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时压缩空气课型观察探究课课时1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空气和水、石头一样,都是一种物质,有着物质的些共有属性。但在课前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能否改变众说纷纭,也学情分析不能给出有理有据的猜测。本课希望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空气压缩和扩张的现象,试探性地从微粒的层面对这种现象作出解释。科学观念*知道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或扩张,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的。科学思维*用实验的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比较的方法,区分空气和水相同条件下被压缩时的不同特点。探究实践核心素养大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空气和水是否可以被压缩,并记录实验现象。目标*用图画或口述的形式描述压缩前后空气微粒之间距离的变化。女简述空气很容易被压缩的原理。态度责任*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认识到压缩空气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如制成救援的气垫、玩具气枪等。火感悟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了解人的需求是影响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重点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空气具有可以被压缩的特征。教学重难点难点运用绘画等形式对空气可以被压缩的实质作出解释。教师准备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水、带刻度的注射器、橙子皮、靶盘、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1.用课件展示一张游泳圈的照片,提问:夏天我们去玩水的时候是否都有使用过游泳圈呢?你们知道游泳圈里装的是什么吗?(空气)通过熟悉的游泳圈的话2.追问:那空气是怎样被我们装入小小的游泳圈里的呢?请你想一、聚焦题引入,将问题聚焦到本一想。(学生讨论回答)(5分钟)课的关注点上—空气3.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和水、石头的压缩。样都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那空气与水相比又有什么区别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通过今天的学习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吧!(板书课题)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活动:感受空气的压缩。1.出示注射器,介绍注射器的结构。让学生学会像科学家一2.用课件展示具体的活动要求。样去探索,养成良好的科3.学生进行向下压和向上拉活塞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二、探索学态度,重视事实和证4.组织学生从两个角度来描述现象。(15分钟)据,在探究中收集证据,(1)刻度的变化。和水相比,空气占据的空间受力后容易被压并以此为基础解释自然缩和拉伸。界的运行机制。(2)力的感受。在向下压、向上拉的时候,水和空气给我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1.通过微视颜或者板书演示的方式,告诉学生如何用画小圆圈的方式来表示预测结果。通过研讨活动,让学生认2.让学生用小圆圈的图示来表示空气微粒和水微粒,画出向下识到空气是由许多微粒三、研讨压、向上拉后颗粒数量、颗粒间隙、颗粒分布情况,并说说这样组成的,微粒之间的距离(10分钟)画的理由。可以改变,因此很容易被3.教师利用压缩海绵等实例来解释空气被压缩的原理。学生交流压缩和拉伸。观点,发现问题。(预设:数量不同、分布不同、间隙大小变化)4.学生修正所画图示。1.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补充单元气泡图。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四、拓展2.举例说明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将本深学过的知识加以(10分钟)3.小游戏:制作空气压缩枪。应用。压缩空气装水:压不动,拉不动注射器装空气:能向下压,也能向上拉板书设计原因:00向下压向上拉06翻80.0微粒大小、数量不变,距离发生变化【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深究活动中,选用的是学生熟悉的注射器。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地玩注射器,让他们在玩的时候能发现一些现象,并引导学生猜测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鼓励他们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测,在活动中渗透科学深究的基本过程。当然,本节课也存在着一点不足,规定使用注射器来探究空气可以压缩的性质,从某种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雏。如果不限制实验使用的器材,让学生自由设计验证活动(比如利用塑料袋、气球等),教学效果也许会更好,可以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雏方式发展呈多样化,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宽,从而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