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06讲 氧化还原反应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2.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一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关系1.本质和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是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2.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1)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3.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①标变价,②画箭头,③算数目,④说变化。用双线桥法标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单线桥法:箭头由失电子原子指向得电子原子,线桥上只标电子转移的数目,不标“得”、“失”字样。用单线桥法标出铜和稀硝酸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INCLUDEPICTURE "E:\\杨营\\2017\\大一轮\\化学\\人教通用\\word\\R2-3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F:\\2017\\一轮\\看ppt\\化学人教通用\\杨营\\word\\R2-3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txhpz\\Desktop\\2018一轮复习\\R2-36.TIF" \* MERGEFORMATINET(2)知识点二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常见氧化剂包括某些非金属单质、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过氧化物等。如:2.常见还原剂包括活泼的金属单质、非金属离子及低价态化合物、低价金属阳离子、非金属单质及其氢化物等。如:3.具有中间价态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具有中间价态的物质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Fe2+ Fe3+ FeSO SO SH2O2 O2 H2O知识点三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间的关系图示总结:①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②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一、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弱比较(1)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①氧化性是指物质 得电子 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物质 失电子 的性质(或能力)。②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 难易 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 多少 无关。例如:Na-e-===Na+,Al-3e-===Al3+,但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比Al活泼,更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Al的还原性强。③从元素的价态考虑:最高价态——只有 氧化性 ,如Fe3+、H2SO4、KMnO4等;最低价态——只有 还原性 ,如金属单质、Cl-、S2-等;中间价态——既有 氧化性 又有 还原性 ,如Fe2+、S、Cl2等。④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 等于 还原剂失电子总数。(2)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①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MnO2+4HCl(浓)MnCl2+Cl2↑+2H2O氧化性:MnO2>Cl2②根据与同一物质反应情况(反应条件、剧烈程度)判断F2+H22HFCl2+H22HCl氧化性F2>Cl2③根据原电池电极反应判断还原性Zn>Fe④根据物质浓度、溶液酸碱性或温度判断氧化性:浓HNO3>稀HNO3还原性:浓盐酸>稀盐酸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1.守恒规律(1)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2)电子守恒:即氧化剂得电子的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的总数,这是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依据,也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依据。利用守恒思想,可以抛开繁琐的反应过程,可不写化学方程式,不追究中间反应过程,只要把物质分为初态和终态,从得电子与失电子两个方面进行整体思维,便可迅速获得正确结果。2.转化规律(1)价态归中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叉现象。简记为“两相靠,不相交”。例如,不同价态硫之间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注意] 不会出现⑤中H2S转化为SO2而H2SO4转化为S的情况。(2)歧化反应同一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不同价态的物质时,该元素的价态变化一定遵循“中间价态→高价态+低价态”,不会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即生成物中该元素的价态不能都比中间价态高或都比中间价态低。3.优先规律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1)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将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如:在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时,因为还原性Fe2+>Br-,所以Fe2+先与Cl2反应。(2)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将按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如:在含有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Fe粉,因为氧化性Fe3+>Cu2+>H+,所以Fe粉先与Fe3+反应,然后再与Cu2+反应。【归纳总结】得失电子守恒法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首先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其物质的量以及每摩尔氧化剂、还原剂得失电子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列出等式: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每摩尔氧化剂得电子数=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每摩尔还原剂失电子数,利用这一等式,解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题,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1.