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试卷+答案+双向细目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试卷+答案+双向细目表)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双向细目表
题号 分值 题型 知识点 了解 识记 理解 应用
1 2 选择 字音 ▲
2 2 选择 成语 ▲
3 2 选择 修辞 ▲ ▲
4 2 选择 排序 ▲
5 2 选择 语病 ▲ ▲
6 10 填空 诗句默写 ▲
7 4 填空 综合性学习 ▲ ▲
8 4 填空 名著阅读 ▲ ▲ ▲
9 2 表达 理解诗歌 ▲ ▲
10 2 填空 理解诗歌 ▲ ▲
11 2 填空 文言重点词义 ▲
12 2 标停顿 断句 ▲ ▲
13 4 填空 翻译文言语句 ▲
14 2 填空 逻辑思维 ▲
15 2 填空 理解文意 ▲
16 3 填空 概括归纳 ▲
17 2 表达 赏析语句 ▲
18 3 表达 理解文意 ▲ ▲
19 3 表达 概括归纳 ▲ ▲
20 4 表达 说明语言 ▲
21 3 表达 说明方法 ▲ ▲
22 2 表达 逻辑理解 ▲ ▲
23 2 表达 赏析语句 ▲ ▲
24 2 表达 理解文章 ▲ ▲
25 2 表达 赏析语句 ▲ ▲
26 50 写作 写作表达 ▲ ▲八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命题人:  
一选择题 (共10分)
1.(本题2分)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坍塌(tān) 炽热(zhì) 追溯(sù) 气冲斗牛(dòu)
B.镌刻(juān) 摇曳(yè) 徘徊(huái) 孜孜不倦(zī)
C.缅怀(miǎn) 恪守(kè) 恐吓(xià) 络绎不绝(luò)
D.怯懦(qiè) 狡黠(xié) 崎岖(qū) 吹毛求疵(cī)
2.(本题2分)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重读了小学时的日记,童年往事历历在目,我好像回到了从前。
B.这篇文章观点不明,语言平淡,描写也不细腻,读起来味同嚼蜡。
C.商家为追逐丰厚利润殚精竭虑,而忽视产品质量,导致电动平衡车事故频发。
D.读书问学,谈论文艺,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是不言而喻的。
3.(本题2分)下列各句对比兴手法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来比喻这里的革命战士团结。)
B.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诗人如同羊羔一样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C.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糜子和谷借指当时的延安大生产运动,红旗指正确的政治方向,书指学习的“马列”、毛泽东著作。)
D.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浪潮!(歌颂了党的领导。)
4.(本题2分) 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为止。
②再在其中理出一个线索和次第,另领取一张纸条,顺着这个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
③在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前面,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的想。
④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
A.④③①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
5.(本题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B.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C.“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思路,它不仅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而且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
D.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二、句子默写(10分)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 ,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3)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4)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 , ”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变化的角度写景的诗句是: , 。
(7)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 ,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三、综合性学习(4分)
7.谷爱凌代表中国在北京冬奥会上取得“两金一银”的好成绩,作为朋友的你,请完成以下题目。
(1)尽管谷爱凌已经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你想鼓励她继续前行、超越自我,下列诗句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2)有人说,运动会就要以成绩为先;也有人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你的观点是什么?说一说理由。
我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4分)
8.(本题4分)名著阅读
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其次,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想到你将来一定有更大的成就,没有止境的进步,为更多的人更广大的群众服务,鼓舞他们的心情,抚慰他们的创痛,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
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还加上古今的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上的养料!孩子,从今以后,你永远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也不怕的了!
