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水循环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导学考点一 水循环1.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概念: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2)水循环的类型及过程类型 字母 主要环节海陆间循环 B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陆地内循环 A ①蒸发、③降水、⑦植物蒸腾海上内循环 C ①蒸发、③降水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考点二 水平衡1.水平衡原理(1)含义: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对一个地区来说,有的时候降水量多,有的时候降水量少。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这就是水平衡原理。(2)表达式:储水变化量=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①如果某地无储水变化: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②闭合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流出流域径流量。2.全球水平衡示意图考点三 陆地水体2.制约因素陆地水体的类型、水量、分布等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制约因素 特征气候湿润地区 河网密度大、水量丰富高海拔、高纬度地区 冰川发育地势较低地区 容易积水形成湖泊或沼泽断陷凹地 可形成较大湖泊3.影响考点四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1.河流与湖泊(1)位于河流中下游的湖泊(水库)在洪水期湖泊(水库)能蓄积部分洪水,起到延缓、削减河流洪峰的作用;枯水期补给河流,对河流径流起着调节作用。(2)山地的湖泊有的河流发源于山地的湖泊,如我国的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3)内流区的湖泊在内流区,许多河流最终注入湖泊,入湖河流改道或断流,湖泊就会干涸。2.河湖与地下水3.河流与冰川、积雪冰川和积雪融水是河流的重要补给,补给水量随着气温变化而变化。特征 影响因素 汛期高山永久积雪地区 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 夏汛冬季有积雪的地区 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 春汛 考点五 河流特征及影响因素1.2.注:1.自然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降水的因素(3)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海陆位置:沿海地区水汽输送较多,内陆较少。地形阻挡:受山脉阻挡,在迎风坡一侧,水汽凝结,形成降雨。(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分析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地质条件 (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 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5)影响下渗的因素(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丰富的地下水。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人类活动 对水循环的影响修建水库 拦截地表径流,增加库区水面面积,蒸发量增大,降水量也增大跨流域调水 改变了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缓解了调入区缺水问题,改善了生态环境人工降雨 增加大气降水量,改变了降水量分布不均衡,缓解干旱缺水问题植树造林 增加下渗量,加大地下径流,减小地表径流,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围湖造田 减少湖泊蓄水量,削弱了削峰补枯的能力,减弱了对气候的调节作用3.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问题沼泽地的形成内流河断流的成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