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复习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复习 素材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1.《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他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代表作有《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2.在五粒豌豆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粒?写一写你的理解。
我最喜欢第五粒, 因为第五粒豌豆不仅自己能茁壮成长,而且乐于奉献,给了一个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战胜疾 病的信心和勇气,给她的生活带了了快乐和生机。
3.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这个纯真可爱的女孩在最后一粒豌豆努力发芽、生长、开花的启示下,获得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身体也 逐 渐恢复了健康。
小豌豆 愿望 去了哪里 结果如何
第一粒 飞到广阔的世界 里 落到屋顶的水笕 里 被鸽子吃掉
第二粒 飞进太阳里 落到脏水沟里 躺了好几个星期, 涨得大大的
第三四 粒 我们到了哪儿,就 在哪儿住下来 在地上打滚 被鸽子吃掉
第五粒 该怎么样就怎么 样吧 钻进长满青苔的 裂缝里 形成了小花园
6 蝙蝠和雷达
1.多音字。
系 jì 系扣 模 mó 模仿 似 sì 似乎
xì 联系 mú 模样 shì 似的
2.可以从哪些角度提问?
可以从内容、写法、启示等不同角度进行提问。
3.读《它们是茎,还是根?》片段,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为什么叫“ 变态茎” ?选
文用了怎样的结构?
作者介绍变态茎的时候,采取了什么说明方法?
4.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
根据鲸鱼发明了潜水艇。 根据青蛙的眼睛,发明电子蛙眼。
5.请写一写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嘴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嘴里 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
屏就像蝙蝠的耳朵。
6.设问句。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 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自问自答是设 问句的特点,以设问句引出文章的中心内容。
7.反问句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这句话是说它的眼睛特别敏锐,但 不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
实验顺序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实验证明
第一次 眼睛蒙上 铃铛没响 蝙蝠夜里飞 行,靠的不是 眼睛,而是靠 嘴和耳朵配合 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 耳朵塞上 铃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 嘴封住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1. 本文描写了 20 世纪人类依靠科技 ,突出变化的速度之快, 内容之多,范围之广 的世纪。
2. 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中心句) 呼风唤雨的意思是: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
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本课意在说明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春风 ”
指的是科技带来的人类生活的美好春天 。作者引用这两句诗,是想表现
20 世纪的科技成就又快又多,让人们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把人们的美好理想变成了现实。
4. 品味“发现”和“发明” 。发现原先存在的,发明原先不存在的。
(1) 爱迪生发现 了电灯。
(2) 科学家发现 了雷达。
5. 设问句: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采用设问句,能够引起别人的注意,启发读者思 考,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口诀: 自问 自答是设问,答在问中是反问。
6. “千里眼”“顺风耳”都加了引号,它的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
7. 照样子,写词语。
慢吞吞 金灿灿
腾云驾雾 开天辟地
8. 仿写:那时没有 汽车。 沙漠里没有青山,没有绿水,没有花草,也没有人烟。
9. “现代科学技术必将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
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看电视,只需轻轻地按动遥控器,足不出户知晓天下事。打开电脑,只需
地敲击键盘,就可以自由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语文园地 2
3. 提问策略:我们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1) 既可以针对课文局部提问,也可以针对课文整体提问。
(2) 可以从内容、写法、获得的启示等角度提问。
(3) 要多提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的问题。
☆写法可以从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特殊句式、结构等方面进行提问。
4. 识字加油站。 (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
(1) 第一组是同音异形字;
(2) 第二组中每对生字偏旁相同,读音和字义不同。 注解 抄写 赔本 堵塞 煤炭 芬芳 驻扎 钞票 培土 赌注 媒 人 氛围 账本 樟树 狡 猾
祝贺 杠杆 狡猾
5. 体会句子表达上的不同。
(1) “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更能突出什么都没有,十分落后。
(2) “……叫……叫……叫”更能突出那条狗爱叫。
4. 设问句:无疑而问, 自问自答。
(1) 这瓶饮料是谁买来的?原来是妈妈买来的。
(2) 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
(3) 这支笔是谁的?是我的。
5. 日积月累。
(1) 好问则裕, 自用则小。——《尚书》 喜欢问问题就会变得只是渊博, 自以为是、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就会变得狭隘。
(2)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要广泛地学习,详细地探究,谨慎地思 考,明白地分辨,切实地履行。
(3)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汉]王充 有智慧和才能的人,不学习就不会有所成就,不提 问就不会获得知识。
(4)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唐]韩愈 人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
(5)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宋]陆九渊 做学问就怕没有问题,有问题才会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