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科学上册2022年秋最新图文版知识清单(全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科学上册2022年秋最新图文版知识清单(全册)

资源简介

2022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清单
第一单元 光
第1课时 有关光的思考
1. 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2.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光源的标志就看这个物体自身是否能发光。
3. 是光源的物体有太阳光、星光、电灯光、萤火虫、烛光、发光鱼、荧光灯、激光、手电筒发出的光、火光等。
4. 月亮不是光源,因为它不能自己发光,而是反射其他物体(太阳)的光。
5. 未点燃的蜡烛不是光源,因为它没有处在发光的状态。
6. 我们之所以能看见物体,是因为一些作为光源的物体发出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另一些不是光源的物体靠反射光也能让我们看见它。
7. 只有在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人眼后,才能让我们看到光源或物体。也就是说,没有光,我们就无法用肉眼看见物体。
8. 没有光线,人是无法看到东西的。人的眼睛是通过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来判断物体的。而在红苹果实验中,房间是完全黑暗的,没有任何光线进入房间,因此我们不能在这个房间里看到红苹果。
9. 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发出人眼看不见的光,这种光能被照相机感知并照亮物体。
10. 人们可以借助仪器拓宽视野并看清目标。
第2课时 光是怎样传播的
1.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而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 光的传播实验中,三张卡纸的小孔在同一高度。
3. 把4张卡纸放在同一条直线上,让手电筒的光能够直接穿过卡纸上的小孔,发现手电筒的光能够直接穿过前3张卡纸上的小孔,照射在第4张卡纸上。
4. 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观察到手电筒的光只能够直接穿过第1张卡纸上的小孔,不能穿过第2张卡纸上的小孔,在第2张卡纸上留下光斑,第3、4张卡纸上没有光斑。
5. 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现象,如激光笔的光、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都可以作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依据。
第3课时 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
1. 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原因是光沿直线传播。
2. 光在受到一个物体或一种物质的影响前能一直保持原方向传播。
3. 沿直线传播的光,在遇到不同的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
4. 光可以通过透明的物体,如玻璃片;光可以部分通过半透明的物体,如一张薄纸;光不能通过不透明的物体,如一本厚书。
5. 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可以解释日食、月食等现象。当月球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某个部位时,会部分或全部遮挡住太阳光,我们从地球上就能观测到日食;而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中时,就会发生月食。
第4课时 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1.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2. 光在垂直照射的情况下,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不会改变。
3. 发生光的折射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二是光斜射。
4. 斜放入水中的的铅笔变折了、长方体鱼缸中一条鱼看起来是两条鱼,都可以用光的折射现象来解释。
5. 为什么从方形鱼缸棱角处看,水缸中的一条鱼会看成两条鱼呢?
答:因为光的折射现象,一条鱼反射的光经左右两个分界面后改变了方向,分别进入人眼,看起来就是两条鱼了。
6. 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举例:
①水中筷子“断了”;
②海市蜃楼;
③插鱼时往鱼的下部插;
④池水“变浅”;
⑤从水中看岸上的景物比实际位置高。
第5课时 认识棱镜
1. 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 三棱镜是横切面为三角形的透明体,可以控制光的传播线路。
3. 白色的太阳光经过棱镜折射后,会分解成7种颜色的光,其原理是各种色光在同一介质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同。
4. 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5. 红、绿、蓝是光的三基色,大部分的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
6. 彩虹形成的原理: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7种颜色。
第6课时 光的反射现象
1. 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形成反射现象。
2. 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3. 我们之所以能看到自身不能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们将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
4. 光在反射的过程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5. 科学家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时,用到了光的反射原理。
6. 照明灯上装灯罩,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线合到一起,增加亮度。
7. 墙壁涂成白色的原因是白色物体反光较强。
第7课时 制作一个潜望镜
1. 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规律。
2. 人们可以借助潜望镜从低处(如壕沟、水中)看清高处(如地面、水面)的物体。
