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课时测量降水量课型制作探究课课时1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大多是根据白己的感官来判断降雨情况的,如毛毛雨、倾盆大雨等。学情分析这节课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用来测量和记录降雨量,并根据降雨量等级表判断降雨量的等级,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教师需加强指导。科学观念火认识雨量器,知道雨量器是测量降雨量的工具,学会使用雨量器。科学思维*用整理数据、分析和归纳的方法,概括一段时间的雨量变化规律,推理天气特征。核心素养探究实践目标*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使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大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并用简单的图表整理、分析天气信息。态度责任*认识到借助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测量降水量。*培养持续研究天气的科学态度,能在课后持续地测量降水量。重点学会制作雨量器,并能够利用自制的雨量器来测量降雨量。教学重难点难点课后持续地进行降雨量的测量。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演示视频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直筒透明玻璃杯、纸条、透明胶带、喷壶、水槽、实验记录单等。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1.播放一段下雨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说一说视频中描述了什么样的场景。(雨天)2.讲解: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3.提问:视频中的是大雨还是小雨呢?你是根据什么判断降雨量的大小的?(学生讨论后回答)从日常经历(下雨天)入一、聚焦预设:可以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稀疏以及下雨的时间长短来手,激发学生测量降雨量(4分钟)判断,还可以从地面上水坑积水的深浅、放在外面的容器中雨的兴趣。水的多少判断降雨量的大小。4.过渡: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凭借经验能大致判断出雨下得大还是下得小,但这种判断一定可靠吗?有没有办法像测量气温那样,用数据描述降雨的多少呢?5.揭示课题:究竞用什么测量降水量?怎么测量?我们今天就来探究这些问题。(板书课题)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活动一:自制简易雨量器。1.用课件展示雨量器,介绍:这就是用来测量降雨量的工具雨量器。利用它我们可以测量一场雨的降雨量,并依据一定的标准对降雨量的等级进行判断。2.提问:我们应该怎么进行测量呢?(学生自由讨论)3.小结:我们可以把雨水收集起来,再进行测量。4.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每个材料的用途。(学生自由讨论并回答)5.播放自制简易雨量器的实验指导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的注意事项并探讨:(1)为什么要选择直简、透明的杯子?1.由于深堂时间有限,在(2)刻度条应该从哪里贴起?实验前需引导学生恩(3)在贴刻度条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些什么?考制作雨量器的难点6.小组活动,按步骤制作简易雨量器。(提示:教师应注意巡回指并进行突破,尽量抓紧导,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尽量抓紧时间制作,为接下来的探索活时间制作,为使用自制二、探索动留足时间)雨量器测量降雨量留(25分钟)7.引导各小组展示制作成果,纠正错误足时间。活动二:用喷壶模拟降雨,练习使用雨量器。2.利用简易雨量器模拟1.过渡:制作好了雨量器,我们接下来就用喷壶模拟降雨,使用自测量降雨量,不仅能培己制作的雨量器测量降雨量。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2.播放实验教学视频,学生观看。且也为实际测量降雨(1)不要使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量打好基础。(2)待液面稳定后读数,且视线与雨量器内液面保持齐平。3.探讨实验中应考虑的问题,总结出注意事项。(1)模拟降雨时,喷壶的高度要不要一致?喷壶的大小是否要一致?预设:每个小组的喷壶高度、大小都要一致。(2)喷壶停止喷水后直接读数可以吗?预设:不可以,要等雨量器中的水面稳定后再读数。4.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5.用课件展示降雨量等级表,讲解我们应该如何去根据记录的数据来一一确定对应的等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