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一、选择题1.下图为1842—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图,该图所示现象A.表明中国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 B.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借口C.表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较缓慢 D.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2.“大英钦差各等大员及各眷属可在京师,或长行居住,或能随时往来,总侯泰本国谕旨遵行”“凡有大法国特派钦差大臣公使等予以诏救前来中国者,或有本国重务办理,皆准进京侨居,按照泰西各国无异”材料表明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列强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C.鸦片贸易合法化 D.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3.19世纪50年代,英国商人惊奇地发现,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英国的纺织品在中国严重滞销。基于此,英国发动了A.第二次鸦片战争 B.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4.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A.两次战争都是由英法发动的 B.两次战争都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C.两次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相同 D.两次战争清政府都签订了卖国条约5.1861年法国巴特雷上尉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材料中所谓的“荣耀”,表现为A.割占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掀起瓜分狂潮 D.索银4.5亿两6.西方列强除了控制沿岸港口外,还控制了一些大的内河航道,他们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1500里长的、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上述材料所描写的景象最早开始于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7.中国近代,使中国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8.火烧圆明园发生在下列哪场战争期间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圆明园为皇帝夏季离宫,首先被联军掠夺,次被下令焚毁。这里的“联军”是A.英法联军 B.英法美联军 C.英法美俄联军 D.八国联军10.1860年,英军随军牧师罗伯特 麦吉(Robert McCbee)这样写道:“一个也不留,一栋房屋也不剩,让这里再无宫殿的痕迹吧。现在,咱们回北京去,大功已告成。”他描述的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邓世昌黄海大战C.八国联军侵占了北京 D.南京大屠杀暴行11.鸦片引发了近代列强的侵略战争,加剧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贫困和落后。西方国家从最初走 私鸦片到“正常”贩卖鸦片是由于下列哪一条约A.《南京条约》 B.《黄埔条约》 C.《天津条约》 D.《通商章程善后条约》12.在1858年,一位沙皇俄国的渔夫,在黑龙江以北地区捕鱼遭到清军的阻挠,可这个渔夫却说自己是合法的,他的理由是A.沙皇俄国武力比中国强B.这里自古就是沙皇俄国的领土C.中俄《北京条约》规定此地区归沙俄D.中俄《瑷珲条约》规定此地区归沙俄1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不费一兵一卒,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A.美国 B.法国 C.俄国 D.英国14.观察沙俄侵占与中国领土示意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是A.沙俄割占中国的领土集中于东北地区 B.沙俄侵占中国的领土集中于西北地区C.主要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D.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5.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式。以下是小明在学习了八年级《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绘制的表格,据此不能获取的历史知识是背景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时间 1856.10——1860.10参加国家 英法——主凶,美俄——帮凶侵华罪行 英法——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地最多(150万平方千米)不平等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北京条约》(1860年)等A.第二次鸦片战争名字的由来B.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割地最多C.英法在北京犯下滔天罪行并为了掩盖罪行进行焚烧D.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促进了民族觉醒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有学者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做出如下的解说:①《南京条约》,难填欲壑②修约要求,毫无根据③公使驻北京问题④进入广州城问题……⑤“亚罗号事件”⑥广州的沦陷和抗战⑦天津的条约谈判⑧大沽口的激战……⑨北塘、大沽的失陷⑩天津、通州的谈判 恭亲王“督办和局”,王大臣“开门揖盗” 圆明园,万劫不复 九龙司,租而后割 战争期间英国和它的伙伴的矛盾——摘编自蒋孟引《第二次鸦片战争》(1)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上解说中,哪些属于原因分析?哪些属于过程分析?(2)请你选择材料中的一项或者多项信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第二次鸦片战争进行解说。(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解说条理清楚)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一、选择题1.下图为1842—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图,该图所示现象A.表明中国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 B.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借口C.表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较缓慢 D.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打开了中国市场,但所倾销商品的数量少,英国认为这是开放通商口岸少,于是以修约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B符合题意;材料只是说明英国对华倾销商品变化情况,故A不符合题意;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故C不符合题意;当时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已经开始解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大英钦差各等大员及各眷属可在京师,或长行居住,或能随时往来,总侯泰本国谕旨遵行”“凡有大法国特派钦差大臣公使等予以诏救前来中国者,或有本国重务办理,皆准进京侨居,按照泰西各国无异”材料表明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列强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C.鸦片贸易合法化 D.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答案】B【详解】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材料“大英钦差各等大员及各眷属可在京师”“凡有大法国特派钦差大臣公使等予以诏救前来中国者,或有本国重务办理,皆准进京侨居”反映的是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出自1858年《天津条约》,故B符合题意;鸦片战争起,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材料无关鸦片贸易问题,排除C;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宣告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排除D。