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3.8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4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练习:3.8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必修4)

资源简介

第三十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考点展示]
1.发展的概念;
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3.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核心考点一 发展的实质和趋势
1.发展的普遍性与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静止和僵化保守思想。
(3)比较运动、变化和发展
区别 联系
运动 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运动包括变化和发展,有运动才会有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更高层次,揭示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三个概念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和僵化的
变化 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是事物由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即量变和质变
发展 是一种运动和变化,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闪记 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
2.正确认识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区别 从新事物自身看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从新旧事物的对比看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 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从社会历史领域看 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联系 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都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方法论 ①我们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②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3.区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道路、途径
类别 内容
总趋势 总趋势是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的总体方向,而不是指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方向都是前进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
道路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和每一步的方向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事物发展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途径 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都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2上海高考·192012江苏高考·312012重庆高考·322011上海高考·37 此考点主要采用主、客观试题的形式,考查对事物发展的实质、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以及方法论意义的理解和运用。
命题点1 发展的实质
典例1 (2012·上海高考)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发展的,都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这表明 (  )
A.发展就是曲折的运动
B.数量变化的运动就是发展
C.发展就是产生新事物的运动
D.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就是发展
答案 C
解析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故C正确,A错误。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并不是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变化才是发展,故B、D错误。
命题点2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典例2 (2012·重庆高考)科学理论并非一成不变: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科学家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信念,并与观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这并不是他们的弱点,相反,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在。这说明 (  )
①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科学认识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 ③科学家的信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科学理论并非一成不变”“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体现了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①符合题意;“科学家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信念,并与观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保持一致”,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④符合题意。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实践,并非是科学家的信念,③错误;科学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而非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②错误。
典例3 (2011·上海高考)今年5月1日,增设了“危险驾驶罪”的刑法修正案(八)开始施行,对于醉酒驾车行为,从过去的行政处罚上升为刑事处罚。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市民认为,“醉驾入刑”的举措难以解决屡禁不绝的醉驾难题。理由在于:
(1)醉酒驾车仍然是多发现象,顶风违法时有发生。
(2)“醉驾入刑”执行起来能否保持标准统一、是否能够严格依法执行尚存疑问。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方向,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
根据“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的基本内容,分析和评价该市民的理由是否充分支持其观点。
答案 (1)该市民所述理由是“醉驾入刑”施行过程中的困难。这些困难确实存在。理由1:醉酒驾车的多发性和顶风违法,表明人们对该法律的认识需要一个发展过程;
理由2:执法标准能否统一,表明该法律的执行需要一个完善过程。这些是新事物发展中的曲折性表现。
(2)上述理由夸大了这些困难,把困难看成不可逾越的障碍,而不是看作前进中的困难,夸大了曲折性,从而否认了前进性。
(3)“醉驾入刑”是有利于文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新事物,“醉驾入刑”作为新事物需要经历一个被人们逐步认可、自身逐步完善的过程,虽然不可能迅速解决顽症,但总的趋势是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醉驾入刑”的施行不可能一帆风顺,而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4)因此,该市民的理由不能充分支持其观点。
解析 正确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分析市民所述理由的合理性;二要评价所述理由的不合理性;三要指出对“醉驾入刑”能否解决醉驾问题应具有的正确认识;最后得出评价结论。
1.2012年8月,伦敦奥运会帆船激光雷迪尔级女子单人艇比赛中,中国名将徐莉佳夺得冠军,站上了帆船运动的最高领奖台。中国帆船运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说明(  )
A.联系具有多样性与普遍性
