难点,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三、清晰教学设计本节课,整体的设计,由旧知识导入,首先解决重点,依次为解决难点,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将乐理知识,如:乐句、乐段、识谱教学,巧妙的设计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整节课思路非常清晰,学生较好的演唱了这首歌曲,个别学生能够背唱歌曲,当然,也有个别学生还不够熟练,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将进一步巩固。最后,通过冥想的形式,让学生回忆本节课的收获。最后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让学生懂得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家乡。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