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课外阅读拓展(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课外阅读拓展(含答案)

资源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课外阅读拓展(二)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4分)
山庄湖色
避暑山庄在河北省承德市北部,是我国古代著名园林之一。她虽然名为山庄,规模却是很宏大的,那随着山势蜿蜒起伏的宫墙里有着564万平方米的湖光山色。当你走进山庄的丽正门,从玲珑精巧的宫殿区开始,而后是峰峦叠翠的山区和景色明丽的湖区。漫游山庄诸胜时,你就会亲身(领悟 领略)到,那以山林野趣为特色的塞外风光,远比挂在墙上的名画更有生命力,更富牵襟扯裾的力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山庄里每一颗明珠,无不使人观之辄(zhé)喜;每一处胜景,无不使人流连忘返。
但是,不知为什么,我在这山庄纵览诸胜时,不管走到哪里,总是有那么一瞬间,要把视线投向那碧波粼粼的塞湖。我不能不看她,她有着一种魅力,强烈地(吸引 引诱)着我。在我看来,她是绿中之绿,胜中之胜,她是镶嵌在这翡翠画屏上的鲜美晶莹的碧玉。
塞湖是山庄上湖、下湖、澄湖、银湖、镜湖、如意湖六湖的总称。那喷珠吐玉的热河泉,就活跃在澄湖的东北隅。湖上的早晨是迷人的,也许是有了热河泉的缘故吧,轻纱笼罩的湖水显得那样温柔、清澈,像多情少女的眼睛。朝霞仿佛格外垂青这湖上的晨光,它似乎等不及水面上轻柔的白纱散尽,就把自己的全部艳丽(倾注 倾泻)进湖中了。这时,是湖上最绚丽多彩的时节。水是浓绿的,像碧玉;霞是艳红的,像胭脂。碧玉般的绿,胭脂般的红,这自然界中最鲜明、最美妙的色彩交融在一起了:绿水温情地拥抱着红霞,胭脂尽情地在碧玉上流泛。当人们为这湖上的奇观深深吸引,一时竟闹不清究竟是湖水飞上了霞中,还是红霞落进了塞湖的时候,朝日又把万道金光射向湖面了。这时湖上微风乍起,细浪跳跃,真似搅起满湖碎金。当嬉戏的细浪潜到湖底憩息的时候,湖水又恢复了平静。那乱真的倒影,把山庄的胜景都摄取进了湖中。于是,塞湖上出现了奇妙的“水中天”。
1.把文中括号里运用不恰当的词用“/”画去。(3分)
2.文章采用先________后________的写作方法,由美丽动人的山庄全貌转而写到迷人的塞湖风光,对塞湖奇观进行了细致描绘。(2分)
3.文中画线句中的“她”指的是________。作者把“她”比作了________,这样描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 将描写方法选填到对应句子后面的括号里。(填序号)(4分)
A.静态描写 B.动态描写
(1)绿水温情地拥抱着红霞,胭脂尽情地在碧玉上流泛。( )
(2)轻纱笼罩的湖水显得那样温柔、清澈,像多情少女的眼睛。( )
(3)这时湖上微风乍起,细浪跳跃,真似搅起满湖碎金。( )
(4)那随着山势蜿蜒起伏的宫墙里有着564万平方米的湖光山色。( )
5.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10分)
密西西比河风光
法国 夏多布里昂
①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
②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三四千头一群的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它踌躇满志,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
③东岸的风光不同,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各种颜色、各种芳香的树木杂处一堂,茁壮生长;它们高耸入云,为目力所不及。野葡萄、喇叭花、苦苹果在树下交错,在树枝上攀缘,一直爬到顶梢。它们从槭树伸延到鹅掌楸,从鹅掌楸延伸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木兰树在丛莽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椎形圆顶;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除了在它身边摇着绿扇的棕榈,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美。
