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教学重点 1、探究酸和碱能否反应,建立中和反应的概念。 2、中和反应的实质及运用。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教学准备 实验用品: 教师:试管、胶头滴管、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硫酸铜溶液; 学生:试管、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稀盐酸、稀硫酸;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预测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 1、常见的酸和碱有哪些? 2、为什么不同的酸或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3、石蕊、酚酞与酸碱作用颜色变化情况。 回忆、交流。 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情境导入 小魔术: “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 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就可以破解。 观看魔术。 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思考,并进入新课的学习。 激发学生兴趣,为设计探究方案作铺垫提出问题 播放视频:硫酸车侧翻处理 引导:视频讲述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泄露可用熟石灰处理。接下来你想知道什么呢? 提出问题: 1、处理浓硫酸为什么要用熟石灰呢? 2、酸和碱能反应吗? 3、酸和碱为什么能反应? ……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预测 设计意图猜想假设 引导学生针对酸和碱能否反应提出猜想。 猜想1:能反应; 猜想2:不反应。设计方案 提供药品:NaOH溶液、Ca(OH)2溶液、盐酸、稀硫酸、酚酞试液。 引导同学们从老师提供的药品中选择适当的物质,设计探究实验方案。 小组讨论,形成初步设计思路。 交流。 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实验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记录实验现象。 实施探究活动; 认真观察实验,如实填写实验现象。 培养相互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形成认知冲突,为进一步探究作铺垫。交流发现 组织学生交流各自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 交流观察的现象,分析小结: 无现象,说明反应有两种可能:不反应或反应无现象。 培养学生学习交流的能力;激发新一轮思维碰撞;再 设 计 再 探 究 设疑:怎样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反应呢?组织学生再设计、再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可结合前面的“小魔术”启发、引导。) 讨论:用什么指示剂?向哪种物质中加更好? 学生思考、讨论、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并探究。 小结:加指示剂可使现象明显。 讨论、小结: 方案一: 滴加酚酞 滴稀盐酸溶液 NaOH溶液 → 红色 → 无色, 方案二: 滴酚酞溶液 滴NaOH溶液 稀盐酸 → 无色 → 无色 方案三: 滴石蕊 滴稀盐酸溶液 NaOH溶液 → 蓝色 → 紫色 方案四: 滴石蕊溶液 滴NaOH溶液 稀盐酸 → 红色 → 紫色 明确实验方案,再探究。 通过认知与现象的碰撞,产生新的学习需求和方向。 体验实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总结反思 设疑:NaOH与HCl的产物是什么呢? 播放动画、引导、分析。 1、边分析边书写化学方程式。 2、分析产物的特点,小结盐的概念: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4、揭示中和反应:酸和碱能进行反应,生成盐和水;强调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 1、认识反应实质,分析产物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2、了解盐的概念 3、理解中和反应及其实质; 通过动画形象、直观地感受中和反应中的微观变化。 提高运用基本化学用语的能力。 明确基本概念;形成对中和反应的初步认知。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预测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 过渡: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有哪些应用呢?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1、由于酸雨,土壤酸性太强,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怎样降低土壤的酸性呢? 2、印染厂排放碱性污水,如何处理? 3、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成分里含有Al(OH)3,它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4、蚊虫叮咬出现红肿是什么原因?如何减轻痛痒? 阅读、了解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讨论交流: 1、加熟石灰; 2、加硫酸进行中和; 3、服用氢氧化铝的药物可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4、分泌蚁酸;涂碱性物质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学以致用 1、下列物质之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 A. 2NaOH+CO2=Na2CO3+H2O B. CaCO3+2HCl=CaCl2+H2O+CO2↑ C. Fe+2HCl=FeCl2+H2↑ D. 2NaOH+H2SO4=Na2SO4+2H2O 2、小魔术:“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如何解释。 3、装有硫酸的汽车翻了,为什么满地的硫酸要用熟石灰处理呢? 思考,回答: 1、D 2、向酚酞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在滴入稀盐酸; 3、熟石灰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 与开头的悬念相呼应,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困惑?(教师简要总结) 交流、探讨。课外探究 利用厨房内物质清除热水瓶中的水垢。(提示:水垢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板书设计 (应用)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农业 酸 + 碱 盐 + 水 中和反应 工业 实质 医药 生活 H+ + OH- = H2O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