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烃的衍生物第1讲 卤代烃 醇 酚复习目标 1.掌握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理解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桥梁”作用。2.掌握醇、酚的结构、性质及应用。考点一 卤代烃1.卤代烃的概念(1)卤代烃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通式可表示为R—X(其中R—表示烃基)。(2)官能团是碳卤键。2.卤代烃的物理性质(1)沸点:比同碳原子数的烃沸点要高。(2)溶解性:水中难溶,有机溶剂中易溶。(3)密度:一般一氟代烃、一氯代烃比水小,其余比水大。3.卤代烃的化学性质(1)水解反应①反应条件:强碱的水溶液、加热。②C2H5Br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Br+NaOHCH3CH2OH+NaBr。③用R—CH2—X表示卤代烃,碱性条件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R—CH2—X+NaOHR—CH2OH+NaX。(2)消去反应①概念: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如H2O、HX等),而生成含不饱和键的化合物的反应。②反应条件:强碱的醇溶液、加热。③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④用R—CH2—CH2—X表示卤代烃,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CH2—CH2—X+NaOHR—CH==CH2+NaX+H2O。(1)消去反应的规律①没有邻位碳原子的卤代烃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如CH3Cl。②邻位碳原子上无氢原子的卤代烃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如(CH3)3CCH2Cl。③有两个邻位且不对称的碳原子上均有氢原子时,可得到两种不同产物。④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可生成炔烃。如:CH2ClCH2Cl+2NaOHCH≡CH↑+2NaCl+2H2O。(2)卤代烃是发生水解反应还是消去反应,主要看反应条件——“无醇得醇,有醇得烯或炔”。1.常温下,卤代烃都为液体或固体( )2.CH3CH2Cl的沸点比CH3CH3的沸点高( )3.在溴乙烷中加入AgNO3溶液,立即产生淡黄色沉淀( )4.卤代烃的密度一般随着烃基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随着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减小( )答案 1.× 2.√ 3.× 4.×一、卤代烃的化学性质1.设计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原子。答案 ①取少量溴乙烷于试管中;②加入适量NaOH水溶液(或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③冷却后,加入稀硝酸至溶液呈酸性;④加硝酸银溶液,产生浅黄色沉淀。卤代烃(RX)中卤素原子的检验方法(1)实验流程(2)特别提醒①卤代烃不能电离出X-,必须转化成X-,酸化后方可用AgNO3溶液来检验。②将卤代烃中的卤素转化为X-,可用卤代烃的水解反应,也可用消去反应(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2.卤代烃在氢氧化钠存在的条件下水解,这是一个典型的取代反应。其实质是带负电的原子团(例如OH-等阴离子)取代了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例如:CH3CH2CH2—Br+OH-(或NaOH)―→CH3CH2CH2—OH+Br-(或NaBr)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溴乙烷跟NaHS反应。(2)碘乙烷跟CH3COONa反应。(3)由碘甲烷、无水乙醇和金属钠合成甲乙醚(CH3—O—C2H5)。答案 (1)CH3CH2Br+NaHS―→CH3CH2SH+NaBr(2)CH3CH2I+CH3COONa―→NaI+CH3CH2OOCCH3(3)2Na+2CH3CH2OH―→2CH3CH2ONa+H2↑,CH3I+CH3CH2ONa―→CH3—O—CH2CH3+NaI二、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桥梁”作用3.在有机反应中,反应物相同而条件不同,可得到不同的主产物,如:请写出实现下列转变的合成路线图。(1)由CH3CH2CH2CH2Br通过两步反应合成。(2)由CH3CH2CH2CH2Br通过三步反应合成。答案 (1)CH3CH2CH2CH2BrCH3CH2CH==CH2(2)CH3CH2CH2CH2BrCH3CH2CH==CH24.已知卤代烃可以和钠发生反应,例如溴乙烷与钠发生反应如下:2CH3CH2Br+2Na―→CH3CH2CH2CH3+2NaBr写出两种可以与钠发生反应,合成环丁烷的卤代烃的结构简式。答案 、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桥梁”作用主要体现在(1)引入新官能团;(2)实现官能团的移位;(3)增长碳链;(4)成环等。考点二 醇的结构和性质1.醇的概述(1)概念:醇是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饱和一元醇的通式为CnH2n+1OH(n≥1)。(2)分类2.醇类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物理性质 递变规律密度 一元脂肪醇的密度一般小于1 g·cm-3沸点 ①直链饱和一元醇的沸点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而升高②醇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高于烷烃水溶性 低级脂肪醇易溶于水,饱和一元醇的溶解度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而逐渐减小3.