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综合提升1.《经济生活》内综合本单元内的分配制度、财政税收、收入分配的公平与第二单元中的基本经济制度、企业的发展和第四单元中的市场经济有着内在的联系:(1)分配制度与所有制制度的联系。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财政、税收与企业和经营者的联系。财政和税收都体现了国家收入的分配关系,税收是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企业和经营者要依法纳税,构成财政收入。税收不受企业经营成果好坏的影响,国家可以通过税收对企业进行监督。(3)财政税收与市场经济的综合。我国的财政税收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收入分配公平与市场经济的联系。发展市场经济必然引起收入的差距;收入的差距需要国家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来调节,实现收入的分配公平。(5)我国目前实行的分配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制度保障。2.与《政治生活》的综合本单元中的兼顾效率与公平、财政政策、税收的性质、依法纳税与《政治生活》中的国家性质、政府的职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有着内在的联系:(1)兼顾效率与公平,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2)我国的财政支出体现了政府的各项职能。(3)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与政府的职能。(4)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体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3.与《生活与哲学》的综合(1)可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方法论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道理分析说明我国当前实施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正确性。(2)运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结构性减税。(3)国民收入的分配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它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4)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的关系。(5)树立依法纳税意识体现了集体主义价值观。审题突破3 主体定位(2010·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对此,某报记者就“我心中的幸福”采访了不同人群,以下是他们的看法。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从农民工、家庭主妇和企业家对幸福的看法中任选一种,就实现他们“心中的幸福”提出你的合理建议。审题 从农民工角度材料问题 主体 相应建议工资水平低,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应增强幸福感 国家 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宏观调控,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依法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企业 依法诚信经营,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农民工 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答案 答案一(农民工):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宏观调控,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依法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企业要依法诚信经营,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农民工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答案二(家庭主妇):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稳定物价,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依法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企业要依法诚信经营,生产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消费者要了解市场,懂得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参与监督,共同培育良好的市场秩序。答案三(企业家):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家要提高自身素质,正确处理个人、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同样的事情,行为的主体(如国家、企业、消费者、党、公民等)不同,行为的方式、依据便不同,试题的答案也会不同,因此,不能弄清试题设问所规定的行为主体,组织的答案就可能南辕北辙。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国加大了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力度,具体情况见下表:2007~2011年我国财政用于民生支出(部分)情况表单位:亿元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教育支出 7 122.3 9 010.2 10 437.5 12 450 14 267.7医疗卫生支出 1 989.9 2 575 3 994.2 4 745 6 36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5 447.2 6 804.3 7 606.3 9 081 10 588.5注:2007~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由39 373.2亿元増至103 740亿元。(数据《中国财政统计年鉴》)材料二 在2012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489件,全国政协委员提交提案6 069件,其中三分之二涉及民生问题。当前,政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财政增加民生支出的意义。你认为我国还应采取哪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中行使的职权(或职能)及其作用?答案 (1)我国财政逐年增加民生支出,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体现社会主义本质;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我国财政逐年增加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等方面的民生支出,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增加社会财富,保证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加快民生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制度保障。(2)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政协委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