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导学案

资源简介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一、学习目标
1、学会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
2、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测试一些物质的PH。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二、学习要点
酸碱度的测试方法
三、学习过程
1、回顾中和反应的概念,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             
                          
2、阅读课本61页内容,总结从书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酸性 中性 碱性
PH
总结:测定PH的方法 。
3、探究活动:测定几种酸或碱的稀溶液的PH
稀硫酸 稀盐酸 氢氧化钠 水
PH
PH
PH
PH
4、探究活动:课前收集下列物质,测定其PH
橘汁 糖水 牛奶 番茄汗 肥皂水 汽水 洗洁精
PH
酸碱性
5、阅读课本,了解溶液的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6、探究活动:课前收集一些刚剪下的头发样品,放入盛有不同PH溶液的小烧杯中,静置30min
在不同PH溶液中浸过后
PH=1 PH=7 PH=13
观察各束头发的光泽
分别取一根头发,用两手拉直至拉断,记录拉断的难易程度
讨论: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
四、学以致用:
为什么护发素PH是4~5?在生活中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头发洗涤用品。      
五、自我检测
1、土壤的酸碱度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已知某地区土壤呈微酸性。参照下表,从土壤酸碱性考虑,在该地区不宜种植的作物是( )
作物 小麦 油菜 西瓜 甘草
最适宜的土壤PH范围 5.5~6.5 6~6.7 6.0~7.0 7.2~8.5
2、下列操作中,导致原溶液PH降低的是( )
A、向稀盐酸里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B、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C、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蒸馏水
3、现有①PH试纸②酚酞试液③稀盐酸④碳酸钠溶液⑤石蕊试液,能够直接用来鉴别稀硫酸、纯水、澄清石灰水三瓶无色液体的一组试剂是(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学习 内容 第 十 单元 第1课时 中和反应 课型:新授课
学习 目标 1、认识中和反应及其实质;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学会借助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探究中和反应的发生;学会借助联系实际生活和生产实例认识化学知识源于生活; 3、感受和体会化学物质的重要作用;保持和增强学习化学的强烈欲望。 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实质; 难点:如何正确运用中和反应的实质书写中和反应的方程式;
时间分配 导课 2 分、 自学新知10分 合作探究15分 小结3分 巩固提高10分
学习 过程 学习 过程 学案(学习过程) 导案(学法指导)
自学新知: 1、自学新知 (1)中和反应的概念 (2)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新知导读 (1)酸与碱作用(反应)生成 和 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解离出的 和碱解离出的 结合生成水的过程。 (2)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A、农业生产中利用中和反应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例如,人们将适量的 加入土壤中以中和土壤的酸性;B、工业生产中的污水处理可利用中和反应来处理。例如,硫酸厂的污水可用 进行中和处理;印刷厂的废水可加入 进行中和;C、人体胃酸过多可以服用含 药物中和过多的胃酸;D、人体被蚊虫叮咬皮肤内注入了蚁酸,可涂一些含有 的溶液以减轻痛痒。 合作探究: 实验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在认真观察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试验后讨论思考: 1、为什么要加入无色酚酞溶液?不加会如何?加入紫色石蕊溶液行不行? 2、认真观察课本60页图10-14后,说说你对中和反应实质的理解? 3、如何熟练利用中和反应的实质来写出中和反应的方程式? 展示纠错:将上述合作探究的结果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本课小结: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 当堂检测: 1、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CaCO3+ 2 HCl == CaCl2 + CO2↑+ H2O B、Ca(OH)2+H2SO4==CaSO4+2H2O C、2NaOH+SO2==Na2SO3+H2O D、Fe + CuSO4=FeSO4 + Cu 2、在A+B——盐+水的反应中,A和B不可能是( ) A、HCl 和NaOH B、CO2和NaOH C、H2SO4和Fe2O3 D、H2SO4和BaCl2 3、下列各组物质的反应,需要加入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是否反生的是( ) A、Fe 和CuSO4溶液 B、Zn 和稀H2SO4 C、NaOH 溶液和稀盐酸 D、澄清的石灰水和CO2 4、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了中行和反应原理的是( ) A、用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剂;B、用熟石灰处理泄露的浓硫酸; C用碳酸钠除掉发酵面团中产生的酸;D用稀盐酸除去铁锈; 5、20g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20g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显( ) A、蓝色 B、红色 C、无色 D、紫色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而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D、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7、推理是学习化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碱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一氧化碳气体;C、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溶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 D、碱性物质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 作业:课本66页习题3、5题。 导入方法: 学习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我们已经认识到酸和碱之间能反应,发生的反应有什么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有那些实际应用的例子?本节课就来学习酸和碱之间的反应; 自学新知: 指导学生自学课本60-61页的内容,然后填写学案中的空格; 合作探究:(预设结果) 1、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利用酚酞遇碱溶液变为红色,遇中性溶液变为无色,使我们能直观的认识到酸和碱之间能发生反应;如果不加入指示剂就无法得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反应;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变色上不易分辨; 2、此略; 3、酸中的H+和碱中的 OH-按1:1结合为水,余下的离子结合为盐; 展示纠错:鼓励小组同学大胆发言,踊跃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发现; 本课小结: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学习收获,给予连接成知识体系; 当堂检测: 1、B 2、D 3、C 4、B 5、A 6、B 7、D 板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一、中和反应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2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点
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三、方法导航:知识回顾、1、写出常见酸、碱的化学式:
常见酸:                         
常见碱:                            ;
2、从生活中的事例—硫酸罐装车泄漏引出酸碱反应
3、我猜想酸和碱之间会发生的反应有: 。
4、探究活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取10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入酚酞试液
2、向1中再逐滴加稀盐酸,边滴加边搅拌至颜色刚好无色
3、蒸发反应后的溶液
小结:1、酸与碱反应的实质—中和反应 2、盐的定义
结论: 。
5、阅读课文内容,根据获得的信息总结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学以致用
皮蛋有涩味,如何验证它呈酸性还是碱性?                    
在食用前如何除去涩味?                        
五、自我检测
1、下列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
①熟石灰可用来降低土壤酸性②实验室可用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③胆矾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④稀盐酸可用来除去铁锈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2、向盛有镁、氧化铜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一定有(填化学式) 。
3胃酸过多的人常服用含AL(OH)3的药物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4、2003年12月23日夜晚,重庆开县一天然气井发生了井喷,喷出了大量的H2S气体,有两千多人因中毒,造成了严重的伤亡。H2S气体有剧毒,它的水溶液是一种酸,叫 (填名称)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里要严禁把该气体排放到空气中,某化工厂在“三废”处理中,用氢氧化钠废液吸收硫化氢废气,其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5、分析下列实验现象的原因:
(1)再做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中,看到了少量气泡产生:为什么?
                                  
