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专题5 对环境的伦理关怀(选修6)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4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教案:专题5 对环境的伦理关怀(选修6)

资源简介

专题五 对环境的伦理关怀
[考点展示]
1.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要求;
2.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要求;
3.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伦理要求。
核心考点一 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要求
1.环境问题及其表现
(1)环境问题的内涵
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统称为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种种表现
环境污染区域扩展,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环境负载过于沉重,全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3)环境问题的种种表现说明的问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同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一样,需要伦理道德来调节。一方面,如果环境继续恶化、资源持续紧张,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就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如果人们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伦理观,就不能科学地认识和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
2.人类应如何树立健全的环境意识
(1)健全的环境意识,是准确的环境科学知识和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的统一。
(2)加强环境科学知识的学习。环境科学知识是环境意识的基础,只有在掌握环境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理解人类目前的环境危机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才能知道如何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如何降低以至避免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3)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环境价值观念是环境意识的灵魂。只有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才会有足够的动力采取行动,自觉地把环境科学知识应用于保护环境。
(4)遵循环境伦理原则,践行环境伦理行为规范。环境伦理是环境价值观念的核心,理解、接受并遵守环境伦理原则和相关的行为规范,是有效保护环境的重要前提。
3.环境伦理原则
(1)环境正义原则。强调环境权利与环境义务之间的平衡是这一原则的基本精神。
(2)尊重自然的原则。这一原则强调,自然是人类文明的根基,人类依赖自然而生存。
4.遵守环境道德规范,落实环保行动
每个人都应关心并积极改善自己周围的环境状况。要从自身做起,选择有利于环保、与自然协调的生活方式,还要勇于并善于同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使环境正义、尊重自然的伦理原则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0山东高考·372010海南高考·28 高考或以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或以中国政府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做法为背景,考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伦理道德的调节作用以及环境伦理的原则。
命题点 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典例1 (2010·山东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低碳”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生态原则,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下选取的是生活中的几个镜头:
①饭店里,有顾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②集市上,有购物者向销售者一次次索要塑料袋。
③学校里,空无一人的教室灯火通明。
④写字楼里,有人上下楼不乘电梯走楼梯。
⑤农家院里,做饭、照明使用自家生产的沼气。
(1)指出材料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做法。(只写相应序号)
(2)“低碳”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追求。如果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是环境伦理的应有之义”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请列出要点。
答案 (1)②③
(2)①人与自然的关系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一样,需要伦理道德来调节。②环境伦理是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以及体现在其中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③只有坚持环境正义原则和尊重自然原则,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解析 分析5个镜头,②③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破坏环境,所以第(1)问为②③。第(2)问,说明人与自然的和谐同环境伦理的关系:伦理道德的调节作用。解答本问的关键是明确伦理道德对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作用。
1.201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备受社会关注的“PM2.5”一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包括大气治理在内的环境问题成为摆在中国各级官员面前最现实迫切的压力之一。
(1)“PM2.5”一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启示人们应该坚持怎样的环境伦理原则?
(2)怎样才能使人们更好地遵循环境伦理原则?
答案 (1)坚持环境正义原则和尊重自然的原则。
(2)①国家要加强立法,严惩违反环境法的行为。②政府要加强监管,加强宣传教育,惩治破坏环境的行为。③公民个人要从自身做起,选择有利于环保的生活方式,要勇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④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世界各国需要共同努力。
核心考点二 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伦理要求
1.全球环境问题的含义
全球环境问题,指的不是一个或几个国家面临的环境问题,而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也就是说,这种环境问题所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扩展到了整个世界,而不限于某些国家或地区。
2.全球环境问题的特点
全球环境问题,不是孤立的单项问题,而是同其他环境和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的“问题群”,具有综合性与复杂性。
3.如何解决全球环境问题
(1)解决全球环境问题,不是任何一个国家所能独自承担的,需要世界范围的广泛合作。
(2)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不仅有赖于其他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还有赖于其他社会问题的解决。
(3)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既需要观念层面的及时调整,又需要在制度层面有所作为。
4.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基本原则及坚持这些原则的原因
(1)共同但又有差别的义务的原则。坚持共同义务原则,是因为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唯一家园,保护地球是所有人、所有国家的共同义务。
(2)兼顾国家环境主权与国际合作义务的原则。坚持国家环境主权,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基础;履行国际合作义务,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保障。世界各国都应当以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为宗旨,把这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命题点 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基本原则
典例2 材料一 天气变暖困扰着地球上众多生命:北极熊因为冰面融化正面临生存威胁;北欧动物园里的狗熊不得不在人工降温的帮助下冬眠。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高温、热浪、台风、强降水等极端天气现象的频繁发生,使地球物种加速消亡,人类已处在十字路口。
材料二 中国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明确规定了“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的目标。个别发达国家以维护自己国家经济发展利益为由,宣布不履行《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义务。
(1)材料一中的全球气候变暖反映的是什么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特点?