B.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C.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与发展
答案 B
解析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体现了事物是永恒发展的,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联系的多样性与普遍性,A排除;C、D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2.近十年来,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城乡收入差距略有缩小,但与老百姓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迫切心情相比,还有较大落差。我们在继续推进改革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收入分配问题的根本解决,必然是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过程。我们要下定决心、坚定信心,同时还得有耐心,不要指望一两年就把所有问题都解决。材料中的观点(  )
①坚持了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②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的 ③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④说明收入分配问题已经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的观点既看到了近十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成效,也看到了这些成效与人民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坚持了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①正确;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②错误,③正确。④夸大了收入分配问题的影响。
核心考点二 事物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1.认识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量变 质变
区别 性质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特点 渐进的、不显著的 根本的、显著的
呈现状态 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
结果 事物还是其自身,没有变成另一事物 事物不再是自身,而变成了另一事物
联系 辩证关系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 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并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看,质变更为重要。只有质变,才完成了量变,才肯定和巩固了量变所获得的成果;只有质变才能产生新质的事物;只有质变才能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但并不是说量变就不重要了,没有量的长期积累,是不会有质变的产生的,所以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提醒 有发展一定有质变,有质变不一定有发展。质变有两种方向,既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质变,也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质变。只有上升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
3.总结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
原理 内容 方法论
发展的普遍性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的观点
发展的实质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反对悲观失望和盲目乐观
发展的状态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要坚持适度原则,反对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
发展的原因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1北京高考·272011江苏高考·292010广东高考·37(2)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是辩证法部分的一个高频考点,多年各地高考均有涉及,侧重于对材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查,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高考常以主观题的形式综合考查发展的观点。
命题点1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典例4 (2011·江苏高考)平面与圆锥面相截,截口的几何特性随平面与圆锥轴线的交角而变化。交角是直角时,截口是圆;稍变一点,圆变成了椭圆;再变,过了一个关键点,椭圆就变成了抛物线。截口的这种变化过程包含的哲理是 (  )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 ②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③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从题干的关键句“截口的几何特性随平面与圆锥轴线的交角而变化”可以看出,③④表述正确符合题意,①②表述不符合题意。
典例5 (2011·北京高考)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 (  )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④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以“超级病菌”为背景材料,人们对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超级病菌”的出现,这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同时也说明,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们必须遵守,①②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本题答案选A。
命题点2 综合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典例6 (2010·广东高考)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答案 (1)发展具有普遍性。汉语也是不断发展的。(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陈代谢是汉语发展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3)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符合汉语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语言要素,具有强大生命力。(4)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汉语在其发展中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的争议也表明对新生事物也有一个认识过程。(5)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要积极积累、吸收符合语言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元素,为促进汉语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
解析 需要全面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从发展的含义、实质、性质、趋势、途径、状态等方面形成知识体系,然后结合材料取舍分析。
3.近年来,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双轨制养老待遇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已连续8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并注重向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退休人员倾斜。随着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收入差距会逐步缩小,社会公平将得到彰显。材料主要说明 (  )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D.只要有量的积累就必然产生质变
答案 B