——《傅雷家书》节选
以上文段中提到的“孩子”指的是________(人名)。
(2)楼适夷评价《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请希望父母讲求教育方式方法的你写一段推荐语,将《傅雷家书》推荐给你的父母。
五、诗歌鉴赏(4分)
(本题4分)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9.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10.“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六、文言文阅读(共12分)
(本题12分)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选自《问说》)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不知其旨也( )(2)教然后知困 ( )
(2)教学相长也( )(4)而或不达于事( )
12.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教然后知困 (2)君子之学必好问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14.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2分)
甲文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乙文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 的关系。
15.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启发。(2分)
七、现代文阅读(共26分)
(本题8分) 观秦兵马俑
①车驶过秦始皇陵,骊山巍峨,扑人眉宇。一个高高的土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田地里长满了青青的蔬菜,间或能看到青翠茁壮、逗人喜爱的麦苗。
②西安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发思古幽情的地方。看到半坡,自然就想到了蒙昧远古的祖先,想到汉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骊山当然让我想到周幽王和骊姬,始皇陵里埋着妇孺皆知的秦始皇,而茂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陵墓。至于唐代,那遗迹更是到处可见。抬头一看,低头一想,无一不让你想到唐诗辉煌的黄金时代,想到那些显赫的诗人与脍炙人口的诗句。走过灞桥,我怎会不想到当年折柳赠别的名句和真挚不舍的友情呢?一看到终南山,那“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吟咏之声,就在我耳边响起。一走过渭水,那“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马上把我带到了长安的深秋中,凉意袭人。而“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把春雨中千树万树枝头滴着红雨的杏花带到我眼前,湿意阵阵。大明宫“九天①阊阖②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③”,我仿佛亲眼目睹当年世界首都长安的情景……
③总之,在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我眼前幻影迷离,心头忆念零乱,耳旁响着、嘴里吟着美妙的诗句,纵横八百里,上下数千年,浮想联翩,心潮腾涌。我既愉快,又怅惘;既兴奋,又冷静,中间还夹杂一点似乎是骄傲的意味。
④就这样,转眼之间,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
⑤我们先参观了大厅旁边的一间小厅。中间陈列着一辆铜车、四匹铜马。四匹铜马神采奕奕,仿佛正在努力拉着铜车奔驰。一个铜军官坐在车上,驾着这四匹马。看到这样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人们都不禁啧啧称叹,我心中那一点骄傲的意味不由得浓烈起来了。
⑥走进大厅,那真是硕大无比,至少有几个足球场大。站在栏杆旁边向下面的大坑里望去,那兵俑和马俑都成排成行地站在那里。将军俑、铠甲武士俑、骑马俑等等,好像都聚精会神地站在那里,静候命令,一个个秩序井然,纪律严明,身体笔直,纹丝不动。兵俑中间间杂着一些马俑,也都严肃整齐,伫立待命。我原以为,这些兵俑都是一个模子里塑制出来的,千篇一律。但是仔细一看才发现,他们的面部表情几乎都不相同:有的像是在微笑,有的像是在说话,有的光着下颔,有的留着胡子,个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没有发现一个愁眉苦脸的。我简直难以想象当年的艺术家是怎样塑制这些兵马俑的。这不叫它是宇宙间一大奇迹又叫它什么呢?
⑦我的思潮又腾涌起来,眼前幻象浮动,心头波浪翻滚。我仿佛看到前排坑道里的兵俑和马俑一齐跳动起来。兵俑跑在前面,马俑紧紧地跟在后面,有的兵俑骑上马俑,他们都在将军俑的率领下,奋勇前进。后排坑道里那些还没被完全挖出来的兵俑和马俑,有的只露出了头,有的露出了半身,有的直着身子,有的歪着身子,也都在那里活动起来。那高低不平的地面此时在我眼中忽然变成了海浪,汹涌澎湃。兵俑和马俑正从海浪中挣扎出来,奋勇地向前奔去。他们一飞出大厅,看到河山大地花团锦簇,人们意气风发,都大为惊诧与兴奋。他们边说边飞,浩浩荡荡,飞向骊山,飞向天空。
⑧这八百里秦川可真是一块宝地啊!几千年来,我们多少代人在这里胼手胝足,辛勤耕耘,才收拾出如今这样的锦绣河山。现在在秦俑馆内,外国朋友,男女老幼,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说着稀奇古怪的语言,其数目远超过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那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现在更加浓烈起来了。
⑨我依依不舍地离开秦俑馆。此时天色渐晚,骊山山顶隐入薄薄的暮霭中,周围一片宁静。那浩浩荡荡的兵马俑队伍大概已经飞越了骊山,伴随我的心飞掠那八百里秦川。
(摘自《季羡林散文选》,有删改)
【注】①九天:喻皇宫。②阊阖(chāng hé),指宫门。③冕旒(miǎn liú):这里代指古代帝王。
16.通读全车行途中文,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3分)
游踪 所见(所想) 所感
车行途中 丰富的历史遗迹,灿烂的诗歌文化 ③    
秦兵马俑馆小厅 ②     骄傲的意味浓烈起来了
①     规模宏大、形态各异的兵马俑 骄傲感与幸福感更加浓烈
17.品味第⑦段画线句,写一段赏析文字。(2分)
18.文章标题为“观秦兵马俑”,为什么①~③段却详写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想所感?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3分)
(本题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
梁鑫峰
①古以来,人类就知道陆地上有山脉;其实海洋里也有山脉,这些山脉被称作大洋中脊。
