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题型】08 碳酸钠质量分数测定的实验探究-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热点题型速练(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热点题型】08 碳酸钠质量分数测定的实验探究-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热点题型速练(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热点题型】08 碳酸钠质量分数测定的实验探究
测定碳酸钠质量分数的常用方法
1.气体法
(1)测定原理:Na2CO3+H2SO4==Na2SO4+H2O+CO2↑。
依据CO2的体积确定Na2CO3的物质的量,进而确定纯碱中Na2CO3的含量。
(2)实验操作:向m g纯碱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准确测量产生CO2气体的体积为V 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
2.沉淀法
(1)测定原理:Na2CO3+BaCl2===BaCO3↓+2NaCl。
依据BaCO3沉淀的质量,确定Na2CO3的物质的量,进而确定纯碱中Na2CO3的含量。
(2)实验操作:先将m g纯碱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得BaCO3沉淀的质量为n g。
【典例精析】
1.某同学为测定Na2CO3固体(含少量NaCl)的纯度,设计如下装置(含试剂)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必须在①②间添加吸收HCl的装置
B.④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气体影响实验的精确度
C.通入空气的作用是保证②中产生的气体完全转移到③中
D.称取样品和③中产生的沉淀的质量即可求算Na2CO3固体的纯度
2.下列实验方案中,能测定和混合物中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案是
①仅ag混合物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g固体
②仅ag混合物充分加热后,固体质量减重bg
③仅ag混合物与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g
④仅ag混合物与过量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bg固体
⑤仅ag混合物与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g固体
A.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专题精练】
1.为精确测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含少量NaCl),准确称量W g样品进行实验,下列实验方法所对应的实验方案和测量数据合理的是
2.某同学对与反应后所得固体混合物进行研究,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得该固体混合物中质量分数的是
A.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固体
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到b克固体
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水反应,加热,使气体完全逸出,冷却至室温后测得生成b克气体
3.将一定物质的量的Na2CO3、NaHCO3组成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1L溶液,取出50mL溶液然后滴加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得到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注NaCl的直线代表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
B.原混合物中Na2CO3与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盐酸的浓度是0.05mol·L-1
D.盐酸加到150mL时,放出CO2气体2.24L(标准状况下)
4.实验室使用pH传感器来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HCO3的含量。称取1.59 g样品,溶于水配成250.00 mL溶液,取出25.00 mL,该溶液用0.1 mol·L-1盐酸进行滴定,得到如下曲线。以下说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
A.第一个计量点之前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O3-+H+=H2O+CO2↑
B.第二个计量点对应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Cl-、HCO3-
C.此样品中n(NaHCO3)=(28.1-2×11.9)×10-3 mol
D.使用该方法测定Na2CO3和NaOH混合溶液中的NaOH含量,将会得到1个计量点
5.工业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取ag工业纯碱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g固体。则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是( )
A.×100% B.×100%
C.×100% D.×100%
6.Na2CO3固体中可能含有杂质K2CO3、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取10g样品,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4.4g,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NaHCO3 B.一定含有K2CO3
