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讲 钠及其化合物(二)-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通关高考帮(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07讲 钠及其化合物(二)-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通关高考帮(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7讲 钠及其化合物(二)
1.了解钠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应用。
1.Na2CO3和NaHCO3的物理性质
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俗名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 易溶于水 水中易溶,比Na2CO3的溶解度小
2.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
(1)热稳定性:
①Na2CO3性质稳定,受热难分解。
②NaHCO3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
(2)与酸(足量盐酸)反应:
①Na2CO3:Na2CO3+2HCl===2NaCl+CO2↑+H2O。
②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
(3)与碱(NaOH溶液)反应:
①Na2CO3:与NaOH溶液不反应。
②NaHCO3:NaHCO3+NaOH===Na2CO3+H2O。
(4)相互转化:
①Na2CO3―→NaHCO3
向Na2CO3溶液中通入CO2,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
②NaHCO3―→Na2CO3
NaHCO3固体加热分解转化成Na2CO3。
3.Na2CO3和NaHCO3的用途
(1)碳酸钠:用于造纸、制造玻璃、制皂、洗涤剂等。
(2)碳酸氢钠:用于发酵、医药、灭火剂等。
1.Na2CO3、NaHCO3的鉴别
(1)利用热稳定性不同。
(2)利用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速率不同(相同条件下)。
(3)利用阴离子不同。
(4)利用溶液的酸、碱性不同。
2.Na2CO3、NaHCO3的除杂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及试剂
Na2CO3固体(NaHCO3) 加热
NaHCO3溶液(Na2CO3) 通入足量的CO2气体
Na2CO3溶液(NaHCO3)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3.Na2CO3、NaHCO3、NaOH及其混合物与盐酸反应的图像。
实验操作 反应图像
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
向NaH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
向等物质的量的NaOH、Na2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
向等物质的量的Na2CO3、NaH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
1.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下图Ⅰ~Ⅳ所示。
INCLUDEPICTURE "E:\\杨营\\2017\\大一轮\\化学\\人教通用\\word\\R3-4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F:\\2017\\一轮\\看ppt\\化学人教通用\\杨营\\word\\R3-4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杨营\\2017\\大一轮\\化学\\人教通用\\word\\R3-4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杨营\\2017\\大一轮\\化学\\人教通用\\word\\R3-4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txhpz\\Desktop\\2018一轮复习\\R3-4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杨营\\2017\\大一轮\\化学\\人教通用\\word\\R3-4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F:\\2017\\一轮\\看ppt\\化学人教通用\\杨营\\word\\R3-4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杨营\\2017\\大一轮\\化学\\人教通用\\word\\R3-4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杨营\\2017\\大一轮\\化学\\人教通用\\word\\R3-4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txhpz\\Desktop\\2018一轮复习\\R3-46.tif" \* MERGEFORMATINET
(1)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装置序号)。
(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________(填字母)。
A.Ⅳ比Ⅲ复杂
B.Ⅳ比Ⅲ安全
C.Ⅳ比Ⅲ操作简便
D.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操作
A 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检验与溶液 用小试管分别取少量溶液,然后滴加澄清石灰水
C 证明与是放热反应 用棉花包裹,放入充满的集气瓶中,棉花燃烧说明是放热反应
D 检验与溶液 用铂丝分别蘸取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直接观察火焰的颜色
A.A B.B C.C D.D
2.下列物质的应用中,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用作供氧剂
B.用氧化铁作红色颜料
C.用盐酸去除铁锈(主要成分)
D.用液氨作制冷剂
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气溶解于水中
B.与反应制备
C.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
D.用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箔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2O2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
B.Na2O和Na2O2投入水中都能生成NaOH,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Na2CO3可用于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而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制造发酵粉等
D.NaCl的性质稳定,可用作调味品
5.下列有关金属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金属钠质地柔软,可用于冶炼金属钛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过氧化钠呈淡黄色,可用作供氧剂
D.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环境消毒剂
6.下列操作与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与现象 结论
A 向FeSO4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2O2粉末,产生红褐色沉淀 硫酸亚铁已变质
B 在乙醇中加入一小块钠,钠沉入底部并观察到气泡产生 钠的密度大于乙醇的密度,且生成的气体为氢气
C 向NaHCO3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用CaCl2溶液可鉴别KHCO3溶液和(NH4)2CO3溶液
D 向Cu(NO3)2溶液中加入含淀粉的KI溶液,溶液变蓝色,并生成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是CuI2
A.A B.B C.C D.D
【7.新教材介绍了很多化学相关的职业,阐述了化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社会应用很广泛,在人类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作用,下列有关化学的使用或者描述不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的产量
B.小苏打用作糕点的膨松剂
C.水质检验员在自来水出厂前会对水中的SO、Cl-、微生物、有机物等进行检测和分析
D.硫酸钡用作医疗上的钡餐
8.食品和药品关系着人的生存和健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酸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蔬菜、粗粮中的纤维素有助于消化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保鲜
D.在食盐中添加,可为人体补充碘元素
9.我国著名化工实业家侯德榜提出了“联合制碱法”,该生产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沉淀池发生反应:
B.吸收可使母液中的转化为,以提高纯度
C.该过程充分利用了合成氨工业提供的和
D.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再通,更有利于析出
10.指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转化关系不能实现是
A.
