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课 地球——我们的家园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意在通过认识地球的唯一性,了解保护地球的必要性,并重视环境问题。二、学情分析本课贴近日常生活,学生比较容易产生认同感和共鸣,但对于地球环境保护的意识还是过于薄弱。三、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树立环保意识,珍惜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知识与能力:认识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并了解环境问题的危害。3、行为与习惯:能够通过对环境问题的分析,懂得环境问题最终会危及人类自身的道理。4、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环境问题的分析,懂得环境问题最终会危及人类自身的道理。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树立环保意识,了解环境问题危害。教学难点:通过对环境问题的分析,懂得环境问题最终会危及人类自身的道理。五、教学方式自主预习,情景体验,交流展示,小组探究、归纳提升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环境设计与准备、教学资源选用与准备、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视频、案例搜集七、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活动(课前引导学生准备和探究的内容)布置作业:搜集地球生态问题的案例(二)课堂导入活动猜谜语:说它像球不是球,肚子里面啥都有。人物、动物和植物,全都生活在里头。高山、森林处处见,江河、湖水向海流。天天围着太阳转,猜猜它是什么球?(三)课堂教学活动(是整个教学设计的主体内容、核心内容)活动一:我们生存的家园1、找一找:我们的星球。2、我们的家园:请你描述一下你所生存的这颗地球是什么样子的!3、介绍:美丽的蔚蓝色星球。4、太空探险家:请阅读课本第28页活动园中的对话,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假如离开地球,我们人类能生存吗?(2)宇宙中是否能够寻找到人类的第二家园?5、相关资讯:(1)还在幻想把火星当作人类的第二个家园吗?科学家告诉你不可能。(2)和地球相似度最高的星球终被放弃!科学家:它在走下坡路。6、思考:目前,我们在宇宙中无法寻找到合适的第二家园,那么,我们能否自己创造出一个适宜人类生存的“第二家园”呢?7、介绍:“生物圈2号”8、总结:地球是我们唯一能生存的家园。9、我爱我的家园摄影展:地球孕育了人类,提供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而自古以来,人类也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请你分享一张照片,能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球的重要性,从而培养珍惜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活动二:环境问题敲响了警钟1、思考:(1)为什么科学家们那么急迫地想要找到人类的“第二家园”呢?(2)人类的活动带来了哪些环境问题?2、视频:环境污染、人口暴涨、人类还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 3、过渡语: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需求的增加,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生物赖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湿地等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因过度开采而面临枯竭;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地球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4、活动园:下面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些方面的环境问题?查找相关资料,说说这些环境问题会带来哪些危害?(课本第30页)5、活动园:日本水俣病。6、讨论:(1)日本的水俣病事件告诉我们什么?(2)请你选择某个方面的环境问题,查阅资料,说说其带来的危害。然后,仿照水俁病的案例,试着也画出类似的关系图。【设计意图】通过事例深刻认识到环境问题最终将会危及人类自身。(四)课堂总结活动(包括作业布置)师生总结:如果人类不能尊重自然,对默默奉献的地球不去珍惜而是随意破坏,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作业:1、思考:我们人类应如何尊重自然,保护环境?2、搜集有关“世界地球日”的资料※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