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氧气》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了解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2.认识硫、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以及文字表达式。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的能力。2.学习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五彩缤纷的化学中,让学生体验从化学中得到知识。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导入新课二、合作探究 交流反思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交流反思三、总结、巩固 教师活动演示:带火星的木条在一种气体中复燃【提问】这是什么气体?你对氧气了解多少?上节课我们讲到氧气的用途,有哪些?【过渡】知道了氧气的用途,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氧气为什么有这样的用途,它的用途与什么有关呢?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思考与讨论】出示一瓶氧气,学生观察氧气的物理性质。【实验探究】1.氧气的检验方法2.用生活实例来说明水中有少量的氧气。3.出示一瓶氧气加入少量的水振荡,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4.出示两瓶氧气,敞口放置,一瓶正放,一瓶倒放,然后检验那一瓶还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1.回忆上面氧气的检验方法。2.展示实验【2-3】学生观察实验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3.学生分组动手实验。木炭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出示实验操作步骤。4.【设问】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铁丝在氧气中能燃烧吗?展示实验,提出问题:分析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5.【引导分析、比较】硫、木炭、铁丝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作业】教材:p361、2、3 P24 1-7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发言讨论、发言、总结性质决定用途 →讨论、发言学生观察,回答学生讨论检验氧气的方法,发言学生观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现象。交流、发言。观察现象,思考用多媒体展示讨论、发言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发言。写出文字表达式。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讨论,分析实验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学生展示交流。写出文字表达式。观察现象,讨论,分析实验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学生展示交流。讨论,发言分析、归纳、发言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学生做自我介绍的方式,总结小结交流知识脉络化 设计意图新旧知识衔接知道了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证明氧气不易溶于水。为了证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让学生有感观的认识。使学生一目了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具体到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知识脉络化形成过程。板书设计: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 ,不易溶于水 物理 化学 助燃性←氧气→在压强为10kPa时,降温会变成淡蓝色液体和淡蓝色固体 性质 性质 氧化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