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两个离子反应:Ce4++Fe2+===Fe3++Ce3+Sn2++2Fe3+===2Fe2++Sn4+由此可以确定Fe2+、Ce3+、Sn2+三种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Sn2+、Fe2+、Ce3+ B.Sn2+、Ce3+、Fe2+C.Ce3+、Fe2+、Sn2+ D.Fe2+、Sn2+、Ce3+2.24 mL浓度为0.05 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 mL浓度为0.02 mol·L-1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已知Na2SO3可被K2Cr2O7氧化为Na2SO4,则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2 B.+3C.+4 D.+53.下列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歌中唱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铜绿”即是铜锈[Cu2(OH)2CO3],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CO2+H2O=Cu2(OH)2CO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该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C.该反应中铜失去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D.该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说明反应中氧气得到电子2.金属加工后的废切削液中含有2%~5%的NaNO2,它是一种环境污染物。人们用NH4Cl溶液来处理此废切削液,使亚硝酸钠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NaNO2+NH4Cl=NaCl+NH4NO2第二步:NH4NO2N2↑+2H2O下列对上述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两步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②第二步NH4NO2仅发生氧化反应 ③NH4NO2发生了分解反应 ④第二步中NH4NO2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⑤第一步为复分解反应A.①③ B.①④C.②③④ D.③④⑤3.在下列反应中硫元素只显氧化性的是A.2Al+3SAl2S3 B.H2SH2+SC.S+2H2SO4(浓)2H2O+3SO2↑ D.3S+6NaOH2Na2S+Na2SO3+3H2O【答案】A【解析】A.2Al+3SAl2S3反应中S化合价由硫0价降为-2价,显氧化性,故选A;B.H2SH2+S反应中S化合价由-2价升为0价,显还原性,故不选B;C.S+2H2SO4(浓)2H2O+3SO2↑反应中,单质硫中S元素由0价升至+4价显还原性,H2SO4中S由+6价降至+4价被还原,S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故不选C;D.3S+6NaOH2Na2S+Na2SO3+3H2O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由0升高为+4、由0降低为-2,S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故不选D;选A。4.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A. B. C. D.5.在Cu与浓的反应中,浓的作用是A.酸性 B.还原性 C.氧化性 D.氧化性和酸性6.关于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是氧化剂 B.是氧化剂C.中氯元素被还原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7.关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氧化产物 B.发生还原反应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D.生成1mol KBr时,转移1mol电子8.下列反应与C+H2O(g)CO+H2相比较,水的作用相同的是A.3Fe+4H2O(g) Fe3O4+4H2 B.Na2O+H2O=2NaOHC.2F2+2H2O=4HF+O2 D.3NO2+H2O=2HNO3+NO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9.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3Cl2+6FeI2=2FeCl3+4FeI3B.Cl2+FeI2=FeCl2+I2C.Co2O3+6HCl(浓)=2CoCl2+Cl2↑+3H2OD.2Fe3++2I-=2Fe2++I210.已知非金属元素X、Y的单质能发生如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产物: B.氧化性:C.非金属性: D.每生成,转移电子11.下列结论错误的是①微粒半径: K+>Al3+>S2->C1-②氢化物的稳定性: HF>HC1>H2S>PH3> SiH4③离子的还原性: S2- >C1- >Br- >I-④氧化性: C12>S>Se>Te⑤酸性: H2SO4>H3PO4>H2SiO3⑥非金 属性: O>N>P>Si⑦金属性: Be<Mg<Ca<K 。A.只有① B.①③ C.②④⑤⑥⑦ D.①③⑤12.M、N、P、E四种金属,已知:①;②M、P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M表面有大量气泡逸出;③N、E用导线连接放入E的硫酸盐溶液中,电极反应为,。则这四种金属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B. C. D.13.已知还原性:SO2>I->Fe2+,下列离子反应不正确的是A.SO2+2Fe3++2H2O=+2Fe2++4H+B.I2+2Fe2+=2I-+2Fe3+C.SO2+I2+2H2O=2I-+4H++D.少量C12通入FeI2溶液中:C12+2Fe2+=2C1-+2Fe3+14.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发生反应,下列关于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A.氧化性:B.还原性:C.参加反应的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D.被氧化的占总量的一半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1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都正确的是A.B.-C.D.16.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 B.、、、C.、、、 D.、、、1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酸性溶液中KIO3与KI反应生成I2:IO+5I-+6H+=3I2+3H2OB.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Al(OH)3↓C.Fe(OH)3和HI的反应:Fe(OH)3+3H+=Fe3++3H2OD.向FeBr2溶液中通入等量Cl2:2Fe2++4Br-+3Cl2=2Fe3++2Br2+6Cl-18.NO和NO2等氮氧化物是空气污染物,含有氮氧化物的尾气需处理后才能排放:NO+NO2+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2+NaNO3+H2O。常温下存在:2NO2(g) N2O4(g)。N2H4可作还原剂,火箭推进剂。