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第1课时感受我们的呼吸课型观察探究课课时1学生对于呼吸有许多经验性的感性认识,他们能感受到鼻子、咽、喉在参与呼吸,知道呼吸需要空气,甚至有部分学生知道呼吸是为了得到氧气。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呼学情分析吸”“呼吸时人体外部和内部是怎样变化的”“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等问题是模糊的。在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要经历自身体验观察与模拟实验的实践活动,通过观察、描述、交流活动发展对呼吸系统的新认识。科学观念火知道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协同参与呼吸活动。*认识到呼吸是人体的重要活动,呼吸是气体交换的过程,空气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思维*运用比较的方法,感受呼气、吸气时身体内外部的变化。核心素养*建立模型,通过人休呼吸模拟器的变化解释呼吸的过程。目标探究实践*体验呼吸过程,感受身体各部分的变化。大进行人体呼吸的模拟实验,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时是协同合作的。态度责任*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意倾听别人的观点。重点体验呼吸时身体各部分的变化,推测呼吸时有哪些器官参与以及它们的作用。教学重难点难点通过模拟实验,了解人体各个呼吸器官间的协同合作。教师准备呼吸系统结构图、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呼吸过程模拟装置、学生活动记录表等。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1.用课件展示憋气、游泳的图片。提问:你能说说这名同学在做什么吗?(憋气、游泳)你有在水里游泳时憋气的经历吗?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在水中停止呼吸几秒钟都会让人很难受,自己憋一会儿谈话引入,以学生熟悉的一、聚焦气就要拾头露出水面呼吸,不然会溺水…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5分钟)2.提问:能再说一说你对呼吸的了解吗?你知道人体有哪些器官习兴趣。参与呼吸吗?(板书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进行讨论回答。3.聚焦疑问:拿出你们的手感受一下,空气是吸入到了胸部还是腹部?(学生进行猜测)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活动一:感受呼吸过程。1.引导学生阅读书中的吸气和呼气过程,并按照他说的方式试一试。强调:一呼一吸才算一次呼吸。2.交流:吸气和呼气的过程与你原来的想法有什么不一样?跟大家一起说说吧。3.用课件展示人体轮廓图并指导学生认识相关结构。引导学生用感官体验呼(1)认识气管和肺。吸过程,理解呼吸包括(2)推测气体进出身体的路线“一呼一吸”,同时发现呼吸气:鼻腔(口腔)一气管—肺。吸过程中胸腔与腹部的呼气:肺一气管一鼻腔(口腔)。二、探索变化。在这个活动中,学(3)师生共同小结人体的哪些器官参与了呼吸。(20分钟)生可能会发现上述两部参与呼吸的器官主要是鼻腔、口腔、气管和肺。分分别在“呼”和“吸”时活动二:模拟人体呼吸。产生的变化与自己的精1.介绍模拟实验以及本课所用的实验装置。测不太符合,从而引发学提问:如何用这个装置去模拟人体的呼吸呢?生的认知冲突。(预设:学生往往会说用嘴吹上面的吸管,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是外力因素促使人体呼吸还是人体自主呼吸)教师:应该用手拉下面的气球皮来模拟人体的呼吸。2.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膈肌和胸腔的变化。3,师生共同小结:吸气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呼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引导学生梳理体验活动1.人体的哪些器官参与了呼吸?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与模拟实验中获得的信三、研讨学生充分表达,互相补充,教师稍作引导。息,形成对参与呼吸的器(10分钟)2.关于呼吸,你还想了解哪些?官及其作用的认识,在此教师将学生的问题记录在班级记录表里,以待后续探究学习。基础上期望学生对呼吸产生进一步的探究兴趣。腔感受我们的呼吸板书设计口腔气常吸气:胸腔扩张,腹部收缩,膈肌向下肺呼气:胸腔收缩,腹部放松,膈肌向上膈肌【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很容易潜意识地混淆呼吸时胸腔和腹部的变化。误以为吸气时胸腔会收缩,这其实是学生误把腹部收缩的变化默认为是吸气导致的。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吸入了空气,胸腔内的空气增加,胸腔肯定会扩张,而扩张的胸腔会将膈肌往下压,因此,吸气时膈肌向下,呼气时膈肌向上,以上都需要学生理解性记忆,而不是机械背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