醇类的化学性质(1)根据结构预测醇类的化学性质醇的官能团羟基(—OH),决定了醇的主要化学性质,受羟基的影响,C—H的极性增强,一定条件也可能断键发生化学反应。(2)醇分子的断键部位及反应类型以1 丙醇为例,完成下列条件下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断键部位。a.与Na反应2CH3CH2CH2OH+2Na―→2CH3CH2CH2ONa+H2↑,①。b.催化氧化2CH3CH2CH2OH+O22CH3CH2CHO+2H2O,①③。c.与HBr的取代CH3CH2CH2OH+HBrCH3CH2CH2Br+H2O,②。d.浓硫酸,加热,分子内脱水CH3CH2CH2OHCH3CH==CH2↑+H2O,②⑤。e.与乙酸的酯化反应CH3CH2CH2OH+CH3COOHCH3COOCH2CH2CH3+H2O,①。1.CH3OH和都属于醇类,且二者互为同系物( )2.CH3OH、CH3CH2OH、的沸点逐渐升高( )3.钠与乙醇反应时因断裂C—O失去—OH官能团( )4.所有的醇都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和消去反应( )5.由于醇分子中含有—OH,醇类都易溶于水( )答案 1.× 2.√ 3.× 4.× 5.×一、醇的消去反应和催化氧化反应规律1.下列四种有机物的分子式均为C4H10O。①CH3CH2CH2CH2OH ②③ ④分析其结构特点,用序号解答下列问题:(1)其中能与钠反应产生H2的有________。(2)能被氧化成含相同碳原子数的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能被氧化成酮的是__________。(4)能发生消去反应且生成两种产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①②③④ (2)①③ (3)② (4)②解析 (1)所有的醇都能与活泼金属钠反应产生H2。(2)能被氧化成醛的醇分子中必含有基团“—CH2OH”,①和③符合题意。(3)能被氧化成酮的醇分子中必含有基团“”,②符合题意。(4)若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类型不同,则发生消去反应时,可以得到两种产物,②符合题意。(1)醇能否发生催化氧化及氧化产物类型取决于醇分子中是否有α H及其个数:(2)醇能否发生消去反应取决于醇分子中是否有β H,若β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二、类比法在探究其他醇类化学性质中的应用2.(2021·福建,2)豆甾醇是中药半夏中含有的一种天然物质,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关于豆甾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芳香族化合物B.含有平面环状结构C.可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D.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答案 C解析 该结构中不含苯环,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故A错误;由结构简式可知,其所含的环状结构中大多数为饱和碳原子,饱和碳原子为四面体结构,因此形成的环状结构不是平面结构,故B错误;该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含有醇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C正确;碳碳双键和醇羟基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故D错误。考点三 酚的结构与性质1.酚的概念酚是羟基与苯环碳原子直接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最简单的酚为苯酚()。2.苯酚的物理性质3.苯酚的化学性质(1)酚羟基的反应(弱酸性)+H2O??+H3O+苯酚具有弱酸性,俗称石炭酸。酸性:H2CO3>>HCO,苯酚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其酸性仅表现在与金属、强碱的反应中。与NaOH反应:+NaOH―→+H2O;与Na2CO3反应:+Na2CO3―→+NaHCO3。(2)与溴水的取代反应苯酚滴入过量浓溴水中的现象为生成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3Br2―→↓+3HBr。(3)显色反应:苯酚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4)苯酚与甲醛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发生缩聚反应,化学方程式:+nHCHO(5)氧化反应:易被空气氧化而略带红色。注意:苯酚有毒,浓溶液对皮肤有强腐蚀性,如皮肤不慎沾上苯酚溶液,应立即用酒精洗涤,再用水冲洗。1.苯酚的水溶液呈酸性,说明酚羟基的活泼性大于水中羟基的活泼性( )2.和互为同系物( )3.除去苯中的苯酚,加入浓溴水再过滤( )4.和含有的官能团相同,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 )5.鉴别苯酚溶液与乙醇溶液可滴加FeCl3溶液( )答案 1.√ 2.× 3.× 4.× 5.√乙醇、苯甲醇、苯酚的性质比较物质 CH3CH2OH结构 特点 —OH与链烃基相连 —OH与苯环侧链碳原子相连 —OH与苯环直接相连主要 化学 性质 ①与钠反应; ②取代反应; ③消去反应(苯甲醇不可以); ④催化氧化生成醛; ⑤酯化反应 ①弱酸性; ②取代反应; ③显色反应; ④加成反应; ⑤与钠反应; ⑥氧化反应特性 灼热的铜丝插入醇中,有刺激性气味物质产生 遇FeCl3溶液显紫色一、类比法在探究其他酚类化学性质的应用1.白藜芦醇具有抗癌性,广泛存在于食物(例如桑椹、花生、尤其是葡萄)中。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1)能够跟1 mol该化合物反应的NaOH的最大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2)能够跟1 mol该化合物反应的Br2、H2的最大物质的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3 mol (2)6 mol 7 mol二、含酚废水的处理2.