解析 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我国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曲折。随着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收入差距会逐步缩小,体现了B。C不符合题意;D错误。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8月3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任内第六次访华,中德成功举办了第二轮中德政府磋商,使中德关系由2007年的“谷底”逐渐恢复到“蜜月期”。
2012年是中德两国建交40周年。40年来,中德关系的发展不仅与两国人民的利益密切相关,而且对中欧乃至世界格局影响重大。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国际的和国内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德关系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冲突、摩擦时有发生。
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及外资和技术引进来源国。2010年中德双边贸易额达1 424亿美元,增长34.8%,占中国与欧盟贸易总额的近30%。截止2010年底,德国累计对华投资额达172亿美元,中国累计与德国签订技术引进合同全额约514亿美元。2011年德国对中国的出口额与2005年相比增长了206%。我们应站在战略的高度全面推进中德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
请结合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德关系的变化。
答案 (1)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事物。中德关系的发展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德关系有其变化发展过程,我们要注意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找到中德关系的发展方向;弄清目前的中德关系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并把这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从而正确处理中德关系。(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中德关系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冲突、摩擦时有发生,但我们应站在战略的高度全面推进中德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
解析 由设问的知识要求“发展的相关知识”可以联想到发展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根据这些知识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将教材知识与材料结合起来组织答案即可。
易错点1 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提醒 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新事物是后来出现的事物,但后来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对新事物的判断必须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尤其应注意不要被披着新事物外衣的旧事物所迷惑。
矫正训练1 近年来,一种新的祭祖方式在网络上悄然流行。网上祭祖这种方式既节省时间又经济环保,尤其是为许多远在异乡的游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下面对这种祭祖方式看法正确的是(  )
①网上祭祖是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②网上祭祖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网上祭祖作为新出现的事物要被大众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④网上祭祖发展的速度慢,不可能成为新事物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新出现的事物未必是新事物,只有那些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才是新事物,①排除;④观点错误。②③是对网上祭祖的正确看法,选B。
易错点2 量变一定引起质变
提醒 量变不一定引起质变,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矫正训练2 谁都说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但就业难的背后,却是毕业生的愿望、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悖。一些用人单位抱怨,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真的没法用。从哲学角度看,“做小事”和“做大事”的关系是 (  )
A.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能做大事,小事自然做得好
B.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做好小事才能做大事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小事做得多自然能做好大事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大事小事应花同样的力气做
答案 B
解析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故B正确。质变是量变的结果,但量变不等于质变,质变并不是量变的简单相加,A、C观点均不科学;大事小事不应当平均用力,应分清主次矛盾,D错误。
易错点3 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提醒 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变是准备,质变是结果,但不能简单认为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矫正训练3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成就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唯有长时间的积累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
①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②量变的总和构成事物的质变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④量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华罗庚的意思是要重视量的积累,因为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①③正确,选B。②④本身说法错误。
易错点4 混淆量变与质变、前进性与曲折性
提醒 量变与质变强调的是事物发展的状态,前进性与曲折性强调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与道路。
矫正训练4 漫画《打“气”》意在告诉考生 (  )
①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③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要尊重规律 ④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应该树立信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①观点正确,但不能反映漫画的寓意;③本身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②应选,一次偶然失利,并不能决定一生,强调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从漫画的题目上可以看到,精神的力量即意识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④正确。
2012,中国驶入航母元年
热点解读 命题前瞻
[背景扫描] [命题猜想]“辽宁舰”入列交付海军以及歼-15战机在“辽宁舰”飞行甲板上成功起降,极大地振奋人心。该热点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掌握系统优化方法、量变与质变、前进性与曲折性、实践与认识等知识点。[命题预测]1.军事专家指出,航空母舰是一个复杂的作战系统。作为大型水面舰艇,交付科研、试验、训练使用后,不仅舰上各类装置、电子