C.可能含有NaHCO3 D.一定含有NaCl
7.向四瓶盛有相同物质的量的NaOH溶液中通入体积不同的CO2气体后,得到①②③④四瓶溶液。分别向四瓶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产生的气体体积V(CO2)与所加盐酸体积V(HCl)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且图②③④中分别有OA<AB、OA=AB、OA>AB,则下列分析与判断正确的是(忽略CO2的溶解)
A.①中通入的CO2最少 B.③中的溶质只有Na2CO3
C.有两种溶质的是②和③ D.若④中OA>2AB,则有c(NaOH)<c(Na2CO3)
8.为确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可通过加热分解得到的CO2质量进行计算,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存在缺陷,有关该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中,下列因素可能使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样品分解不完全
B.装置B、C之间缺少CO2的干燥装置
C.产生CO2气体的速率太快,没有被碱石灰完全吸收
D.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通入过量的空气
(4)若m=100g,加热至恒重,玻璃试管中固体质量变为96.9g,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9.为了测量NaHCO3和Na2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有人设计了如下的装置。准确称取混合物样品m g盛于试管B中并连接装置,其中C、D为玻璃管,C带有刻度,回答下面有关小题。
(1)A装置的名称为_______
(2)C、D装置中的饱和X溶液应该选下列中的_______(填序号)
a.NaOH溶液 b.蒸馏水 c.碳酸钠溶液 d.碳酸氢钠溶液
A中选用的试剂为稀H2SO4而不能选稀HCl的原因是_______。
(3)实验结束读数之前,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方案二:有同学经过思考提出,还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测定组成,步骤为:
①称取一定量的混合物样品
②并向其中逐滴滴入0.1000 mol/L稀盐酸,记录生成的气体体积和滴入盐酸体积,如图所示:
(4)则生成CO2 在标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mL,该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10.如图实验装置用于验证某些物质的性质。在试管A中装入足量的固体Na2CO3和 NaHCO3混合物,D为固定蚊香的硬纸片。试回答下列问题:
(1)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
(2)在双球干燥管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双球干燥管C处和D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C处_______, D处_______;若将干燥管内的Na2O2换成Na2O,则出现的不同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4)若一开始A管内固体质量为10.0 g,充分反应后A管内固体质量减少了3.1 g,求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解题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热点题型】08 碳酸钠质量分数测定的实验探究
测定碳酸钠质量分数的常用方法
1.气体法
(1)测定原理:Na2CO3+H2SO4==Na2SO4+H2O+CO2↑。
依据CO2的体积确定Na2CO3的物质的量,进而确定纯碱中Na2CO3的含量。
(2)实验操作:向m g纯碱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准确测量产生CO2气体的体积为V 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
2.沉淀法
(1)测定原理:Na2CO3+BaCl2===BaCO3↓+2NaCl。
依据BaCO3沉淀的质量,确定Na2CO3的物质的量,进而确定纯碱中Na2CO3的含量。
(2)实验操作:先将m g纯碱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经过滤、洗涤、干燥得BaCO3沉淀的质量为n g。
【典例精析】
1.某同学为测定Na2CO3固体(含少量NaCl)的纯度,设计如下装置(含试剂)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必须在①②间添加吸收HCl的装置
B.④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气体影响实验的精确度
C.通入空气的作用是保证②中产生的气体完全转移到③中
D.称取样品和③中产生的沉淀的质量即可求算Na2CO3固体的纯度
【答案】A
【解析】
由装置图可知:①中氢氧化钠是为了除去空去中的CO2,②中是Na2CO3固体和氧酸反应放出CO2,通入③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又会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的沉淀,通过测定碳酸钡沉淀的质量,进而求得Na2CO3的质量分数。④的作用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③影响Na2CO3的质量分数的测定。
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①中氢氧化钠是为了除去空去中的CO2,无需在①和②之间添加吸收HCl的装置,故A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碱石灰可与二氧化碳反应,吸收水分,可防止空气中的气体影响实验的精确度,故B正确;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要根据③中沉淀的质量计算碳酸钠的纯度,故需要通入空气,保证②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完全转移到③中,被充分吸收,减小实验误差,故C正确;