含苯酚的工业废水处理的流程图如图所示(1)上述流程里,设备Ⅰ中进行的是____________操作(填写操作名称),实验室里这一步操作可以用__________进行(填写仪器名称)。(2)由设备Ⅱ进入设备Ⅲ的物质A是_________,由设备Ⅲ进入设备Ⅳ的物质B是__________。(3)在设备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设备Ⅳ中,物质B的水溶液和CaO反应后,产物是NaOH、H2O和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操作(填写操作名称),可以使产物相互分离。(5)流程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6H6、Ca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萃取 分液漏斗 (2)苯酚钠 碳酸氢钠 (3)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 (4)CaCO3 过滤 (5)NaOH溶液 CO2解析 苯酚易溶于苯中,可利用苯从废水中萃取出苯酚。分液后,即可得到不含苯酚的水和含苯酚的苯溶液,然后再利用苯酚的性质从混合物中把苯酚分离出来。1.(2021·河北,12改编)番木鳖酸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活性,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 mol该物质与足量饱和NaHCO3溶液反应,可放出22.4 L(标准状况)CO2B.一定量的该物质分别与足量Na、NaOH反应,消耗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6∶1C.1 mol该物质最多可与2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D.该物质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答案 C解析 根据分子的结构简式可知,1 mol该分子中含有1 mol —COOH,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1 mol CO2,在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为22.4 L,A正确;1 mol该分子中含5 mol羟基和 1 mol羧基,其中羟基和羧基均能与Na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而只有羧基可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所以一定量的该物质分别与足量Na和NaOH反应,消耗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6∶1,B正确;1 mol分子中含1 mol碳碳双键,其他官能团不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以 1 mol该物质最多可与1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C错误;分子中含碳碳双键和羟基,均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D正确。2.(2021·天津,12)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指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的反应。下列属于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的是( )A.用电石与水制备乙炔的反应B.用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制备乙烯的反应C.用苯酚稀溶液与饱和溴水制备2,4,6 三溴苯酚的反应D.用乙烯与氧气在Ag催化下制备环氧乙烷()的反应答案 D3.(2021·山东,12改编)立体异构包括顺反异构、对映异构等。有机物M(2 甲基 2 丁醇)存在如图转化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分子可能存在顺反异构B.L的任一同分异构体最多有1个手性碳原子C.M的同分异构体中,能被氧化为酮的醇有3种D.L的同分异构体中,含两种化学环境氢的只有1种答案 A解析 顺反异构是指化合物分子中由于具有自由旋转的限制因素,使各个基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而出现的非对映异构现象,、都不存在顺反异构,故A错误;手性碳原子是指与四个各不相同的原子或基团相连的碳原子,L的同分异构体结构及手性碳原子(用*标记)为任一同分异构体中最多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故B正确;当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只有1个氢原子时,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酮,羟基取代戊烷同分异构体中含有2个氢原子的碳原子上的1个氢原子即满足条件,满足条件的结构有、、,共3种,故C正确;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等效,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的甲基等效,由B项解析可知,L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两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的结构为,故D正确。课时精练1.