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 光合作用目录01课前预习02精巧点拨03实验探究04课堂演练课前预习知识点1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1. 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1)实验现象:加碘液后,叶片绿色部分____________,白色部分________。(2)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场所。2. 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等多种色素,叶绿素只有在________条件下才能形成。第2课时 探索光合作用的场所和原料呈深蓝色不变色叶绿素叶绿体光照知识点2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3. 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1)实验现象:环境中缺少二氧化碳的叶片加碘液后________,环境中有二氧化碳的叶片加碘液后____________。(2)实验结论:光合作用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二氧化碳。4. 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证明,___________和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不变色呈深蓝色需要二氧化碳水精巧点拨1. 叶绿体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没有叶绿体的植物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根细胞、叶片的表皮细胞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2. 在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所以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装置内没有二氧化碳,没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装置内有二氧化碳,两个装置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实验探究实验1 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实验目的】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并推测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材料器具】盆栽的银边翠、银边天竺葵、彩叶草等斑叶植物的叶片、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镊子、酒精、碘液、清水。【方法步骤】(1)照光: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阳光下照射2~3 h。(2)酒精脱色:从银边天竺葵上摘取2~3个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3)漂洗:待叶片呈黄白色时,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置在培养皿中。(4)染色:滴加碘液,片刻后,用清水漂洗把叶片上的碘液冲掉,观察叶片绿色部分和白色部分的颜色。【实验现象】加碘液后,叶片绿色部分____________,白色部分________。【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呈深蓝色不变色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实验2 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实验目的】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方法步骤】(1)黑暗处理:剪取两支带有5~6片叶的天竺葵枝条,分别插入盛有清水的两个小烧杯中,置于________2~3 d。暗处(2)如右图所示,将其中一个小烧杯放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内(装置一),另一个小烧杯放入盛有等量清水的水槽内(装置二),用广口瓶罩住两套实验装置,并在瓶口涂一点凡士林,防止气体出入。(3)将上述两套实验装置移到光下照射2 h。然后,揭开玻璃罩,从两支枝条上各摘取一片叶,分别检验两叶片中是否有淀粉存在。【实验现象】装置________的叶片不变色,装置________的叶片呈深蓝色。【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课堂演练一、选择题1. 一种观赏植物,其绿色叶片上有黄色斑纹,经阳光照射后,用碘液处理,叶的绿色部分变成蓝色,而黄斑部分不变色,这一事实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A. 叶绿素 B. 水C. 二氧化碳 D. 光知识点1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A2. 葱的叶是绿色的,而地下部分则是白色的,这主要是因为( )A. 叶内无叶绿体 B. 叶绿体的形成需要光C. 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D. 地下部分不进行光合作用3. 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应该选哪种植物的叶子比较合适?( )A. 白菜叶 B. 天竺葵 C. 银边天竺葵 D. 白玉兰叶CC4. 如右图,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内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用黑圆纸片将乙处两面遮盖,移到阳光下几小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绿色部分变成黄白色B. 滴加碘液后发现甲、乙两处均变蓝C. 本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D. 实验前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B5. 将一棵重约0.2 kg的柳树培育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以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重达11 kg,其增加的10.8 kg重量主要来自( )A. 土壤中的无机盐 B. 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C. 大气中的氧气 D.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D知识点2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6. 下列被称为“气肥”,能够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的是( )A. 二氧化碳 B. 氧气C. 水 D. 氮气A7. 右图是验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两套实验装置,把甲、乙两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24 h,然后一起移到阳光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是一组对照实验B. 乙中叶片产生了淀粉C. 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D. 为防止漏气,在实验所用的两瓶口涂上凡士林B8. 把一株牵牛花放置在黑暗中一昼夜,然后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实验不能用于验证( )A.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B. 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C. 光合作用需要光D.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B二、非选择题9. (实验探究)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的越橘,其光合作用速率不同(如下图所示)。为了探究其不同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选取A、B、C三个品种各6株,每株均采集位于中上部且向阳的叶片5片,测定并计算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重复三次取平均值,结果如下。?品种 A B C叶绿素含量/(mg·g-1) 6.22 8.11 7.85(1)实验中每个品种选取6株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测定光合作用速率时,主要控制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___________相同。(3)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小实验的偶然性,使结论更可靠光照强度不同品种的越橘,叶绿素的含量越高,其光合作用速率越大10. (核心素养·科学探究)(实验探究)为探究某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蓝蓝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①将甲、乙两装置(如右图)暗处理2天;②将两装置移至光下2 h;③摘取叶片A、B进行水浴加热;④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1)甲、乙两装置中,除了空气中的____________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据此可知,蓝蓝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甲、乙两装置的目的是进行________。(2)步骤①中的暗处理是为了避免叶片中原有的________对实验造成影响。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对照淀粉(3)步骤③中装酒精的烧杯是丙装置中的[________],酒精溶解了________后,达到使绿叶________的目的。(4)步骤④滴加碘液后,只有叶片[________]变蓝色,该结果表明:________装置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探究的因素会影响光合作用。b叶绿素脱色A乙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