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 四年级上册3.6 运动的小车 核心素养目标教案(PDF版表格式含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 四年级上册3.6 运动的小车 核心素养目标教案(PDF版表格式含反思)

资源简介

第6课时运动的小车
课型
实验探究课
课时
1
不少学生对能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在使用“能量”这个词。
学情分析
他们知道发光、发热的物体是有能量的,还知道人每天要从食物中获得能量,但是能量这个
概念本身过于抽象,我们要通过观察具有能量的物体所产生的某种现象来认识、理解它。
科学观念

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

知道同一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也不同。
*知道能量以各种形式存在,有的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科学思维
核心素养
大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能理解和应用能量的基本原理。
目标
探究实践
女通过敲击实验和撞击实验,认识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通过对比观察、测量,发现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也不同。
态度责任
*意识到通过对比实验论证可以作为证据而形成观点。
重点
通过观察敲击实验和撞击实验,了解能量的存在。
教学重难点
难点
通过对比观察、测量,发现不同速度的运动物体具有不同的能量。
教师准备
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等。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
小车、音叉(含橡皮槌)、斜面和长条木术板、木块、软卷尺等。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
1.用课件展示:赛场上赛车急速驶过、飞行的子弹射穿碗碟、呼啸
的狂风拔起大树、滴落的雨水四处飞溅等。
一、聚焦
用具体事例聚焦问题,并
2.指出:这些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量。(板书课题)》
(3分钟)
搁示深题。
3.提问:小车或其他物体具有能量吗?为什么?
4.学生思考、交流哪些现象能说明小车或其他物体具有能量。
活动一:敲击实验。
1.通过比划并感受缓慢
1.用课件展示活动:用橡皮槌轻轻地敲击音叉和重重地敲击音叉。
地敲和快速地敲手部
提问:怎么做到“轻轻地敲”和“重重地敲”?(“轻轻”对应着“慢
二、探索
的力度,建立起缓慢地
速”,“重重”对应着“快速”)
(20分钟)
敲就是轻轻地敲,陕速
2.分组讨论:用不同速度挥动橡皮槌敲击音叉,有什么现象?
地敲就是重重地敲的
3.小结:敲击的速度越快,代表运动的橡皮槌具有的能量越大,转
认识。
化为声能也越大,音叉的振幅越大,听到的声音也越强。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
活动二:撞击实验。
1.用课件或微视频呈现这个活动的实验材料。
2.提问:有了这些材料,可以怎么做这个实验?
2.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
3.交流实验方法,完善实验过程。
祭、测量,发现不同速
二、探索
提示:在释放小车的起始位置做标记,每次都从同一标记处释放。
度的运动物体具有不
4.解读记录表,指导记录。
同的能量。
5.交流汇报实验现象及我的发现。
6.小结:坡度越小,小车滑下后的速度越小,具有的能量越小,木
块被撞击滑行的距离越小。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运动着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和运动
让学生形成通过实验结
三、研讨
速度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了吗?
果作为证据而形成观点
(10分钟)2.小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
的意识。
也不同。
1,教师小结:挥动的橡皮槌、运动着的小车都具有能量。任何物
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
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常见的
化,也不会有生命。
四、拓展
能量例子,至于具体的能
2.用课件展示运动的小车、充足气的气球、拉伸的橡皮筋等图片,
(5分钟)
量表现形式,可以在后面
提问:怎样判断它们是否具有能量?
深入学习。
3.生活中还有一些可能并不容易被识别的能量,它们被储存在
食物、燃料以及一些化学物质中。
运动的小车
1.敲击实验
现象
速度慢
能量小
声音弱,振幅小
挥动橡皮槌
现象
板书设计
速度快
能量大
声音强,振幅大
2.撞击实验
现象
坡度小,速度慢
能量小
木块滑行近
释放小车
现象
坡度大,速度快
能量大
木块滑行远
【教学反思】
对于学生来说,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能量是有点因难的,我一直在提问很多物体运动的现象,学生观
察到什么,其实就是让学生理解运动的物体是有能量的,要让物体具有能量,就是让它动起来。而动起来
的物体在接触到其他不动的物体后,让其动起来的过程,就是能量传递的过程。我们无法让学生从能量的
本质来认识能量,但可以让学生根据物体的一些现象来认识能量。例如: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