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从“入世”到“进博”看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教学设计教学背景【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为高中政治教材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和经济》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也是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关系总结。教材内容由探究与分享、教材正文、相关链接、名词点击四个部分组成。具体内容围绕“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三个议题展开,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如何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学情分析】1.认知状况:学生在学习了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必修2《经济与社会》的内容后,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知识和开放理念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学生始终觉得经济全球化与自身的距离有些遥远,在生活中如何融入全球化停留在感性认识。2.心理状况:深圳学生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改革开放最前沿的阵地,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创新创业氛围最浓厚的城市,因此对中国融入全球化的相关历史和理论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加深对我国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对这一基本国策的高度认同。科学精神: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挑战。法治意识:遵守世贸规则。公共参与: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为经济全球化作出更多贡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全球义利观,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情怀,增强个人本领在全球化浪潮中游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定为实现个人职业梦想而努力的决心。【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全面看问题辩证思维能力。【知识目标】辩证认识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也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了解入世过程和入世带来的变化,辩证认识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树立正确的全球义利观,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双向认识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关系,即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贡献者,是推动者也是负责任的大国,是行动派。教学方法1.议题式教学法 2.情境教学法教学过程总议题:如何理解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本节课学习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1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大家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加入世贸组织的吗?我们先看一个视频《入世20年,快闪进博会》【学生活动】从“入世”到“进博”看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你如何评价中国与世界双向互动?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对进博会和入世20年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深化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关系的认识,推动形成双向思维和辩证思维,引出我们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的认识。新课讲授议题一:从中国入世20年总结中国何以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情境创设】“创业”艰难,成绩斐然入世后中国能在世界上获得公平竞争的地位,无论是公司还是国家,都将在统一的规则框架下贸易,也因此获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当然为了获得公平竞争的权利,中国需要接受世界的规则(接轨),比如降低关税、国内进行市场化改革,减少政府对国内经济的干预、进口限制逐步取消、服务贸易逐步开放等。这些将代表中国彻底融入市场化的浪潮。进一步有力的盘活中国经济,大量外资涌入进来,各种生产也转移进中国,出口上,2001年中国是世界第六大商品出口国,然而到2009年,中国便跃居第一。进口上,2001年至2018年,中国货物进口年均增长约13.6%,高于全球平均水平6.8%。外国的投资也带来了资本和技术推动就业、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20年来,中国GDP增长了八倍,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比重从2001年的4%增至2020年的17.4%。总之,中国入世意味着开放提高到新水平。【任务驱动】结合视频和文字材料分析,从国家、企业和居民个人的角度思考: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学生活动】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角度思考和总结。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数字呈现,感受入世后的数据中国,数据喜人,成绩优秀,进步巨大,简单历数入世谈判过程,感受前辈们创业艰辛和立业伟大,感受他们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勇气和决心,智慧和毅力,感受中国拥抱世界的带来可喜变化,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角度总结中国入世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国家,行动报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促进国家进步的使命感。议题二:从中国“入世”20年总结中国何以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情境创设】言必信,行必果入世20年,中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开放的承诺,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接近30%,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出口上,外国消费者可以以低廉的价格购买到中国商品,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成本。进口上,我国有14亿多人口的大市场,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是许多国家的主要出口目的地。中国市场正迈向“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中国对外投资从26位上升到全球第一位。连续举办四届进博会,不断搭建完善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备受世界瞩目。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带动一大批国家联动平衡发展。改革不止步,我国持续降低进口关税,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持续放宽市场准入,精简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减少投资限制,提升投资自由化水平;稳步扩大金融业、服务业等开放进程。【任务驱动】结合材料分析,从“减”和“增”两个角度思考: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学生活动】总结“减”和“增”的表现,论证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数字呈现,感受中国入世后的数据世界,中国发展带动一大批国家联动发展包容性发展,中国给世界惊喜,中国给世界机遇,树立学生全球视野和正确的全球观。议题三:从中国连续举办进博会总结中国何以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情境创设】进博会中的智慧和气魄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多边主义就是大家的事情,大家一起商量推动,大家的规则,大家一起制定遵守。不能把一个或几个国家制定的规则强加于人,也不能由个别国家从所谓“实力地位”出发,给整个世界“带节奏”。但国际上总有一些势力,装得正,藏得深,表面上信誓旦旦讲多边主义,做的事却是拼凑小圈子,搞意识形态对抗。挂多边主义之名,行单边主义之实,企图搞利己害人的假多边主义。其实,这种行径,到头来既解决不了本国问题,更应对不了人类面临共同挑战,最终得不偿失。中国有14亿多人口和4亿以上中等收入群体,每年进口商品和服务约2.5万亿美元,市场规模巨大。中国提供进博会大平台,意在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发展。让中国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大好机遇。进博会的正能量辐射到方方面面,让世界一起变得更好。中国连年举办进博会,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体现了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拆墙”而不是“筑墙”的善意,体现了坚持合作共赢,以各国共同利益为重的诚意。进博会共吸引了5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600多家企业参展,来自全国各地的39个交易团、599个交易分团也都加大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洽谈合作。进博会还为推动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出口搭建了新平台。【任务驱动】结合材料回答,进博会体现出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怎样的“中国态度”“中国主张”“中国行动”,请从这三个方面分析说明。【学生活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1.一些国家开放的“三观”正吗?2.解决共同挑战更要奉行什么原则?3.一般的国家都是想办法疯狂输出商品,我国为什么还主动多进口?4.“松手”是指什么?“筑墙”是指什么?5.进博会的正能量是什么?6.进博会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约而至,体现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最后总结出结论。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看待进出口的关系,正确认识贸易差额,强化学生弄清楚进博会中的智慧,彰显进博会的气魄,体现我们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主张和行动,最后要上升到“哲学高度”,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东西方义利观的文化差异,增强四个自信。板书设计课后作业课后作业:请小组合作查阅中国加入世贸后的“数据深圳”,从身边感受深圳和世界的双向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