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海水—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导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海水—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导学

资源简介

(8)海水—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导学
考点一 海水的性质
1.海水的温度
(1)分布规律
①垂直分布规律
②水平分布规律
(2)影响因素
(3)产生的影响
①影响海洋生物:深度越深,海洋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少;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导致海洋生物季节性游动;远洋捕捞和近海养殖等人类的渔业活动。
②影响海洋运输: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
③影响气温变化
2.海水的盐度
(1)水平分布规律: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逐渐降低。
(2)影响因素
②近岸地区:河流注入的海域,海水盐度一般较低。
③封闭海域:受河流和气候的影响尤为明显。
(3)产生的影响
①提取化学物质:海水晒盐;海水制碱;提取镁、溴等资源。
②影响海水养殖:例如,暴雨会引发养殖场的海水盐度降低,可能会造成养殖的鱼虾等大量死亡。
③淡水资源的补充:海水淡化;海水冲厕;工业冷却水。
3.海水的密度
(1)分布规律
①水平分布规律
②垂直分布规律
(2)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
(3)产生的影响:①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增加:浮力较大,有利于潜艇的航行;②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浮力变小,可能造成艇毁人亡。
考点二 海浪和潮汐
1.海浪
(2)带来的影响
①风浪:冲浪运动需要较高的浪高来增加挑战性;捕捞、勘探、航行等海上活动则应避开大的海浪。
②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3)防御措施
①需要密切关注海浪预报,选择适宜活动的海浪条件。

2.潮汐
(1)含义: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称为汐。
(2)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3)规律
(4)影响: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
考点三 洋流
1.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1)洋流的影响因素:盛行风、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
(2)分布规律
海区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中低纬度海区 盛行风、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呈顺时针,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 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南半球40°S~60°S附近海区 南极大陆外围,海面广阔,终年受西风影响 西风漂流
北印度洋海区 季风、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 季风环流:冬季呈逆时针,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世界主要洋流分布
大洋 主要洋流名称 共有洋流
太平洋 A日本暖流、B北太平洋暖流、C千岛寒流、D秘鲁寒流 甲:北赤道暖流 乙:南赤道暖流 丙:西风漂流
大西洋 E墨西哥湾暖流、F北大西洋暖流
印度洋 G西澳大利亚寒流
2.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影响
气候 进行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使高低纬度间温差大幅度减小
暖流所经海面及附近地区气温偏高,空气暖湿,易形成降水(增温增湿);寒流则是_降温减湿
海洋生物分布 寒流和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强烈,沉积于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涌,浮游生物繁盛,以浮游生物为饵料的鱼类聚集,形成大渔场
上升流将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渔场
海洋航行 海轮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
随着洋流漂移的冰山,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
海洋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考点四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1.海—气间的水分交换
2.海—气间的热量交换
(1)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海洋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驱使大气运动。
(2)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驱动表层海水运动。
3.实现途径
海—气相互作用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动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大气较稳定,气流下沉;西部海水温度较高,气流上升。
1.厄尔尼诺现象
(1)概念: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2)影响
地区 影响
赤道附近 太平洋东部 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 东、西部海面的温度差异减小
太平洋西部 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候由温润多雨转变为干燥少雨,带来干旱或森林大火
全球 与更广大范围的气候异常现象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2.拉尼娜现象
(1)概念: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
(2)影响:拉尼娜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同样会引起气候异常。
注:1.海水的温度
(1)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2)比较海洋中不同地点海水温度的方法
第一步,比较不同纬度,海水温度低纬高于高纬。
第二步,比较相同纬度,海水温度暖流高于寒流。
如图中,若比较A、B、C、D四地的海水温度。第一步,可以先根据纬度,判断出A、B的温度大于C、D;第二步,根据洋流,分别比较A与B、C与D的温度。从图中可以看出,B处为暖流,A处为寒流,所以B的温度高于A;D处为暖流,C处为寒流,所以D处的温度高于C。综合第一、二两步,四点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B、A、D、C。
2.海水盐度
(1)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①同一纬度海域,主要考虑各海域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以及海区的形状。
②不同纬度海域,主要考虑海水运动的影响;其次近岸海域河流径流注入量的大小;高纬度海域还要考虑结、融冰的情况。
(2)比较海洋中不同地点海水盐度的方法
第一步,比较不同纬度,海水盐度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海区递减。
第二步,比较相同纬度,分两种情况:内海或有明显径流的河流入海口主要看径流,其盐度低;外海暖流经过处盐度高,寒流经过处盐度低。
如图中,若比较A、B、C、D四点的海水盐度。第一步,可以先根据纬度,判断出C、D的盐度高于A、B(由于C、D靠近副热带海区);第二步,A与B相比,B处有明显的径流,盐度较低。结合洋流分布知识,C与D相比,C处有秘鲁寒流,D处有巴西暖流,D处盐度较高。综合第一、二步,四点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D、C、A、B。
3.海水的密度
(1)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
(2)海水密度的分布及变化特点
①水平分布: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②垂直分布: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3)时间分布:冬季最大、夏季最小、春季为降密期,而秋季为增密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