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09讲 钠的其它重要化合物【自学导读】认真阅读教材35—39页完成下列问题:1、向碳酸钠中加入少量水后,碳酸钠 变成晶体,并伴随着 现象。向碳酸氢钠中加入少量水后,碳酸氢钠能 ,并伴随着 现象。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可作为食用碱或工业用碱的原因?3、碳酸钠水合物有哪3种形式?4、焰色反应用的铂丝(或铁丝)用哪种酸洗净?为什么选它?5、钾的焰色反应为什么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疑难探究】二、钠的碳酸盐阅读教材P36 探究【实验2-4】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Na2CO3和 NaHCO3(各约1g),完成下列实验,并将实验现象和相应的结论填入下表。阅读教材P37 探究【实验2-5】如下图所示,分别加热Na2CO3和 NaHCO3,观察现象,比较Na2CO3和 NaHCO3的热稳定性。【归纳总结】名称 碳酸钠(Na2CO3) 碳酸氢钠(NaHCO3)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细小白色晶体俗名 纯碱、苏打 小苏打溶解性 均能溶于水 Na2CO3 > NaHCO3热稳定性 稳定,受热难分解 受热易分解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与盐酸反应 Na2CO3 +HCl(少)==NaHCO3+ NaClNa2CO3 + 2HCl(过) =2NaCl +H2O+CO2↑ NaHCO3 + HCl==NaCl + H2O + CO2↑NaOH反应 不反应 NaHCO3 + NaOH ==Na2CO3 + H2O与Ca(OH)2反应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 Ca(OH)2+ NaHCO3(少) == CaCO3↓+ NaOH + H2OCa(OH)2 + 2NaHCO3 (过) == CaCO3↓ + Na2CO3 + 2H2O与BaCl2反应 Na2CO3 + BaCl2 ==BaCO3↓+ 2NaCl 不反应与CO2反应 Na2CO3 + CO2 + H2O == NaHCO3 不反应相互转化主要用途 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 发酵粉、医学上中和胃酸过多【归纳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比较:1、热稳定性:Na2CO3 > NaHCO3试管A中是 Na2CO3 。试管B中是 NaHCO3 。2、溶解性及水溶液的碱性:溶解性:Na2CO3 > NaHCO3, 碱性:Na2CO3 > NaHCO33、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 NaHCO3 反应剧烈,生成CO2多,消耗盐酸少。4、鉴别Na2CO3和NaHCO3:5、Na2CO3和盐酸可用“互滴法”鉴别及图像:①向Na2CO3溶液里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的体积与产生的CO2的体积关系如图1所示。现象:开始时无明显现象,然后有气泡产生方程式:开始无明显现象:Na2CO3 + HCl==NaCl + NaHCO3有气泡产生:NaHCO3 + HCl == NaCl + H2O +CO2↑②向盐酸里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开始时酸过量),消耗HCl的体积与产生的CO2的体积关系如图2所示。现象:立即产生气泡方程式: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三、氢氧化钠纯品是无色透明的 ( http: / / baike. / doc / 191492.html" \t "_blank )。密度2.130g/cm 。熔点318.4℃。沸点1390℃。工业品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是白色不透明的固体,有块状、片状、粒状和棒状等。 俗称,有 ( http: / / baike. / doc / 6094923.html" \t "_blank )的 ( http: / / baike. / doc / 81217.html" \t "_blank ), 易潮解,易溶于水 ( http: / / baike. / doc / 5342961.html" \t "_blank )并放热。NaOH溶液与CO2 反应:2NaOH + CO2(少) == Na2CO3 + H2O NaOH + CO2(过) == NaHCO3比值 产物 溶液中溶质>2:1 Na2CO3 Na2CO3、NaOH= 2:1 Na2CO3 Na2CO31:1~2:1 Na2CO3、NaHCO3 Na2CO3、NaHCO3≤1:1 NaHCO3 NaHCO3四、侯氏制碱法——阅读教材P37科学史话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足量NH3,再通入足量CO2,依据NaHCO3 溶解度比NH4HCO3小,使NaHCO3从溶液中析出:将NaHCO3 晶体滤出,NH4Cl可作氮肥。∴ NaCl+NH3+H2O+CO2 == NaHCO3↓+NH4Cl 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五、焰色试验 阅读教材P38【实验2-6】1、定义: 在化学上称焰色试验。2、操作:3、一些金属元素的焰色4、注意事项:(1)焰色试验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2)焰色试验是元素的性质。【基础训练】1.纯碱的化学式是A.Na2CO3 B.NaHCO3 C.NaOH D.NaClO【答案】A【解析】A.Na2CO3的俗名是纯碱,故选A;B.NaHCO3的俗名是小苏打,故不选B;C.NaOH的俗名是火碱、烧碱、苛性钠,故不选C;D.NaClO是次氯酸钠,是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故不选D;选A。2.取某物质做焰色试验时,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可以判断该物质中含A.铜元素 B.钾元素 C.钡元素 D.钙元素【答案】B【解析】A.铜元素焰色为绿色,不符题意;B.钾盐中常混有钠盐,焰色反应有钠元素黄色焰色干扰,故需使用蓝色钴玻璃观察紫色焰色,描述正确,符合题意;C.钡元素焰色为黄绿色,不符题意;D.钙元素焰色为砖红色,不符题意;综上,本题选B。3.碳酸氢钠俗称A.纯碱 B.烧碱 C.小苏打 D.熟石灰【答案】C【解析】A.Na2CO3碳酸钠,俗名是纯碱、苏打,不符题意;B.NaOH氢氧化钠,俗名是火碱、烧碱、苛性钠,不符题意;C.NaHCO3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符合题意;D.Ca(OH)2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消石灰,不符题意;综上,本题选C。