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国家是什么教学设计(表格式)-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国家是什么教学设计(表格式)-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简介

《国家是什么》教学设计
授 课 内 容 国家是什么 备课人 李婧华 课时 1
教 材 分 析 本课时讲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揭示了国家的本质,通过对民主与专政、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的对比,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这是本单元的重点知识,是本单元后续内容得重要知识铺垫。只有先了解了国家的概念和本质,才能更加客观地全面地认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
学 情 分 析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已经介绍过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学生具有一定的国家观念。而本课时是从具体的个性引导学生走向抽象的共性去了解国家的性质。从国家的基本要素、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本质三个角度认识国家,增强关心国家事务的意识,培养国家观念拓展国际视野,明确自己在维护国家统一、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中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教 学 目 标 必备知识: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产生、性质的基本观点;国家的基本要素;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在根本性质上的不同;国体与政体之间的关系;代议制。 关键能力: 1.结合当今世界主要国家类型—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理解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2.结合当今主要国家政体类型,理解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以及影响政体的其他因素。
核 心 素 养 政治认同:维护我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科学精神:理解国家的本质属性和构成要素,理解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政体和国体的关系。 法治意识:树立依法维护人民民主的意识。 公共参与: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教学 重、难点 1.重点:国家的含义和性质; 2.难点:民主与专政;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教 法 学 法 教法: 启发式:通过教师的提问或者讲述使学生产生思考与启发。 讨论法:学生围绕中心问题,通过讨论获得或巩固知识。 3.任务驱动法:学生根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学法: 1.自主学习法:课前回顾上节重点,预习本节课内容,课后自我总结与反思。 2.合作探究法:对教学重难点通过议题合作探究解决。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我们从出生就生活在国家中,那究竟什么是国家呢 国家是如何产生的?会不会永远的存在下去?为什么?引入本课。 自学提示: 1.阅读课本2-3页,了解国家的起源、含义、构成要素及性质; 2.阅读课本第4页,理解国家的职能、专政与民主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差异。 3.阅读课本6-7页,理解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讲授新课】 议题1:国家是什么 议题情境一: 国家的产生
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得个体劳动成为可能,于是家庭劳动盛行,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私有观念,一开始是工具、牲畜、产品的私有,后来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转为私有,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私有制产生了。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社会逐渐产生贫富分化,在贫富分化的基础上,整个社会形成两大对立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阶级产生了。阶级产生后,矛盾不断加深,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奴隶主阶级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工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类型国家奴隶制国家。 问题探究一: 结合材料,并阅读课本2-5页,思考:国家的起源、基本构成要素、本质、性质、职能、类型等6个问题? 知识总结: 国家的本质 (一)国家的产生: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二)国家的本质属性: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特别提醒: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工具)。 注意:国家伴随人类社会的始终 × 【思考】台湾是国家吗? 一般认为,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它们是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 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主权,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台湾不具备“主权”。台湾对外并不独立,只能以“中国台湾”或“中国台北”的名义参与国际交往。 台湾民进党当局搞台独活动,想把“台湾”分裂为一个国家,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的。因此立陶宛政府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这是公然违背两国建交时其所作的“一中”承诺,是支持台独分裂中国的行为。 公民要明确自己在维护国家统一、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树立国家安全意识。 知识拓展: 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对内对外政策、处理国内国际一切事务的权力。国家主权的丧失往往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领土:指处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包括地下及上空。领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范围和空间。一国的领土一般由领陆、领水、领空组成。 政权:指政治上实行统治的权力,也指体现这种权力的政权机关。 战国式的王国(韩、赵、魏、楚、燕、齐、秦),是各自独立的主权国家。 如果是一个城市加周边农村,就是“城市国家”。如果是中心城市加其他城市再加周边农村,就是“领土国家”。人类最早的国家都是城市国家。变成领土国家,就说明他们已经发展壮大。 (三)国家的性质 1.性质:国家的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它表现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2.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3.从国家本质看,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注意: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 4.民主与专政(见下页图) 5.国家职能: (1)社会管理职能:包括管理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维护公共秩序,兴建公共设施,保护自然环境等。 (2)政治统治职能:这是国家的根本职能。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是国家行使政治统治职能必不可少的工具。 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体现国家性质。 6.国家的本质 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于一切剥削阶级国家;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表明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思考: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这种观点对吗? 