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所示的转化能实现的是A.NH3 NO2 B.N2H4 N2C.NONaNO2 D.19.许多非金属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与Na2O2反应,且反应有一定规律,如Na2O2+SO2═Na2SO4,2Na2O2+2SO3═2Na2SO4+O2据此,你认为下列反应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Na2O2+2NO2═2NaNO3 B.Na2O2+2NO2═2NaNO2+O2C.2Na2O2+2N2O3═4NaNO2+O2 D.2Na2O2+2Mn2O7═4Na2MnO4+O220.关于置换反应(未配平,反应条件略去),其中X、Y为单质,M、N为化合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若Y为Fe,则X一定是 B.若X、M为C、,则N一定为COC.若M为,则N可能为 D.若M为,则X可能为课程标准基础知识通关规律与方法经典例题基础通关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06讲 氧化还原反应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2.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一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其关系1.本质和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是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2.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1)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3.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①标变价,②画箭头,③算数目,④说变化。用双线桥法标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单线桥法:箭头由失电子原子指向得电子原子,线桥上只标电子转移的数目,不标“得”、“失”字样。用单线桥法标出铜和稀硝酸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INCLUDEPICTURE "E:\\杨营\\2017\\大一轮\\化学\\人教通用\\word\\R2-3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F:\\2017\\一轮\\看ppt\\化学人教通用\\杨营\\word\\R2-3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txhpz\\Desktop\\2018一轮复习\\R2-36.TIF" \* MERGEFORMATINET(2)知识点二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常见氧化剂包括某些非金属单质、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过氧化物等。如:2.常见还原剂包括活泼的金属单质、非金属离子及低价态化合物、低价金属阳离子、非金属单质及其氢化物等。如:3.具有中间价态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具有中间价态的物质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Fe2+ Fe3+ FeSO SO SH2O2 O2 H2O知识点三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间的关系图示总结:①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②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一、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弱比较(1)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①氧化性是指物质 得电子 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物质 失电子 的性质(或能力)。②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 难易 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 多少 无关。例如:Na-e-===Na+,Al-3e-===Al3+,但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比Al活泼,更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Al的还原性强。③从元素的价态考虑:最高价态——只有 氧化性 ,如Fe3+、H2SO4、KMnO4等;最低价态——只有 还原性 ,如金属单质、Cl-、S2-等;中间价态——既有 氧化性 又有 还原性 ,如Fe2+、S、Cl2等。④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 等于 还原剂失电子总数。(2)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①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MnO2+4HCl(浓)MnCl2+Cl2↑+2H2O氧化性:MnO2>Cl2②根据与同一物质反应情况(反应条件、剧烈程度)判断F2+H22HFCl2+H22HCl氧化性F2>Cl2③根据原电池电极反应判断还原性Zn>Fe④根据物质浓度、溶液酸碱性或温度判断氧化性:浓HNO3>稀HNO3还原性:浓盐酸>稀盐酸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1.守恒规律(1)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2)电子守恒:即氧化剂得电子的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的总数,这是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依据,也是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的依据。利用守恒思想,可以抛开繁琐的反应过程,可不写化学方程式,不追究中间反应过程,只要把物质分为初态和终态,从得电子与失电子两个方面进行整体思维,便可迅速获得正确结果。2.转化规律(1)价态归中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叉现象。简记为“两相靠,不相交”。例如,不同价态硫之间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注意] 不会出现⑤中H2S转化为SO2而H2SO4转化为S的情况。(2)歧化反应同一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不同价态的物质时,该元素的价态变化一定遵循“中间价态→高价态+低价态”,不会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即生成物中该元素的价态不能都比中间价态高或都比中间价态低。3.优先规律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1)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将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如:在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时,因为还原性Fe2+>Br-,所以Fe2+先与Cl2反应。