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1-4单元知识点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1-4单元知识点学案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10个( )是十
10个十是( )
10个( )是一千
10个一千是( )
10个( )是十万
10个( )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 )
10个( )是一亿
10个一亿是( )
10个( )是一百亿
10个一百亿是( )
满十进一
9 0000 + ( ) = 10 0000
9 9999 + 1 = ( )
数位顺序表
( ) … 亿级 ( ) ( )
( ) … 千亿位 ( ) 十亿位 ( ) ( ) 百万位 ( ) 万位 千位 ( ) 十位 ( )
( ) … ( ) ( ) ( ) 亿 ( ) 百万 ( ) 万 ( ) 百 ( ) ( )
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 );
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叫做( );一个数占有几个数位,我们就称它为几位数。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 )边起,每( )个数位为一级。 个级由( )组成;万级由( )组成;亿 级由( )组成。
我发现: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计数单位之间有几个间隔,他们之间的进率就是几个( )连乘的积。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大数的读法:
画( )分数级;
从高位读起;
读亿、万级时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 )”或者“( )”字;
每级( )的0都不读,每级中间不管有几个0,都只读( ).
大数的写法:
圈“( )”、“( )”;
从高位写起;
结合数位顺序表,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 )”占位。
思考:读数和写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起。
不同点:写数时,哪一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而读数时,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大数的比较:先分级,比较位数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 )位数少的;
位数相同:从( )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 ),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依次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改写多位数的方法:(改写三步骤)
一数0;二划线;三改写。
即:改写以“万”为单位,就是把万位后面的( )个0去掉,再添上“( )”字;
改写以“亿”为单位,就是把亿位后面( )个0去掉,再添上“( )”字。
认识精确数、近似数:
精确数就是在实际问题中与现实生活完全符合的数
近似数则表示数量的大致范围,它接近于精确数,但与精确数有一定的偏差,前面一般有“约”“近”“大概”等字眼。 “( )”是约等号,读作“( )”,常用于估算、求近似数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通常用“四舍五入”法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要看他的下一位,下一位“四舍”或“五入”后,它和后面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一起改写成0。
计数方法的发展过程:
(1)远古时代,人们用( )、( )或( )等方式计数。
(2)后来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计数符号,( )数字、( )数字和( )数码。
(3)我们现在使用的( )这10个数字,被称为( )数字。
自然数的规律:
(1)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都是( )。
(2)0、1、2、3……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多( )。
(3)自然数的计数方法是 十进制 计数法,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
4)最大的印度-阿拉伯数字是( ),最小的印度-阿拉伯数字是( )。
自然数的个数有( )个,最小的自然数是( ),( )最大的自然数。
第二单元
线的认识:
名称 线段 射线 直线
形状
都是直直的
长度 有限长(可以测量) 无限长(不可以测量) 无限长(不可以测量)
端点 有2个端点(不能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 有1个端点(可以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 没有端点(可以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
关系 是射线或直线的一部分 是直线的一部分
线的性质:
线段有( )个端点,( )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 )测量。
射线有( )个端点,可以向( )个方向无限延伸,( )测量。
直线( )端点,可以向( )个方向无限延伸,( )测量。
我发现:
过一点可以画( )条直线。
过两点只能画( )条直线。
两点之间,( )最短。
线段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 )。
认识相交
相交:交叉的两条直线,他们的位置关系叫相交,相交的点叫( )。
垂直(是“( )”的一种特殊情况):当两条直线相交成( )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两条直线互称为对方的垂线,相交的点叫( )。
用三角尺画垂线:
画一条直线;
用三角尺上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
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标出直角符号。
过直线外的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用三角尺上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
平移三角尺,使点A经过另一条直角边 再沿着这条直角边画出一条直线;
标出直角符号。
我发现:
一条直线可以画( )条垂线,而过线外一点只能画( )条垂线。
直线外一点与这条直线之间的所有连线中,( )最短。
平行线:
平行: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距离处处( ),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 ),或者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我发现: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 )种情况,分别是( )。
两条互相平行的线段,与这两条线段的长短无关。
用直尺和三角尺平移画平行线的方法:
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
沿着最初画线的那条边,再画一条直线。
我发现:一条直线可以画( ) 条平行线,而过线外一点只能画( )条平行线。
认识角:
角:可以看成是一条( )线围绕它的一个( )点旋转而成的图形;也可以看成由一个( )点引出的两条( )线所组成的图形。
平角:当角的两边旋转成一条直线上时,形成的角叫作( )。
周角:当一条边旋转一周与另一条边重合后形成的角叫作( )。
我发现:
角有( )个
角的大小取决于它的两条边的( ),( )越大,角就越大
角的大小与( )无关。
学过的角:
锐角:小于( )°
直角( )°
钝角:大于( )°,小于( )°
平角( )°
周角( ) °
我发现:
1个平角=( )个直角
一个周角=( )个平角=( )个直角
比较大小:
( ) > ( )> ( ) > ( )> ( )
角的度量单位:
将圆平均分成( )份,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作( )度(记作( )),通常用( )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1周角=( ),1平角=( ),1直角=( )。
( )个周角=2个平角=( )个直角
测量角的大小要用( )
认识量角器:
量角器是一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 )份;量角器上有( )和( );量角器上有内、外两圈刻度.
我发现:同一度数的角,既可以在内圈刻度找到,也可以在外圈刻度找到,只是角的开口方向不同。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区分这两圈刻度
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一点重合,二边重合,三找刻度)
将角的( )和量角器的( )重合;
将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
角的另一边所对应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可以根据重合的那一边的0刻度线找,也可以根据是钝角还是锐角来快速分辨)
用量角器画角:(一画射线,二点线重合,三找点,四连线)
画一条( )线。
使量角器的( )与射线的( )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在量角器相应刻度的地方点一个点
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一点,再画一条( )
第三单元
估算:
根据算式,将两个乘数分别按“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再将近似数相乘,所得的积就是估算结果。
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首先相同数位对齐,然后用两位数( )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末尾与( )位对齐,再用两位数( )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末尾与( )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在进行竖式计算时,要注意:数位对齐,注意进位
以小估大:
在估计具体事物的数量时,如果这个数量比较大,可以把它分成相同的几个部分,先估计出一部分的数量,再乘以份数,估算出总数。
在估算时要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与之相近的整十、整百的数,这样计算更方便。
认识计算器:
开机键:( )
关机键:( ) 四则运算键:( )、-、( )、÷
数字键有( )共( )个
清除键:( ) 清除刚刚输错的( )个数字
很多数学算式都有规律可循 可进行对比从而发现规律,掌握规律能方便解决问题
第四单元
总结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只有加减运算或者只有乘除运算时,按( )的顺序进行计算;
既有加减,又有乘除运算时,要先算( )法,再算( )法。
如果有括号要先算“( )”里面的,再算“( )”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
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
注意:由于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所以在计算含有括号的计算题时,要看清题目,以免出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