3. 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在潜望镜中需要经历两次反射,才能进入人的视野。
4. 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潜望镜是利用两个反射镜使物体的光线经两次反射而折向眼中,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的情况并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并且都与水平方向呈45度夹角,外面的景象通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成像,从而让我们从下面看到了上面的景象。
5. 制作潜望镜,需要用到两块平面镜,且摆放成45°角,镜面平行且相对。
6. 简易潜望镜的制作方法:
(1) 在纸盒两个长边距边缘约一厘米处各画一条直线。
(2) 用直角三角板在纸盒的两端距边缘约一厘米处各画一条斜线。
(3) 在纸盒的对应面上重复画上面的线。
(4) 用剪刀将4条斜线剪开。
(5) 像图中那样将两面镜子插入纸盒开口处,并保持镜子的反射面是相对的。
(6) 在镜子的反射面前各开一个窗口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第1课时 地球的表面
1. 从太空中观察地球,地球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和高低不平的表面,这就是整体上地球表面的样子。
2.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3. 常见的陆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
4. 五大地形特点:
地形名称 特点
平原 地势低、地表起伏小
高原 地势高、地表起伏小
山地 地势高、地表起伏很大
丘陵 地势中、地表起伏较大
盆地 地势高、地表起伏低
5.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可以分为陆地和海洋两大地理单元,素有“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之称。
6. 几种典型的地形地貌及其成因:
地形 观察到到地形特点 猜测主要形成原因
弯曲的岩层(位于香港地质公园内) 岩层弯曲、断裂 岩层受力发生弯曲
长白山天池 湖泊被群山环抱 火山喷发后形成的
敦煌雅丹地貌 形态多姿的土丘 风的作用
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地面千沟万壑 流水作用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由河道分割的小岛 流水作用
第2课时 地球的结构
1. 地球从表面到地心,依次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其中地壳在不断运动着。
2. 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3. 玄武岩、浮石、花岗岩都是岩浆岩;砾岩、砂岩、页岩都是沉积岩;大理岩、板岩都是变质岩。
4. 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
5. 制作的地球模型中,红色橡皮泥代表地核,黄色橡皮泥代表地幔,蓝色橡皮泥代表地壳。
6. 地壳运动推动着地壳的演化,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7. 不同年代的岩石或岩层,由于地壳运动而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弯曲、断裂,会形成褶皱和断层等。
第3课时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1. 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2. 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的变化。
3. 强烈的地震会导致山崩地裂、地面沉降与隆升、地表错位、河道堵塞、房屋倒塌等。
4. 地下岩石由于地壳运动而长期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形变,一旦这种作用力的强度超过岩石的承受强度,岩石就会破裂或错开,同时将积累的能量释放出来从而发生地震。
5. 地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的边缘构成了地球表面的活动带,是火山、地震的高发地区。
6. 地震的影响:(1)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发生里氏7.8级地震,地震使地面出现裂缝、塌陷,铁轨也扭曲变形。(2)2008年5月12日,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地震。地震导致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了堰塞湖。
7. 抗震防灾小常识:突发地震时,若住在高层,应及时躲在桌子底下,护住头部,并抓牢桌脚。
第4课时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1. 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的原因。
2. 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3. 火山喷发时,炽热的熔岩从火山口喷涌而出,火山口会堆积形成充满泡沫的火山岩小山。
4. 高温高压、地壳中薄弱地带、岩浆中的大量气体等,都是火山喷发中的重要因素。
5.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中,土豆泥代表火山,番茄酱代表岩浆,酒精灯加热代表地壳深处的高温状态。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火山口”会向外冒热气,过一会儿“岩浆”冒着热气从“火山口”溢出或喷涌出来。
第5课时 风的作用
1. 风的力量会磨蚀岩石并且搬运岩石破碎物,对地形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2. 风的作用主要形式有风蚀作用、风的搬运作用、风的堆积作用。
3. 风的作用对地形地貌的改变是缓慢进行的,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
4. 风蚀作用会形成戈壁、风蚀拱门、风蚀蘑菇、雅丹地貌。风的搬运和堆积作用会形成沙漠。
5. 在探究风的作用模拟实验中,岩石代表自然界中真实的岩石;砂纸代表被风卷起来的沙子;朝一个方向打磨,模拟的是风的方向;打磨的过程代表风卷起沙子不断磨蚀岩石的过程。
第6课时 水的作用
1. 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间断地循环。
2. 雨水降落到地面会侵蚀土地,冲走松散的土壤,造成水土流失。
3. 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这些被侵蚀的泥土在水流缓慢的地方又会沉积下来。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4. 黄河第一湾——乾坤湾,这种地形主要是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结果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床越来越弯曲。