④丛林中的无数动物给这个世界带来魅力和生气。在小径尽头,有几只因为吃饱了葡萄而醉态酩酊的熊,它们在小榆树的枝丫上蹒跚;鹿群在湖中沐浴;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麻雀般大小的弗吉尼亚鸽从树上飞下来,在长满红草莓的草地上踯躅;黄嘴的绿鹦鹉,映照成红色的绿啄木鸟和火焰般的红雀在柏树顶上飞来飞去;蜂鸟在佛罗尼达茉莉上熠熠发光,而捕鸟为食的毒蛇倒挂在树枝交织而成的穹顶上,像藤蔓一样摇来摆去,同时发出阵阵嘶鸣声。
⑤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俱寂,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鸟喙啄击橡树干的笃笃声,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动物吞噬食物或咬碎果核的咂咂声;潺潺的流水、啁啾的小鸟、低
哞的野牛和咕咕叫的斑鸠使这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可是,如果一阵微风吹进这深邃的丛林,摇晃这些飘浮的物体,使白色、蓝色、绿色、玫瑰色的生物混杂交错,使所有的颜色融为一体,使所有的声音汇成合唱,那是多么奇伟的声音,多么壮观的景象!可是,对于没有亲临其境的人,这一切是无从描绘的。
1.密西西比河两岸给你的整体印象是 ,作者使用 的写作手法表现密西西比河两岸的不同风光。(2分)
2.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光各有什么特点?(2分)
3.品读句子,体会感悟。(4分)
(1)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它踌躇满志,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
(2)在小径尽头,有几只因为吃饱了葡萄而醉态酩酊的熊,它们在小榆树的枝丫上蹒跚;鹿群在湖中沐浴;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
4.下列对短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开头的“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是全文的中心句,短文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B.短文中将河的两岸的风光作为描写的重点,进行了浓墨重彩的细致描写。
C.第3自然段主要描写东岸的各种植物,是静态描写。
D.第4自然段描写动物的活动,第5自然段描写动物发出的声音,这两个自然段是对景物的动态描写。
三、课外阅读。(12分)
威尼斯之夜
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是难于用语言来描绘的。
在那明净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颤(chàn zhàn)动。泛舟湖心,四周一片蔚蓝、宁静,真是水天一色,使人如入甜美欲睡的绮丽梦境一般;空气是那么清澈、透明,抬头望去,这儿的星星似(sì sh
ì)乎远比我们法国北部夜空中的星星要多。我发现,由于夜空到处布满星辰,那深蓝的夜色都变得黯淡了,融入了一片星辉。
如果领略一番这儿独有的清新和恬静,你可以在这迷人的夜晚去皇家花园附近,沿着大理石台阶往下,直到运河边上。要是那里镀金的栅栏已经关上,那你可以乘坐一种名叫冈多拉的风格独特的威尼斯小艇,缓缓荡去,到那夕阳余温尚未散尽的石板小路旁,那里就不再会有人来打扰你的宁静。晚风从椴树顶上轻轻吹过,把片片花(辨 辫 瓣)洒落到水面上,天竺葵和三叶草淡淡的芳香一阵阵向你袭来。圣玛利亚教堂那雪花石膏的圆顶和螺旋形的尖塔在夜空中高高地耸立着,周围的一切,包括作为威尼斯三绝的碧水、蓝天和色调明丽的大理石,都给抹上了一层薄薄的银辉,当圣马可大教堂顶楼上的钟声在空中徐徐回荡时,就会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平静感透入你的灵(魄 魂),使你觉得整个身心都已溶化在那足以忘掉一切的安谧和静止之中了。
