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教法优化与教学效果的探究立项编号 立项时间 2019年8月主持人姓名 xxx 工作单位 xxx学期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一、 本学期历次活动研讨主题及基本情况 自开学以来,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围绕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组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活动。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确立有效教学的理念,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开展我们的实验研究,主要的是先更新我们教师的观念。我们认为我们的教师首先就必须得具备与现代素质教育宗旨相吻合的教育观、学生观、管理观、质量观、人才观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我们的研究。因此,学期开始,我们先召开课题组会议。一起学习如何开展课题的研究,如何试验,如何整理素材等等。课题组制定了详尽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确定分期研究目标,对课题研究理论的界定,及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确定研究的重点,选定课题组实验人员,确定实验成员的具体工作。 (2)理论结合实践,追求有效课堂 自课题研究起,我们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实验课、研讨课、公开课、评课、作讲座等为主要活动形式。课题研究至今,课题组成员每学期皆上过实验课。不管谁上课,课前大家皆要熟悉每篇教材,在活动时根据研究的课题内容发表自己的理解,由上课人自己整理、归纳后设计教法,并实施。有时是上课人自己先说思路,想法,大家再提自己的想法,上课人修改后实施。上课时(有时包括试上),大家都去听课,仔细听,认真记,反复思。再次活动时,就针对本堂课每人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一来,不仅使大家在言语交锋中,思维碰撞中进行课题研究的探索,更在不懈地追求中,使自己逐步成为高品位、科研型教师。事实也证明,这些教师不仅自身成长,也以点带面,推动了全体教师的进步。 (3)不断反思 探讨课堂探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确立新的研究重点。 课题组的反思活动可谓形式多样。一种是要求教师坚持撰写每课的“教后感”,逐步养成勤于思考,注重积累,厚积薄发的良好的研究习惯。不管是集体备课还是自己备课,我们的教后感都是“货真价实”的。二是定期征集“案例反思”。三是鼓励撰写教学论文。在上述反思活动中,不断增强了教师对新理念的内化水平和对教育教学现象的洞察能力,从而为科研型教师的成长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二、 本学期课题研究主要成果(不少于1000字) 课题实施虽只进行了半年多的时间,但我们的工作却是实实在在,有条不紊的,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1、课题研究氛围浓厚。老师的教育科研意识进一步加强,能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活动,其他任课教师也能将课题研究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使课题研究在全校形成了浓郁的氛围。 2、探索出了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般操作样式。情境创设、学习方式、课堂练习、激励评价、多媒体的运用,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也总结出了“抓学习、勤磨练、抓反思、重激励”的培养实效型的数学教师的一般方法。 3、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开始转变,课堂教学面貌正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不仅注重“教”,更加注重“导”,千方百计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提出问题,在“无疑---有疑---无疑”的循环往复中学习,让学生自学、自思、自练。练习设计不再是机械重复的题海战术,而是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紧密结合,教师十分注重创设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们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4、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学生的个性也有了广阔发展的空间。课堂上,学生不必正襟危坐,他们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敢说、敢想、敢做,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同时,高效的课堂教学,优化的练习设计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总的来说,通过一学期的积累,增强了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意识、课改意识,促进了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使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较好地促进了教学方法、方式的转变。形成了部分优秀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收集整理了部分优秀教学课堂实录,积累了一定的课题研究成果,有便于在后面的教学中实施验证,同时也呈现了一部分问题,有便于在下一阶段的课题开展过程中加以解决。 三、 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不少于1000字) 一、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题组成员基本上都来自教学一线,教学任务繁重,不能保证有效的时间和精力参与课题研究,有些研究任务不能如期完成。2、学生层次不整齐,加上现有的条件有限(如学生家庭条件的限制)使得课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3、本课题研究成果主要通过课题总结报告、教学研究论文等形式呈现。但是,如何使这些成果能够真正落实到日常具体教学过程中,还是一个研究的难点。 二、下阶段课题研究建议 1、及时对课题前期研究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存在的不足,加强自我评价和课题管理,同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深化研究的方向。 2、积极创造条件,推广现有的成果与经验,进一步加强课题组、工作室成员交流与协作,丰富课题手段。进一步加强教育理论修养,加强研究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3、按照研究计划,有效推进实施,力争后期获得更丰富的课题成果。 学校鉴定意见: 负责人(签字): 学校公章 2019年 12月 26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