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上册2.3 压缩空气 核心素养目标教案(PDF版表格式含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上册2.3 压缩空气 核心素养目标教案(PDF版表格式含反思)

资源简介

第3课时
压缩空气
课型
观察探究课
课时
1
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空气和水、石头一样,都是一种物质,有着物质的
些共有属性。但在课前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能否改变众说纷纭,也
学情分析
不能给出有理有据的猜测。本课希望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空气压缩和扩张的现象,试探性地
从微粒的层面对这种现象作出解释。
科学观念
*知道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或扩张,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的。
科学思维
*用实验的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
*用比较的方法,区分空气和水相同条件下被压缩时的不同特点。
探究实践
核心素养
大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空气和水是否可以被压缩,并记录实验现象。
目标
*用图画或口述的形式描述压缩前后空气微粒之间距离的变化。
女简述空气很容易被压缩的原理。
态度责任
*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认识到压缩空气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如制成救援的气垫、玩具气枪等。

感悟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了解人的需求是影响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重点
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空气具有可以被压缩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难点
运用绘画等形式对空气可以被压缩的实质作出解释。
教师准备
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水、带刻度的注射器、橙子皮、靶盘、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
1.用课件展示一张游泳圈的照片,提问:夏天我们去玩水的时候
是否都有使用过游泳圈呢?你们知道游泳圈里装的是什么吗?
(空气)
通过熟悉的游泳圈的话
2.追问:那空气是怎样被我们装入小小的游泳圈里的呢?请你想
一、聚焦
题引入,将问题聚焦到本
一想。(学生讨论回答)
(5分钟)
课的关注点上—空气
3.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和水、石头
的压缩。
样都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那空气与水相比又有什么区别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通过今天的学习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吧!(板
书课题)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
活动:感受空气的压缩。
1.出示注射器,介绍注射器的结构。
让学生学会像科学家一
2.用课件展示具体的活动要求。
样去探索,养成良好的科
3.学生进行向下压和向上拉活塞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二、探索
学态度,重视事实和证
4.组织学生从两个角度来描述现象。
(15分钟)
据,在探究中收集证据,
(1)刻度的变化。和水相比,空气占据的空间受力后容易被压
并以此为基础解释自然
缩和拉伸。
界的运行机制。
(2)力的感受。在向下压、向上拉的时候,水和空气给我们的感
受是不一样的。
1.通过微视颜或者板书演示的方式,告诉学生如何用画小圆圈
的方式来表示预测结果。
通过研讨活动,让学生认
2.让学生用小圆圈的图示来表示空气微粒和水微粒,画出向下
识到空气是由许多微粒
三、研讨
压、向上拉后颗粒数量、颗粒间隙、颗粒分布情况,并说说这样
组成的,微粒之间的距离
(10分钟)
画的理由。
可以改变,因此很容易被
3.教师利用压缩海绵等实例来解释空气被压缩的原理。学生交流
压缩和拉伸。
观点,发现问题。(预设:数量不同、分布不同、间隙大小变化)
4.学生修正所画图示。
1.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补充单元气泡图。
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
四、拓展
2.举例说明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将本深学过的知识加以
(10分钟)
3.小游戏:制作空气压缩枪。
应用。
压缩空气
装水:压不动,拉不动
注射器
装空气:能向下压,也能向上拉
板书设计
原因:
00
向下压
向上拉
06

8
0.0
微粒大小、数量不变,距离发生变化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深究活动中,选用的是学生熟悉的注射器。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地玩注射器,让他们
在玩的时候能发现一些现象,并引导学生猜测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鼓励他们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测,在
活动中渗透科学深究的基本过程。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着一点不足,规定使用注射器来探究空气可以压缩的性质,从某种程度上束缚了
学生的思雏。如果不限制实验使用的器材,让学生自由设计验证活动(比如利用塑料袋、气球等),教学效
果也许会更好,可以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雏方式发展呈多样化,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宽,从而真正
体现新课程理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