4.取16.8gNaHCO3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将剩余固体分成四等份,分别取四份固体进行实验。下列能够说明NaHCO3固体已完全分解的是A.加水溶解后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B.加水溶解后向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产生C.称量固体,继续加热,冷却后再次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不变D.加入稍过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所得固体质量为2.925g【答案】C【解析】A.NaHCO3和Na2CO3溶液都呈碱性,滴加酚酞后都变红,无法证明NaHCO3固体已完全分解,故A错误;B. 加水溶解后向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NaHCO3也会出现白色沉淀,无法证明NaHCO3固体已完全分解,故B错误;C. 称量固体,继续加热,冷却后再次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不变,说明NaHCO3固体已完全分解,故C正确;D. 加入稍过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根据Na元素守恒可知,无论碳酸氢钠是否完全分解,最后得到的NaCl始终相等,无法证明NaHCO3固体已完全分解,故D错误;故选C。5.某物质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其焰色反应为紫色,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可能是钾的化合物 B.该物质一定含钾元素C.不能确定该物质中是否含有钠元素 D.该物质一定是金属钾【答案】D【解析】A.钾的化合物中含有钾元素,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其焰色反应为紫色,A正确;B.某物质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其焰色反应为紫色,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钾元素,B正确;C.蓝色钴玻璃可以过滤黄光,所以无法确定是否含有钠元素,C正确;D.该物质含有钾元素,可以是钾单质,也可以是钾的化合物,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D。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情况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的是A.FeSO4作补血剂时可与维生素C同时服用增强药效B.用Na2O2漂白食品C.用食醋清洗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D.用小苏打(NaHCO3)发酵面团制作馒头【答案】B【解析】A.FeSO4作补血剂时要预防其氧化变质为Fe3+,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够与Fe3+反应使其变为Fe2+,因此可与维生素C同时服用增强药效,A不符合题意;B.用Na2O2漂白食品后会生成强碱NaOH,NaOH具有腐蚀性,危害人体健康,B符合题意;C.醋酸的酸性大于碳酸,所以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且食醋无毒,可以用食醋清洗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C不符合题意;D.碳酸氢钠水解而导致其具有弱碱性,能中和面团中的酸,且无毒,所以可以用小苏打发酵面团制作馒头,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B。7.下列对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说明,正确的是①钾的火焰颜色,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②先把铂丝灼烧到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再蘸被检物质③每次实验后,要用硫酸把铂丝洗净④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⑤没有铂丝,也可用光洁无锈的铁丝代替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全部【答案】A【解析】①在观测钾的焰色反应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滤去钠的黄光的干扰,故①正确;②取一根洁净的铂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至无色,再蘸取被检物质,进行焰色反应,故②正确;③盐酸易挥发,其盐高温时也易挥发,灼烧时,盐酸及其盐可一起挥发掉,以达洗净的目的,不用硫酸来清洗铂丝,故③错误;④焰色反应是电子的跃迁引起的,属于元素的物理性质,故④正确;⑤洁净的细铁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至无色,本身无颜色,故可用铁丝进行焰色反应,故⑤正确;综合分析可知,正确的有①②④⑤,故A正确;故答案选A。8.下列有关和性质比较的表述错误的是A.在水中的溶解性(相同温度):B.热稳定性:C.等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碱性:D.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答案】D【解析】A.相同温度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小,A正确;B.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和水,而较稳定,B正确;C.以的第一步水解为主,以的水解为主,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溶液的碱性较强,C正确;D.与同浓度盐酸反应时,,,相同条件下比放出气泡的速率快,反应更剧烈,D错误;故答案为:D。9.不能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固体的操作是A.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物质,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B.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C.