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6课时观察云课型观察探究课课时1云的形态千变万化,不同地点、不同时问观察到的云各不相同。本课时只需要学生感知学情分析天空中的云是不同形状的,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图文记录即可。通过对比教科书上的图片,区分积云、层云和卷云,并根据云量画出相应的天气符号,记录在“天气日历”上。科学观念*知道根据形状可将云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大类。*初步知道根据云量判断天气的方法,可根据云量将天气分为晴、多云和阴。科学思维核心素养*运用比较与分类的思维方法,认识气象特征与天气状况之间的关联。目标探究实践大通过对云的观察,对比图文资料,描述云的特征及种类。大根据云的多少区分晴、多云和阴,并用云量图记录。态度责任*具有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并能坚持对云进行长周期的观察记录。重点能够通过观测云来判断晴天、多云和阴天,教学重难点难点学会使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描述云量的多少。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演示视频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黑色记号笔、实验记录单等。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1.初识概念:小水滴或小冰晶非常轻,可以浮在空气中,这就形成了云,2.展示图片:同学们,这幅图中展示的是什么呀?让学生认识云是什么,并一、聚焦预设:这是天空中漂亮的云朵。从云的有趣的形状导入,(3分钟)3.追问:那你觉得这朵云像什么形状呀?聚焦到云与天气的关系。预设:像小狗、兔子、猫咪…4.聚焦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一下外面天空中的云是什么形状的,它们和天气的阴晴有什么联系呢?(板书课题)活动一:观察云并认识云的形态。1.明确任务:把观察到的云的形状绘制到记录单上。二、探索2.介绍观察云的具休体操作方法。(25分钟)3.强调观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①要到室外空旷处观察。②太阳强烈时,不要用眼睛正对着太阳,以免灼伤眼睛。③及时把观察到的云的形状绘制下来。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4.收集观测结果,对比分析。5.提问:刚才我们对比了每个小组绘制的云的形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形状不同,云的多少也不同)6.用课件展示教材上的三种云的图片。追问:如果我们要根据云的形状来进行分类呢?可以怎么分?(学生思考)7.教师介绍积云、层云、卷云的形状、特点。8.提问: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云根据形态可以分为3类,那这三类云和天气情况有什么样的联系呢?不同的云预示着什么样1.通过室外观察活动,让的天气?学生学会观察的探究预设1:看到大团、堆积的云,说明很有可能要下雨了。方法,再回到课堂,加二、探索预设2:在艳阳高照时,我们经常看到纤维、羽毛状的卷云。深对云的形态的理解。活动二:观察云量,绘制云量图。2.动手操作,将观察到的1.用课件展示几幅不同云量的图片,提问:观察对比这儿幅图片,云量、形状画出来,体你有什么发现?验记录的过程。预设:天气不一样,有的是阴天,有的是晴天。2.追问:云的多少与天气情祝有什么联系吗?预设1:云越多,说明越有可能下雨预设2:天空中,万里无云,说明天气是晴天。3.追问:那我们应该怎么简单地来记录天气情况呢?预设:可以像刚才一样画图来表示。4.将云量分别与“晴”“多云”“阴”建立练习,绘制云量图。1.展示记录的云图,试着给这些云进行分类。通过研讨,加深学生对云三、研讨2.说说云的变化和天气变化有什么样的关系,和人们的生活又的形状以及云与人类生(8分钟)有什么样的密切关系。活关系密切的认识。四、拓展坚持每天到室外观察云的形状和云量的多少,及时把“天气日培养坚持观察和记录的(2分钟)历”中关于云的内容记录下来。科学习惯。观察云积云:大团、堆积晴天:少量的云,有太阳板书设计云的形态层云:均匀成层、灰色似雾云量多云:云比较多,有时有太阳卷云:纤维、羽毛状阴天:云多而密,无太阳【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学生们能通过观察天空中云量的多少来判断天气现象,以及能够用简图记录云量。学生的实际观察中,积云、层云、卷云这三种云的外部形态不是那么明显,学生们要进行认识与区分还是有点困难的。当我带学生到操场上观察云时,同学们的记录区分度并不明显。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影像资料来加深学生们对知识概念的理解,让他们对云的类型和多少有一个较为清脐的知识框架。这样对于开展“观察云”这一户外活动来说,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