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2 元 素[教学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其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核电荷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和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掌握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等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元素周期表以及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以及有关化学史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世界中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人们不断地去认识,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点]1.建立元素的概念。2.认识元素与原子的关系。3.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及其正确写法。[教学难点]1.建立元素的概念。2.知道元素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而原子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3.会读、会写、会用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了解某些元素的核电荷数和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教学提示]1.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的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因此适当地拓展一点同位素的知识(例如介绍碳的同位素、氢的同位素、铀的同位素等知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概念;或者从离子与原子的比较中说明元素的概念。2.提到同位素,做适当介绍即可,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认识“一类原子”的含义,因此不宜做过多的拓展。提示如下:(1)在学习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时,提到了“碳 12”原子,由此可以推测对于碳原子来说,除了相对原子质量为 12 的碳原子外,还有其他一些碳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不是 12。如相对原子质量为 13、14 的碳原子,其中相对原子质量为 14 的碳原子在确定文物的年代中,有很重要的应用。(2)学生对于氢弹和核反应堆等有一点了解,知道氢弹中的氢是由H、H制造的,而不是由普通的H制造的。在制造原子弹时使用的原料是重水,重水中的氢原子就是H。(3)核电荷数为92的铀元素有三种同位素:铀-234(U)、铀-235(U)和铀-238(U),其中铀-235是制造原子弹的材料和核反应堆的燃料。(4)很多元素都有质量不等的原子,它们是不同的原子,这是由于原子内的中子数不同引起的,但是这些原子的质子数都相同,因此它们属于同一种元素。(5)判断元素的种类是否相同的依据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是否相等。(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核电荷数相同,虽然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但仍然属于同一种元素。3.通过比较原子和元素,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认识。而且随着化学知识的积累,学生会逐渐认识到在分析物质的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4.分散难点,逐步记忆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前20号元素名称和符号要求掌握(还有常见的铜、锌、铁、锰等元素),其他元素的符号可以随着不断地学习,再要求学生逐步掌握,为化学方程式和今后的学习打好坚实基础。(1)按照核电荷数的顺序背诵前20号元素,五个一句像首诗词: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帮助学生记忆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运用汉语拼音或其他方法进行记忆)。(2)对于元素符号的记忆,可以用竞赛、默写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避免枯燥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介绍元素性质与元素名称的偏旁关系,帮助学生学会正确书写元素名称,并通过元素名称判断元素性质的方法。5.简单介绍元素周期表,以及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史。完成课本第74页的“活动与探究”。6.学完本课题后,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先讲授课题4中有关化学式的知识,使学生学以致用,在实际的运用中记忆已学的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等。[参考教案]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复习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 回忆、复习 引入新课介绍元素的概念 初步学习元素的概念 初步认识元素的概念比较原子与元素的有关知识 复习、思考、总结 进一步认识原子和元素介绍元素性质与元素名称的偏旁关系 聆听、思考、归纳、总结 帮助学生通过元素名称分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介绍单质和化合物 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进一步学习物质的分类方法介绍元素符号,帮助学生背诵、记忆有关的元素符号 认识元素符号,背诵前20号及铜、锌、铁、锰等元素符号 掌握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为进一步学习化学奠定基础组织“活动与探究” 进行活动与探究 进一步掌握元素符号和名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简单介绍元素周期表及其发现史 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初步了解门捷列夫的卓越贡献 进行化学史教育[板书设计]一、元素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判断元素的种类的依据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与电子数和中子数无关。2.地壳里元素含量(质量分数)的顺序氧、硅、铝、铁······3.有关生物细胞中元素的分布情况(质量分数)氧 65%,碳 18%,氢 10% ······4.目前人类所知的元素种类多于 112 种。5.元素与原子的比较元 素 原 子概 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使用领域 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使用要求 只能表示元素的种类, 不能表示元素的个数 (没有数量的含义) 既可表示原子的种类, 又可表示原子的个数 (有数量的含义)联 系 元素是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最小粒子举 例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不能说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6.元素性质与元素名称的偏旁关系金属元素的名称均为“钅”字旁(如铜、铁等);非金属元素的名称分别为“石”字旁(常温时单质为固态,如硼、碳、硅等)、 “氵”字旁(常温时单质为液态,如溴)、“气”字旁(常温时单质为气态,如氢、氦、氮、氧、氖、氯、氩等)。7.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元素符号1.概念国际上统一用来表示元素的一种特定的化学符号。2.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一大二小。说明:钴元素的符号应写为:Co,不能写为CO,CO表示的是一氧化碳。3.意义(1)宏观上表示一种元素;(2)微观上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3)质量上表示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不仅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并且能查到相对原子质量。例如元素符号“O”的意义:宏观上表示“氧元素”,微观上表示“一个氧原子”,通过查元素周期表可知,“O”质量上表示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4.记忆有关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称说明:初学阶段,学生易记错的元素符号有铍(Be)与硼(B)、铝(Al)与氯(Al)、铜(Cu)与钙(Ca)(要书写清楚)等。三、元素周期表简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共有 7 个横行,18 个纵列。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个纵列叫做一个族(8、9、10 三个纵列共同组成一个族)。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