分别在这两种固体中,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D.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答案】D【解析】A.Na2CO3受热不分解,而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可以鉴别,故A不选;B.Na2CO3与CaCl2溶液作用产生CaCO3沉淀,而NaHCO3则不与CaCl2溶液反应,无沉淀产生,也可以鉴别,故B不选;C.向Na2CO3中逐滴加少量盐酸时,无气体产生,当盐酸加入较多时,可产生气体,而向NaHCO3中加入同浓度盐酸,则迅速产生气体,可以通过产生气体的快慢加以鉴别,故C不选;D.Na2CO3和NaHCO3均可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D选。故选D。10.某同学用下图装置证明过氧化钠可做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装置B中盛放的液体为浓硫酸B.装置C发生的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装置D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多余的CO2D.将E中试管收集的气体可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答案】A【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中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备二氧化碳,装置B中盛有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装置C中盛有的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装置D中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碳,装置E为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生成的氧气。【解析】A.由分析可知,装置B中盛有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防止氯化氢与过氧化钠反应,干扰实验,故A错误;B.装置C发生的反应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反应中氧元素即被氧化又被还有,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C正确;C.由分析可知,装置D中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碳,故C正确;D.由分析可知,装置E为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生成的氧气,氧气可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故D正确;故选A。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B.丁达尔效应是由于光束通过胶体时,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产生光的通路C.向碳酸钠中加入少量水后,碳酸钠结块变成晶体,并伴随着吸热现象D.根据火焰呈现的特征颜色,可判断试样所含的金属元素,这种方法称为焰色试验【答案】C【解析】A.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A正确;B.丁达尔效应是由于光束通过胶体时,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使得从侧面看到光的通路,故B正确;C.向碳酸钠中加入少量水后,碳酸钠结块变成晶体,属于化合反应,并伴随着放热现象,故C错误;D.根据火焰呈现的特征颜色,可判断试样所含的金属元素,属于元素的物理性质,这种方法称为焰色试验,故D正确。故选C。12.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氨气的水溶液能导电,氨气属于电解质B.烧碱和纯碱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两者均属于碱C.能与反应生成为碱性氧化物D.溶于酒精后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该混合物均属于胶体【答案】D【解析】A.氨气溶于水生成NH3 H2O,NH3 H2O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NH和OH-离子而导电,但NH和OH-不是氨电离出来的,而且液氨也不导电,所以氨气属于非电解质,故A错误;B.烧碱是NaOH,属于碱;纯碱是Na2CO3,属于盐,溶于水能水解使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故B错误;C.碱性氧化物是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Na2O2和酸反应能生成盐和水,但同时还生成了氧气,所以不是碱性氧化物,故C错误;D.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溶于酒精后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则该混合物均属于胶体,故D正确;故选D。13.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Cu(OH)2与盐酸,Cu(OH)2与醋酸B.NaHCO3溶液与盐酸,Na2CO3溶液与盐酸C.石灰石与硝酸反应,石灰石与盐酸D.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答案】C【解析】A.HCl为强酸,可以用H+表示,醋酸为弱酸,不能用H+表示,所以二者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A错误;B.碳酸氢钠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H+=CO2↑+H2O,Na2CO3与盐酸反应产物还与量有关,如盐酸过量时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CO2↑+H2O,二者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B错误;C.石灰石与硝酸、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均为CaCO3+2H+=Ca2++CO2↑+H2O,C正确;D.BaCl2和Na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Ba2+=BaSO4↓,Ba(OH)2和Cu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Ba2++Cu2++2OH-=Cu(OH)2↓+BaSO4↓,二者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14.