下列有机反应的产物中不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 )A.CH3CH==CH2与HCl加成B.CH3CH2CH2Cl在碱性溶液中水解C.CH2==CH—CH==CH2与H2 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进行反应D. CH3CHBrCH2CH3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答案 B解析 CH3CH==CH2与HCl加成的产物可能是CH3CHClCH3和CH3CH2CH2Cl,CH3CHClCH3 和CH3CH2CH2Cl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不符合题意;CH3CH2CH2Cl在碱性溶液中水解,只能生成CH3CH2CH2OH,不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故B符合题意;CH2==CH—CH==CH2 与H2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进行反应,可以发生1,4 加成,也可以发生1,2 加成,这两种产物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不符合题意;CH3CHBrCH2CH3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可以生成CH2==CHCH2CH3和CH3CH==CHCH3,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不符合题意。2.在卤代烃RCH2CH2X中化学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③B.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④C.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D.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②和③答案 C解析 卤代烃水解反应是卤素原子被羟基取代生成醇,只断①键;消去反应是卤代烃中卤素原子和与卤素原子相连碳原子的邻位碳上的氢原子共同脱去,断①③键。3.苯中可能混有少量的苯酚,下列实验能证明苯中是否混有少量苯酚的是( )①取样品,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看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是否褪色,褪色则有苯酚,不褪色则无苯酚②取样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观察样品是否分层③取样品,加入过量的浓溴水,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有苯酚,没有白色沉淀则无苯酚④取样品,滴加少量的FeCl3溶液,观察溶液是否显紫色,若显紫色则有苯酚,若不显紫色则无苯酚A.仅③④ B.仅①③④C.仅①④ D.全部答案 C解析 ①苯酚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但是苯不能,所以取样品,加入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看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是否褪色,褪色则有苯酚,不褪色则无苯酚,故正确;②不管苯中是否有苯酚,加入NaOH溶液都会分层,因此无法鉴别,故错误;③产生的2,4,6 三溴苯酚能溶于苯,因此不能鉴别,故错误;④苯酚遇到氯化铁显紫色,但是苯不能,取样品,滴加少量的FeCl3溶液,观察溶液是否显紫色,若显紫色则有苯酚,若不显紫色则无苯酚,故正确。4.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不能发生消去反应,但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B.该物质不能和AgNO3溶液反应产生AgBr沉淀C.该物质在NaOH的醇溶液中加热可转化为醇类D.该物质可使溴水褪色答案 C解析 该有机物分子中与溴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上没有H,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含有碳碳双键,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故A正确;该物质中的溴原子必须水解成Br-,才能和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Br沉淀,故B正确;该物质在NaOH的醇溶液中加热,不发生消去反应,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类,应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进行,故C错误;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故D正确。5.用有机物甲可制备环己二烯(),其反应路线如图所示:甲 乙丙。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的分子式为C6H12B.反应①②③分别为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加成反应C.乙与环己二烯互为同系物D.丙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六元碳环结构的还有3种答案 C解析 由流程图知,甲与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则甲为;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乙可以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丙(),丙发生消去反应生成。6.有两种有机物Q()与P(),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者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均只出现两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2B.二者在NaOH醇溶液中均可发生消去反应C.一定条件下,二者在NaOH溶液中均可发生取代反应D.Q的一氯代物只有1种,P的一溴代物有2种答案 C解析 Q中两个甲基上有6个等效氢原子,苯环上有2个等效氢原子,峰面积之比应为3∶1,A项错误;Q和P均无法发生消去反应,B项错误;在适当条件下,卤素原子均可被—OH取代,C项正确;Q中苯环上的氢原子、甲基上的氢原子均可被氯原子取代,其一氯代物有2种,D项错误。