故选B。3.19世纪50年代,英国商人惊奇地发现,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英国的纺织品在中国严重滞销。基于此,英国发动了A.第二次鸦片战争 B.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答案】A【详解】依据题干“19世纪50年代”“英国的纺织品在中国严重滞销”反映了英国的鸦片没有打开中国的市场。结合课本所学,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商品打不开中国市场,在中国严重滞销。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美、俄两国的支持下,在19世纪50年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A正确;B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1900年,20世纪初,C排除;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即19世纪末,D排除;故选A。4.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A.两次战争都是由英法发动的 B.两次战争都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C.两次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相同 D.两次战争清政府都签订了卖国条约【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1840年,英国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发动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打开了中国大门,取得许多侵略权益。但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两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两次战争性质相同,都是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由于两次战争的性质和爆发的目的相同,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选项C符合题意;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没有法国,排除A;B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5.1861年法国巴特雷上尉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材料中所谓的“荣耀”,表现为A.割占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掀起瓜分狂潮 D.索银4.5亿两【答案】B【详解】依据题干“1861年”“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知是这次远征是法国和英国共同进行的,发生在1860年之前。结合课本所学,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其他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对北京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B正确;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岛,A排除;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D排除;故选B。6.西方列强除了控制沿岸港口外,还控制了一些大的内河航道,他们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1500里长的、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上述材料所描写的景象最早开始于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西方国家取得内河航运的特权,因此B符合题意;ACD时期均未涉及内河航运权的破坏,排除。故选B。7.中国近代,使中国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答案】B【详解】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战后,鸦片输入仍未合法化,外商只有私自偷运中国。1858年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准许外商在通商口岸销售鸦片,并以“洋药”名目缴税,从此鸦片变为“合法”进口商品。故选B,排除A;CD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鸦片贸易已经合法化了,排除。8.火烧圆明园发生在下列哪场战争期间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英法联军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所以B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敌军都未进入北京,排除A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于1900年,此时圆明园已遭劫,排除D。故选B。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圆明园为皇帝夏季离宫,首先被联军掠夺,次被下令焚毁。这里的“联军”是A.英法联军 B.英法美联军 C.英法美俄联军 D.八国联军【答案】A【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与火烧圆明园有关,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清朝首都北京,洗劫并火烧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A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充当帮凶,但没有直接出兵中国,BC排除;1900年,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组成八国联军,再次攻陷清朝首都北京,D排除。故选A。10.1860年,英军随军牧师罗伯特 麦吉(Robert McCbee)这样写道:“一个也不留,一栋房屋也不剩,让这里再无宫殿的痕迹吧。现在,咱们回北京去,大功已告成。”他描述的是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邓世昌黄海大战C.八国联军侵占了北京 D.南京大屠杀暴行【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860年”“一个也不留,一栋房屋也不剩,让这里再无宫殿的痕迹吧”可知,描述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A正确;邓世昌黄海大战发生在1894年,排除B;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发生在1900年,排除C;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排除D。故选A。11.鸦片引发了近代列强的侵略战争,加剧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贫困和落后。西方国家从最初走 私鸦片到“正常”贩卖鸦片是由于下列哪一条约A.《南京条约》 B.《黄埔条约》 C.《天津条约》 D.《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答案】D【详解】1858年,英法美强迫清政府签订《通商章程善后协议》,迫使清政府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D符合题意;《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材料内容无关,A排除;BC项与材料反映的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不符,排除。故选择D。12.在1858年,一位沙皇俄国的渔夫,在黑龙江以北地区捕鱼遭到清军的阻挠,可这个渔夫却说自己是合法的,他的理由是A.沙皇俄国武力比中国强大B.这里自古就是沙皇俄国的领土C.中俄《北京条约》规定此地区归沙俄D.中俄《瑷珲条约》规定此地区归沙俄【答案】D【详解】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被割让给俄国,因此俄国渔夫说自己在黑龙江以北地区捕鱼是合法的,故选D,排除C;如果不是在自己的国内,武力强大不是理由,A错误;《瑷珲条约》之前黑龙江以北是中国领土,B错误。1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不费一兵一卒,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A.美国 B.法国 C.俄国 D.英国【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C。14.