已知甲、乙、丙是三种可溶性物质。其中甲是碱,乙、丙是盐,它们分别溶于水后电离产生的所有离子如表所示。下列分析结果一定正确的是阳离子 Na+、H+、Ba2+阴离子 OH-、CO、SOA.甲是Ba(OH)2,乙是NaHSO4B.甲分别与乙、丙溶液混合后,现象相同C.乙、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CO=H2O+CO2↑D.可利用焰色反应鉴别乙和丙【答案】B【分析】CO和H+或Ba2+产生气体或难溶于水的沉淀,则有一种盐一定是Na2CO3;碱是NaOH或Ba(OH)2,还有一种盐,是Ba(HSO4)2或NaHSO4,由于3种物质均可溶,盐不能是Ba(HSO4)2,即盐只能是Na2CO3和NaHSO4;综上所述,甲为Ba(OH)2,乙和丙分别为Na2CO3、NaHSO4中的一种,据此解答。【解析】A.由分析可知甲一定是Ba(OH)2,乙不一定是NaHSO4,A错误;B.Ba(OH)2与Na2CO3、NaHSO4均能产生白色沉淀,甲为Ba(OH)2,乙和丙分别为Na2CO3、NaHSO4中的一种,则甲分别与乙、丙溶液混合后,现象相同,B正确;C.乙、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H2O+CO2↑或H++CO=HCO,C错误;D.乙和丙分别为Na2CO3、NaHSO4,金属离子均为钠离子,焰色均为黄色,不能鉴别,D错误;选B。15.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A 纯碱可用于治疗胃溃疡 纯碱可与盐酸反应 Ⅰ对,Ⅱ对,有B CO2中的少量HCl杂质可将气体通入饱和Na2CO3溶液除去 Na2CO3可与HCl反应 Ⅰ对,Ⅱ错,无C Na2CO3溶液中混有少量NaHCO3杂质,可加入适量NaOH除去 NaHCO3可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 Ⅰ对,Ⅱ对,有D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晶体析出 NaHCO3难溶于水 Ⅰ对,Ⅱ对,有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碳酸钠能够与盐酸反应,但是碳酸钠碱性较强,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所以陈述Ⅰ错误,故A错误;B.Na2CO3可与HCl反应,但CO2也可以和Na2CO3反应,所以不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少量的HCl杂质,故陈述Ⅰ错误,故B错误;C.NaHCO3可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和H2O,可用适量的NaOH溶液除去Na2CO3溶液中混有少量有NaHCO3杂质,陈述Ⅰ和陈述Ⅱ都对,故C正确;D.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可发生反应:Na2CO3+ CO2+H2O=2 NaHCO3,由于相同温度下,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的溶解度,所以有NaHCO3晶体析出,陈述Ⅰ对,陈述Ⅱ错误,故D错误;故选 C 。16.失去标签的Na2CO3和NaHCO3无色溶液,某同学提出简便的鉴别方法,其中合理的是①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的是Na2CO3溶液②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的是Na2CO3溶液③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 NaHCO3溶液④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溶液⑤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溶液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 D.④⑤【答案】D【解析】①Na2CO3和NaHCO3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均会产生沉淀,且几乎无先后顺序,无法区分,①不选;②Na2CO3和NaHCO3溶液均显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均变为红色,②不选;③NaHCO3固体热稳定性差,受热易分解,产生,但溶液不行,③不选;④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会先生成NaHCO3,NaHCO3再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④正确;⑤NaHCO3与BaCl2不反应,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溶液,⑤正确;故答案选D。17.人体胃液中含有胃酸(0.2%~0.4%的盐酸),起杀菌、帮助消化等作用,但胃酸的量不能过多或过少,它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当胃酸过多时就会出现“咯酸水”“烧心”“胃部隐隐作痛”等症状。目前市场上的抗酸药主要有①吸收性抗酸药,如NaHCO3.②非吸收性抗酸药,如CaCO3、MgO、Al(OH)3。(1)上述所举抗酸药中有_______个是电解质。(2)写出Na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3)Al(OH)3作抗酸药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4)___(填“可以”或“不可以”)服用BaCO3来治疗胃酸过多,理由是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答案】4 NaHCO3=Na++HCO Al(OH)3+3H+=Al3++3H2O 不可以 BaCO3+2H+=Ba2++H2O+CO2 ↑【解析】(1)在水溶液或融熔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上述所举抗酸药NaHCO3、CaCO3、MgO、Al(OH)3中有4个是电解质。故答案为:4;(2)NaHCO3在水溶液中电离成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故答案为:NaHCO3=Na++HCO;(3)Al(OH)3作抗酸药时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 。故答案为:Al(OH)3+3H+=Al3++3H2O;(4)钡离子是重金属离子,有毒,不可以服用BaCO3来治疗胃酸过多,理由是BaCO3+2H+=Ba2++H2O+CO2 ↑,故答案为:不可以;BaCO3+2H+=Ba2++H2O+CO2 ↑。