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第一框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普法宣传片,感悟《民法典》的地位和作用,认真学习民法知识,识别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明确民事权利体系,培育学生的法治素养。2.通过探究公民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学习《民法典》的部分法律条文,增长法律知识,提高学生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维权意识。3.通过研究器官捐献的材料,学习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三种类型,明确学生自身的民事权利和义务,把法治作为工作、生活的准则和指南,积极参与社会生活。4.通过观看器官受捐者的感恩视频,感悟捐献者的高尚品德,进一步明确社会善行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认识到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中心议题:从“摇篮”到“坟墓”,《民法典》如何“罩”你一生?子议题一:尊法学法,透视民法护身符【任务卡一:普法宣传片】观看视频,说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民法典(1)地位: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 ”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 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2)作用:共分为总则、 、 、人格权、 、继承、 以及附则等7编。规范了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2.民事法律关系(1)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 关系和 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 和 。①民事主体:参与 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 ,它因具体的 而有所不同。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 和承担的 。(3)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 的,也是 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 的。【随堂练习】结合剪影,辨别在不同的民事法律关系下的客体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议题二:守法用法,高擎民法保护伞【任务卡二:小王成长史】(1)结合生活中通常的取名方法,讨论案例中的取名行为是否合理合法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 和司法机关审理 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2.民法的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 一律平等。(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 、 、 民事法律关系。(3)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 确定各方的 和 。(4)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 。(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 、保护 。【任务卡二:小王成长史】(2)结合下面的民法典知识,评析小王的做法及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法典知识】子议题三:双管齐下,并举法治与德治【任务卡三:器官捐赠记】(1)观看图片,思考器官捐献者必须满足什么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观看视频,假设你是老王器官的受捐者,请对其家人写一封感谢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 和 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 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 ,倡导 ,维护 。2.民法(1)含义: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 关系和 关系。(2)特点:民事主体地位 ,民事权利与义务相一致,民事活动应当遵循 、 、 等原则。(3)意义:民法强调独立人格、 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判断题1、我国民法调整公民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在法治社会,人们只要遵守法律就行了,社会就能够和谐。( )3、出于善意的行为即使对他人的权利有所侵害,也可以酌情免除责任。( )选择题1、下列可以成为我国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 ①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 ②某中外合资企业 ③某大学财务科 ④康师傅方便面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王某与张某达成专利使用协议,王某一次性支付10万元获得张某一项专利2年的使用权。上述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客体是( )A.10万元专利使用费 B.该项专利成果 C. 专利使用和给付费用行为 D. 双方对对方人格的尊重3、某网络音乐直播平台主播向其粉丝索要“打赏”。13岁的中学生小A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里,将妈妈微信钱包中的25万元陆续转账给该主播。下列对此事认识正确的是( ) A. 网络主播公开向粉丝索要财物,构成诈骗罪B. 家长疏于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只能承担损失C. 小A与主播是自愿交易,愿打愿挨,无可厚非D. 小A未满18周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家长可通过法律渠道追回钱款4、小张在小杰开的专卖店买了一块手表,后因为手表机芯问题,找到店员小顾要求退货。在该法律关系中,主体是( )A.小张和小顾 B.小张和小杰 C.小张和小杰、小顾 D.小顾和小杰5、甲、乙双方连续几年订有买卖交流电机的合同。有次签订合同时,在标的物一栏只写了“电机”两字。当时正值交流电机热销,而甲方供不应求,故甲方就以直流电机交货。就民法基本原则而言,甲方违反( )A.自愿原则 B.诚信原则 C.绿色原则 D.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6、A县人民政府为建文化馆,向该县B银行贷款500万元,届期未能偿还。B银行以A县人民政府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案所涉及的法律关系( )A.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B.应属于政府行政行为,不应由民法调整C.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纵向经济关系 D.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7、下列关于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②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同时发生,同时消亡③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因人的年龄、智力状态而有所不同 ④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不一致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甲与乙为邻居,素有矛盾,甲开设一露天排档后,乙遂将房屋租给一小型垃圾处理站。乙的行为( )A.违反平等原则 B.违反自愿原则 C.违反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D.并无不当材料题:中国人大网开设的专题《关注民法典立法》于2020年1月20日正式推出上线。2019年12月,由民法总则和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并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立即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中国人大网特别开设《关注民法典立法》专题,开辟“最新动态”“媒体聚焦”“图片。视频”“相关文件”等栏目,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聚焦2018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以来历次审议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时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详细地向读者展示了民法典草案的立法历程,积极回应社会的重大关切。结合材料,说明全社会为什么高度关注民法典的编纂工作。【知识清单】1.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①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2.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绿色原则3.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4.民法(1)含义: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意义: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判断题:1、错;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法调整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公民只是自然人。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主体不平等不适用民法。2、错;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3、错;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否则,即使出于善意,可能也要承担法律责任。选择题:1、A【解析】我国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①为自然人,②为法人,③不是独立的法人,不具有民事权力能力,④属于客体。2、B【解析】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B正确。3、D【解析】题目中,因小A是13岁的中学生,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故对于他转账给主播的钱家长可通过法律渠道追回,D入选。A、B、C均说法错误,排除。4、B【解析】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本题中,小张在小杰开的专卖店买了一块手表,参与买卖关系的是小张和小杰双方,小张是买方,小杰是卖方,而小顾是店员,因此不是该法律关系的主体。所以,在该法律关系中,主体是小张和小杰,应选B。5、B【解析】诚信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在本题中,根据前几次合同的履行,甲、乙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实际上是默认的“交流电机”。甲方为了自己的盈利违背了诚信原则。6、D【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可以得知,政府向银行贷款属于借贷合同法律关系,在这种法律关系中,政府机关和银行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因此该案所涉及的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故选D。7、A【解析】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并非随着出生而具备的,它因公民的年龄、智力状态而有所不同,而民事权利能力是所有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就具有的。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一般认为,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是一致的。③④错误,①②正确。答案选A。8、C【解析】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的原则。由题干可知,甲开设一露天排档后,乙遂将房屋租给一小型垃圾处理站,这不利于邻里矛盾的解决,违反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C正确,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D错误,乙的行为是不当的做法。材料题:答案:①民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无论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还是就业创业,无一不需要民法的规范。民法为我们的一生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②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它为我们迈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