②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大洋中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全球调查。“挑战者”号上的科学家利用测深锤发现大西洋中部有一处高高隆起的地方。1925-1927年,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确认了这条山脉的存在。他们还发现,这条位于大西洋底的山脉竟然通过好望角,延伸到了印度洋。
③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中脊也陆续被发现。“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质学家已经知道地球上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并且这些山脉连成一个巨大的海底山脉系统。
④大洋中脊的发现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正是因为大洋中脊的发现,让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现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板块运动理论。
⑤大洋中脊既是海洋深处的巨大山脉,又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洋中脊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众多的“火山口”。在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新生成的洋壳挤压大洋中脊两边已有的地壳,不断向外扩张,并最终在板块的交界边缘俯冲回地幔去。因此,洋壳在大洋中脊出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撞击中消亡。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大洋洋壳就这样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⑥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从中轴线往外,水深逐渐增加。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轴线处水深大约为2500米,但其外沿的水深则有5000多米。究其原因,中轴线处的洋壳刚刚形成,温度最高,因此其密度较小,所以也就升得最高。在几百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上,中轴线处的洋壳往外移动,其温度逐渐降低,密度增加,随之也就慢慢沉下去了。于是,这些高大的海底山脉就形成了。有时,这些山脉还会露出海面形成岛屿,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冰岛。
⑦虽然同为巨大的山脉,但是海底山脉和陆地山脉的生成机制不同。陆地山脉大多是由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大洋中脊则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被称为中央裂谷的特殊结构,形态类似山谷。大洋中脊就像是被从中轴线处劈开来一样。不过,不同的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形态也不同。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大概有25-30千米宽,且有1000-2000米深;而位于东太平洋中脊隆的中央裂谷只有不到1000米宽,深度也不到100米。这些差别主要是由于不同大洋中脊处新生成地壳的扩张速度不同。扩张速度快的(大于5厘米/年)大洋中脊会呈现出如东太平洋隆起样的结构,扩张速度慢的(小于5厘米/年)则更像大西洋中脊。
⑧大洋中脊以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吸引着众多的地质学家、海洋学家和生物学家。他们的发现和研究极大推动了人类对于地球和生命的认识进程。
(选文有删改)
19.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有哪些特点?(3分)
20.请结合词语运用,具体分析下面两个句子语言的准确性。(4分)
(1)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
(2)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
21.请分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3分)
(本题8分) 一去二三里
①春天去乡下,最适宜。不定哪里的乡下,江南的自然好,江北也不错,哪里的春天,都是鲜嫩着的,簇新着的,是转世轮回,重新投胎。
②绿最出众,那是春天的底色,浅绿,翠绿,葱绿,深绿……不一而足。草色遥看近却无,然你别急,且待春风再吹一吹,那些草们,就漫天漫地地舒展开来,绿手臂摇着,绿身子摆着,摇摆得人心里痒。这边刚提出:踏青去?那边立即呼应:好啊!一呼百应。
③那么,放下手头的杂务,去吧,随便沿着一个方向,出城去。一去二三里?对。这段距离,多么恰当,不远,亦不近,春色正好。你想起后面的续句来: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很写意,素描样的。而事实上,你见到的村庄,远比古人诗里描写的有声有色。
④现在,你就站在离城二三里的地方。烟村远不止四五家。一排又一排农舍,高低错落地挨着,在大把颜色的簇拥下。那是麦子的绿,菜花的黄,桃花的红,梨花的白。你真想走进任何一家去,讨一口水喝,那水里,应该也满是春天的味道吧。
⑤亭台六七座——亭台是没有的,桥倒是不少。有桥必有河,有河必有柳。随便站一座桥上吹吹风,看看杨柳吧。春天的杨柳,是羞答答的新娘,它们轻移莲步,慢扭腰肢。细小的绿苞儿,米粒样的黏在枝条上,蓄了一冬的心思,开始一点一点地往外吐。怎一个风情了得。
⑥八九十枝花?呵呵,哪里数得过来。满田的油菜花,千千万万朵啊,烈火焚烧般地蔓延开去。想这菜花,真像烈性女子,爱恨情仇都立场分明着的。这个春天的天空下,它的回响,不绝于耳。只听得它在说,我胸腔里只有这一腔血,只管拿了去洒了去罢!你忽然有种冲动,想跳进这菜花地里打个滚。路边提一篮子羊草的妇人,看着你,笑问,看菜花呐?你抑制住了要在菜花地里打滚的冲动,笑答,嗯,看菜花呢。
⑦转过一个路头,又见一排青瓦房比肩而立。在黄灿灿的油菜花映衬下,那些略显粗笨的青瓦,居然秀气起来,眉目生动。这边眼睛看半晌恋恋不舍地才收住,那边屋后突然探出一株桃来,花开得正好,浅浅淡淡的粉红,一抹一抹的,像轻染上去的云烟。
⑧一个老农从屋内走出。老农在油菜花盛开的田埂边停下,蹲下来。你也走过去,蹲下来。老农指间夹一支纸烟,他慢悠悠吸着,不错眼地望着一片麦苗和油菜花。他想的是,不久的将来,那金灿灿的麦粒和黄澄澄的菜籽。你想的是,这翠绿,这鹅黄,这色彩何等的奢侈铺张。
⑨一只狗,不知打哪儿钻出来,绕着老农的腿摇尾巴,欢快得不得了的样。时光在村庄这边拐了个弯,停下来了。你的思绪也跟着停下来,不再想日子里那些愁人的事。名如何,利如何?都是负重。你到底明了,纯粹的追求,不是没有的,关键是你,能不能放下。
2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2分)
绿最出众,那是春天的底色,浅绿,翠绿,葱绿,深绿……不一而足。
23.赏析文中第⑤段划横线的句子。(2分)
24.文章主要是写春景,为何作者在文末又写“老农”和“狗”的活动?(2分)
25.怎样理解文章第⑨段画波浪线的句子?(2分)
八、作文(50分)
26.作文。
走向自然深处,梁衡观壶口瀑布领略到自然的神奇与美;走向母爱深处,史铁生在深情怀念中领悟到母爱的无私与坚韧;走向记忆深处,鲁迅在百草园中感受到童年的自由与快乐;走向心灵深处,茨威格透过“丑陋”的外表探寻到托尔斯泰灵魂的伟大……