18.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厨房里常见的两种物质,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取少量Na2CO3粉末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现象是___________。(2)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NaHCO3的受热分解实验。①安装好仪器后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②试管a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③Na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3)请利用下列所给试剂设计一种实验室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实验试剂:蒸馏水、稀盐酸、碳酸钠固体和碳酸氢钠固体简述实验的方案:___________【答案】溶液变红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澄清石灰水 方法一:在试管中分别取等量固体,同时加入同浓度同体积的稀盐酸,反应较快的为NaHCO3;方法二:在试管中分别取等量固体,分别滴入几滴水明显放热的为Na2CO3。【解析】(1)Na2CO3属于强碱弱酸盐,因为碳酸根水解,故而溶液显碱性。酚酞在碱性环境中显红色;常见的还有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2)①安装好实验装置首先要检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一般用手紧握试管,若有气泡,则装置不漏气。②盛放澄清石灰水,是为了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③(3)方法一:在试管中分别取等量固体,同时加入同浓度同体积的稀盐酸,反应较快的为NaHCO3;方法二:在试管中分别取等量固体,分别滴入几滴水明显放热的为Na2CO3。19.钠、碳及它们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用途。(1)某汽车安全气囊的产气药剂主要含有NaN3、Fe2O3、KClO4、NaHCO3等物质。当汽车发生碰撞时,NaN3迅速分解产生N2和Na,同时放出大量的热。N2使气囊迅速膨胀,从而起到保护作用。① KClO4的名称是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填“还原性”或“氧化性”)。② Fe2O3可处理产生的Na,反应为6Na+Fe2O3 =3Na2O+2Fe,反应中Na作___________(填“还原剂”或“氧化剂”)。反应过程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2)Na2O2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Na2O2与CO2的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①根据实验目的,虚线框中的装置所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②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③装置A的作用是制备CO2,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答案】高氯酸钾 氧化性 还原剂 3:2 浓硫酸 固体由淡黄色变为白色 2CO2+2Na2O2=2Na2CO3+O2 2NaHCO3Na2CO3+H2O+CO2↑【解析】(1)①在 KClO4中Cl元素化合价为+7价,是高氯酸的钾盐,名称是高氯酸钾;该物质是Cl元素最高化合价的盐,只能得到电子,表现强的氧化性;②Fe2O3可处理产生的Na,反应为6Na+Fe2O3=3Na2O+2Fe,在该反应中,Na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所以Na作还原剂,氧化产物是Na2O;Fe2O3中的Fe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Fe2O3作氧化剂,还原产物是Fe,根据电子守恒可知:反应过程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个数比为3:2;(2)①NaHCO3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Na2CO3、H2O、CO2,为探究Na2O2与CO2的反应,应该先除去装置中的水,但不吸收CO2,所以B为干燥装置,使用试剂是浓硫酸;②在C中CO2与Na2O2反应产生Na2CO3、O2,反应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③在装置A中NaHCO3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Na2CO3、H2O、CO2,故A的作用是制备CO2,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HCO3Na2CO3+H2O+CO2↑。20.请回答鉴定(认定)某白色固体样品(可能为NH4HCO3、NaHCO3、Na2CO3和NaCl中的一种)的下列问题。(1)甲同学经分析后,认为以Ba(OH)2试液滴加到样品溶液中(必要时可加热),通过产生的现象即可完成实验。你认为该同学实验方案的设计________(填写可行、不可行)。(2)乙同学选用了试管、玻璃棒、酒精灯、试管夹;蒸馏水、pH试纸,通过合理、全面的实验步骤,给出了鉴定(认定)。①为保证实验方案的顺利实施,乙同学在给固体样品加热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酒精灯和试管夹的方法不必叙述)②乙在实验中可能要两次使用玻璃棒和pH试纸。