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短文中相对应的词语。(3分)
(1)形容威尼斯蓝天的美好可爱。 ( )
(2)形容威尼斯的夜色鲜艳美丽。 ( )
(3)形容威尼斯的夜晚明亮而洁净。 ( )
2.读短文第一自然段,这段三次写到星星,每次各起什么作用?请选择。(3分)
(1)在那明净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的颤动。( )
(2)抬头望去,这里的星星似乎远比我们法兰西北部夜空中的星星要多。( )
(3)夜空布满星辰,那深蓝的夜色都变得暗淡了,融入了一片星辉。( )
A.写星星多,突出夜空的美。
B.写星星多而明亮,突出夜色的美。
C.写星星的倒影不会有丝毫的颤动,衬托出了湖面的 平静。
3.短文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威尼斯三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描写威尼斯的夜色时,写了三种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读短文,请选择正确的选项填空。(2分)
(1)短文第二自然段是按( )顺序来描写的。 A.时间 B.地点转换
(2)夜晚时皇家花园附近给人的感觉是( )。 A.妩媚、可爱 B.清新、恬静 C.明净、绮丽
(3)短文中画“ ”的句子属于( )描写。
A.静态 B.动态
(4)短文写了威尼斯的( )。 A.动态美 B.夜色美 C.静态美
四、课外阅读。(16分)
南京的秋天(节选)
①南京的秋是短暂的。正因为短暂,古城的每一寸秋意都变得灿烂。因为短暂,南京的秋成为生命中一次弥足珍贵的守候,成为岁月里一场翘首期盼的等待。
②秋日里的南京是绚烂斑斓的。在秋风的吹拂下,整座古城的色调变成了暖暖的金黄或者橙红,仿佛一位慈祥的老者抿了一口浓郁的高粱红,脸颊上泛起了满足的红晕。是的,漫步在这样的色韵里,你是会不由自主地陶醉的。明净的天空下,硕大的梧桐叶悠然飘落,层层叠叠地铺满了街道,充满了隔世的诗情画意,光与影在纵横交错的叶片间穿越或折射着,堆砌出浓重的油彩,仿佛置身于一幅立体的油画中。
③秋日里的南京是沉静安稳的。这个季节,携一壶淡淡的菊花茶,在甘熙大院的回廊里坐下,你会感到无比的惬意。看池沼中几尾游鱼安静地吐着泡儿,它们仿佛也感受到了秋日的寂静,悄悄收敛了盛夏时节欢腾跳跃的身姿。一夜霜降,嘈杂的蝉鸣渐渐稀疏了,偶有微黄的杂草间一两声苍老的鸣唱。蝉是这个季节最后的歌者,尽管薄薄的翼翅阻挡不了袭来的西风,但它们仍旧高居树梢,餐风饮露,从不委身于人间的烟火。这时候的天空也是安静的,天淡淡地蓝着,那么高,那么开阔。
④秋日里的南京也是婉约伤感的。台城下的烟柳总有太多的故事想对游人诉说,它们在轻柔的雨中湿润了眼睑,饮泣着六朝如梦的回忆,那些浑厚的钟声,那些艳丽的词曲,都化作了胭脂井畔的叹息,渐渐淡忘在了斜风细雨之中。“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秋雨中的古城怀念那个叫作李煜的君王,他在瑟瑟的秋风中尝尽了国破家亡的凄苦,背井离乡去了北国。他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让江南故土从此变得善感而多情。
⑤秋日里的南京也回荡着黄钟大吕之声。紫金山间,明孝陵斑驳的神道上浸染着银杏的金黄,那一尊尊神兽静默地屹立了六百余年,你忍不住伸手抚摩它们粗糙的脊背,于是感到一股力量从冰凉的石块内迸发而出,沿着指尖一根根细微的血脉流淌到体内。深秋的紫金山上,有太多的风景值得你去品读,高耸的雪松守护着一代先驱的足迹,浑厚有力的“博爱”二字在清凉的空气里愈发让人心生敬佩。更有那漫山遍野的红枫,将青翠的山峦一夜之间染成了鲜艳的红,一
层层叠加出历史的厚重,让你惊叹这座金粉之都竟能如此豪情万丈,迸发出磅礴大气的手笔。
⑥有一种美甘醇如酒,厚重温暖,色泽和香味都积淀得那么纯粹和深沉,浓得有些化不开。这种美,正属于秋天的南京,属于南京的秋天。
(有删改)
1.阅读全文,判断下列对南京秋天的特点的概括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5分)
(1)色彩斑斓( ) (2)安静惬意( )
(3)漫长持久( ) (4)婉约伤感( )
(5)厚重大气( )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7分)