                                  
(2)在用生石灰溶于水变为消石灰的实验中,没有感觉到温度升高,向所得混
浊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没有变红。可能是因为?             
                                  
6、烧碱溶液8克,可与20克质量分数为13.5%的氯化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计算:
(1)原烧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习 内容 第2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课型:新授课
学习 目标 1、初步认识溶液的酸性和碱性;初步掌握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方法——pH的范围、及其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等; 2、学会如何利用利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会利用溶液酸碱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感受和体会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保持和增强学习化学的强烈欲望;激发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重点:溶液酸碱度与酸碱性的关系,会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难点:灵活解决溶液酸碱度与指示剂的变色问题;
时间分配 导课 2 分、 自学新知10分 合作探究15分 小结3分 巩固提高10分
学习 过程 学习 过程 学案(学习过程) 导案(学法指导)
自学新知: 1、自学新知 (1)溶液的酸碱性 (2)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方法—PH 2、新知导读 (1)酸具有 性,碱具有 性。许多物质也具有 性或 性。利用 可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A、溶液酸性或碱性强弱的程度就是溶液的 B、溶液的酸碱度常用 来表示 C、PH的范围是 ,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是:酸性溶液的PH 7; 碱性溶液的PH 7; 中性溶液的PH 7; D、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 ,这种方法只能粗略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测定值为整数。 合作探究: 1、实验探究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 (1)、演示实验10-10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 (2)、结合上述实验归纳出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 (3)、指导学生实验测定一些物质的PH,并思考测定应注意些什么? 2、如何调节溶液的酸碱度? 展示纠错:将上述合作探究的结果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本课小结: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 当堂检测: 1、小亮同学实验中测定的下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 ) A、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10.3; B、用10ml量筒量取8.0ml氯化钠溶液; C、用托盘天平称得某固体样品的质量为8.5g; D、用体温计测得自己的体温为37.0°C; 2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酸性最强的是( ) A、胆汁(6.8—7.4) B、唾液(6.6—7.1) C、血液(7.35—7.45) D、胃液(0.8—1.5) 3、下列是一些食物的PH,胃液过多的病人空腹时最适宜使用的是( ) 柠檬(2.1—2.8) 苹果(2.6—3.7) 牛奶(6.3—6.6) 玉米粥(6.8—8.0) A、柠檬; B、苹果 C、牛奶 D、玉米粥 4、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滴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小明同学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PH比较( ) A、偏低 B、偏高 C、不变 D、无法判断 5下列检测某溶液PH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将PH试纸投入待测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B、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沾在置于洁净表面皿的PH试纸上,半分钟内根据试纸呈现颜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上,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D、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PH试纸上,3分钟后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6、生活中常见的三种物质:(1)柠檬汁,(2)肥皂水,(3)食盐水。柠檬汁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肥皂水显碱性,食盐水的PH=7.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7、今有(1)肥皂水;(2)食盐水;(3)杨梅汁(4)白糖水(5)蒸馏水五种液体,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其中PH<7的是 ,PH>7的是 (填序号)。 作业:课本66页习题1、4题。 导入方法: 学习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应该认识到酸性是氢离子的体现,碱性是氢氧根离子的体现。那么怎样表示溶液酸性碱性强弱的程度呢?本节课就来学习表示的一种方法。 自学新知: 指导学生自学课本61-64页的内容,然后填写学案中的空格; 合作探究:(预设结果) 1、(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注意测定方法; (2)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沾在置于洁净表面皿的PH试纸上,半分钟内根据试纸呈现颜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3)注意以下几点:不能把试纸直接浸入到待测液中;不能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否则会偏大; 2、要使溶液的PH升高向溶液中加入碱性溶液;要使溶液的PH降低向溶液中加入酸性溶液; 展示纠错:鼓励小组同学大胆发言,踊跃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发现; 本课小结: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学习收获,给予连接成知识体系; 当堂检测: 1、A 2、D 3、D 4、B 5、B 6、B 7、(1);(3) 板书设计: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一、溶液的酸碱性 二、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方法——PH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