7.下列醇类物质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醛类的物质是( )A.B.C.D.答案 C解析 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与—OH相连的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有H原子,上述醇中,B项不符合。与—OH相连的碳原子上有H原子的醇可被氧化,但只有含有两个氢原子的醇(即含有—CH2OH)才能转化为醛。8.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关于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B.M的同分异构体中,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的有9种C.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1 mol M与足量的钠反应可以生成22.4 L H2答案 C解析 分子结构中的碳原子均为sp3杂化,则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A错误;M的分子式为C6H12O2,同分异构体中,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说明含有—COOH,则相当于C5H12的烷烃中氢原子被—COOH取代,其中CH3CH2CH2CH2CH3有3种等效氢,CH(CH3)2CH2CH3有4种等效氢,C(CH3)4有1种等效氢,故满足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8种,故B错误;M分子结构中的醇羟基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正确;1 mol M与足量的钠反应可以生成1 mol H2,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 L,选项中未标明是否是标准状况,故D错误。9.(2022·河北质检)某二元醇的结构简式为,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的名称:5 甲基 2,5 庚二醇B.催化氧化得到的物质只含一种含氧官能团C.消去反应能得到6种不同结构的二烯烃(不考虑立体异构)D.1 mol该有机物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22.4 L H2(标准状况)答案 B解析 连有羟基的最长的碳链有7个碳原子,碳链上连有2个羟基,为二醇,羟基的编号为2和5,在5号碳上还连有1个甲基,则名称为5 甲基 2,5 庚二醇,A正确;催化氧化得到的物质含有两种含氧官能团,分别为羟基、羰基,B错误;左边的羟基消去时,形成的碳碳双键的位置有3种;右边的羟基消去时,形成的碳碳双键的位置有2种,则得到的二烯烃共3×2=6种,C正确;1 mol该有机物中含有2 mol —OH,与金属Na反应得到1 mol H2,在标况下的体积为22.4 L,D正确。10.萜类是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动物体内的天然有机化合物,薄荷醇()和香茅醇()是两种常见的萜类化合物,有关这两种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薄荷醇环上的一溴代物有5种(不考虑立体异构)B.薄荷醇和香茅醇一定条件下都能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C.利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鉴别薄荷醇和香茅醇D.等质量的香茅醇和薄荷醇完全燃烧,薄荷醇消耗的氧气多答案 B解析 薄荷醇结构不对称,所以环上的一溴代物有六种,A错误;两种有机物分子中都含有—OH,因此一定条件下都能够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B正确;两种有机物均能够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其褪色,C错误;薄荷醇和香茅醇的分子式均为C10H20O,因此等质量的两种醇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等,D错误。11.(2022·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模拟)异鼠李素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当与等量该有机物反应时,最多消耗Br2、Na、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1 B.4∶4∶3C.5∶4∶3 D.3∶5∶1答案 B解析 1个分子中含有3个酚羟基、1个醇羟基、1个碳碳双键,1 mol该分子可与4 mol Br2、4 mol Na、3 mol NaOH反应,最多消耗Br2、Na、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4∶3。12.某化妆品的组分Z具有美白的功效,原从杨树中提取,现可用如下反应制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X、Y和Z均能使溴水褪色B.X和Z均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C.Y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D.Y可作加聚反应的单体,X可作缩聚反应的单体答案 B解析 X、Z中含有酚羟基,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Y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A正确;X、Z中均无—COOH,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B错误;Y中苯环上的氢可以被取代,碳碳双键和苯环都可以发生加成反应,C正确;Y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聚反应,X中含有酚羟基,可以发生酚醛缩合反应,D正确。