B.
C.
D.
11.某实验小组利用传感器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已知:pH越大,溶液碱性越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数据
A.①与②的实验数据基本相同,说明②中的OH-未参与该反应
B.加入试剂体积相同时,②溶液比③溶液碱性更弱
C.a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OH-+=CaCO3↓+H2O
D.Na2CO3和NaHCO3的稀溶液可利用CaCl2溶液鉴别
12.有分别装有溶液和溶液的两试管,下列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
方案 操作 判断
A 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 产生沉淀者为溶液
B 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 反应较剧烈者为溶液
C 分别加入溶液 产生沉淀者为溶液
D 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无明显现象的是溶液
A.A B.B C.C D.D
13.Na2CO3和NaHCO3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Na2CO3俗称_______,往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_______色。
(2)用洁净的铂丝蘸取Na2CO3溶液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_______色。
(3)实验室中需0.2mol/L的Na2CO3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的质量分别是_______(填字母)。
A.1000mL;21.2g B.950mL;20.14g C.500mL; 21.2g D.500mL; 10.6g
(4)胃液中含有盐酸,胃酸过多的人常有胃疼烧心的感觉,易吐酸水,服用适量的NaHCO3能治疗胃酸过多,请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5)除去Na2CO3粉末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方法是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14.在含有一定量NaHCO3和Na2CO3溶质的溶液中,逐滴滴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与滴入盐酸的量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0~a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2)NaHCO3与Na2CO3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3)b=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课程标准
基础知识通关
规律与方法
经典例题
基础通关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7讲 钠及其化合物(二)
1.了解钠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应用。
1.Na2CO3和NaHCO3的物理性质
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俗名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细小白色晶体
水溶性 易溶于水 水中易溶,比Na2CO3的溶解度小
2.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
(1)热稳定性:
①Na2CO3性质稳定,受热难分解。
②NaHCO3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
(2)与酸(足量盐酸)反应:
①Na2CO3:Na2CO3+2HCl===2NaCl+CO2↑+H2O。
②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
(3)与碱(NaOH溶液)反应:
①Na2CO3:与NaOH溶液不反应。
②NaHCO3:NaHCO3+NaOH===Na2CO3+H2O。
(4)相互转化:
①Na2CO3―→NaHCO3
向Na2CO3溶液中通入CO2,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
②NaHCO3―→Na2CO3
NaHCO3固体加热分解转化成Na2CO3。
3.Na2CO3和NaHCO3的用途
(1)碳酸钠:用于造纸、制造玻璃、制皂、洗涤剂等。
(2)碳酸氢钠:用于发酵、医药、灭火剂等。
1.Na2CO3、NaHCO3的鉴别
(1)利用热稳定性不同。
(2)利用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速率不同(相同条件下)。
(3)利用阴离子不同。
(4)利用溶液的酸、碱性不同。
2.Na2CO3、NaHCO3的除杂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及试剂
Na2CO3固体(NaHCO3) 加热
NaHCO3溶液(Na2CO3) 通入足量的CO2气体
Na2CO3溶液(NaHCO3)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3.Na2CO3、NaHCO3、NaOH及其混合物与盐酸反应的图像。
实验操作 反应图像
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
向NaH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
向等物质的量的NaOH、Na2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
向等物质的量的Na2CO3、NaH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
1.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下图Ⅰ~Ⅳ所示。
