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喷泉实验全新体验:氨气与水反应实验步骤:1.向小烧杯中的蒸馏水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2.一同学取一支10 mL注射器,用针筒从小烧杯中抽满蒸馏水。一同学用扎有针头的橡胶塞迅速塞在充有氨气的试管口(试管倒立),3.迅速将针头与盛满水的10 mL注射器连接,压注射器的活塞,将少量水注入试管中,松开活塞。思考—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的实验方案“图”异“理”同要点:1、密闭体系2、压强差欢乐一刻:沸腾的可乐喷泉【实验5-6】喷泉实验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NH3,用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水)的橡胶塞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预先在水里滴入少量酚酞溶液)。打开弹簧夹,挤压胶头滴管,使水进入烧瓶。观察并描述现象,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1)形成喷泉的原因?(2)溶液为什么变红?现象:烧杯中的水进入烧瓶中,形成红色的喷泉NH3+H2ONH3·H2O+OH-(3)常见形成喷泉实验的气体与试剂气体 HCl NH3 CO2、SO2 NO2+O2吸收剂 水或碱溶液 水或酸溶液 碱溶液 水或碱溶液(1)形成原理:容器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2)产生压强差的原理: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或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外部液体快速进入容器,通过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喷泉实验探究—利用喷泉实验原理和装置用其他气体设计喷泉(1)中学常见几种气体形成喷泉的实验方案 序号 烧瓶内气体 胶头滴管中吸取的物质 原因1 NH3 水NH3极易溶于水234…… 序号 烧瓶内气体 胶头滴管中吸取的物质 原因1 NH3 水 NH3极易溶于水2 HCl 水 HCl极易溶于水3 Cl2 NaOH溶液 Cl2易与NaOH溶液反应4 CO2 NaOH溶液 CO2易与NaOH溶液反应5 H2S NaOH溶液 H2S易与NaOH溶液反应6 SO2 NaOH溶液 SO2易与NaOH溶液反应7 NO2 水 NO2能与水反应在如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通过玻璃管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整个烧瓶。则a和b分别是( )选项 a (干燥气体) b(液体)A NO2 水B CO2 CaCl2溶液C Cl2 饱和NaCl溶液D NH3 水【答案】D【解析】氨极易溶于水,D符合题意;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体积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一,A错误;常温下,二氧化碳在CaCl2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B错误;氯气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C错误。例: 如图所示: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震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液体呈喷泉状喷出,则a、b不可能是( )A.a为HCl气体,b为H2OB. a为CO2气体,b为浓NaOH溶液C. a为Cl2气体,b为饱和NaCl溶液D. a为Cl2气体,b为浓NaOH溶液C【课堂检测】(2)不同颜色的喷泉实验方案 序号 烧瓶内气体 胶头滴管中吸取的物质 烧杯中液体 形成颜色1 NH3 水 滴入酚酞的水 红色234…… 序号 烧瓶内气体 胶头滴管中吸取的物质 烧杯中液体 形成颜色1 NH3 水 滴入酚酞的水 红色2 滴入紫色石蕊的水 蓝色3 滴入甲基橙的水 黄色4 FeCl3溶液 红褐色5 HCl 水 滴入紫色石蕊的水 红色6 稀AgNO3溶液 白色7 氢氧化铜悬浮液 绿色 序号 烧瓶内气体 胶头滴管中吸取的物质 烧杯中液体 形成颜色9 Cl2 KI淀粉溶液 KI淀粉溶液 蓝色10 NaBr溶液 NaBr溶液 棕黄色11 FeCl2溶液 KSCN的FeCl2溶液 红色12 CO2 NaOH溶液 滴入酚酞的NaOH溶液 红色13 Ca(OH)2溶液 Ca(OH)2溶液 白色14 SO2 NaOH溶液 滴入酚酞的NaOH溶液 红色15 Ca(OH)2溶液 Ca(OH)2溶液 白色16 H2S NaOH溶液 CuSO4溶液 黑色17 NO2 水 滴入紫色石蕊的水 红色例:如图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B.NH3(H2O中含酚酞)/红色喷泉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形成喷泉的条件:1、气体极易溶于水或与溶液反应2、有色喷泉可加入指示剂或利用反应生成物的性质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的两种方法例:下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的是( )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D.在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NH3和HCl的有关性质。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1)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Ⅰ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在烧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活塞的开关,在烧瓶Ⅰ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Ⅱ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双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喷泉实验能制得氨水等溶液的最大浓度思考:理论上用收集满纯NH3的烧瓶做喷泉实验,最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标准状况下)1/22.4mol/L思考:还有哪些气体也能得到同样的物质的量浓度?喷泉实验后所得溶液的最大浓度=1/22.4mol/L1、纯的氨水与水的喷泉的溶液2、不纯的氨水与水的喷泉的溶液3、纯的氯化氢与水的喷泉的溶液4、不纯的氯化氢与水的喷泉的溶液5、NO2气体与水的喷泉的溶液例:如右图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某同学用烧瓶中盛不同成分的气体进行喷泉实验,请帮助分析实验后烧瓶中所得溶液的浓度。(假设是在标准状况下完成实验,且溶质不扩散)(1)若用HCl气体,则c(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用NO2气体,则c(HN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用n(NO2)∶n(O2)=2∶1的混合气体,则c(HN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