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观沧海》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品味诗歌语言,培养语感;3、体会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二、学习方法:朗读法、品味法、情境联想法、讨论探究法、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青春我做主,走进《观沧海》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1)预习:资料链接:①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②作家作品:曹操今存诗二十首,都是乐府诗。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其散文《让县自明本志令》表现了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的雄伟气魄和深谋远虑。行文通脱,挥洒自如,对魏晋南北朝的文风有积极影响。给加点的字注音:碣石、澹澹、竦峙;解释实词“东、何、至”和虚词“以、之、其”(2)思考本诗朗读的节奏、重读、语气、语调(在书上做标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品读诗歌。(1)读前两句,找出诗歌用哪个字领起景物描写的?默读全诗,说说全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都是实写吗?(2)分析诗中的形容词和动词,说说沧海的整体特点。并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感情。(3)用近义替换的方法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培养语感。例如:①“观沧海”改为“观大海”好不好?②“若出其中”中的“若”改为“是或乃”好吗?③最后一句改为“幸甚至哉,一统天下”好不好?温馨提示: 解放思想,深入地品读诗歌;有困惑写下来;大胆地与同学、老师讨论你的感悟和困惑,扩大视野,加深对诗歌的解读。(二)交流展示------课堂亮剑,解读《观沧海》展示经典成果,展示青春,展示自己!相信自己,最棒的就是你!1. 朗读展示。 2.诗歌解读展示。 3.学习感悟与困惑展示。(三)激情背诵-----落霞与孤鹜齐飞(四)检测与提高------牛刀小试1、名句赏析:“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2、拓展:请找出2~3例登高观景的诗句或文段。3、质疑与研究:将你依然存在的疑问写下来,并继续探究。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