第一次是将一小块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粘在玻璃棒的一端,以便通过玻璃棒将试纸对准加热的试管附近;第二次(测试溶液的pH)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完成下表中空格部分的填写固体试样 判断依据(要点) 有关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碳酸氢铵 _____ NH4HCO3NH3↑+CO2↑+H2O碳酸氢钠 pH试纸显示有酸性气体产生 2NaHCO3Na2CO3+CO2↑+H2OCO2+H2OH2CO3碳酸钠 _____ _____氯化钠 _____ NaCl=Na++Cl-【答案】不可行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加热前先将试管外壁擦干,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在酒精灯上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 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的中部,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并跟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确定溶液的pH pH试纸显示有碱性气体产生 加热时无气体产生,溶液呈碱性 CO+H2OHCO+OH- 加热时无气体产生、溶液呈中性【解析】(1) NaHCO3、Na2CO3与Ba(OH)2溶液均能生成白色沉淀,所以该方案不可行;(2) ①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往往有水汽产生(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或药品中的湿存水),因此试管口必须向下倾斜。加热前需先将试管外壁擦干,以防止加热时试管炸裂。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在酒精灯上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②用pH试纸测溶液pH的操作是: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的中部,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并跟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确定溶液的pH;(3)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碱性气体NH3,通过检验NH3即可判断碳酸氢铵存在;碳酸钠和氯化钠受热无气体放出,但碳酸钠溶液由于水解而呈碱性,CO+H2OHCO+OH-,所以只要加热时无气体产生、溶液呈碱性,即可判断碳酸钠存在;碳酸钠和氯化钠受热无气体放出,但碳酸钠溶液由于水解而呈碱性,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所以只要加热时无气体产生、溶液呈中性,即可判断氯化钠存在;1 CO2+H2O②H+(少量)NaHCO3Na2CO3①固( )②溶液(加NaOH)n(NaOH)n(CO2)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09讲 钠的其它重要化合物【自学导读】认真阅读教材35—39页完成下列问题:1、向碳酸钠中加入少量水后,碳酸钠 变成晶体,并伴随着 现象。向碳酸氢钠中加入少量水后,碳酸氢钠能 ,并伴随着 现象。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可作为食用碱或工业用碱的原因?3、碳酸钠水合物有哪3种形式?4、焰色反应用的铂丝(或铁丝)用哪种酸洗净?为什么选它?5、钾的焰色反应为什么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疑难探究】二、钠的碳酸盐阅读教材P36 探究【实验2-4】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Na2CO3和 NaHCO3(各约1g),完成下列实验,并将实验现象和相应的结论填入下表。阅读教材P37 探究【实验2-5】如下图所示,分别加热Na2CO3和 NaHCO3,观察现象,比较Na2CO3和 NaHCO3的热稳定性。【归纳总结】名称 碳酸钠(Na2CO3) 碳酸氢钠(NaHCO3)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细小白色晶体俗名 纯碱、苏打 小苏打溶解性 均能溶于水 Na2CO3 > NaHCO3热稳定性 稳定,受热难分解 受热易分解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与盐酸反应 Na2CO3 +HCl(少)==NaHCO3+ NaClNa2CO3 + 2HCl(过) =2NaCl +H2O+CO2↑ NaHCO3 + HCl==NaCl + H2O + CO2↑NaOH反应 不反应 NaHCO3 + NaOH ==Na2CO3 + H2O与Ca(OH)2反应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 Ca(OH)2+ NaHCO3(少) == CaCO3↓+ NaOH + H2OCa(OH)2 + 2NaHCO3 (过) == CaCO3↓ + Na2CO3 + 2H2O与BaCl2反应 Na2CO3 + BaCl2 ==BaCO3↓+ 2NaCl 不反应与CO2反应 Na2CO3 + CO2 + H2O == NaHCO3 不反应相互转化主要用途 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 发酵粉、医学上中和胃酸过多【归纳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比较:1、热稳定性:Na2CO3 NaHCO3试管A中是 。试管B中是 。2、溶解性及水溶液的碱性:溶解性:Na2CO3 NaHCO3, 碱性:Na2CO3 NaHCO33、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 反应剧烈,生成CO2多,消耗盐酸少。4、鉴别Na2CO3和NaHCO3:5、Na2CO3和盐酸可用“互滴法”鉴别及图像:①向Na2CO3溶液里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的体积与产生的CO2的体积关系如图1所示。现象:开始时无明显现象,然后有气泡产生方程式:开始无明显现象:Na2CO3 + HCl==NaCl + NaHCO3有气泡产生:NaHCO3 + HCl == NaCl + H2O +CO2↑②向盐酸里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开始时酸过量),消耗HCl的体积与产生的CO2的体积关系如图2所示。现象:立即产生气泡方程式: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三、氢氧化钠纯品是无色透明的 ( http: / / baike. / doc / 191492.html" \t "_blank )。密度2.130g/cm 。熔点318.4℃。沸点1390℃。工业品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是白色不透明的固体,有块状、片状、粒状和棒状等。 俗称,有 ( http: / / baike. / doc / 6094923.html" \t "_blank )的 ( http: / / baike. / doc / 81217.html" \t "_blank ), 易潮解,易溶于水 ( http: / / baike. / doc / 5342961.html" \t "_blank )并放热。