提示:①这种观点错误。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因此,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 ②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③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绝大多数人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议题情境二: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是中国担任金砖国家主席国主办的会晤。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主题为“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 2022年6月23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主持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巴西总统博索纳罗、俄罗斯总统普京、印度总理莫迪出席。 问题探究三: 思考:为什么金砖国家领导人的称谓不一样? 知识总结: 2、代议制: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1)含义:代议制,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 (2)原因:一方面,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另一方面,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 (3)作用:代议制是公民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这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这一点即使在民主共和制下,也丝毫不比君主制下差。”这说明(D) A.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B.国家的性质决定统治阶级的性质 C.封建制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D.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梁启超说:“夫国也者,何物也 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这一观点( B ) ①揭示出了国家的本质 ②揭示了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 ③忽视了国家的社会性 ④没有看到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3、美国、日本和德国都是当今世界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德国实行议会制共和制。这表明( B ) ①同一国体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 ②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政体与国家的性质无关 ③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有其相对独立性 ④国体确定后采取什么政体并不重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拓展提升】 1.1——13.答:该观点错误。 ①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国体。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较完备和成熟,但其国家性质决定了它终究不可能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只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 ②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民主政体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渐成熟和完善的,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政体虽然发展历程短,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了广大人民的民主,并且还在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不断探索改革和自我完善。 ③不能把民主发展程度的高低作为评价民主的本质是否优越的标准,与国体 、政体、具体国情紧密相关。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以充分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总之,“民主的发展程度越高,民主的本质就越优越。”该观点错误。 【课后作业】 通过过网络,查找文献等方式搜集国际社会中自己感兴趣的国家的政体及其确定的原因,进一步了解影响政体的因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探究与分享一: 材料一:国家是在订立契约的基础上产生的,而订立契约的主体是人民。(卢梭) 材料二: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目的很明确,就是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自始至终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就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确保资本统治集团的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才是美国抗疫的真实目的。 在美国,只有富人才能够检测和治疗,相当一部分穷人无法进行检测,更没有钱治疗。 如何看特卢梭对国家的评述 教师点评:卢梭看到了国家的社会功能,否认了国家的阶级本质。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专政的工具。国家并不是在订立契约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请你结合材料二和教材知识,表述中美两国抗击疫情目的差异性的原因。 教师点评:国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中国与美国国家性质具有差异性。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是人民利益的维护者:美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国家是资产阶级利益的维护者。 (3)抗击疫情是国家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体现,这一职能是国家的根本职能。请你评价这一观点。 教师点评:国家具有社会管理职能,可通过行使管理权力,维护公共秩序等。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即凭借国家强制力实现对被统治阶级的统治,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地位和利益。 探究与分享二: 材料一:英国在17 世纪中期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曾一度推翻国王,建立共和国;“光荣革命”后君主制经过改改造以保留下来,并逐步形成了为资产阶级政权服务的君主立宪制政体。 法国在18世纪资产阶级大革命中,彻底摧毁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其政权组织形式几经变化,形成了半总统制政体。 材料二: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得以完善。 结合材料,请你概述英国、法国、中国的国体与政体,并阐明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教师点评:①英国与法国的国体都是资产阶级专政,英国政体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法国政体是半总统制。中国国体是人民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国体决政体,政体体现和反映国体。 有人认为。“国体相间,政体也就必然相同。”请你结材料,运用教材知识加以评述。 教师点评:国体决定政体,国体不同,政体必然不同。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受到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等因素影响,同一国体可以采取不同的政体。 (3)请你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概述中国、英国、法国三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有何相同点。 教师点评:都属于代议制民主政体,都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行体国家权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