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③中产生的沉淀为碳酸钡,③中根据碳酸钡的质量可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②中根据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样品中的碳酸钠质量,根据称取样品的质量即可求算碳酸钠固体的纯度,故D正确。
故答案:A。
2.下列实验方案中,能测定和混合物中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案是
①仅ag混合物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g固体
②仅ag混合物充分加热后,固体质量减重bg
③仅ag混合物与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g
④仅ag混合物与过量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bg固体
⑤仅ag混合物与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g固体
A.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答案】A
【解析】
①取ag混合物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g固体,bg固体为碳酸钠及过量NaOH,无法计算,故不选;
②只有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取ag混合物充分加热后,固体质量减重bg,可以用差量法计算其质量及质量分数,故选;
③取ag混合物与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g,bg为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的质量,无法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无法计算Na2CO3或NaHCO3的质量,不能测定混合物中NaHCO3质量分数,故不选;
④取ag混合物与过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bg固体,b为碳酸钡的质量,由根据质量可列方程组计算固体中碳酸钠、碳酸氢钠的质量,可以测定混合物中NaHCO3质量分数,故选;
⑤取ag混合物与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g固体,bg为NaCl质量,通过固体质量差利用差量法即可计算出NaHCO3质量,可以测定混合物中NaHCO3质量分数,故选;故A正确。
故选A。
【专题精练】
1.为精确测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含少量NaCl),准确称量W g样品进行实验,下列实验方法所对应的实验方案和测量数据合理的是
【答案】A
【解析】
用酚酞作指示剂时,Na2CO3与盐酸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CO2↑+H2O,依据消耗盐酸的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Na2CO3的量,进而确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A项正确;
测量碱石灰增重的方法是重量法而不是量气法,B项错误;
样品中加入足量盐酸,因盐酸的质量未知,无法通过重量法测量Na2CO3的质量,C项错误;
因部分CO2能溶解到水里,与水反应生成H2CO3故排出水的体积并不是CO2的体积,D项错误。
2.某同学对与反应后所得固体混合物进行研究,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得该固体混合物中质量分数的是
A.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固体
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到b克固体
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水反应,加热,使气体完全逸出,冷却至室温后测得生成b克气体
【答案】B
【解析】
A.Na2O2和Na2CO3均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但是方程式中分子量比关系不同,故,可分别设Na2O2质量为xg和Na2CO3质量为yg,通过化学方程式比例计算,得到两个有关x和y的关系式,建二元一次方程组,可求得Na2CO3质量,进而求得其质量分数,不符题意;
B.碱石灰吸收的成分是CO2和水蒸气,故其增重无法对应计算Na2CO3质量,符合题意;
C.可由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计算出Na2CO3质量,进一步求得Na2CO3的质量分数,不符题意;
D.生成的bg气体是O2,故可计算出混合物中Na2O2质量,那么Na2CO3质量及质量分数也可进一步求得,不符题意;
综上,本题选B。
3.将一定物质的量的Na2CO3、NaHCO3组成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1L溶液,取出50mL溶液然后滴加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得到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注NaCl的直线代表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
B.原混合物中Na2CO3与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盐酸的浓度是0.05mol·L-1
D.盐酸加到150mL时,放出CO2气体2.24L(标准状况下)
【答案】C
【解析】
A.0 50mL段发生反应为Na2CO3+HCl=NaCl+NaHCO3,没有二氧化碳生成,标注NaC1的直线不能代表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A说法错误;