NaOH溶液与CO2 反应:2NaOH + CO2(少) == Na2CO3 + H2O NaOH + CO2(过) == NaHCO3比值 产物 溶液中溶质>2:1 Na2CO3 Na2CO3、NaOH= 2:1 Na2CO3 Na2CO31:1~2:1 Na2CO3、NaHCO3 Na2CO3、NaHCO3≤1:1 NaHCO3 NaHCO3四、侯氏制碱法——阅读教材P37科学史话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足量NH3,再通入足量CO2,依据NaHCO3 溶解度比NH4HCO3小,使NaHCO3从溶液中析出:将NaHCO3 晶体滤出,NH4Cl可作氮肥。∴ NaCl+NH3+H2O+CO2 == NaHCO3↓+NH4Cl 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五、焰色试验 阅读教材P38【实验2-6】1、定义: 在化学上称焰色试验。2、操作:3、一些金属元素的焰色4、注意事项:(1)焰色试验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2)焰色试验是元素的性质。【基础训练】【基础训练】1.纯碱的化学式是A.Na2CO3 B.NaHCO3 C.NaOH D.NaClO2.取某物质做焰色试验时,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可以判断该物质中含A.铜元素 B.钾元素 C.钡元素 D.钙元素3.碳酸氢钠俗称A.纯碱 B.烧碱 C.小苏打 D.熟石灰4.取16.8gNaHCO3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将剩余固体分成四等份,分别取四份固体进行实验。下列能够说明NaHCO3固体已完全分解的是A.加水溶解后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B.加水溶解后向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产生C.称量固体,继续加热,冷却后再次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不变D.加入稍过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所得固体质量为2.925g5.某物质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其焰色反应为紫色,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可能是钾的化合物 B.该物质一定含钾元素C.不能确定该物质中是否含有钠元素 D.该物质一定是金属钾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情况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的是A.FeSO4作补血剂时可与维生素C同时服用增强药效B.用Na2O2漂白食品C.用食醋清洗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D.用小苏打(NaHCO3)发酵面团制作馒头7.下列对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说明,正确的是①钾的火焰颜色,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②先把铂丝灼烧到与原来火焰颜色相同,再蘸被检物质③每次实验后,要用硫酸把铂丝洗净④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⑤没有铂丝,也可用光洁无锈的铁丝代替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全部8.下列有关和性质比较的表述错误的是A.在水中的溶解性(相同温度):B.热稳定性:C.等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碱性:D.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9.不能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固体的操作是A.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物质,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B.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C.分别在这两种固体中,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D.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10.某同学用下图装置证明过氧化钠可做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装置B中盛放的液体为浓硫酸B.装置C发生的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装置D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多余的CO2D.将E中试管收集的气体可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B.丁达尔效应是由于光束通过胶体时,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产生光的通路C.向碳酸钠中加入少量水后,碳酸钠结块变成晶体,并伴随着吸热现象D.根据火焰呈现的特征颜色,可判断试样所含的金属元素,这种方法称为焰色试验12.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氨气的水溶液能导电,氨气属于电解质B.烧碱和纯碱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两者均属于碱C.能与反应生成为碱性氧化物D.溶于酒精后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该混合物均属于胶体13.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Cu(OH)2与盐酸,Cu(OH)2与醋酸B.NaHCO3溶液与盐酸,Na2CO3溶液与盐酸C.石灰石与硝酸反应,石灰石与盐酸D.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14.已知甲、乙、丙是三种可溶性物质。其中甲是碱,乙、丙是盐,它们分别溶于水后电离产生的所有离子如表所示。下列分析结果一定正确的是阳离子 Na+、H+、Ba2+阴离子 OH-、CO、SOA.甲是Ba(OH)2,乙是NaHSO4B.甲分别与乙、丙溶液混合后,现象相同C.乙、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CO=H2O+CO2↑D.可利用焰色反应鉴别乙和丙15.