INCLUDEPICTURE "E:\\杨营\\2017\\大一轮\\化学\\人教通用\\word\\R3-4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F:\\2017\\一轮\\看ppt\\化学人教通用\\杨营\\word\\R3-4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杨营\\2017\\大一轮\\化学\\人教通用\\word\\R3-4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杨营\\2017\\大一轮\\化学\\人教通用\\word\\R3-4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txhpz\\Desktop\\2018一轮复习\\R3-4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杨营\\2017\\大一轮\\化学\\人教通用\\word\\R3-4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F:\\2017\\一轮\\看ppt\\化学人教通用\\杨营\\word\\R3-4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杨营\\2017\\大一轮\\化学\\人教通用\\word\\R3-4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杨营\\2017\\大一轮\\化学\\人教通用\\word\\R3-4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txhpz\\Desktop\\2018一轮复习\\R3-46.tif" \* MERGEFORMATINET
(1)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装置序号)。
(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________(填字母)。
A.Ⅳ比Ⅲ复杂
B.Ⅳ比Ⅲ安全
C.Ⅳ比Ⅲ操作简便
D.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 (1)Ⅱ (2)2NaHCO3Na2CO3+H2O+CO2↑,CO2+Ca(OH)2===CaCO3↓+H2O D
(3)NaHCO3
解析 (1)图Ⅰ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无论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均可以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与澄清石灰水作用变浑浊;图Ⅱ可以鉴别,因为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量不同,可根据气球膨胀程度来判断。
(2)图Ⅲ、Ⅳ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实验Ⅳ的优点是可同时做对比实验。
(3)试管B装入碳酸氢钠,试管A装入碳酸钠,这样直接加热的碳酸钠,温度高,不分解,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间接加热的碳酸氢钠分解,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表明了碳酸氢钠很不稳定。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操作
A 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检验与溶液 用小试管分别取少量溶液,然后滴加澄清石灰水
C 证明与是放热反应 用棉花包裹,放入充满的集气瓶中,棉花燃烧说明是放热反应
D 检验与溶液 用铂丝分别蘸取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直接观察火焰的颜色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A.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有烧杯容积 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故A错误;
B.与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一般用氯化钙溶液鉴别与,故B错误;
C.用棉花包裹,放入充满的集气瓶中,棉花燃烧说明与反应生成氧气,同时反应放热,故C正确;
D.观察钾的焰色应透过蓝色钴玻璃,故D错误;
选C。
2.下列物质的应用中,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用作供氧剂
B.用氧化铁作红色颜料
C.用盐酸去除铁锈(主要成分)
D.用液氨作制冷剂
【答案】A
【解析】
A.用作供氧剂是由于Na2O2能与人体呼出的H2O、CO2等反应生成O2,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A符合题意;
B.用氧化铁作红色颜料,是由于氧化铁呈红色,B不符合题意;
C.用盐酸去除铁锈(主要成分),是由于盐酸与铁锈发生反应,生成FeCl3和H2O,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用液氨作制冷剂,是由于氨气易液化,其气化过程吸收大量的热,使周边环境温度下降,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气溶解于水中
B.与反应制备
C.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
D.用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箔
【答案】C
【解析】
A. 次氯酸是弱酸,不能拆开,应该写成 ,故A错误;
B. 质量不守恒,与反应制备的方程式为 ,故B错误;
C. 氨水是弱碱,不能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 是正确的,故C正确;
D.电荷不守恒,用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箔方程式为 ,故D错误。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2O2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
B.Na2O和Na2O2投入水中都能生成NaOH,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Na2CO3可用于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而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制造发酵粉等
D.NaCl的性质稳定,可用作调味品
【答案】B
【解析】
A. Na2O2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故A正确;
B. Na2O和Na2O2投入水中都能生成NaOH,但Na2O与水的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 Na2CO3属于盐能与二氧化硅、酸、碱、盐等物质反应,可用于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而NaHCO3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制造发酵粉等,故C正确;
D. NaCl的性质稳定,有咸味,可用作调味品,故D正确;
故选B。
5.下列有关金属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金属钠质地柔软,可用于冶炼金属钛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过氧化钠呈淡黄色,可用作供氧剂