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圆满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按期顺利交付海军。她是中国首艘航母,世界第21艘航母。因为她的到来,中国成为全球第10个拥有航母的国家。她原名叫“瓦良格”,现在,她有了中国名字——辽宁舰。航母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并不仅仅是造艘大船那么简单,其舰载飞机、空海防御、远程预警等硬件的科学、合理配备,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作为一个航母编队,其外围的护卫舰、驱逐舰、给养舰等辅助舰艇的建设,也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调整的过程。最主要的,作为航母核心的指挥控制系统,与其他作战单元的指挥、控制、通信等,更是一个系统建设工程。①只有积累起足够的技术、人才,真正的中国航母,才能在保卫中国海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②2012年11月25日歼-15战机在航母“辽宁舰”飞行甲板上成功起降,舰载机起降是发挥航母战斗力的最基本能力,也是很难掌握的技术。而此时距“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仅两个月。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航母形成完全战斗力会早日到来③。 系统、武器系统等需要调试,军舰内部各个系统之间需要磨合,与编队中其他舰艇的协同需要训练,舰载机飞行员训练、舰机协同等都需要较长时间完成。可见 (  )①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②对新事物要有足够的耐心促进其成长③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按规律办事 ④要做好量变的准备,等待质变的自然发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A2.“辽宁舰”航空母舰是在前苏联“瓦良格”号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凝聚了中国舰船人的智慧和心血。从引进到改造,“辽宁舰”在防空武器、电子设备、舰载机配备等方面均有不小的创新。这说明 (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③树立雄心壮志是实现梦想的基础和前提 ④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主观世界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 A3.材料一 2012年11月2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歼-15舰载机成功在航母“辽宁舰”上起降飞行。舰载机起降是世界性技术难题,被比作“刀尖上的舞蹈”。专家指出舰载机能在航母上着舰,则表明系统的循环构成。着舰试验是由舰、着舰系统、指挥系统、舰载机系统等的整体配合,这本身就是个巨大系统,十分复杂。材料二 有外媒称中国在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上将更多展示肌肉,对外政策也将更趋强硬,可能会危及周边与中国有领土争端或者海洋争端的国家。为此我国明确表示中国发展建设航母不是为威胁别人,而是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国防和军队建设实际需要来确定的。希望有关各方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航母建设,不要做无谓的猜测和评判。(1)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我国怎样实现了这次“完美的刀尖上的舞蹈”?(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的声明加以分析说明。答案 (1)①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
[考点对接]信息点① 系统优化,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信息点②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信息点③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我们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事物。②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立足整体,统筹考虑舰、着舰、指挥等诸多要素。③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形成良好的运行秩序。④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人、航母、飞机优化组合,发挥整个系统的最大功效。(2)①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着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决定我国走和平发展之路。③矢志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决定中国发展航母是为了更好维护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发展航母绝不是为了侵略他国。
A组 基础强化
1.人类的进化大体经历了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阶段,才逐渐演变为今天这种体质的人类。人的演变历程说明 (  )
①发展具有普遍性 ②自然界是发展的 ③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起的 ④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从广义上讲,人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演变历程说明发展具有普遍性,①②正确。③是自然界发展的原因,排除;不能把人的演变历程等同于人类社会的发展,④排除。
2.爷爷赶集肩上挑,爸爸赶集轻松跑(拖拉机),儿子赶集点鼠标。三代人赶集方式的变化表明 (  )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新事物是旧事物演变的结果
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答案 D
解析 A中“彻底否定”说法错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是质的变化,B错误;事物的变化包括量变与质变,只有质变才是根本性质的变化,C错误。从“肩上挑”到“点鼠标”的变化,体现了赶集方式的发展,D正确。
3.下图“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地对待错误
答案 C
解析 只要路是对的,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不怕路远,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故选C。A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B、D不符合题意。
4.“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前途漫漫任我闯,幸亏还有你在身旁。盼了好久终于盼到今天,忍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那些不变的风霜早就无所谓,累也不说累。”刘德华演唱的励志歌曲《今天》中的歌词,给我们的哲学感悟有 (  )
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信念是实现理想的决定力量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④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信念是实现理想的促进力量,不是决定力量,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质变不等于发展。排除②④。
5.伦敦奥运会上,林丹遭遇了近乎无法度过的难关,似乎胜利的天平已经倒向对手。但他一点点把劣势扳平,又逐步确立优势,最终把优势化为胜利,成功卫冕。林丹的赛场经历启示我们 (  )
①要经历逆境才能不断走向成功 ②要积极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③要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④要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①说法太绝对。林丹的赛场经历启示我们要积极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要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故选C。④与材料不符。
6.一位国际明星曾提到,就是凭借对每一细节的重视,他才取得了享誉海内外的成绩。从哲学的角度看,这说明了 (  )
A.从细节做起,往往能够产生实效
B.细节决定事物的发展过程和性质
C.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D.事物整体的功能状态会影响到部分
答案 C
解析 A不是从哲学角度分析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B错误。注重细节即注重量的积累,C正确。D与题意不符。
7.我国古代“文彦博数豆”的故事,说的是他小时候准备了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放黑豆在罐中,做了好事就放红豆,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少,红豆越来越多。后来,文彦博成了宋朝的一代名相。这则故事告诉我们 (  )
①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④要自觉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少,红豆越来越多,体现了①②。③不符合题意。题中体现的是要自觉改造主观世界,故排除④。