B.根据图示中(0,2.5)可知,原混合物中原混合物中Na2CO3与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B说法错误;
C.50mL溶液中Na2CO3完全转化成NaHCO3,消耗50mL盐酸,根据Na2CO3+HCl=NaCl+NaHCO3可知,n(HCl)=n(Na2CO3)=2.5×10 3mol,该盐酸的浓度为:c(HCl)==0.05mol/L,C说法正确;
D.由图可知50mL 150mL发生反应为:NaHCO3+HCl=NaCl+H2O+CO2↑,可知n(CO2)=n(HCl)=0.1L×0.05mol/L×22.4L/mol=0.112L=112mL,D说法错误;
答案为C。
4.实验室使用pH传感器来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HCO3的含量。称取1.59 g样品,溶于水配成250.00 mL溶液,取出25.00 mL,该溶液用0.1 mol·L-1盐酸进行滴定,得到如下曲线。以下说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
A.第一个计量点之前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O3-+H+=H2O+CO2↑
B.第二个计量点对应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Cl-、HCO3-
C.此样品中n(NaHCO3)=(28.1-2×11.9)×10-3 mol
D.使用该方法测定Na2CO3和NaOH混合溶液中的NaOH含量,将会得到1个计量点
【答案】C
【分析】
A. 第一个计量点前溶液显示碱性,据此确定发生的离子反应;
B. 第二个计量点溶液pH=4,显示酸性,据此确定存在的离子;
C. Na2CO3和NaHCO3混合物加盐酸,先是碳酸钠转化为碳酸氢钠,随后是碳酸氢钠转化为氯化钠的过程,据此计算;
D. Na2CO3和NaOH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先是HCl和NaOH发生中和反应,然后是HCl和Na2CO3之间发生反应,据此回答。
【解析】
A. 根据图示知道第一个计量点前溶液显示碱性,发生的离子反应:CO32-+H+=HCO3-,A错误;
B. 第二个计量点溶液pH=4,显示酸性,H+与HCO3-会发生反应,因此不能大量存在HCO3-离子,B错误;
C. Na2CO3和NaHCO3混合物加盐酸,首先是碳酸钠转化为碳酸氢钠:CO32-+H+=HCO3-,此时消耗的盐酸的体积为11.9 mL,随后是碳酸氢钠转化为氯化钠的过程,HCO3-+H+=H2O+CO2↑,由于CO32-+H+=HCO3-过程和HCO3-+H+=H2O+CO2↑过程消耗的盐酸体积应该是相同的,所以样品中碳酸钠消耗的盐酸为2×11.9 mL,则样品中碳酸氢钠消耗的盐酸n(HCl)=(28.1-2×11.9)×10-3 L×0.1 mol/L=(28.1-2×11.9)×10-4 mol,所以此样品n(NaHCO3)= (28.1-2×11.9)×10-4 mol×10=(28.1-2×11.9)×10-3 mol,C正确;
D. Na2CO3和NaOH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HCl先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然后是HCl和Na2CO3之间发生反应,生成NaHCO3,最后是生成氯化钠,不止得到1个计量点,是三个计量点,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5.工业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取ag工业纯碱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g固体。则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是( )
A.×100% B.×100%
C.×100% D.×100%
【答案】D
【解析】
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m;
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是 ×100%,故选D。
6.Na2CO3固体中可能含有杂质K2CO3、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取10g样品,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4.4g,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NaHCO3 B.一定含有K2CO3
C.可能含有NaHCO3 D.一定含有NaCl
【答案】A
【分析】
n(CO2)==0.1mol,则M== 100g/mol,而M(K2CO3)>100 g/mol,M(Na2CO3)>100 g/mol,M(NaHCO3)<100 g/mol,因NaCl与盐酸不反应,且Na2CO3和K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100,则一定含有NaHCO3,以此解答该题。
【解析】
n(CO2)==0.1mol,则M== 100g/mol,而M(K2CO3)>100 g/mol,M(Na2CO3)>100 g/mol,M(NaHCO3)<100 g/mol, NaCl与盐酸不反应,且Na2CO3和K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100,最后要达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则一定含有NaHCO3。
答案选A。
7.向四瓶盛有相同物质的量的NaOH溶液中通入体积不同的CO2气体后,得到①②③④四瓶溶液。分别向四瓶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产生的气体体积V(CO2)与所加盐酸体积V(HCl)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且图②③④中分别有OA<AB、OA=AB、OA>AB,则下列分析与判断正确的是(忽略CO2的溶解)
A.①中通入的CO2最少 B.③中的溶质只有Na2CO3
C.有两种溶质的是②和③ D.若④中OA>2AB,则有c(NaOH)<c(Na2CO3)
【答案】B
