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计量时间第1课时时间在流逝课型实验探究课课时1对五年级学生而言,关于时间及现代计量时间的工具,他们有比较丰富、直观的认识,但对“各种计时方法和计时工具是怎样逐步发展的”“在现代钟表发明之前古人是如何计时的”学情分析等问题学生没有深人思考。作为单元起始课,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关注、研究这些问题,并通过对燃香钟这一工具的探究、研讨,使学生由浅人深进行计时工具的探索,激发研究计时方法的兴趣,并初步获得研究计时问题的方法,为本单元后面几课时的学习做准备。科学观念*通过阅读资料,知道古人利用天体的运动来计时。*通过观察燃香实验,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燃香变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匀的。*认识到有规律变化的事物可以用来计时。科学思维核心素养*通过分析、比较数据等方法,发现有规律变化的事物是计时的木质。目标探究实践*在实验中,观测并记录燃香时间的相关数据,并对“蜡烛可以计时吗”这一问题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讨论,表达自已的观点。态度责任*在研究中,产生关注计时方法的意识和兴趣,并对计时工具的迭代过程充满好奇。重点了解古人的计时方法和发明的计时工具。教学重难点难点实验研究燃香计时的科学原理。教师准备课件、有关古人用天休(如太阳、月亮)运动计时的图文或视频资料。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秒表、香、火柴、记号笔、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1.猜谜导人:它,看不见,抓不住、赶不走、也留不住。一直在向前走,从来不回头。(时间)一、聚焦2.关于时间,你知道有哪些描述时间的词语或句子?了解学生对时间的认识。(4分钟)3.要知道时间,我们一般借助什么工具?在没有钟表之前,人们是怎么计时并安排生活和劳作的呢?活动一:根据自然现象判断时间。二、探索1.提出疑问:在没有任何计时工具的情况下,我们能根据哪些自(20分钟)然现象去判断时间?2.学生思考回答。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图片资料讲解。(1)动物迁徙:大雁南飞、北归时间。(2)植物的生长周期:稻谷播种与收割时间。(3)每日作息:口出而作、日落而息。活动二:古人利用太阳计时。1.思考:没有任何计时工具的古人是怎样确定时间的呢?1.通过阅读文字和图片2.学生阅读资料,交流古人利用太阳进行计时的方法和事例。资料,丰富学生关于古(1)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形成的早期计时单位:天。人计时的直观认识。(2)古人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方位变化的规律发明的日晷。(3)利用日影长度变化发明的天文仪器:圭表。二、探索3.思考:使用它们计时,会遇到什么困难?(预设:受天气影响。)活动三:研究“一炷香”的时间。1.播放视频:古人用燃香来计时。引导学生思考:香的燃烧速度2.引导学生探究燃香的是均匀的吗?怎样来研究?学生思考回答。长度变化是不是匀2.讨论确定研究方法:速的。(1)取一支香,分别在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处做好标记:(2)燃香并记录香燃烧到每个标记的时间。3.小组实验观察,研究燃香计时原理。4.交流、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一定的条件下(无风、香的粗细均匀),每一等份的香燃烧的速度大致均匀,燃烧所用的时间基本一致,可以粗略地用来计时。三、研讨1,思考:蜡烛可以用来计时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运用已经获得(8分钟)2.学生讨论、交流。的发现分析蜡烛的变化。四、拓展搜集、查阅资料,了解古人利用太阳计时的方法和事例,设计(4分钟)份知识小报。时间在流逝板书设计古人计时的方法和事例:丰表、日晷、燃香【教学反思】五年级的学生,通过日常学习和生活,对时间既熟悉又陌生。在学习本课时,很多学生都在感慨,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就流逝了。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资料、交流古人利用太阳计时的方法和事例,让学生对古代计时工具有个初步的认识。接着通过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进一步分析这些计时工具存在的局限性,激发学生接下来对水钟和摆钟的探究兴趣。在研究“一炷香”的时间这个环节中,燃香的长度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学生测量的时间会存在一定误差。如何更加准确地测量燃烧的长度,是我们在今后救学过程中需要探讨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