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综合实践活动《猴子的烦恼》——被除数中有0
(前置作业)三年下册数学北师版
作业名称:被除数中有0
作业目标:
1.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作业内容/设计:
活动时间:学习《猴子的烦恼》之前
活动地点:家里
活动方法:画图法+记录法+操作法
人员分工:学生负责操作和记录,家长负责推荐看点,不可以讲解知识点。
活动步骤:
看数学故事,说一说,想一想,每一幅图都是什么意思。
我的理解
【设计意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如,理解0÷3=0的道理一般有三种途径:一是结合具体情境,如把桃树上的所有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0÷3=0表示当桃树上没有桃子的时候,每只猴子都不可能分到桃子;二是通过除法是乘法的逆向过程来理解,因为0×3=0,所以0÷3=0;三是观察下列算式:9÷3=3,6÷3=2,3÷3=1,发现除数3不变,被除数每次减3,商每次减1的规律,只有0÷3=0才符合上述规律。】
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桃子?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桃子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想如何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即选择适当的运算,列出算式306÷3;接着想怎么计算?教科书采用横式笔算与竖式笔算对照的方式,突出强调竖式笔算时商中间的0,就是根据“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算出来的。教学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在除的过程中,遇到被除数那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面没有余数)时,这一位上的商就是0,当然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学习,不是在理解算理基础上的学习。】
利用上面发现的规律,算一算,想一想。
想一想
【设计意图:计算840÷6=140,算法是多样的;应该让学生解释商140的末尾0是怎么算出来的。算出末尾0有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①840=84×10,84÷6=14,14×10=140;②840是84个“十”,84个“十”除以6得14个“十”,14个“十”就是140;③用竖式计算时,商140末尾的0是因为0:6=0。算法①的关键是先把840平均分成10份,每份84;算法②的关键是计数单位的转化;算法③是竖式笔算,用到了本课的新知识。】
四、认识作业验收/展示方式:
学生根据记录法、操作法、文献法完成实践作业。
操作的过程可以录制小视频。
五、作业指导:
器材准备:相关信息条、记录单。
操作步骤:
(一)看数学故事,说一说,想一想,每一幅图都是什么意思。
(二)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桃子?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利用上面发现的规律,算一算,想一想。
记录内容及形式的建议:
可以用文字符号、数字符号、图形符号表示。
注意事项:在查阅过程中不能及时用笔记录可以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为了更好的课上交流,记录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查阅文献要到新华书店、图书馆或正规出版的电子书籍当中查阅,网络数据可参考,不可全信。
六、活动过程:描述+活动记录表
学生经历看数学故事,说一说,想一想,每一幅图都是什么意思;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桃子?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利用上面发现的规律,算一算,想一想的活动过程,并完成相应的记录表和任务单,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成果展示:
学生用文字、图画或操作的方式填写学习记录单。
学生用小视频的方式展示操作的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