8.蜗牛慢慢地往葡萄藤上爬,被甲虫看见了。“喂,树上一颗葡萄也没有,你爬上去干什么?”“我知道。可是等我爬到了藤上的时候,葡萄就该长出来了。”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要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主观想象比客观事实更重要
C.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D.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答案 A
解析 甲虫讥笑蜗牛是因为没有认识到葡萄的生长和蜗牛爬到藤上都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B项对主观想象和客观事实的认识是错误的;C、D两项与题意不符。
B组 能力提升
9.(2012·江苏高考)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 (  )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和上升的
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答案 C
解析 审题时快速找到“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等有效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这些信息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C项符合题意。
10.下边漫画的哲学寓意是 (  )
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
C.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 C
解析 匆匆落地的果子一定苦涩,说明质变离不开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C入选。其他各项均与题意不符,不选。
11.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一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的变化,却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青蛙效应”说明的关于事物发展状态的哲理是 (  )
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 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③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 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③错误,混淆了质变与量变的区别,虽然量变引起质变但质变不一定发生在量变当中。②④符合题意要求。
12.倡导低碳,从日常生活做起。下列数字关系启示我们 (  )
A.自然的存在和发展状况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
B.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注重量的积累,为节能减排作贡献
C.节能减排重在意识,一定条件下意识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D.要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因为局部功能大于整体功能
答案 B
13.中国高铁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中国高铁的发展产生了挑战。第一,高铁建设负债已经造成沉重的财务负担。第二,各地盲目上马高铁导致其布局的不合理。第三,即使高铁进入运营期也将入不敷出。随着2012年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项目陆续投入运营,初期亏损额度势必扩大。
据此,有人认为:“发展高铁不值,前景令人担忧”。
运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分析和评价上述观点。
答案 (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2)高铁作为新事物,其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材料中的观点看到了中国高铁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有一定的道理。
(3)高铁是新事物,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因此,对中国高铁的发展要充满信心。题目观点没有看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是片面的。
14.温州市是我国民营经济和民间资本最活跃的地方,但民间资本一直没有找到投资的出路。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民间资本在金融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材料一 1980年 苍南县金乡农村信用社实行存贷款浮动利率,温州金融改革自底层开始。
1984~2001年 1984年9月25日,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由私人开办的金融机构——“方兴钱庄”,但第二天就被迫摘牌。后来相继成立诸多城市信用社和农村合作基金社,终因管理不善、不良资产比例高等原因陆续破产,温州民间金融开始走下坡路。
2001~2008年 温州作为全国唯一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启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但种种原因,改革并未深入实施。
2011~2012年 在国家信贷收紧和房地产调控的背景下,温州市一些背负巨额债务的中小企业主“跑路”、“自杀”,掀起了一场温州式“金融风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批准《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发展。
材料二 民间信贷危机不只是温州的问题,全国各地都有。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在温州开展金融综合改革,切实解决温州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民间金融规范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仅对温州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全国的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会议要求从体制机制创新、构建金融体系、改进金融服务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等方面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会议审议批准了《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这标志着由国家层面设计的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大幕终于拉开。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温州民间金融改革的历程。
(2)结合材料二,说说意识的作用在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 (1)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从改革开放初期温州金融的底层改革到《方案》的出台,说明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温州民间金融改革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最终在国家的支持下设立综合改革试验区。
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温州民间资本的发展和金融改革的积累,为国家在温州设立试验区奠定了基础,而试验区的设立又必将引导和促进民间金融的规范发展。
(2)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针对温州和全国各地出现的民间信贷危机问题,国家在温州开展金融综合改革,主要是探索民间金融改革的经验。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国家选择在温州进行金融改革试验,体现了自觉选择性;温州金融改革为全国改革提供经验体现了主动创造性。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发展。《方案》的通过,对指导温州金融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 回答第(1)问,要注意发展的观点主要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发展的道路和趋势、发展的状态等,结合材料一一分析即可。回答第(2)问,需明确意识的作用包括人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进行分析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