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 六年级上册4.4 电能和磁能 核心素养目标教案(PDF版表格式含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 六年级上册4.4 电能和磁能 核心素养目标教案(PDF版表格式含反思)

资源简介

第4课时电能和磁能
课型
实验探究课
课时
1
经过上节课的研究,学生已经知道电可以转化为磁。说到磁,学生就一定会想到磁铁,
学情分析
所以本课的研究内容和环节的推进,都是顺着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探奇的需求逐步展开、层
层深入的。
科学观念
大知道电能和磁能都是能量的形式,电能可以转换成磁能。
科学思维
*通过比较、分析,论证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

通过与磁铁类比,体验电磁铁有南北极并且南北极可以改变的现象,归纳得出影响磁铁
核心素养
南北极的因素。
目标
探究实践
*通过搬运大头针的活动,比较分析得出电磁铁通电时具有磁性的结论。
*通过检测电磁铁南北极的活动,分析论证影响电磁铁南北极的因素。
态度责任
大感受电能可以转换为磁能的奇妙。
重点
发现电磁铁的基本性质,发现电磁铁具有南北极且磁极可以改变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难点
探究电磁铁南北极发生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准备
学生实验材料,教学课件等。
教学准备
多股绝缘细导线1,2米左右(两端剥线)、大铁钉、电池盒、2号电池、大头针、指
学生准备
南针、学习单。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
1.复习导人。在上节课我们“重演”了奥斯特实验,知道了电能产
生磁,那么磁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一、聚焦
2.用课件展示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和电磁炉的图片,让学生
让学生初步感受磁具有
(3分钟)
感受生活中的磁能大多是由电能转换的。聚焦问题:什么样的
能量。
装置可以将电能转换为磁能呢?(板书课题)
活动一:在铁钉上绕线圈,并通电测试。
1.复习通电导线能产生磁,教师演示把导线缠绕在铁钉上。
1.对比观察,多次实验,
二、探索和2.教师对电磁铁的制作方法稍作介绍。学生分组完成绕线圈的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
研讨
操作,绕50一100圈较好。在这里老师注意不要强调学生一定
态度。
(30分钟)
要怎么绕,让学生自由缠绕,只要是一直顺着一个方向就可以。
3.通电试验,观察现象:断开电流,观察现象。每组实验重复几
次。注意:这里的连接有点像短路连接,不能长时间通电。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
活动二:用电磁铁将大头针搬运至指定位置。
2.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电
1.开始实验之前思考:①电磁铁是怎样搬运大头针的?②怎样控
能和磁能之间的转移
制大头针能让它掉落在指定的位置?
和转换。
2.实验操作,提醒学生接通电流和断开电流,做几次吸大头针的
实验,反复多次实验,让学生充分感知磁铁的性质。
3.实验操作,验证实验之前的思考是否正确。
注意:不能长时间接通电流,否则容易损坏电池。
研讨1:用电磁铁搬运物体,能量是怎样转移的?在这个过程中,
能量形式是怎样转换的?
分小组讨论是如何搬运大头针并让它掉落在指定位置的。教师
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能量的转移和转化。
二、探索和
活动三:电磁铁也能指南北吗?
3.培养学生思维的严
研讨
1.电磁铁具有像磁铁一样的磁性,那电磁铁会不会像磁铁一样
谨性。
有南北极呢?可以如何检验呢?
2.引导学生根据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去判断。
3.各小组实验并找出电磁铁的南北极。
在实验的过程中提问:如果电磁铁的钉尖吸引了小磁针的北
极,就说明钉尖是南极了吗?引导学生思考。
4.全班交流各小组的实验结论,发现电磁铁的南北极有两种情
况。教师引导南北极相同和不同的学生分别观察自己实验时
4.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的电池正负极的接法和线圈的绕法,发现南北极不同的原因。
并尝试解决,培养学生
研讨2:如何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自主探索的精神。
各小组根据活动中的发现,尝试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
三、拓展
用课件播放发电机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磁能如何转换为电能。
深化学生对能量转换的
(3分钟)
认识。
电能和磁能
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板书设计
电磁铁
线圈的缠绕方向
(铁芯十线圈)
南北极
电池正负极的接法
【教学反思】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时间,课堂救学时间安排非常紧凑。下次可以在课前先教会学生如何制
作电磁铁,尤其是制作线圈的方法。在探究南北极的影响因素时,电池正负极接法不同学生很容易想到,
但是线图绕线方向不同学生不容易想到。可以捉前准备不同绕线方向的铁钉,让学生找出南北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