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生活中的透镜 备课教师 邢香童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重点 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难点 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教学方法 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课时 1导语设计 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我们通过观察走近它,认识它。教学过程 1.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透镜?2.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样的?3.为什么同样的照相机能照全景和不是全景的像?4.为什么像片中景物比实物小?5.有时拍出的像很白,有时拍出的很暗,这是怎么回事? 6.为什么我们常用的照相机叫傻瓜相机?教学过程 方案一:用两个粗细相近的长方形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套入另一个,在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半透明塑料薄膜作为屏幕,把纸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就制成了模拟照相机。方案二:用硬纸板圈成两个直径大小相近的,长约15 cm的圆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在直径较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屏幕.把较小的圆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内,这样模拟照相机就做成了。[师]这两个方案都很好,也可行,现在我们按照方案制作好后,对准某个人或物体,拉动纸窗改变透镜和屏幕之间的距离,能观察到什么?[生甲]看到一个缩小的、倒立的清晰的像。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现在我们就用凸透镜观察一下烛焰的成像情况。师:小学时,老师就经常用投影仪把小的卡片放大给我们看。其实最早的投影仪叫幻灯机,我们先来了解下它的工作原理。教学过程 1.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 、 立的 像;在投影仪中成 、 立的 像;而直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 、 立的 像。2.李东同学从侧面透过球形玻璃缸欣赏水中游动的金鱼,他所看到的“金鱼” 是( )A.放大了的金鱼实像 B.放大了的金鱼虚像C.缩小了的金鱼实像 D.缩小了的金鱼虚像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透镜(一)照相机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二)投影仪(幻灯机)投影仪(幻灯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三)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布 置 作 业 P59动手动脑学物理教学反思1、自学认知2、合研探知3、互质熟知4、巩拓融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