(2)从环境伦理的角度,评价个别发达国家的做法。
答案 (1)反映的是全球环境问题。解决全球环境问题,不是任何国家可以独自承担的,需要世界范围的广泛合作。
(2)①违背了环境正义原则。该原则强调环境权利与环境义务之间的平衡。世界各国既要公平地分配由公共环境提供的好处,又要共同承担发展经济所带来的环境风险。个别发达国家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承担相应的义务。②违背了共同但又有差别的义务的原则。这些发达国家对全球气候变暖负有主要责任,在保护全球环境的事务中应承担与其资金和技术相称的较多的义务。③违背了兼顾国家环境主权与国际合作义务的原则。每个国家既拥有国家环境主权,同时应该负有保护全球环境的义务。
解析 第(1)问直接明确是全球环境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单靠自己国家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需要国家间的合作。第(2)问主要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入手。
2.南非德班气候大会通过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中国代表团再次重申,中国政府将本着对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措施,采取强有力的国内行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
(1)遏制全球气候变暖为什么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
(2)简要说明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1)全球气候变暖危及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具有综合性与复杂性。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具有紧迫性与挑战性。
(2)①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②加强宣传教育和法制建设,坚持环境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惩治破坏生态资源环境的行为。③增强道德意识,选择健康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自觉保护生态资源环境。④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
1.日本某造纸企业在华工厂经江苏南通市政府批准,把工厂的污水排放口设在启东海域。启东民众因污水排海将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对海洋渔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而强烈反对这一决定,并爆发了大规模群体事件,该项目随即被叫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与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公民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政府越来越重视环保工作,企业将环保作为一条生命线。
(1)在经济发展中,要保护好环境应妥善处理哪几种关系?
(2)当前我们应如何树立健全的环境意识?
答案 (1)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体现在其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当代人之间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
(2)健全的环境意识,是准确的环境科学知识和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的统一。我们要加强环境科学知识的学习,为树立环境意识打下良好基础;要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自觉把环境科学知识应用于环境保护;要理解、接受并遵守环境伦理原则和相关的行为规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中国烟草总公司在2012年世界环保日获颁“2011生态中国贡献奖”。对此,中国控烟协会建议撤销该奖。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在致函中陈述了烟草企业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三宗罪”——种植烟草致土壤板结、烘烤烟叶消耗大量能源、制作卷烟每年需要消耗200万棵大树。
(1)结合材料说明中国控烟协会关注的问题体现了什么伦理。
(2)运用所学知识,为公民如何保护环境提几点建议。
答案 (1)中国控烟协会关注的是烟草企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体现了环境伦理。
(2)作为公民应该做到:①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资源,反对浪费。②积极宣传和自觉遵守环境道德规范。③从自身做起,选择有利于环保、与自然协调的生活方式,勇于并善于同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3.“十一五”期间,山东省把节能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2.09%,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23.22%和19.44%,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2012年1月,山东省政府公布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
(1)山东省加强节能减排工作遵循了环境伦理的哪些基本原则?
(2)结合上述伦理原则,请你为做好“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提几点建议。
答案 (1)环境正义原则和尊重自然的原则。
(2)①政府要加强节能减排的宣传教育,引导居民树立健全的环境意识。②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③企业要落实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原则,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④公民要从自身做起,选择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和有利于环保的生活方式。
4.和国内许多城市一样,山东省济南市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难问题,特别是城市化和耗煤量持续增长带来的污染物新增量压力巨大。如何既能确保全市减排约束性指标按期完成,又能尽最大努力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腾出总量指标?2012年5月召开的济南市生态市建设暨环境保护大会指出,要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生态济南建设的主攻方向,立足省会资源禀赋优势,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引导和倒逼作用,努力把济南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国家生态城市。
(1)试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2)结合所学知识,为济南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几点建议。
答案 (1)①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条件。
(2)①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②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坚持节能减排,把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与我国正在进行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
5.藏羚羊的迁徙有其固定的线路和时间。从卓乃湖产仔结束返回三江源栖息地的藏羚羊到达五道梁后,还要先后通过楚玛尔河、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为了让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能够自由迁徙,青藏铁路建设时首次设置了33个野生动物通道。交管部门和保护区管理局在青藏公路藏羚羊迁徙集中路段设置了红绿灯标志:在藏羚羊迁徙通过公路时,禁止汽车通过。在青藏公路上,每当有藏羚羊通过时,过往司机和行人都纷纷停车止步,为藏羚羊“让道”。
(1)人为羊“让道”,体现了日常生活中的什么理念?
(2)人为羊“让道”,是人们环境道德增强的表现。在具体的环保行动中,人们应当怎样落实环境道德要求?
答案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
(2)①每个人都应关心并积极改善自己周围的环境状况。②从自身做起,选择有利于环保、与自然协调的生活方式。③勇于并善于同破坏、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