(2)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将按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如:在含有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Fe粉,因为氧化性Fe3+>Cu2+>H+,所以Fe粉先与Fe3+反应,然后再与Cu2+反应。【归纳总结】得失电子守恒法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首先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其物质的量以及每摩尔氧化剂、还原剂得失电子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列出等式: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每摩尔氧化剂得电子数=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每摩尔还原剂失电子数,利用这一等式,解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题,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1.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两个离子反应:Ce4++Fe2+===Fe3++Ce3+Sn2++2Fe3+===2Fe2++Sn4+由此可以确定Fe2+、Ce3+、Sn2+三种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Sn2+、Fe2+、Ce3+ B.Sn2+、Ce3+、Fe2+C.Ce3+、Fe2+、Sn2+ D.Fe2+、Sn2+、Ce3+【答案】 A【解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强。由方程式可知,还原性:Fe2+ >Ce3+;Sn2+>Fe2+。2.24 mL浓度为0.05 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 mL浓度为0.02 mol·L-1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已知Na2SO3可被K2Cr2O7氧化为Na2SO4,则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2 B.+3C.+4 D.+5【答案】B【解析】由题目中指出被还原的元素是Cr,则得电子的物质必是K2Cr2O7,失电子的物质一定是Na2SO3,其中S元素的化合价从+4→+6,而Cr元素的化合价将从+6→+n(设化合价为n)。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规律,有0.05 mol·L-1×0.024 L×(6-4)=0.02 mol·L-1×0.020 L×2×(6-n),解得n=3。3.下列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用线桥法解决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问题。MnO2中的Mn元素由+4价降低为+2价,得到2个电子,HCl中Cl元素由-1价变为0价,生成氯气,共失去2个电子,双线桥法需要标注“得失”与“电子总数”,“得”与“失”标注错误,故A项错误;硫元素发生歧化反应,两个S由0价降低为-2价,总共降低4价,共得到4个电子,一个S由0价升高为+4价,总共升高4价,共失去4个电子,故B项正确;根据化合价不能交叉的原则,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应从+5价降到0价,盐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应从-1价升高到0价,转移电子数是5,故C项错误;氯酸钾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箭头应该是从O元素指向Cl元素,故D项错误。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歌中唱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铜绿”即是铜锈[Cu2(OH)2CO3],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CO2+H2O=Cu2(OH)2CO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该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C.该反应中铜失去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D.该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说明反应中氧气得到电子【答案】D【解析】A.该反应中铜元素、氧元素化合价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该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都是+4,没有发生变化,故B错误;C.该反应中,铜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D.该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说明反应中氧气得到电子,故D正确;选D。2.金属加工后的废切削液中含有2%~5%的NaNO2,它是一种环境污染物。人们用NH4Cl溶液来处理此废切削液,使亚硝酸钠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NaNO2+NH4Cl=NaCl+NH4NO2第二步:NH4NO2N2↑+2H2O下列对上述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两步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②第二步NH4NO2仅发生氧化反应 ③NH4NO2发生了分解反应 ④第二步中NH4NO2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⑤第一步为复分解反应A.①③ B.①④C.②③④ D.③④⑤【答案】D【解析】①第一步反应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②第二步NH4NO2中NH的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NO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该反应中只有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则NH4NO2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错误;③第二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所以是分解反应,正确;④根据②的分析,第二步中NH4NO2既被氧化又被还原,正确;⑤第一步中物质间相互交换成分,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故正确的为③④⑤,选D。3.在下列反应中硫元素只显氧化性的是A.2Al+3SAl2S3 B.H2SH2+SC.S+2H2SO4(浓)2H2O+3SO2↑ D.3S+6NaOH2Na2S+Na2SO3+3H2O【答案】A【解析】A.2Al+3SAl2S3反应中S化合价由硫0价降为-2价,显氧化性,故选A;B.H2SH2+S反应中S化合价由-2价升为0价,显还原性,故不选B;C.S+2H2SO4(浓)2H2O+3SO2↑反应中,单质硫中S元素由0价升至+4价显还原性,H2SO4中S由+6价降至+4价被还原,S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故不选C;D.3S+6NaOH2Na2S+Na2SO3+3H2O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由0升高为+4、由0降低为-2,S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故不选D;选A。4.