观察沙俄侵占与中国领土示意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是A.沙俄割占中国的领土集中于东北地区 B.沙俄侵占中国的领土集中于西北地区C.主要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D.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C【详解】仔细观察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示意图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如1858年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1860年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领土约40万平方千米,1864年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领土44万平方千米、1881年的《改定条约》割占中国领土7万多平方千米,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不全面,排除;B项西北明显不是集中的地区,排除;D项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鸦片战争,排除。故选C。15.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式。以下是小明在学习了八年级《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绘制的表格,据此不能获取的历史知识是背景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时间 1856.10——1860.10参加国家 英法——主凶,美俄——帮凶侵华罪行 英法——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地最多(150万平方千米)不平等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北京条约》(1860年)等A.第二次鸦片战争名字的由来B.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割地最多C.英法在北京犯下滔天罪行并为了掩盖罪行进行焚烧D.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促进了民族觉醒【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表格“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但不能得到促进民族觉醒这一点,D符合题意;根据题干表格“背景”中的鸦片战争后可以看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A不符合题意;根据题干表格“沙俄—割地最多”可以得出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割地最多,B不符合题意;根据题干表格“英法—火烧圆明园”这里可以知道在北京犯下滔天罪行并为了掩盖罪行进行焚烧,C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有学者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做出如下的解说:①《南京条约》,难填欲壑②修约要求,毫无根据③公使驻北京问题④进入广州城问题……⑤“亚罗号事件”⑥广州的沦陷和抗战⑦天津的条约谈判⑧大沽口的激战……⑨北塘、大沽的失陷⑩天津、通州的谈判 恭亲王“督办和局”,王大臣“开门揖盗” 圆明园,万劫不复 九龙司,租而后割 战争期间英国和它的伙伴的矛盾——摘编自蒋孟引《第二次鸦片战争》(1)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上解说中,哪些属于原因分析?哪些属于过程分析?(2)请你选择材料中的一项或者多项信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第二次鸦片战争进行解说。(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解说条理清楚)【答案】(1)①~⑤属于原因分析;⑥~ 属于过程分析。(2)解说:观点明确,依据的史实准确,解说思路清晰。例1,观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继续:①从背景及西方列强的根本目的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列强不满足于鸦片战争所获得的权益。②从战争的结果看,清政府被打败,被迫签订了新的不平等条约,满足了战前列强修约的要求。③从战争的发动者看,实际上仍以英国为主,这也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继续”。扩大:①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只是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②开放通商口岸增多。第一次开通商口岸5处,第二次增开11处。③破坏了中国更多的主权。第一次破坏了中国的主权独立以及关税自主权和司法权,允许外国领事进驻通商口岸;第二次外国公使进驻清朝都城北京,可直接与清政府交涉,还取得了在长江自由航行军舰等权利。例2,观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政治上,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人民的反抗。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沿海各省,并深入中国内地,方便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外交上,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例3,观点:西方国家在侵华目标上存在差异。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是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法国和美国的工业革命在19世纪中期陆续完成;俄国在1861年才进行农奴制改革。在侵华过程中,英国一直是主角,法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才完成了工业革命,因此成为配角,俄国则是扮演“帮凶”的角色。在侵华目标上,英国关注经济特权,谋取经济利益,俄国的主要兴趣在于扩张领土。两者的差别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英国已经是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大工业蓬勃发展;俄国工业资本主义虽然有所发展,但整体上处于封建农奴制统治之下,经济要求相对薄弱。例4,观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促使洋务运动兴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在清朝统治集团中,一些头脑比较清醒的当权者,如恭亲王奕沂等人亲眼看到了外国坚船利炮的巨大威力,从而感受到一种潜在的威胁。面对清朝统治的危局,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维护清朝统治,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详解】(1)综合材料内容可知,①—⑤都是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了阐述,所以①~⑤属于原因分析;⑥— 都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带来的变化,所以⑥~ 属于过程分析。(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解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述。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之所以说是继续,从背景及西方列强的根本目的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列强不满足于鸦片战争所获得的权益。从战争的结果看,清政府被打败,被迫签订了新的不平等条约,满足了战前列强修约的要求。从战争的发动者看,实际上仍以英国为主,这也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继续”。之所以说是扩大,主要表现在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只是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开放通商口岸增多。第一次开通商口岸5处,第二次增开11处。破坏了中国更多的主权。第一次破坏了中国的主权独立以及关税自主权和司法权,允许外国领事进驻通商口岸;第二次外国公使进驻清朝都城北京,可直接与清政府交涉,还取得了在长江自由航行军舰等权利等。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展开阐述,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卷版).docx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