(1)在秋风的吹拂下,整座古城的色调变成了暖暖的金黄或者橙红,仿佛一位慈祥的老者抿了一口浓郁的高粱红,脸颊上泛起了满足的红晕。(5分)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秋风中的古城比作“__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古城秋日里__________的色韵,表达了作者对古城浓重秋色的____________之情。
(2)第⑤段中加点的“磅礴大气的手笔”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3.下列句子中属于静态描写的是( )(2分)
A.这时候的天空也是安静的,天淡淡地蓝着,那么高,那么开阔。
B.看池沼中几尾游鱼安静地吐着泡儿,它们仿佛也感受到了秋日的寂静,悄悄收敛了盛 夏时节欢腾跳跃的身姿。
C.明净的天空下,硕大的梧桐叶悠然飘落,层层叠叠地铺满了街道。
4.对“这种美,正属于秋天的南京,属于南京的秋天”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句话强调了南京古城秋日里独有的美。
B.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内心对南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这句话说明了南京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它的秋天也是独一无二的。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西栅的梆声(节选)
迟子建
①乌镇是一枝莲,东栅、西栅、南栅、北栅是它张开的花瓣。东栅因为天光和烟火气盛,这片花瓣在我眼里是银粉色的。西栅呢,它被不绝的流水环绕着,那层层叠叠的楼台水阁,迷宫似的灰街长巷,也就有了舟楫的气象,似乎你轻轻一推,它们就会起航。这片轻灵的花瓣,在我眼里就是烛白色的了。烛白色不像银白那么耀眼奢华,也不像乳白那么温柔平淡。烛白色,它高贵而又深沉。因为烛白色里掺杂着天堂的色彩。
②来乌镇的,不仅仅是人,还有白鹭、云朵、晨雾。与它们比起来,依赖车船出行的人,是多么的被动啊。白鹭来,乘着清风,扇动着丝绸一样的翅膀,倏忽间就翩然而至了(甲);云朵呢,如果它们思念身下这片枕河入梦的人家了,从天宇的某个角落出发,且歌且舞,飘飘洒洒,也是说到就到了。比起白鹭和云朵,晨雾不是远客,它们就栖息在乌镇纵横交织的水泽深处,只要它起了顽皮,就一哄而起,缚住太阳,把人间幻化为海市蜃楼,霸气十足地做这世界早晨的皇帝。
③西栅由十二座小岛组成,所以进出西栅,须乘坐渡船。我到乌镇时已是晚上九点,江南的雨淅淅沥沥下着,好像乌镇这个素服女子忙活了一天,正在做安寝前的沐浴。从西栅的码头登船,去通安客栈,大约一刻钟。西栅的渡船是我喜欢的那种,带篷的木船,梭形,人工摇橹,至多坐六人,既不像大船那样笨拙少情调,又不像只能容一两个人坐的小舟,在水波上活跃得像条鱼一样,让人心生不安。不大不小的渡船,如同恰到好处的鞋子,最适合游人的脚。船家是个女子,乌镇人对她们有个亲切的称谓:船娘。而我觉得,女子的性情,最适合在西栅摆渡。因为这儿不是荒凉的海域,需要顶天立地的男人披荆斩棘;西栅是一个宁静的港湾,是个听桨声的地方,由性情多温婉的女子做“掌门人”,再妥帖不过了。
④船娘戴着斗笠,不紧不慢地摇着橹(乙)。虽然落着雨,但岸上投下的灯影,依然盛开在河面上,看来电的筋骨,实在强啊。没有月亮的夜晩,那一团团湿漉漉的橘黄的灯影,看上去像是月亮生出的金发婴孩,是那么的鲜润明媚(丙)。带着一身的水汽,船停靠在客栈的码头上了。简单吃了点东西,洗漱后躺下,已是深夜了。旅途的劳顿,并没有使我立刻入睡。不过在西栅失眠是幸福的,因为你在静得出奇的夜里,能听见淙淙的流水声。
——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枕河入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歌且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三个句子,表现了景物的动态美还是静态美?请选一选。
甲:_____ 乙:_____ 丙:_____
A.动态美 B.静态美