5. 黄河入海口的沙洲,这种地形主要是河流的堆积作用造成的。易在近岸的河口处形成堆积地貌。
第7课时 总结我们的认识
1. 影响地形地貌变化的因素有地震、火山喷发、风、水等。其中,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力量,对地形地貌的改变是剧烈的。风和水是外部因素,对地形地貌的改变是缓慢的。
2. 斜坡上有无植物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3. 没有植物覆盖的土地比有植物覆盖的土地受到的侵蚀程度严重。因此,保护植物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4. 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因素的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侵蚀。
第三单元 计量时间
第1课时 时间在流逝
1. 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利用太阳来计时,这种昼夜交替形成了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2. 古人利用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规律发明了日晷,利用正午时日影长度的变化发明了圭表。
3. 古人可以利用太阳来计时,是因为太阳的运动以及引起的影子等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4. 我们可以用燃香来计时,是因为燃香的长度变化基本是匀速的。
第2课时 用水计量时间
1. 如果初始水位高度和孔径不变,流出同样多的水,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2. 古人设计的水钟,可分为受水型水钟和泄水型水钟。
3. 水流的速度与水位高度有关,水位越高,速度越快。从100毫升水中流出第一个30毫升、第二个30毫升、第三个30毫升作用的时间是越来越长的。即开始时水滴得快,越到后面滴得越慢。
4. 要想使水流的速度保持不变,就要想办法控制水钟的溢水瓶中水面高度保持不变。
5. 古代水钟的结构:
第3课时 我们的水钟
1. 水钟通过一定的装置,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从而能用来计时。
2. 我们可以控制水流的速度,从而使水钟的计时更加准确。
3. 在设计制作水钟时,有两种类型的水钟可供选择(泄水型和受水型)。
4. 将做好的水钟与钟表对照,可以根据测得的结果判断我们的水钟计时是否准确,并进行改进。
5. 水钟的一些缺陷:(1)冬天水会结冰,不能用来计时。(2)蒸发现象会使水钟里的水慢慢变干,影响使用效果。
第4课时 机械摆钟
1. 摆具有等时性,同一个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
2. 根据摆的等时性,人们设计制作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以及使用范围更广。
3. 在测量钟摆1分钟摆动次数的活动中,要重复测量三次(或以上)。
4. 我们自制的各种不同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不一样。
5. 同一个摆,在摆动过程中,幅度会越来越小,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不变的。
第5课时 摆的快慢
1. 不同的摆在一定时间内摆动的次数各不相同。
2. 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和摆动幅度无关。不管摆锤的质量是多少,30秒时间内摆支动次数是一样的。
3. 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摆绳长,摆动得慢,摆绳短,摆动得快。
第6课时 制作钟摆
1. 不管是哪一个机械摆钟,里面的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都为60次。
2. 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
3. 同一个摆,摆绳长度越长,摆动越慢;摆绳长度越短,摆动越快。
4. 初步制作出我们的钟摆之后,我们还要对我们制作的钟摆进行反复测试,不断调整和记录,使制作完成的钟摆正好一分钟摆动60次。
5. 调试摆绳的方法:①减半或增倍法。②每次增减5厘米法。如果想节省时间,还可每次测30秒或15秒,看是不是刚好摆动30次或15次。
6. 自制的钟摆,如果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比60多,应该增加摆绳长度;如果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比60少,应该减小摆绳长度。
7. 一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摆绳大概在25厘米左右。
第7课时 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
1. 计时工具的设计运用了物体运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日晷利用了太阳下物体的影子的周期性变化;水钟利用了流出相同的水所用的时间相同的规律;摆钟利用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时间相同的规律。
2. 人类的计时工具,从日晷、水钟、摆钟再到钟表,越来越精确、小巧。
3. 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精确计时,如百米赛跑,航天器的发射等。
4. 不同的计时工具可以满足不同的用途和需求,人们的需求也推动着计时工具的发展。
第四单元 健康生活
第1课时 我们的身体
1.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
2. 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睡眠、饮食、运动、压力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健康。
3. 噪声、雾霾、污水等不良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害。良好的生活环境有益于健康。
4. 我们可以根据体质健康表中的健康指标检测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
5. 从出生到死亡,人体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
6. 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睡眠时间、体育锻炼、学习压力以及周围环境等。
第2课时 身体的运动
1. 适合的、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青少年身体的生长发育,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