13.(2022·青岛模拟)金丝桃苷分布广泛,具有抗炎、降压等作用,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金丝桃苷与足量溴水反应,最多消耗6 mol Br2B.金丝桃苷中的含氧官能团有酯基、醚键、醇羟基、酚羟基C.1 mol金丝桃苷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9 mol NaOHD.金丝桃苷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水解反应答案 A解析 酚羟基邻、对位上的氢原子可被溴取代,且取代1 mol氢原子,消耗1 mol Br2;1 mol碳碳双键消耗1 mol Br2,则1 mol该物质可消耗6 mol Br2,故A正确;由结构可知含氧官能团有羰基、醚键、醇羟基、酚羟基,故B错误;该结构中只有酚羟基消耗NaOH,1 mol该物质消耗4 mol NaOH,故C错误;该结构中含有苯环、碳碳双键、羰基,能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羟基,可发生取代反应,不存在能水解的官能团,故D错误。14.有机物F可用于制造香精,可利用下列路线合成。回答下列问题:(1)分子中可能共面的原子最多有______个。(2)物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3)物质D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4)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5)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9 (2)2 甲基 1,2 二溴丁烷 (3)羧基 (4)消去反应 (5)++H2O解析 和溴发生的是加成反应,A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CH3)BrCH2Br,反应②是水解反应,生成物B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CH3)OHCH2OH,B氧化得到C,则C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CH3)OHCOOH,根据C和D的分子式可判断,反应④是消去反应,则D的结构简式为CH3CH==C(CH3)COOH,反应⑤属于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则E的结构简式为,E和D通过酯化反应生成F,则F的结构简式为。(1)分子中的五个C、双键上的两个H、两个甲基上各有一个H可能共面,故可能共面的原子最多有9个。15.氯化苄(C6H5CH2Cl)为无色液体,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现在实验室模拟工业上用甲苯与干燥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加热反应合成氯化苄、分离出氯化苄并检验样品的纯度,其装置(夹持装置略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E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B中的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恒压滴液漏斗代替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装置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反应结束后,关闭K1和K2,打开K3,加热三颈烧瓶,分馏出氯化苄,应选择温度范围为______℃。物质 溶解性 熔点/℃ 沸点/℃甲苯 极微溶于水,能与乙醇、乙醚等混溶 -94.9 110氯化苄 微溶于水,易溶于苯、甲苯等有机溶剂 -39 178.8二氯化苄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16 205三氯化苄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和苯 -7 220(6)检测氯化苄样品的纯度:①称取13.00 g样品于烧杯中,加入50.00 mL 4 mol·L-1 NaOH水溶液,水浴加热1小时,冷却后加入35.00 mL 40% HNO3,再将全部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配成100 mL溶液。取20.00 mL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充分振荡,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质量为2.87 g,则该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②实际测量结果可能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球形冷凝管 导出Cl2、HCl气体,冷凝回流甲苯 (2)饱和食盐水 (3)使漏斗与烧瓶内压强一致,液体顺利流下(4)2MnO+10Cl-+16H+===2Mn2++5Cl2↑+8H2O (5)178.8~205(6)①97. 3 ②样品中混有二氯化苄、三氯化苄等杂质解析 (2)装置A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杂质氯化氢,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所以B中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5)分馏出氯化苄的温度应高于氯化苄的沸点,低于二氯化苄的沸点,所以应选择温度范围是178.8~205 ℃。(6)设样品中C6H5CH2Cl的质量为x g,则:C6H5CH2Cl~AgCl126.5 g 143.5 gx g 2.87× gx=12.65,样品纯度为×100%≈97.3%;二氯化苄、三氯化苄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氯化苄,样品中若混有二氯化苄、三氯化苄等杂质会使测量结果偏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