3.第①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写法,突出了西栅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4.请将西栅的渡船和威尼斯的小艇进行比较,并填写下表。
西栅的渡船 威尼斯的小艇
形状
大小
船家 女子
行船的速度 非常快
5.试欣赏下面句子的绝妙之处。
不大不小的渡船,如同恰到好处的鞋子,最适合游人的脚。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9分)
伊犁之美
每当春天的消息隐隐传来,大地上所有的生命刚刚苏醒,一种无名的激动便会油然生起。暮色苍茫,落日熔金。那些美丽的鸟早已回归山林。
老猎人缓缓走向松林深处。他目光冷峻,神情略显迟疑。那一刻,最后的晚霞照亮了他的灵魂……
许多生命苏醒了,许多鸟儿歌唱了。山花漫过我的眼帘,一直伸向远方,青青芳草,连着一个又一个春梦。那成群的牛羊,那遍地的牧歌,那无尽的思念,那淡淡的忧伤,是草原永远的企盼吗?
远处的森林隐藏着某种神秘。在云雾缭绕的松枝间,一群群野鸽自由地飞翔。月光轻洒的那一瞬,我猜想,它们在寻找自己丢失已久的梦。
而此刻,驻足繁花似锦的大草原,我的心如山花一般鲜亮、纯净。我知道,伊犁之美是震撼人心的——那山,那水,那人;那奔驰的骏马,那辽阔的草原,那醉人的花香;那悠久的历史,那浓郁的风情……
我被一种美的情绪激励着,感动着。我知道,在你迷人的草原上,我就是那只沉默的羔羊。
哦,我的伊犁!假如有一天,我从你深沉的美中悄然离去,假如我独行在异乡的土地上,步履蹒跚,陌生的风敲打着我纷繁的思绪,伊犁啊,你还会记起我吗?
哦,我的伊犁。对于你,我只能默默地祝福……
1.仿写含比喻的成语。(2分)
繁花似锦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3分)
(   )的牛羊  (   )的思念 (   )的骏马
(   )的历史 (   )的风情 (   )的思绪
3.伊犁拥有“震撼人心”之美的事物有 。(2分)
4.这篇短文主要写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爱乡村的傍晚
6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冈。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而美丽晚景!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依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奶奶在世时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在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音响和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近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①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的,②使我仿佛置身于一个金色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③一边唱歌④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⑤一个个大西瓜⑥像一个个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儿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头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那低沉浑厚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上回旋,使人听了就兴奋。
乡村的傍晚多么美呀!我如果有架照相机,一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吭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我多么喜欢乡村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这乡村恬静的生活!