D.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环境消毒剂
【答案】D
【解析】
A.金属钠有较强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钛,A项错误;
B.碳酸氢钠可以与酸反应,对人体伤害小,故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项错误;
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可用作供氧剂,C项错误;
D.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杀菌消毒,故可用作环境消毒剂,D项正确;
答案选D。
6.下列操作与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与现象 结论
A 向FeSO4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2O2粉末,产生红褐色沉淀 硫酸亚铁已变质
B 在乙醇中加入一小块钠,钠沉入底部并观察到气泡产生 钠的密度大于乙醇的密度,且生成的气体为氢气
C 向NaHCO3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用CaCl2溶液可鉴别KHCO3溶液和(NH4)2CO3溶液
D 向Cu(NO3)2溶液中加入含淀粉的KI溶液,溶液变蓝色,并生成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是CuI2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Na2O2具有氧化性,Na2O2能把Fe2+氧化为Fe3+,产生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不能说明硫酸亚铁已变质,故A错误;
B.钠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在乙醇中加入一小块钠,钠沉入底部并观察到气泡产生,说明钠的密度大于乙醇的密度,故B正确;
C.NaHCO3溶液和CaCl2不反应,故C错误;
D.向Cu(NO3)2溶液中加入含淀粉的KI溶液,发生反应,溶液变蓝色,生成白色沉淀是CuI,故D错误;
选B。
7.新教材介绍了很多化学相关的职业,阐述了化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社会应用很广泛,在人类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作用,下列有关化学的使用或者描述不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的产量
B.小苏打用作糕点的膨松剂
C.水质检验员在自来水出厂前会对水中的SO、Cl-、微生物、有机物等进行检测和分析
D.硫酸钡用作医疗上的钡餐
【答案】A
【解析】
A.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乙烯,石油裂化的目的是获得汽油,A错误;
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因此可用作糕点的膨松剂,B正确;
C.水质检验员在自来水出厂前会对水中的SO、Cl-、微生物、有机物等进行检测和分析,以防止这些微粒超标,危害人体健康,C正确;
D.硫酸钡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可用作医疗上的钡餐,D正确;
答案选A。
8.食品和药品关系着人的生存和健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酸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蔬菜、粗粮中的纤维素有助于消化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保鲜
D.在食盐中添加,可为人体补充碘元素
【答案】A
【解析】
A.碳酸钠溶液的碱性较强,不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可选用碳酸氢钠,A错误;
B.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蔬菜、粗粮中的纤维素有助于消化,B正确;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很难与物质发生反应,可用于食品保鲜,C正确;
D.碘盐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为碘酸根,在食盐中添加 KIO3,可为人体补充碘元素,D正确;
故选A。
9.我国著名化工实业家侯德榜提出了“联合制碱法”,该生产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沉淀池发生反应:
B.吸收可使母液中的转化为,以提高纯度
C.该过程充分利用了合成氨工业提供的和
D.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再通,更有利于析出
【答案】D
【解析】
A.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沉淀池发生反应:,故A正确;
B.向母液中通氨气作用有增大NH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和使NaHCO3转化为Na2CO3, 吸收可使母液中的转化为,以提高纯度,故B正确;
C. 工艺中利用合成氨工业中和为原料,该过程充分利用了合成氨工业提供的和,故C正确;
D. 二氧化碳的溶解度较小,浓度较低,不利于生产纯碱,应先通入氨气,故D错误;
故选D。
10.指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转化关系不能实现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A.盐酸的酸性强于碳酸,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钠溶液中不可能生成碳酸氢钠,A不符合;
B.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酸式盐碳酸氢钠,B符合;
C.向氢氧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符合;
D.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钠,D符合;
答案选A。
11.某实验小组利用传感器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已知:pH越大,溶液碱性越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数据
A.①与②的实验数据基本相同,说明②中的OH-未参与该反应
B.加入试剂体积相同时,②溶液比③溶液碱性更弱
C.a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OH-+=CaCO3↓+H2O
D.Na2CO3和NaHCO3的稀溶液可利用CaCl2溶液鉴别
