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二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课标分析本课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要求1.2编写。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及分析如下。内容要求:“1.2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二、教材分析本框包含三目。第一目“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主要阐述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从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主张和主要缺陷,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会注意产生的历史前提;第二目“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主要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第三目“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主要阐述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出现曲折,但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进而坚信社会主义终将替代资本主义。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知识学习后,已经基本理解了原始社会的解体与阶级社会的演进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社会主义是如何实现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发展过程还缺乏认识,学习本框,能够为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坚定信念,为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准备,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历史和理论基础。四、教学目标分析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树立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认同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观和社会主义终究要取代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趋势。2.科学精神:通过认识无产阶级只有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才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弘扬科学精神。。3.公共参与:学生通过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空想社会主义和三大工人运动对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作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发表的意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教学难点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地位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六、教学过程【导入】英国广播公司BBC,在1999年和2005年先后举办了“科学思想家““古今最伟大哲学家“调查,结果都是马克思位列第一位。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在全球热销,掀起一股“回到马克思“的学术浪潮,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呢?由此提出总议题: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创立与发展的?总议题: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创立与发展的?【新授】议题一: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产生的?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来源播放视频,结合教材P11探究与分享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莫尔、康帕内拉等,主要代表作有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组织学生分析空想社会主义在不同阶段的异同,教师结合学生回答进行总结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和进步性局限性:①设想的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匹配;②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③主张阶级调和,及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i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进步性: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工人运动的发 展——历史前提材料:1836—1848年英国工人运动,这次运动有一个 政治纲领《人民宪章》 ,因此得名为宪章运动。宪章运动的目的是,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1844 年6月普鲁士王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个地区从事棉麻纺织的工人和家庭手工业者受到工场主、包买商以及地主的残酷剥削。在40 年代,由于资本家把英国机器纺织品冲击带来的损失转嫁给工人,加剧了他们的贫困.....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工人们为什么发起起义,教师总结工人运动三种形式以及工人运动的历史意义议题二: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呈现图片及资料: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播并进行总结,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以及意义材料: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教师总结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以及《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议题三:怎样实现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第一次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法国在普法战争失败后,资产阶级政府的阶级压迫和民族投降政策激起广大群众的极度不满。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革命政权。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在政府军镇压下,5月28日巴黎失陷,巴黎公社以失败告终。马克思认为它是对共产主义理论的有力证明......教师总结,社会主义的建立、发展、挫折与新生以及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的特点,明确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巩固提升】1.19世纪初,圣西门的理想是要建立“实业制度”,傅立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和谐制度”,欧文进行了“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这些都表达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但他们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是(B)①他们主张阶级调和,没有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②他们的理论比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要早③没有提出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主张④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由此可见(D)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③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④马克思主义是终极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