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A.的变化过程中,KClO3加热分解即可得到氧气,不需要加入还原剂即可实现,故A错误;B.的变化过程中,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故B正确;C.的变化过程中铁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C错误;;D.的变化过程中C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D错误;故答案选B。5.在Cu与浓的反应中,浓的作用是A.酸性 B.还原性 C.氧化性 D.氧化性和酸性【答案】D【解析】Cu与浓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硫酸中部分S元素化合价降低生成SO2、部分S元素化合价不变生成CuSO4,所以浓的作用是氧化性和酸性,故选D;6.关于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是氧化剂 B.是氧化剂C.中氯元素被还原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答案】C【解析】A.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不变,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故A错误;B.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故B错误;C.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氯元素被还原,故C正确; D.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D错误;选C。7.关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氧化产物 B.发生还原反应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D.生成1mol KBr时,转移1mol电子【答案】D【解析】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A.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不变,二氧化碳不是氧化产物,A错误;B.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C.Br2中溴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C错误;D.溴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生成6mol KBr时,转移6mol电子,则生成1mol KBr时,转移1mol电子,D正确;答案选D。8.下列反应与C+H2O(g)CO+H2相比较,水的作用相同的是A.3Fe+4H2O(g) Fe3O4+4H2 B.Na2O+H2O=2NaOHC.2F2+2H2O=4HF+O2 D.3NO2+H2O=2HNO3+NO【答案】A【解析】题干反应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水得电子,作氧化剂。A.该反应中,水中氢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所以水是氧化剂,Fe是还原剂,故A正确;B.该反应中,水中各元素化合价都不变化,所以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故B错误;C.该反应中F元素化合价从0价降至-1价,水中氧元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所以水是还原剂,故C错误;D.该反应中,N元素自身发生歧化反应,水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故D错误;故选:A。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9.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3Cl2+6FeI2=2FeCl3+4FeI3B.Cl2+FeI2=FeCl2+I2C.Co2O3+6HCl(浓)=2CoCl2+Cl2↑+3H2OD.2Fe3++2I-=2Fe2++I2【答案】A【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以此对下列方程式进行判断。A.由于I-的还原性强于Fe2+,所以Cl2应先氧化I-,而不应先氧化Fe2+,A错误;B.Cl2氧化性强于I2,反应方程式正确,B正确;C.氧化性Co2O3>Cl2,反应方程式正确,C正确;D.氧化性Fe3+>I2,反应方程式正确,D正确;故答案选A。10.已知非金属元素X、Y的单质能发生如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产物: B.氧化性:C.非金属性: D.每生成,转移电子【答案】B【解析】中Y由+5价降为0价,X由0价升高为+5价,X2是还原剂,为氧化剂,为氧化产物,为还原产物。A. Y由+5价降为0价,还原产物:,故A错误;B. 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氧化性:,故B正确;C. 氧化性:,或还原性:X2>Y2,非金属性:,故C错误;D. 每生成,转移电子,故D错误;故选B。11.下列结论错误的是①微粒半径: K+>Al3+>S2->C1-②氢化物的稳定性: HF>HC1>H2S>PH3> SiH4③离子的还原性: S2- >C1- >Br- >I-④氧化性: C12>S>Se>Te⑤酸性: H2SO4>H3PO4>H2SiO3⑥非金 属性: O>N>P>Si⑦金属性: Be<Mg<Ca<K 。A.只有① B.①③ C.②④⑤⑥⑦ D.①③⑤【答案】B【解析】①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其微粒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微粒半径应该是S2->Cl->K+>Al3+,①错误;②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F>Cl>S>P>Si,则氢化物的稳定性:HF> HC1>H2S>PH3>SiH4,②正确;③非金属性越强,相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还原性应该是S2->I-> Br-> Cl-,③错误;④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Cl>S>Se>Te,则氧化性Cl2>S>Se>Te,④正确;⑤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S>P>Si,则酸性,H2SO4>H3PO4>H2SiO3,⑤正确;⑥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⑥正确;⑦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⑦正确;综上所述①③错误;答案选B。12.M、N、P、E四种金属,已知:①;②M、P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M表面有大量气泡逸出;③N、E用导线连接放入E的硫酸盐溶液中,电极反应为,。则这四种金属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B. C. D.【答案】A【解析】①,M是还原剂、N是还原产物,所以M的还原性大于N;②M、P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M表面有大量气泡逸出,说明M是正极,则还原性P大于M;③N、E用导线连接放入E的硫酸盐溶液中,电极反应为,,说明N是负极,N的还原性大于E,则这四种金属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故选A。13.已知还原性:SO2>I->Fe2+,下列离子反应不正确的是A.SO2+2Fe3++2H2O=+2Fe2++4H+B.I2+2Fe2+=2I-+2Fe3+C.SO2+I2+2H2O=2I-+4H++D.