【解析】
向四瓶盛有相同物质的量的NaOH溶液中通入体积不同的CO2气体后,得到①②③④四瓶溶液,因CO2的体积不同,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可能为:NaOH和Na2CO3、Na2CO3、Na2CO3和NaHCO3、NaHCO3,分别向四瓶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可能发生的反应有:NaOH+HCl=NaCl+H2O,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A.图①中加入盐酸立即有CO2生成,说明溶质只有一种,即NaHCO3,说明①中通入的CO2最多,故A错误;B.图③中OA=AB,说明溶质只有Na2CO3,故B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③中只有一种溶质,图②中OA<AB,说明溶液中含有Na2CO3和NaHCO3两种溶质,故C错误;D.图④中OA>2AB,说明溶液中含有NaOH和Na2CO3两种溶质, 设溶液中Na2CO3的物质的量为amol,NaOH的物质的量为bmol,OA段发生的反应为:NaOH+HCl=NaCl+H2O、Na2CO3+HCl=NaCl+NaHCO3,AB段发生的反应为:NaHCO3+HCl=NaCl+CO2↑+H2O,由反应方程式可知,OA段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为(a+b)mol,AB段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为amol,则(a+b)>2a,得b>a,即c(NaOH)>c(Na2CO3),故D错误;答案选B。
8.为确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可通过加热分解得到的CO2质量进行计算,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存在缺陷,有关该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中,下列因素可能使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样品分解不完全
B.装置B、C之间缺少CO2的干燥装置
C.产生CO2气体的速率太快,没有被碱石灰完全吸收
D.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通入过量的空气
(4)若m=100g,加热至恒重,玻璃试管中固体质量变为96.9g,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答案】(1)干燥管 (2) 冷凝反应生成的水蒸气 (3) AC (4) 91.6%
【分析】
按照图示连接好装置后,利用气体赶净装置中的空气,X为氮气,避免空气中二氧化碳影响测定结果,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B,利用冰水混合物冷却生成的水蒸气,进入装置C中的碱石灰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后干燥管中为碱石灰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进入装置C影响测定结果,据此分析解答。
【解析】
(1)依据仪器形状和用途,仪器a名称为干燥管,故答案为干燥管;
(2)装置B利用冰水混合物冷却生成的水蒸气,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C造成误导结果增大,故答案为:冷凝反应生成的水蒸气;
(3)A.样品分解不完全,测定二氧化碳质量减小,碳酸氢钠质量减小,则碳酸钠质量增大,导致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高,故A正确;
B.装置B、C之间缺少CO2的干燥装置,水蒸气进入装置C导致测定二氧化碳质量增大,碳酸氢钠质量增大,碳酸钠质量减小,导致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低,故B错误;
C.产生CO2气体的速率太快,没有被碱石灰完全吸收,测定二氧化碳质量减小,碳酸氢钠质量减小,碳酸钠质量增大导致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高,故C正确;
D.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通入过量的空气,会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也被装置C吸收,测定碳酸氢钠质量增大,碳酸钠质量减小,导致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低,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4)若m=100g,加热至恒重,玻璃试管中固体质量变为96.9g,根据差量法,结合方程式2NaHCO3Na2CO3+CO2↑+H2O,分解168份碳酸氢钠,固体质量减少44+18=62份,实际固体减少100g-96.9g=3.1g,则参加反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为=8.4g,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1.6%,故答案为:91.6%。
9.为了测量NaHCO3和Na2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有人设计了如下的装置。准确称取混合物样品m g盛于试管B中并连接装置,其中C、D为玻璃管,C带有刻度,回答下面有关小题。
(1)A装置的名称为_______
(2)C、D装置中的饱和X溶液应该选下列中的_______(填序号)
a.NaOH溶液 b.蒸馏水 c.碳酸钠溶液 d.碳酸氢钠溶液
A中选用的试剂为稀H2SO4而不能选稀HCl的原因是_______。
(3)实验结束读数之前,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方案二:有同学经过思考提出,还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测定组成,步骤为:
①称取一定量的混合物样品
②并向其中逐滴滴入0.1000 mol/L稀盐酸,记录生成的气体体积和滴入盐酸体积,如图所示:
(4)则生成CO2 在标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mL,该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1)分液漏斗 (2) d 盐酸挥发出HCl与C、D中NaHCO3 反应,生成CO2,使测得的CO2体积偏大 (3) ①冷却至室温 ②上下移动D管,使左右液面相平 (4) 67.2 55.79%
【分析】
方案一:测量NaHCO3和Na2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由装置可知: A为分液漏斗, A中为稀硫酸,与NaHCO3、Na2CO3均反应生成CO2,C、D为玻璃管, C带有刻度,由C和D测定生成CO2的体积,X应为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可抑制二氧化碳的溶解,然后利用混合物质量及二氧化碳的体积可计算碳酸钠的质量;
方案二:消耗HCl在0~15.00 mL时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据此计算Na2CO3的物质的量;HCl体积在15.00 mL~45.00 mL时发生反应:HCl+NaHCO3=NaCl+CO2↑+H2O,根据碳酸钠与盐酸两步反应消耗盐酸相同,前后消耗盐酸的体积差值计算NaHCO3消耗盐酸的体积,然后计算NaHCO3的物质的量,然后确定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解析】
(1)根据图示可知A装置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CO2与NaOH、Na2CO3均反应,且CO2可溶于水,而NaHCO3溶液可抑制CO2气体的溶解,C、D装置中的饱和X溶液应该为饱和NaHCO3溶液,故合理选项是d;
A中选用试剂为稀H2SO4而不能选稀HCl,原因是盐酸挥发出HCl与C、D中NaHCO3 反应,生成CO2,导致测得的CO2体积偏大;
(3)实验结束读数之前,为准确测量CO2气体的体积,要进行的操作是:①冷却至室温;②上下移动D管,使左右液面相平再读数;
(4)滴加盐酸体积从15.00 mL~45.00 mL时发生反应:HCl+NaHCO3=NaCl+CO2↑+H2O,n(CO2)=n(NaHCO3)总=n(HCl)=0.1000 mol/L×0.03 L=0.0030 mol,则生成CO2 在标况下的体积V(CO2)=0.0030 mol×22.4 L/mol×103 mL/L=67.2 mL;根据Na2CO3与盐酸反应分步进行,第一步是Na2CO3+HCl=NaCl+NaHCO3,第二步是HCl+NaHCO3=NaCl+CO2↑+H2O,两步反应消耗盐酸相同,由图象可知消耗盐酸前15 mL发生的是Na2CO3+HCl=NaCl+NaHCO3,则n(Na2CO3)=0.1000 mol/L×0.015 L=0.0015 mol,则原固体中NaHCO3消耗HCl的体积是(45.00 mL-15.00 mL)-15.00 mL=15.00 mL,根据HCl+NaHCO3=NaCl+CO2↑+H2O可知n(NaHCO3)原=0.0015 mol,所以原固体样品中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1,故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55.79%。
10.如图实验装置用于验证某些物质的性质。在试管A中装入足量的固体Na2CO3和 NaHCO3混合物,D为固定蚊香的硬纸片。试回答下列问题:
(1)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
(2)在双球干燥管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双球干燥管C处和D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C处_______, D处_______;若将干燥管内的Na2O2换成Na2O,则出现的不同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4)若一开始A管内固体质量为10.0 g,充分反应后A管内固体质量减少了3.1 g,求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解题过程)
【答案】(1)除去水蒸气 (2) 2Na2O2+2CO2=2Na2CO3+O2 (3) C处淡黄色固体逐渐变为白色 D处蚊香燃烧更旺 D处蚊香逐渐熄灭 (4)16.0%
【分析】
NaHCO3不稳定,受热发生分解反应:2NaHCO3Na2CO3+CO2↑+H2O,产生的CO2经B装置的浓硫酸干燥后进入装置C中,发生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使固体由淡黄色变为白色,这时会看到D中蚊香燃烧的更旺;若是将Na2O2换成Na2O,反应产生Na2CO3,但没有O2产生,蚊香处于缺氧环境中而熄灭。根据反应前后固体减少质量确定碳酸氢钠的质量,进而可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解析】
(1)B 装置中盛有浓硫酸,其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或干燥二氧化碳);
(2)在双球干燥管 C 中,CO2与Na2O2反应产生碳酸钠和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CO2=2Na2CO3+O2;
(3)在双球干燥管 C 处发生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看到C处淡黄色固体逐渐变为白色,在D 处燃着的蚊香处于氧气环境中会燃烧的更旺;
若将干燥管内的 Na2O2 换成 Na2O,CO2与Na2O反应只产生Na2CO3,由于没有O2产生,蚊香可能会因为缺氧导致熄灭;
(4)根据方程式:2NaHCO3Na2CO3+CO2↑+H2O可知:固体中每有2×84 g NaHCO3发生分解,固体质量会减轻62 g,若一开始 A 管内固体质量为 10.0 g,充分反应后 A 管内固体质量减少了 3.1 g,则该固体中含有NaHCO3的质量m(NaHCO3)==8.4 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是m(Na2CO3)=10.0 g-8.4 g=1.6 g,所以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6.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