走向深处是一种深刻的理解,是一种精神的成长。
请以“走向________深处”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立意自定;
(3)不许抄袭、套写;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0页,共10页
第 13 页 (共11页)1. 参考答案:A.有误,“炽热”的“炽”应读作“chì”,“气冲斗牛”的“斗”应读作“dǒu”。
B.正确。C.有误,“恐吓”的“吓”应读作“hè”。D.有误,“狡黠”的“黠”应读作“xiá”。
故选:B。
2. C。
3.A
A项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比喻这里的革命战士与人民群众的亲密关系。
故选A。
4.B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排序的能力。本题通过找主语“我”首先确定首句③,④句“想时”承接“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的想”为第二句;①“如此一直想下去”承接“想时”,为第三句;②句“再在其中理出一个线索和次第”承接“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为止”,为末句。故选B。
5.A
【详解】
B.一面对两面;在“考场上”后添加“能否”,或删去“能否”;
C.语序不当;将“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与“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互换位置;
D.句式杂糅;删去“造成的”,或删去“导致”和“的原因”;
故选A。
6.
7. (1) D
(2)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比赛能促进友谊,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解析】
(1)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意思是: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而是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培育新一代的鲜花。这两句诗借落花自喻,传递出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始终不忘报效国家的一腔热情。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出自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意思是: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回来物是人非,像烂柯之人。诗人运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表达了对旧友的怀念之情,也有被贬时间之久的怨恨,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李白的《行路难》,意思是: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决心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实现远大抱负的坚定信心。
D.“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出自秋瑾的《满江红》,意思是: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写出了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
根据语境“尽管谷爱凌已经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你想鼓励她继续前行、超越自我”,秋瑾的“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更合适鼓励谷爱凌继续前行、超越自我;
故选D。
(2)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此题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再说明理由。
示例:我的观点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理由:比赛的意义不是为了论输赢,不以成败论英雄,比赛是为了增进友谊。
8.(1)傅聪
(2)示例:爸爸妈妈,《傅雷家书》以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的指导,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与孩子的真诚交流,让我深受感染和启迪,我希望你们也能看看这本书。它是一部非常不错的“教子篇”。
【解析】
(1)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至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是一部很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根据“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其次,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可知,这里的“你”指的是钢琴大师傅聪,故文段中提到的“孩子”指的是傅聪。
(2)
本题考查给名著写推荐语。
解答此题,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从名著内容、思想主旨、表现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拟写推荐语即可。
示例:爸爸妈妈,我向你们推荐一部对家庭教育很有指导意义的名著《傅雷家书》。《傅雷家书》被称为“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作者傅雷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艺术评论家,也是一位身体力行、用自身实践开出教育之花的特殊的教育家。他通过书信的方式在生活和艺术上对儿子傅聪进行悉心的指导,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循循善诱,培养出傅聪这样一位享誉世界的音乐家。这本书值得一读。
9.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盖了多年的布被比作又冷又硬的铁,从侧面表现出诗人生活的窘迫、凄苦。(意思对即可)
【分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意思是:布被盖了多年,像铁板似的又冷又硬,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冷似铁”把使用多年的旧被比作冰冷的铁块,写出了被子的又冷又硬,完全不能御寒,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连御寒的被子都又冷又破,可见了诗人家中是多么贫困、窘迫。这个句子还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又贫又屋破又大雨,以致“长夜沾湿何由彻”,作者一家因此处境凄苦。