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A 纯碱可用于治疗胃溃疡 纯碱可与盐酸反应 Ⅰ对,Ⅱ对,有B CO2中的少量HCl杂质可将气体通入饱和Na2CO3溶液除去 Na2CO3可与HCl反应 Ⅰ对,Ⅱ错,无C Na2CO3溶液中混有少量NaHCO3杂质,可加入适量NaOH除去 NaHCO3可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 Ⅰ对,Ⅱ对,有D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晶体析出 NaHCO3难溶于水 Ⅰ对,Ⅱ对,有A.A B.B C.C D.D16.失去标签的Na2CO3和NaHCO3无色溶液,某同学提出简便的鉴别方法,其中合理的是①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的是Na2CO3溶液②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的是Na2CO3溶液③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 NaHCO3溶液④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溶液⑤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溶液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 D.④⑤17.人体胃液中含有胃酸(0.2%~0.4%的盐酸),起杀菌、帮助消化等作用,但胃酸的量不能过多或过少,它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当胃酸过多时就会出现“咯酸水”“烧心”“胃部隐隐作痛”等症状。目前市场上的抗酸药主要有①吸收性抗酸药,如NaHCO3.②非吸收性抗酸药,如CaCO3、MgO、Al(OH)3。(1)上述所举抗酸药中有_______个是电解质。(2)写出Na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3)Al(OH)3作抗酸药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4)___(填“可以”或“不可以”)服用BaCO3来治疗胃酸过多,理由是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18.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厨房里常见的两种物质,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取少量Na2CO3粉末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现象是___________。(2)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NaHCO3的受热分解实验。①安装好仪器后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②试管a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③Na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3)请利用下列所给试剂设计一种实验室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实验试剂:蒸馏水、稀盐酸、碳酸钠固体和碳酸氢钠固体简述实验的方案:___________19.钠、碳及它们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用途。(1)某汽车安全气囊的产气药剂主要含有NaN3、Fe2O3、KClO4、NaHCO3等物质。当汽车发生碰撞时,NaN3迅速分解产生N2和Na,同时放出大量的热。N2使气囊迅速膨胀,从而起到保护作用。① KClO4的名称是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填“还原性”或“氧化性”)。② Fe2O3可处理产生的Na,反应为6Na+Fe2O3 =3Na2O+2Fe,反应中Na作___________(填“还原剂”或“氧化剂”)。反应过程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2)Na2O2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Na2O2与CO2的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①根据实验目的,虚线框中的装置所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②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③装置A的作用是制备CO2,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20.请回答鉴定(认定)某白色固体样品(可能为NH4HCO3、NaHCO3、Na2CO3和NaCl中的一种)的下列问题。(1)甲同学经分析后,认为以Ba(OH)2试液滴加到样品溶液中(必要时可加热),通过产生的现象即可完成实验。你认为该同学实验方案的设计________(填写可行、不可行)。(2)乙同学选用了试管、玻璃棒、酒精灯、试管夹;蒸馏水、pH试纸,通过合理、全面的实验步骤,给出了鉴定(认定)。①为保证实验方案的顺利实施,乙同学在给固体样品加热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酒精灯和试管夹的方法不必叙述)②乙在实验中可能要两次使用玻璃棒和pH试纸。第一次是将一小块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粘在玻璃棒的一端,以便通过玻璃棒将试纸对准加热的试管附近;第二次(测试溶液的pH)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完成下表中空格部分的填写固体试样 判断依据(要点) 有关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碳酸氢铵 _____ NH4HCO3NH3↑+CO2↑+H2O碳酸氢钠 pH试纸显示有酸性气体产生 2NaHCO3Na2CO3+CO2↑+H2OCO2+H2OH2CO3碳酸钠 _____ _____氯化钠 _____ NaCl=Na++Cl-1 CO2+H2O②H+(少量)NaHCO3Na2CO3①固( )②溶液(加NaOH)n(NaOH)n(CO2)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暑假自学课】09钠的其它重要化合物 - 2022年初升高衔接化学暑假自学课(原卷版) .doc 【暑假自学课】09钠的其它重要化合物 - 2022年初升高衔接化学暑假自学课(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