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9.2 溶解度(第2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9.2 溶解度(第2课时)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 题 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
课 型 新 课时安排:2
第( 2 )课时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知道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2. 从溶解度曲线图中获取相关知识;3. 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数据、表格、图像等进行定量研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不同物质溶解度的比较和外界条件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的分析,体会事物内外因关系和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 建立溶解度的概念;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方法 讲授、练习
教 具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复习引入 [复习导入] 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举例说明。那么,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归 纳] 物质溶解能力不仅与溶质有关,也与溶剂性质有关。通常我们将 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 思考回答:食盐能溶于水,而沙子却极难溶于水不同。例如油脂易溶于汽油而难溶于水。思考讨论5分钟左右,拿出实验方案 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就必须先了解物质溶解性的知识,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区分这两个概念。
建立溶解度概念 [提出问题] 我们如何来定量地描述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小呢?[指导阅读] 课本P36 ,理解溶解度概念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为什么要求水温相同?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分别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行不行? (2)为什么要求水的体积相同?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溶解,行不行? (3)为什么要达到饱和状态?100克水能溶解1克氯化钠也能溶解1克硝酸钾,能否说明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相同? [归纳板书]一、固体溶解度1、 溶解度四要素:①一定温度(指条件);②100g溶剂;③形成饱和溶液;④单位:克 [讨论1] 说出20 C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g的多种表述方式;溶质、溶剂、溶液质量分别是多少?[讨论2] 从概念中,你知道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吗?[归纳板书] 2、 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②温度 对上述问题展开积极讨论并发言,更深入的理解三个前提条件。归纳溶解度的四个要素思考并由部分学生回答溶质、溶剂、溶液31.6g 100g 131.6g 一系列讨论题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在热烈的讨论和积极思考中,定温,溶剂量一定,达到饱和状,这三个比较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前提条件,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强行灌输效果好得多。让学生知道影响实验的因素很多,为研究某个问题,需要控制其他变量,这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使学生初步感受建立科学研究基准的方法通过变式训练,加深理解溶解度概念的四个关键词
比较溶解度与溶解性关系 [提出问题] 我们在前面学习过程中学过,如二氧化碳可溶于水,Ca(OH)2微溶于水等,“可溶” “易溶”“微溶”“难溶”等一些词语,它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导阅读] 阅读P36“资料”[归纳板书] 溶解度与溶解性关系; 回忆知识学生阅读课本 让学生知道物质的溶解性与物质的溶解度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过渡]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列表法;另一种是坐标法。[提问] 从溶解度曲线中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归纳板书]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的特点: 1、溶解度与温度关系: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硝酸钾等);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Ca(OH)2[应用提高] 利用溶解度曲线提供的信息,可以对某些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进行提纯和分离[归纳板书] 结晶:分离几种可溶性混合物方法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是很大的物质。(海水晒盐)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如KNO3 阅读教材P36中表9-1;P37图9-12。活动与探究:绘制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练习:1、查出几种物质在25℃和85℃时的溶解度2、讨论溶解度曲线上点、交点的含义、曲线的特点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归纳总结数据处理方法,体会数据处理和表达在解决化学问题中的意义
建立气体溶解度的概念,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提出问题] 除了固体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外,生活中气体溶解在水中的现象也很多,你能举出一些实例吗?[展示两瓶汽水] 取其中一瓶不打开,摇晃,另一瓶摇晃,然后打开,比较两瓶汽水产生的现象。[讨论] 为什么打开后产生气泡,而不打开时没有?用什么方法检验汽水中冒出的气体为CO2?[讨论] 1、烧开水时,水未开时就看到水中冒气泡,这些气泡是什么?为什么会这种现象?2、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归纳板书] 二、气体的溶解度(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对比)1、概念包含要素: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和状态、气体体积2、外界影响因素: 压强: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温度: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练习] 夏天,阵雨来临之前,鱼塘里的鱼常会出现“浮头”现象,你知道为什么吗?假如你承包了这个鱼塘,你将采取哪些措施? 举例:把汽水瓶打开,有大量气泡产生;鱼儿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有O2;烧开水时,水未沸腾时也冒气泡。学生观察现象 打开后,压强减小,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水中溶解的空气,随温度升高减小 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新知,气氛活跃鼓励学生把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考虑并提出问题
知识小结 怎样定量表示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如何表示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获得哪些信息?影响气体的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 交流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出尚存疑问,相互解答。 有利于及时巩固新知,教师及时发现问题
板书设计 课题2溶解度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四要素:①一定温度(指条件);②100g溶剂;③形成饱和溶液;④单位:克2、 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②温度3、溶解度与溶解性关系;4、固体的溶解度曲线的特点:溶解度与温度关系: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硝酸钾等);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氯化钠);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Ca(OH)2固体的溶解度曲线的应用:结晶(分离几种可溶性混合物方法)①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是很大的物质。(海水晒盐)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如KNO3二、气体的溶解度(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对比)1、概念包含要素: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和状态、气体体积2、外界影响因素: 压强: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温度: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