少量C12通入FeI2溶液中:C12+2Fe2+=2C1-+2Fe3+【答案】B【解析】A.反应SO2+2Fe3++2H2O =+2Fe2+ + 4H+中,SO2为还原剂,Fe2+为还原产物,还原性SO2>Fe2+,反应能发生,选项A正确;B.反应I2+2Fe2+=2I-+2Fe3+中,为Fe2+还原剂,I-为还原产物,还原性Fe2+> I-,与题中所给相悖,反应不能发生,选项B错误;C.反应SO2 +I2+2H2O =2I-+4H++中,SO2为还原剂,I-为还原产物,还原性SO2>I-,反应能发生,选项C正确;D.由于还原性I->Fe2+,FeI2溶液中通入Cl2,Cl2先与还原性强的I-反应,方程式为Cl2+2I-- =2Cl-+I2,反应能发生,选项D正确;答案选B。14.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发生反应,下列关于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A.氧化性:B.还原性:C.参加反应的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D.被氧化的占总量的一半【答案】B【解析】根据反应:可知,溶液中全部被氧化,而部分被氧化,据此结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解答。A.同一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根据上述方程式可知,氯气作氧化剂,铁离子和溴单质作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A正确;B.上述反应中,亚铁离子全部被氧化,而溴离子有一半被氧化,所以还原性:>,B错误;C.根据上述反应可知,参加反应的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C正确;D.根据溶液中溶质的构成可知,溶液中若有2mol,会有4mol,上述反应中只有2mol被氯气氧化,则被氧化的占总量的一半,D正确;答案选B。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1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都正确的是A.B.-C.D.【答案】B【解析】A.方程式中氢气失去电子,氯气得到电子,箭头由氢气指向氯气,箭头方向标反,应为 ,A错误;B.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铁失去2个电子,铜离子得到2个电子,双线桥表示为: ,B正确;C.Cu由0价升高到+2价,转移2e-,HNO3中部分N由+5价降低到+4价,转移2×e-,正确的表示方法为,C错误;D.HgS中汞元素由+2价降低到0价,得到2e-,O2中氧元素由0价降低到-2价,得到2×2e-,故反应中共得到6e-,HgS中硫元素由-2价升高到+4价,失去6e-,正确的表示方法为,D错误;故选B。16.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A.、之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没有元素化合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B.各个离子之间互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B不选;C.、、Fe2+之间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选;D.、反应生成难溶物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故选:C。1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酸性溶液中KIO3与KI反应生成I2:IO+5I-+6H+=3I2+3H2OB.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Al(OH)3↓C.Fe(OH)3和HI的反应:Fe(OH)3+3H+=Fe3++3H2OD.向FeBr2溶液中通入等量Cl2:2Fe2++4Br-+3Cl2=2Fe3++2Br2+6Cl-【答案】A【解析】A.酸性溶液中KIO3与KI发生归中反应生成I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O+5I-+6H+=3I2+3H2O,故A正确;B.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硫酸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3++3=Al(OH)3↓+3,故B错误;C.Fe3+能把I-氧化为I2,Fe(OH)3和HI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OH)3+2I-+6H+=2Fe2++6H2O+I2,故C错误;D.还原性Fe2+>Br-,向FeBr2溶液中通入等量Cl2,有等物质的量的Fe2+、Br-被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2++2Br-+2Cl2=2Fe3++Br2+4Cl-,故D错误;选A。18.NO和NO2等氮氧化物是空气污染物,含有氮氧化物的尾气需处理后才能排放:NO+NO2+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2+NaNO3+H2O。常温下存在:2NO2(g) N2O4(g)。N2H4可作还原剂,火箭推进剂。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所示的转化能实现的是A.NH3 NO2 B.N2H4 N2C.NONaNO2 D.【答案】B【解析】A.NH3中N原子的化合价为-3价,NO2中N原子的化合价为+4价,化合价升高NH3做还原剂,可以与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A项错误;B.N2H4中N原子的化合价为-2价,N2O4中N原子的化合价为+4价,可以发生归中反应生成N2,B项正确;C.NO为不成盐氧化物不与NaOH反应,C项错误;D.侯氏制碱法为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H3+CO2+H2O+NaCl=NaHCO3+NH4Cl,D项错误;答案选B。19.许多非金属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与Na2O2反应,且反应有一定规律,如Na2O2+SO2═Na2SO4,2Na2O2+2SO3═2Na2SO4+O2据此,你认为下列反应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Na2O2+2NO2═2NaNO3 B.Na2O2+2NO2═2NaNO2+O2C.2Na2O2+2N2O3═4NaNO2+O2 D.2Na2O2+2Mn2O7═4Na2MnO4+O2【答案】A【解析】A.二氧化氮中的氮不是最高价,所以不产生氧气,应生成硝酸钠,A项正确;B.二氧化氮中的氮不是最高价,所以不产生氧气,应生成硝酸钠,B项错误;C.N2O3中的氮也不是最高价,所以不产生氧气,不符合上述规律,C项错误;D.锰的最高价是+7价,应该生成高锰酸钠,D项错误。故选A。20.关于置换反应(未配平,反应条件略去),其中X、Y为单质,M、N为化合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若Y为Fe,则X一定是 B.若X、M为C、,则N一定为COC.若M为,则N可能为 D.若M为,则X可能为【答案】A【解析】A.若Y为Fe,则X可能为,如,也可能是Al,如,A错误:B.若X、M为C、,则与C反应生成Si和CO,B正确;C.若M为,则N可能为,如,C正确;D.若M为,则X可能为,如,D正确;故选A。课程标准基础知识通关规律与方法经典例题基础通关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06讲 氧化还原反应-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通关高考帮(原卷版) .doc 第06讲 氧化还原反应-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通关高考帮(解析版)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