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一、课标要求
本课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要求1.1编写。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及分析如下。
内容要求:“1.1 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二、教材分析
本框包含两目。第一目“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阐述了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特点及其主要矛盾、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第二目“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主要阐述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特点以及这两个社会中统治阶级剥削被统治阶级的方式,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讲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实质。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历史课上对本部分知识虽有所接触,但政治的脉络与历史不同,政治更侧重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带来的社会形态变化这一脉络。刚接触这一部分内容,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必须结合重要的考古发现和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浅出的分析,以便培养学生科学分析的精神,理性看待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更替。
四、教学目标分析
1.政治认同:回溯历史,从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的学习中理解社会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最终会由适应发展趋势的阶级建立的生产关系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帮助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2.科学精神:从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中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根本动力,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3.公共参与:当代青年要不断学习社会发展历史,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积极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特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六、教学活动过程
【激趣导入】
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在学习新内容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同学们知道人生三大哲学问题是什么吗?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从哪儿来,我们现在在哪儿,我们将往哪去。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我们坚信科学社会主义也是因为它有助于帮我我弄清人生哲学,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本节课就让我们以“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为总议题进入第一课第一框的学习。
总议题: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
【新授】
议题一:原始社会为何是人类漫长的童年?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要想搞清楚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我们必须要先弄清两个概念,那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就是人们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中的过程中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所以它包括劳动者(也就是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生产力中物的因素)三个要素,其中劳动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标志。所谓生产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关系。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时,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人类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社会是怎样发展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探究议题一:原始社会为何是人类漫长的童年?
同学们,人类从何而来呢?古有神话传说女娲造人,亚当夏娃。人类当真是由神创造的吗?对,并不是,今有达尔文进化论揭开了这一神秘面纱,人类由进化而来。大约在二三百万年前,有了人,就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便是原始社会阶段。
原始社会是什么样的呢?根据图片你能描述一下吗?
没错,居无定所、野兽袭击、食物来源得不到保障、部落战争,死人是家常便饭、没有医疗,高死亡率。试想一下,真的穿梭到原始社会你能活过一集吗?
所以说原始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如何呢?
生产力水平低下。那原始社会的人用什么工具劳动呢?那就是石器。看图片,这两个石器有何不同?一个是磨制石器,一个是打制石器。对应的分别是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新旧石器时代有何区别?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我们说劳动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标志,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如何呢?水平低下。我们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那原始社会生产关系如何呢?接下来让我们观看视频后揭晓答案。视频看完了,我们从下面这三个方面回答。哪位同学能够回答一下?
(学生回答)
材料: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叙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民一条被子。不料接受增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端的被子顷刻间变成了用处不大的布料,这使来访的欧洲人大惑不解。其实,这样的举动反映了当地居民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
思考:原始社会的人为什么要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呢?难道是因为他们的觉悟高吗?
教师总结:并不是。因为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单凭个人难以生存,所以要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通过视频我们注意到视频中原始人类有一个非常受尊敬的老者,那就是他们的族长。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就是氏族和部落联盟。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3.原始社会的解体
你认为原始社会是不是理想的社会呢?如果你生活在原始社会,你最想要的是什么呢?对,要提高生产力。那我们一起看看原始人提高生产力后发生了什么?(原始社会解体)。为什么生产力的发展会导致原始社会解体?仔细想一想,当你提高生产力后,不用和大家一起劳动就可以获得很多的产品,甚至还有剩余,那还需不需要共同劳动了呢?对,不再需要了。那原来这种平均分配的生产关系还适应当前生产力的发展吗?对不适应了,所以原始社会的解体根本原因是因为原有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针对私有制的确立,有人提出了以下观点,你是如何看待以下观点的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教师总结: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私有制不是从来就有的,不会永远的存在下去。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私有观念,也会随着私有制出现而出现、消失而消失。
关于原始社会的内容我们就讲完了,让我们回归议题,原始社会为何是人类漫长的童年呢?哪位同学能起来总结一下?
教师总结:漫长体现在原始社会长达两三百年;童年体现在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所以说原始社会是人类漫长的童年。
议题二: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为什么是历史的进步?
原始社会这一站相信大家都收获满满,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下一站:奴隶社会。并探究议题二: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为什么是历史的进步?
奴隶社会的产生
让我们继续思考原始社会解体的流程图。随着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对,逐渐形成了阶级。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主要来源于战俘或债务奴隶)。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的地位。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下面让我们通过知识点拨了解什么是阶级。地位不平等会出现什么呢?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那在这样的生产力条件下,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呢?接下来让我们阅读一段材料去概括一下。
我们可以看到,在奴隶社会,奴隶是毫无人身自由的,他们的生命甚至都可以被轻易践踏。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感受一下奴隶的悲惨地位。
试想,如果你是奴隶在遭受到如此不公平待遇后,你会如何做?
对,那就是反抗、起义。在奴隶社会,不堪屈辱的奴隶组织了大大小小的起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斯巴达克起义。虽然斯巴达克起义最终失败了,但它的功绩不因失败而泯灭,它对罗马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在人民群众争取解放斗争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试想,如果你是奴隶主阶级,在面对奴隶们的反抗时,你会怎么做?
是的,镇压。为巩固奴隶制生产关系,维护自身利益,奴隶主阶级建立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由此奴隶制国家就产生了。
我们看到,是由于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催生了奴隶制国家的产生,所以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包括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虽然说奴隶社会存在剥削,但是相比较原始社会,它依然是进步的,为什么呢?让我们看一段材料,了解一下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材料:商代晚期至西周前期,此时中国青铜时代达于鼎盛,也是奴隶制发展的典型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相当成熟 ,出土大量的精美青铜礼器、武器与工具 。这时的青铜文化以安阳殷墟为代表,这里是商王朝的政治统治中心,也是青铜铸造业的中心。此时兴建了大规模的宫殿及陵墓,有发达的金文与甲骨文,人殉与人牲成为一种制度极为盛行,凡此种种反映出奴隶制社会的繁荣......
