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大气运动—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导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大气运动—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导学

资源简介

(4)大气运动—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导学
考点一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大气的组成
(1)组成及比例
(2)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大气组成 主要作用
干洁 空气 主要成分 氮气 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氧气 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次要成分 二氧 化碳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臭氧 吸收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杂质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
垂直分层 气温变化 大气运动 与人类关系
①对流层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显著 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②平流层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平流运动为主 A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适合航空飞行
③高层大气 随高度增加先下降后上升 —— B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考点二 大气受热过程
1.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热源: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2)大气受热过程
名称 具体过程 结果
地面增温过程 大部分A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面 使地面增温
大气增温过程 地面增温后以B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 使大气增温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把图中字母填到括号内
注:1.逆温的类型及成因
类型 示意图 成因
辐射逆温 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快,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
平流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而发生的冷接触作用
锋面逆温 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
地形逆温 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2.辐射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
3.逆温的影响
有利影响 逆温的出现阻碍空气对流,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逆温出现在高空,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逆温可当成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例如,伊犁河谷逆温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果树越冬可以免受冻害等
不利影响 对环境 逆温时,大气比较稳定,加重大气污染
对天气 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天气
对交通 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
考点三 大气热力环流
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2.形成过程
(1)地面受热均匀
等压面是空间中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单位为百帕(hPa)。假如下图等压差是10 hPa,请你在图中括号内填出该等压面的气压值。
(2)地面冷热不均

请你用箭头在图中线段上画出空气垂直运动的方向。
②气压差异
请你在下图圆圈处标注出气压的高低。可以看出:等压面凸起的地方为______气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________气压区;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出方向________。
请你在下图上画出完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可以看出,水平方向上,空气总是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考点四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风形成的过程
2.风形成的原因
(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3.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
【思维点拨】 (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夹角愈小。
(2)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处于南半球。
三、大气运动与降水
1.降水: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包括垂直降水如雨、雪、雹和水平降水如雾、露、霜。
2.降水的形成过程:空气上升→ 气温下降→水汽凝结→云滴→云滴增大→降水。
3.降雨的类型
①:对流雨,②:地形雨,③:锋面雨,④:气旋雨。
4.近地面高、低气压与降水的关系
(1)低压:空气上升,气温降低,水汽容易凝结形成降水。
(2)高压:空气下沉,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多晴天。
注:1.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理论依据:大气的热胀冷缩。
(1)一个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
需要注意:
①水平方向的气压梯度产生于大气在垂直方向的上升及下沉运动,大气在水平方向的运动(即风)是其结果。
②受重力作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的气压永远高于高空。热力环流中气压的高低,是同一水平面的比较。同一水平面由气压高低差异所形成的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
(2)两个方向
垂直方向 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遇冷下沉
水平方向 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3)三个关系
①温差关系:近地面两地有气温差。
②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
③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a.气温高的地方:近地面下凹、高空上凸。
b.气温低的地方:近地面上凸、高空下凹。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
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
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3)城市风
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局在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在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4)沙漠和森林之间的热力环流
①白天,沙漠增温快,温度高,形成低气压;森林增温慢,温度低,形成高气压;白天在近地面大气由森林吹向沙漠。(如图a)
②夜晚,沙漠降温快,温度低,形成高气压;森林降温慢,温度高,形成低气压;夜晚在近地面大气由沙漠吹向森林。(如图b)
3.等压面图的判读(17类基础图像专项突破 )
(1)判断气压的高低
①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下图,在空气柱L1中,PA′>PA,PD>PD′;在L2中,PB>PB′,PC′>PC。
②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如上图中PD′=PC′、PA′=PB′。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
(2)判读等压面的凸凹
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近地面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近地面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4)判断近地面天气和气温日较差
近地面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近地面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