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2《参与民主生活》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2《参与民主生活》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与民主生活》教学设计
课题 参与民主生活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教材分析 《参与民主生活》,下设两目,分别是第一目“行使民主权利”、第二目“增强民主意识”。本框主要让学生知道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和方式,同时要懂得增强民主意识,引导学生意识到积极关心和参与公共生活,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也是其义务;知晓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多种形式,学会依法参与国家事务,并在民主参与中,培育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与素养。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热爱社会主义民主;关心国家民主政治生活,逐步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妥协的民主态度。道德修养:自觉提高民主素养,增强民主意识。法治观念:拥护我国的各项民主制度,努力成为民主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自觉、理性参与民主生活。
重点 公民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难点 增强民主意识,行使民主权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中学生提案到两会》(5分钟)请结合视频谈一谈:怎样看待上述同学的行为?明确:上述同学民主意识强,他们在行使民主权利。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行使民主权利,如何参与民主生活。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教师点拨引入课题。 借助视频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下疑问引入课题。
讲授新课 环节一:自主学习:(5分钟)课件展示预习提纲,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并思考问题。探究点一:行使民主权利1.公民参与的含义及要求。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3.民主选举的地位、形式、原则、要求。4.民主决策的地位、要求、制度保障。5.民主监督的地位、意义。探究点二:增强民主意识1.为什么要增强民主意识?2.公民怎样增强民主意识?3.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环节二:新课学习(15-20)探究点一:行使 民主权利活动一 预习成果展示根据预习提纲,结合教材内容回答公民参与的含义及要求。学生归纳,教师点拨,明确: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原因、含义及要求。(1)原因: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2)含义: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3)要求: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活动二 新闻观察结合视频材料说说公民可以通过哪些形式(途径)行使民主权利?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2.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途径)有哪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活动三 探究分享材料一:结合视频材料归纳民主选举的地位、方式。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3.民主选举的地位、形式、原则、要求。(1)地位: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2)形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材料二:结合教材P39页探究分享,讨论在“投谁一票”的问题上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点拨归纳:3.民主选举的地位、形式、原则、要求。(3)原则:民主选举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4)公民参与的态度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活动四 思考归纳(1)前面视频中小华爷爷参加改造老旧楼房电梯听证会是参与民主生活、形式民主权利的那种形式?结合教材归纳这种形式的地位、意义。(2)前面视频中提到的网络问政、电视问政、民生热线、市长信箱等是参与民主生活、形式民主权利的那种形式?结合教材归纳这种形式的地位及意义。学生思考归纳,教师点拨明确:4.民主决策的地位、要求、制度保障。(1)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2)要求: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3)制度保障: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力保证。民主监督的地位、意义。(1)地位: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2)作用(意义): ① 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治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② 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探究点二:增强民主意识活动一:议一议材料一:2020年两会期间设置了“委员通道”,回答人民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他积极参与,通过网络平台就政府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一幕被老李的孙子看到了,他说:“管理公共事务是政府的事情,爷爷你就别掺合了。”老李孙子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材料二:老李在网络平台上看到一张“灶台被街道办事处张贴封条”的照片被大量转发,并配文称:“街道办的环保工作做得非常扎实,其实是弄胶带把群众嘴封住,一切就万事大吉。”老李当即反映给相关平台。经查,是网友余某造谣,造成了恶劣社会影响。余某被抓后表示,不知道这是违法行为,并承诺以后会依法参与公共事务,提高民主意识。结合案例,议一议:公民如何增强民主意识?学生议论并回答问题,教师点拨归纳:1.为什么要增强民主意识?(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2)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3)一个国家拥有什么素养的公民,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4)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2.如何增强民主意识?(1)公民要自觉增强宪法意识,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2)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3)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活动二:探究分享结合教材P41页探究分享,学生社团作为学生组织实行民主管理。在学生社团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归纳:3.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1)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2)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3)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4)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环节三:课堂小结(2分钟)师:这堂课的内容,我们学习得很顺利。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在学生归纳基础上,呈现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明确本堂课重点、难点。 课件展示预习提纲,预习教材并思考问题。根据预习提纲,结合教材回答问题。观看视频,总结归纳。观看视频、材料总结归纳、讨论问题。根据前面视频材料内容,思考并归纳知识点。 结合材料呈现内容,讨论问题。结合材料,思考问题。 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点形成自己的认识,养成独立思考、生成疑问、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加以引导、点拨。(设计意图:检验学生预习情况,明确公民参与的的含义及要求。)(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视频内容结合教材归纳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内容、材料,结合教材归纳、讨论明确知识点。)(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内容,结合教材归纳明确知识点。)(设计意图:运用材料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升合作探究能力,激发课堂学习兴趣。)(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提升问题归纳能力,明确知识点。)(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幻灯片出示知识总结脉络图,将知识点升华。)
课堂练习 1.某市拟调整公交地铁价格,于2022年4月8日举行价格调整听证会,邀请经营者、消费者代表、政府相关部门人员参加。该市的这一做法属于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力保证是( D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专家咨询制度 C.重大事项公示制度 D.社会听证制度2.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各级人大代表通过微博、网站等渠道收集各界群众的信息、沟通民意,这一做法有利于( C )①我国拓宽公民参政议政的渠道,扩大公民民主权利﹐ ②我国保障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促进政府依法行政③我国人民参与民主生活,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④政府部门加强立法,建设廉洁高效政府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③④3.材料分析: 国庆期间,某市旅游景点出现了游客“井喷”现象,交通堵塞。中学生小刚在参观景点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景点非常拥挤,一些设施遭到破坏,很多游客乱扔乱丢垃圾,便将上述情况及改进意见写在信中,向有关部门反映。(1)小刚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这是在通过哪种途径参与民主生活?民主监督。请结合材料,谈谈我们中学生应如何积极参与民主生活。①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②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③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④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思考、完成练习,分享答案。 (设计意图;围绕行使民主权利、增强民主意识等重、难点点内容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