教师总结: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奴隶社会为何会走向衰落?
当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和政治法律制度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的时候,它就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和政治法律制度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合,日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时,它必然走向衰亡,被封建制所替代,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议题三:封建社会为何会取代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的形成
材料:春秋后期,有一位开明的奴隶主,承蒙先祖受封的上千亩公田,役使奴隶1000,纳贡上千斗,剩余自享受。后来,大胆普及铁器牛耕效率高,千亩公田奴隶300可完成。剩余奴隶700何置?驱之开垦荒地据己有,种植收益不纳贡也归己。于是留奴隶少余耕公田,其余全部去垦荒变私田种植归己有。再后来,他发现将私田分成小块租给奴隶,允许其自耕收取地租,既能缓和奴隶反抗,还能调动其生产积极性,自己还收租到手软。于是许多开明奴隶主也学习推广,社会出现“公田则迟”“分地则速”。但普天之下皆王土,私田随时可能受惩处,使经济富裕的开明奴隶主新贵诉求政治法律上私田合法;同时,这导致国家受贡少而难运作。此种情况当时各诸侯国普遍存在,何以破之?于是变法革制,如鲁国之初税亩、秦之商鞅变法等。
组织学生思考:根据小故事,结合教材和史实,论述奴隶社会是如何演进到封建社会的?
教师总结:通过流程图演示从奴隶制社会演进到封建社会的过程。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
材料一: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根本即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在西方,所有土地属于国王,国王把土地封给贵族、功臣,贵族又把自己土地的一部分封给亲信,如此下去。而在中国,自从商鞅变法起就实行土地私有制,地主对辖内土地拥有绝对支配权,可以任意买卖。
材料二: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地主占有土地,赶走原来的土地所有者,然后把土地租佃给这些无地农民,由农民自行开发与耕种,缴纳地租。在西方封建社会时期,封建领主不仅占有农田,还把原来生息在这片领地上的农民也囊括入自己的帐簿,使大批农民沦为农奴。中国封建社会里,农民们名义上有独立的人身,但实际由于各种原因,农民根本没有自由。在西方,农奴则被视为领主财产的一部分,与奴隶类似,但农奴只可使用不可买卖。
组织学生思考: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教师总结: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以及封建制生产关系的进步性
3、封建社会的生产力
展示图片,组织学生思考封建社会生产力发生了何种变化?
教师总结: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显着进步,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4、封建社会阶级关系
展示图片,组织学生总结封建社会阶级关系
教师总结: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与农民的关系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5、封建社会的统治方式、主要矛盾和衰亡
通过展示阶级金字塔图片,教师讲解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在经济、政治、思想上的统治,以及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等。
议题四:为什么资本主义取代封建社会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材料:在14世纪的佛罗伦萨,有钱的羊毛商人开设与众不同的工场,直接控制和组织呢绒的生产。它们把许多作坊组织起来,雇佣工人对样貌进行加工、洗刷、梳净,然后将其分给城市或农村的手工业者纺成线、织成呢。其他技术较为复杂的工序,如染色、碾平等,则有较大的手工工场完成。14世纪中期,在佛罗伦萨的城区和近郊,从事呢绒生产的手工工场约有200家,年产呢绒几万匹。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组织学生思考,教师总结生产关系的萌芽的表现和特点。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通过一系列的图片,结合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明确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在经济上、思想上、阶级上的有利条件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积极影响。
1848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议题五: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为什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
材料: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
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股票持有者疯狂抛售股票,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一夜之间,“繁荣”景象化为乌有,群面的经济危机随之而至: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期来临了。这场危机持续时间较长,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家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此次危机的破坏力特别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人数超过三千万......
组织学生思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教师总结经济危机产生的基本特征、表现、原因及影响。
2、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与基本矛盾
通过流程图以及图片讲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展示故事,通过故事使学生理解;通过展示材料:2011年9月17日,上千名示威者聚集在美国纽约曼哈顿,试图占领华尔街,有人甚至带了帐篷,扬言要长期坚持下去。他们通过互联网组织起来,要把华尔街变成埃及的开罗解放广场。示威组织者称,他们的意图是要反对美国政治的权钱交易、两党政争以及社会不公正。“政府对工会所代表的普通人的权益视而不见,一直站在有钱人一边,让社会贫富分化日趋严重。”“我们来就是要告诉大家,改变美国的时候到了,没有工作、经济低迷,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教师总结:在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与冲突的总根源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月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巩固提升】
1.以下对原始社会的正确认识有
①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
②原始社会平均分配,又称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③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是理想的“黄金时代”
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犁的发明和犁耕技术的使用,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产品不断丰富。伴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也慢慢解体。原始社会解体过程
①是个体劳动取代共同劳动的过程 ②是生产发展基础上贫富差距缩小的过程 ③是私有制基础上阶级分化的过程
④是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过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3.佃农通常是指封建地主制经济下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在中国,不同时期又有田客、佃客、地客、庄户、佃户等称谓。西欧封建领主制经济下承租份地的农民也称佃农。这表明,在封建社会(C)
①劳动者完全失去土地,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②地主阶级通过对土地的占有来剥削劳动者 ③收取地租成为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④农民的劳动成果全部归地主阶级所有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迅速让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蔓延。许多国家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推翻封建统治阶级,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与封建社会相比较,其进步性主要表现在(C)
①阶级剥削被民主制度所取代 ②专制制度被民主制度所取代
③等级思想被平等思想所取代 ④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逐渐增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