2. 身体的运动是由骨、关节和肌肉协同工作完成的。
3. 体育运动对促进骨、关节和肌肉的健康生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4. 骨支持人体的运动,是人体运动的基础;肌肉收缩带动骨产生运动,肌肉为人体运动提供动力;关节使骨的运动更灵活,使其可以做屈伸和旋转等不动的动作。
5. 经常参加运动,身体可以变得更加强壮,柔韧性更好,并且免疫力也会增强。
6. 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与我们身体运动的结构相似的物体,比如:门、斜拉大桥、起重机、挖掘机等。
7. 铰链:铰链的合页相当于人体的骨头,铰链的两片合页中间的相对转动的机械装置相当于人体的关节。
8. 塔吊:塔身相当于人体的骨头,吊臂相当于人体的骨头,起重臂拉杆相当于人体的肌肉。
第3课时 心脏和血液
1. 心脏是重要的人体器官。心跳是心脏工作的外在表现。
2. 心脏跳动使得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将血液中携带的养料和氧气运输到全身各处,同时也将携带的废物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
3. 体育运动可以强健心肌,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4. 在模拟心跳的活动中,吸耳球模拟的是心脏;反复挤压吸耳球模拟的是心脏的跳动;塑料管模拟的是血管;水模拟的是血液。
5. 心脏收缩,推动血液由心脏进入血管,流到全身各处;心脏舒张,血液由血管流回心脏。
6. 心脏两次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在睡眠的时候,氧气的需要量减少,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会减少,心脏会得到更多的休息。良好的睡眠会让心脏更好地工作,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7. 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次数大约为60~100次。经常运动的人心跳会偏慢一些,因为经常运动的人心脏的泵血力量比较强。
8. 一般情况下,心跳的次数与脉搏跳动的次数是一样的。
第4课时 身体的“总指挥”
1. 人脑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事项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
2.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
3. 脑与脊髓相连。脑和脊髓联系着的神经分布在全身的各个地方。
4. 大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脑的不同区域控制着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
5. 大脑控制着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现象,如运动、语言、视觉、记忆、思维、情绪等。小脑具有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脑干负责人体许多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等。
6. 不同的人,脑相同功能的强弱是不同的;同一个人,脑不同功能的强弱也是不同的。
第5课时 身体的“联络员”
1. 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它总是在不断地发送和接收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需要通过身体的联络员——神经系统来完成。
2.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与其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所组成。全身各系统器官和细胞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相互配合完成各自的功能。
3. 有效的学习和训练可以改善大脑的功能,使感觉越来越灵敏,肢体动作越来越协调,人越来越聪明。
4. 减缓精神压力,保持愉悦的心情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健康。
5. 人体的感觉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
6. 人的感觉器官受到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时,会由传入神经将信号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相应的指令并通过传出神经使身体做出反应。其过程简化为:感受刺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做出反应。
7. 当接球的人看到对方把球投出来之后,会把这一信息传入大脑,大脑的神经中枢迅速作出反应,经过传出神经指挥手臂作出反应,接住投出的球。
8. 经过反复练习之后,我们接球的命中率有所提高。如果增大两人之间的距离,命中率会降低,缩小两人之间的距离,命中率会提高。
第6课时 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
1. 大脑管理人的情绪、意志、行为等,人的情绪、意志、行为是可以控制的。
2. 良好的沟通方式可以避免冲突。
3. 体育锻炼、科学合理的作息都有利于我们减轻心理压力,可以缓解和别人的冲突。
4. 我们需要关注到自己的心理状态,意识到压力会对自己的身心造成不好的影响。
5. 长期的压力会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不仅可能会让我们感觉到头疼、胃疼、睡不好觉、吃不下饭,还会使我们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很难学会新东西,因此我们要学会管理压力。
6. 压力是可以缓解的、情绪是可以管理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
7. 缓解压力的方法:体育运动、与人交流、充分休息、旅游等。
第7课时 制订健康生活计划
1.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一个系统出现问题会导致其他系统也出现问题。
2. 在众多的健康行为中,体育运动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有的运动是终身都可以进行的,例如散步、游泳、慢跑、骑车等等。因此,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并且让这些健康的行为习惯伴随我们一生。
3.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身心健康。
4. 科学合理的计划有助于形成健康生活的习惯。
5. 制订的计划要有针对性、可行性。
6. 计划只有变成行动才能产生效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