【答案】B
【解析】
A.澄清石灰水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Ca2++ CO32-=CaCO3↓,①是对照试验,①与②的实验数据基本相同,可说明②中的OH-未参与该反应,A正确;
B.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浓度相同,加入试剂体积相同时,二者物质的量相同,与氢氧化钙完全反应,Na2CO3溶液反应不消耗OH-,而NaHCO3会反应消耗OH-,因此反应后溶液中OH-的物质的量n(OH-):②>③,而溶液体积相同,故反应后溶液中c(OH-):②>③;c(OH-)越大,溶液的碱性就越强,因此溶液的碱性:②>③,B错误;
C.从起始到a点,氢氧化钙过量,碳酸氢钠完全反应,故发生反应要以不足量的NaHCO3为标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OH-+ HCO3-=CaCO3↓+H2O,C正确;
D.Na2CO3和CaCl2溶液反应产生CaCO3白色沉淀,而NaHCO3的稀溶液与CaCl2溶液不反应,无明显现象,因此可利用CaCl2溶液鉴别二者,D正确;
故答案选B。
12.有分别装有溶液和溶液的两试管,下列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
方案 操作 判断
A 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 产生沉淀者为溶液
B 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 反应较剧烈者为溶液
C 分别加入溶液 产生沉淀者为溶液
D 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无明显现象的是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A.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与Ca(OH)2反应产生沉淀,故Ca(OH)2溶液比较是否有沉淀生成的方法不能鉴别二者,故A错误;
B.向Na2CO3中逐滴加入盐酸时,先无气体产生,当盐酸加入较多时,可产生气体,而向NaHCO3中加入同浓度盐酸,则迅速产生气体,产生气体较为剧烈的为碳酸氢钠,故B错误;
C.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碳酸氢钠与氯化钙不反应,故氯化钙溶液可以区分两物质,故C正确;
D.NaHCO3与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也无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13.Na2CO3和NaHCO3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Na2CO3俗称_______,往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_______色。
(2)用洁净的铂丝蘸取Na2CO3溶液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_______色。
(3)实验室中需0.2mol/L的Na2CO3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的质量分别是_______(填字母)。
A.1000mL;21.2g B.950mL;20.14g C.500mL; 21.2g D.500mL; 10.6g
(4)胃液中含有盐酸,胃酸过多的人常有胃疼烧心的感觉,易吐酸水,服用适量的NaHCO3能治疗胃酸过多,请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5)除去Na2CO3粉末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方法是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 纯碱(或苏打) 红
(2)黄
(3)A
(4)HCO+H+= CO2↑+H2O
(5) 加热 2NaHCO3Na2CO3+CO2↑+H2O
【解析】
(1)Na2CO3俗称纯碱(或苏打);Na2CO3溶液中碳酸根水解生成碳酸氢根和氢氧根,显碱性,故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
(2)Na2CO3溶液中钠元素,故做焰色反应实验火焰呈黄色;
(3)实验室中需0.2mol/L的Na2CO3溶液950mL,需要1000mL容量瓶,称取Na2CO3的质量为 ,故选A;
(4)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 +H+= CO2↑+H2O;
(5)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故除去Na2CO3粉末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方法是加热;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CO2↑+H2O。
14.在含有一定量NaHCO3和Na2CO3溶质的溶液中,逐滴滴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与滴入盐酸的量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0~a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2)NaHCO3与Na2CO3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3)b=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CO+H+=HCO
(2)3∶2
(3)2.5a
【解析】
【分析】
加盐酸0~a段不产生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为Na2CO3+HCl═NaHCO3+NaCl,a~3.5a段发生的反应为NaHCO3+HCl═NaCl+H2O+CO2↑.
(1)0~a点发生的反应为Na2CO3+HCl═NaHCO3+Na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H+=HCO;
(2)0~a段是Na2CO3与HCl反应,n(Na2CO3)=n(HCl)=a mol,同时产生a mol NaHCO3,a~3.5a段发生的反应为NaHCO3+HCl═NaCl+H2O+CO2↑,消耗n(HCl)=3.5a-a=2.5a mol,消耗HCl包含原溶质的NaHCO3和0~a段生成的NaHCO3,则a+n(NaHCO3)=2.5a,n(NaHCO3)=1.5a,则NaHCO3与Na2CO3物质的量之比为1.5a:a=3:2;
(3)a~3.5a段发生的反应为NaHCO3+HCl═NaCl+H2O+CO2↑,消耗n(HCl)=3.5a-a=2.5a mol,n(CO2)= n(HCl)= 2.5a mol,故b=2.5a。
课程标准
基础知识通关
规律与方法
经典例题
基础通关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