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 六年级上册4.3 电和磁 核心素养目标教案(PDF版表格式含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 六年级上册4.3 电和磁 核心素养目标教案(PDF版表格式含反思)

资源简介

第3课时
电和磁
课型
实验探究课
课时
1
在前两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身边的各种能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些能量中,电
和磁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本单元重点学习的能量形式。在木课之前,学生已经研究过
学情分析
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铁的磁性能让磁针发生偏转。学生也已经学过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
只需稍做复习回顾,在重演奥斯特实验过程中就基本不会有操作上的问题。学生能够依据
现象和推理作出合理的解释,从而得出“电生磁”的探究结论。
科学观念
女通过亲历奥斯特实验,知道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具有磁性,电可以转换成磁。
科学思维
火用分析推理的方法,理解电能和磁能的转换。
大用分析比较的方法,体会影响通电导线磁性强弱的因素。
核心素养
探究实践
目标
*应用通电线圈检测废电池,并尝试解释废电池是否有电的原因。
*操作体验奥斯特实验,观察、记录短路和使用通电线圈时指南针的偏转角度变化。
态度责任
女意识到细致观察、善于思考的重些性。
★在检测废电池活动中体会重复使用、节约能源的意义。
重点
亲历奥斯特实验,理解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重难点
难点
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作出解释。
废旧电池、指南针、磁铁、铁片、长导线、5号新电池、电池盒、小灯泡、小灯座、鳄
教师准备
教学准备
鱼火导线、手套。
学生准备
电池、电池盒、鳄鱼夹导线3根、长导线1根、小灯座、小灯泡、开关、指南针。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
1,上节课的学习发现,我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电。但是你们知
道吗?在200多年以前,电与人类的生活是完全无关的,只应
从身边常见的事物潮源,
一、聚焦
用于实验中。直到一位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
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
(3分钟)
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才打开了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的大门。
欲望。
2.提问:你们知道是什么现象吗?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课题。
活动一:用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观察导线是否会产生磁性。
1.展示材料,请学生说一说如何使小灯泡亮起来。
二、探索和
1.用已有的知识探究新
2.小组合作,点亮小灯泡。
研讨
的东西,是一种常见的
3.奥斯特就是不小心把通电的导线拉直放在指南针的上方才有
(32分钟)
学习模式。
重大发现的,指导学生把通电的导线拉直,放在指南针的上方,
并让导线与磁针所指的方向一致。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
4.接通电源观察有什么发现:断开电源观察有什么发现。反复操
作几次,记录结果。
研讨1:指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
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加以引导。
学生观察到“接通电流,磁针偏转;断开电流,磁针复位”。
5.在实验中学生会发现指针偏转的幅度偏小,此时引导学生思
考,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通电能使导线产生磁性,那么电流越大,会不会产生的磁性越
强呢?
6.指导学生安全操作短路的实验。
活动二:用通电线圈靠近指南针,重演奥斯特实验。
1.有了前面的实验基础,让学生试一试线圈的多种放法。如:线
二、探索和
2.尽可能让学生多尝试,
圈放在指南针的上面、下面、四周或者套在指南针上。
研讨
鼓励学生继续思考。
2.学生会发现:把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中心,偏转角
度最大。
3.引导学生想办法增大指针的偏转角度。不对所有学生作要求,
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适当指导。
研讨2:分析奥斯特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分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结合两个实验分析。教师小结:通电导线
能产生磁性,电流越大,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研讨3:电和磁之间能否相互转换?你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根据两个实验,交流讨论。通过消耗电能,给导线通电,导线
产生磁能,所以电能可以转换为磁能。目前学生的知识储备还
不能确定磁能是否能转换为电能,这个问题我们后面的课程继
续学习。
用学过的知识探究生活
三、拓展
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过的没有电的电池,真的一点电也没有吗?
中的小秘密,激发学生对
(5分钟)
引导学生将线圈套在指南针上检测导线中的微弱电流。
科学的探究。
电和磁
比流→磁性→磁针偏转
板书设计
电流变大→磁性变强→偏转明显
线圈匝数变多→磁性变强→偏转明显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开始时将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学生发现指南针偏转角度并不明显,我及时强调导线放置的
方向一定要与指针方向一致。本节课的实验活动形成了一个有层次的活动结构,带领学生逐步认识到增
强磁性的方法。课堂上应尽量多留时间给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