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 六年级上册2.2 昼夜交替现象 核心素养目标教案(PDF版表格式含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 六年级上册2.2 昼夜交替现象 核心素养目标教案(PDF版表格式含反思)

资源简介

第2课时昼夜交替现象
课型
实验探究课
课时
1
昼夜交替现象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但是学生熟悉的是现象的特征,对现象的
成因却比较模糊,有过探究经历的学生就更少了。学生对于“地球自转”这个关键因素常常
学情分析表现出不理解或不确定。当然,也有部分学生会提及地球自转,但他们并不能合理解释昼夜
交替现象的成因。如果同时考虑地球的公转,部分学生甚至会改变原有的解释或给出更多
的假设。还有的学生会把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作为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科学观念
*通过昼夜交替模拟实验,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解释可以有多种。
科学思维
*运用比较的方法,能区别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假设中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关系。
核心素养火能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目标
探究实践
*能根据已有知识,用口述、画图等方式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提出有依据的假设。
*能基于假设,制订可行的探究方案,并通过模拟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
态度责任
女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感兴趣,愿意和同学合作,能与同学分享观点。
重点
用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并了解他人的假设。
教学重难点
在认真聆听其他小组汇报后,思考并归纳出各种假设的本质区别是地球运动状
难点
态不同。
教师准备
班级记录表、彩色笔(记录学生假设)、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手电筒、上节课做的地球模型、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
1.用课件展示学校白天和黑夜交替的动态图,提问:这是什么
一、聚焦
现象?
让学生直观观察熟悉的
(3分钟)
2.学生基本了解昼夜交替现象后,聚焦:昼夜交替现象是如何产
场景,引发思考。
生的呢?(板书课题)
活动一:独立思考,形成我们的假设。
1.学生提出假设后不需要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要记录
即可,
二、探索
2.引导学生画图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展示1位学生的记录,全班
(20分钟)
讨论出记录方案,
3.各组学生交流讨论各自的观点,此环节大家都有各自的理由,
很难被说服。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
4.教师及时提出:既然大家各说各有理,那么我们可以如何证明
自己的观点呢?
自己提出假设,自己再独
活动二:做模拟实验,初步检验我们的假设是否成立。
立完成实验验证自己的
1.各组学生根据实验材料,构思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
假设,这对学生来说是一
二、探索
假设。
项挑战,也增加了对未知
2.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画出的示意图和构思的实验方法,做模拟
的探索兴趣。
实验,解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3.实验结束后,各小组组内交流分析:原来的假设成立吗?观察
到的什么现象可以判断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呢?
1.通过模拟实验能证明我们的假设吗?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
地球模型上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
各组完成实验后,分小组展示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学生各自为自己的假设
2.展示结束后,各小组对比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并分析有什么
和实验分析论证,体现科
不同,
学研究的严谨性。同时
三、研讨
各组的模拟实验验证了各自的假设后,互相是很难被说服的,
也因为最后没有定论,从
(10分钟)
都认为各自有道理,教师注意中间协调。
而引出下节课继续研究,
3.各小组的分析都有自己的道理和实验结果支撑,但是地球的
让学生保持好奇、探究的
运动状态只有一种,如何进一步确认哪一种假设是正确的呢?
心态。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关键在于确定
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学习。
昼夜交替现象
我的假说
是否产生昼夜交替(是“、√”,否“X”)
1


2
(日

板书设计
3
(日)

(月)

(根据学生提出的假说逐步罗列)
【教学反思】
在假说的画图环节,提前示范了如何画,学生在掌握了画法后整个过程都画得比较清晰。对于运动过
程中是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转动,学生比较混乱,在这里可以设下伏笔,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为后
面的课程作铺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