10.诗句表明了诗人甘愿牺牲自己以换取天下贫寒士人温暖的愿望,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意思对即可)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意思是:眼前什么时候能看见这样的屋子,就算只有我的房子是破的我冻死也心甘情愿。作者由自己的境遇而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关心天下百姓,愿意以个人的牺牲来换取天下寒士的欢颜。也表达了诗人以天下之忧为忧、舍己为人的济世情怀。抒发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后,对人们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11. 味美 困惑 教与学 有时
12.(1))教/然后知困(2)君子之学/必好问
13.(1)《兑命》说:教别人也是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只喜欢学习却不经常提出问题,这并非真正地喜欢学习。
14. 教和学 学和问
15.启示:“教学相长”的意思就是教和学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在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也会有进步。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中,就会慢慢发现一些不足,然后在学习,再提高,就会弥补以前的不足。
【解析】
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旨:味美。
(2)句意: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困:困惑。
(3)句意: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学:教与学。
(4)句意:可是有时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或:有时。
1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对于单句: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如果是几个句子的组合,则要在句与句间要停顿。
“教然后知困”意思是“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即“教”与“然后知困”构成承接关系,故可停顿为:教/然后知困。
“君子之学必好问”意思是“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即“君子之学”与“必好问”构成主谓关系,故根据主谓停顿的原则可停顿为:君子之学/必好问。
1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
(1)学:教别人;学半:(自己)学习的一半;其:表推测语气,大概;此之谓:的就是这个道理。
(2)好学:喜欢学习;而:转接,却;不勤问;好学:喜欢学习。
14.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甲文,从“故曰:教学相长也……其此之谓乎!”这一总结性的句子可知,文章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告诉我们教学相长的道理;
乙文,从引论部分“君子之学必好问”可知文章先亮明观点,然后阐述“学与问的关系”,并从正反两方面来说理,告诉我们要善学善问的道理。故乙文论述了学和问的关系。
15.本题考查理解运用能力。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示例: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学是问的先决,问是学的进步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点睛】
参考译文:
甲: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有时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16. (1)①秦兵马俑馆大厅 ②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 ③似乎有一点骄傲
17.作者在大厅中看到形态各异的兵马俑后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想象中兵马俑飞奔而出的样子,表达作者见到这“奇迹”的兴奋、喜悦和自豪之情。
18.先写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作者内心的激动与崇敬,渲染了肃穆、庄严的气氛,由所见所感引出下文对秦俑的描写,能更好地表达作者对秦俑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情感逐步加深.
19.①大洋中脊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②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③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个中央裂谷。
20.(1)“只不过”是“仅仅”的意思,准确地说明了人们对海底山脉的认识时间并不长,并不是很了解。
(2)“研究发现”表明是经过调查和研究的,是有科学根据的;“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准确、严谨地说明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基本上是对称的。
21.①举例子,列举大西洋和东太平洋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不同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形态也不同;②列数字,准确说明了两个中央裂谷的宽度和深度;③作比较,突出说明了两个裂谷的差别很大。(答出一点即可)
22.不能。这些词语既写出了春天由早春到暮春、浅绿到深绿的渐进过程;也写出了春天不同绿色程度的事物有很多,不一而足。
23.运用比喻、拟人修辞。将“杨柳”比作“新娘”,将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早春杨柳刚发芽时的细小、娇羞、长势慢的特点,以及绿苞慢舒的状态。表达作者对杨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4.人与狗的出现,才能使春景活起来,使春景更有层次,更有深度;由物及人,由春景写到春人;突出乡村春天的宁静、闲适和美好,以及春天带给人的幸福和希望;寓情于景,侧面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25.只要一去二三里,离开市井,就能陶醉于自然,享受大好春色,就能放下名利,就能有一份纯粹的追求,突出中心。
第 8 页 (共1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