(1)细读短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判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乡村傍晚景色的,选择正确答案画“T”。________然后再摘录最能体现这种顺序的三个词语作为例证,写在下面长框里。
A.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观察
B.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
C.按不同方向转移顺序观察
D.按先整体后局部顺序观察
摘录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一组前后照应的句子。
(3)读文中第三自然段,按要求把语句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写实在事物的有:________
写联想事物的有:________
(4)本文通过写乡村傍晚的景色,抒发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八、课外阅读。
清丽迷人的阿里山
提起阿里山,我就不禁想起台湾民歌《高山青》。我一直喜欢这首歌:“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我喜欢它单纯得犹如真理。
“高山青,涧水蓝”,这是比喻,然后单刀直入地道出:“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因为喜欢这首歌,所以很早对阿里山有了憧憬。于是又知道阿里山是花的海洋、林的世界、云的家乡。花的海洋是要在春天才能看得到的,当春神在
阿里山迈开她的脚步,足迹所到,便是遍山盛开的樱花。这次来阿里山已是夏天,所以“花的海洋”是错过了。至于“林的世界”,原来台湾因为山多,所以森林也多,岛上森林覆盖面积曾一度达三分之二——现在仍达到52%,是我国森林覆盖面积最大的省。阿里山因为山势平缓,树木更显茂盛,所以便有“林的世界”的盛誉。在我们上山途中,两边一律是森林,而且在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森林带。换句话说,就是阿里山竟具有整个地球各气候带的原始森林。在阿里山山脚,是热带林区,有龙眼树、姜花丛等;山腰是温带林区,有竹林、杉林等;到了近山顶的地方,则有柳杉、红桧,甚至有寒带的针叶类的植物。在同一座山而囊括了全球各气候带的植物,这自然很难得,起码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此山必须坐落在热带地区,这样山脚才可能有热带植物;其次,此山必须够高,这样才可能有寒带植物。这两者阿里山都具备了,因此变成了植物研究者的乐土。山上辟有研究植物的林区,专供有关人士进行研究之用。
阿里山的森林虽有不同气候的差别,但也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一律郁郁葱葱。极目望去,阿里山的峰峦,无论高低远近,全是静止而又汹涌的绿,广阔而又深厚的绿,活跃而又执著的绿。
1.本文中重点介绍了 。
A.阿里山的水 B.阿里山的森林 C.阿里山的热带植物
2.下列对阿里山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里山的姑娘像水一样,少年和山一样壮。
B.阿里山是花的海洋,林的世界,云的家乡。
C.阿里山是地中海气候,早晚温差大。
D.阿里山的山很绿。
3.下面句子中的引号各属于什么用法?请选择。
A.直接引用 B.特殊含义 C.突出强调 D.特定称谓
(1)“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
(2)这次来阿里山已是夏天,所以“花的海洋”是错过了。( )
4.怎样理解“阿里山竟具有整个地球各气候带的原始森林”这句话?
5.试着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九、课外阅读。
张家界之绝
张家界四周绝壁,中间则是百怪千奇
的峰林,山峰拔地而起,层层深谷叠翠,峭壁千仞,姿态万千,如“金鞭岩”,气概宏伟,金光闪耀,是一座三面峻峭,高达300多米的巨大石峰。“夫妇岩”似一对恋人,身姿倩影,犹如绘图。还有像人的,像动物的,像建筑物的,如“将军岩”“雾海金龟”“天桥”“九重仙阁”等。
张家界不单岩峰见奇,更有那罕有宝贵的树木,覆盖在奇峰怪石之上,把山岳岩石妆扮得愈显风韵绰约。松,有的单棵矗立于山峰之上,有的从刀削般的岩壁腾空跃出,也有的扎根于石峰或断崖的空隙之中。有的林木竟成片地生长在奇峰异石之巅,任雨淋雪压,风刀霜剑,仍旧直耸云天,别具风韵。
张家界的山令人赞不绝口,张家界的水则令人神清气爽。山与水互相交映,描述出一幅“山因水更奇,水因山更秀”的幽雅图画。景区有“水八百”之说,切实地说,较大的溪流有48条。向东流的金鞭溪和索溪贯串景区,并汇有琵琶溪、花溪、龙尾溪等溪流。这些溪流的源泉分布着众多的流泉飞瀑,如万迭瀑、六月飘雪等,而一些坡降大的地段又形成急流溪涧,如百瀑溪、麻溪等。这些溪流纯净碧透,令人看之心喜,触之心畅,尝之心甜。盛夏之时,彷徨溪边,更是流连忘返。
山的幽雅,树的幽雅,水的幽雅,组成了这神奇的“人间仙境”
1.读画线的句子,依据景点名称的特点, 选择正确的答案( )
A. 将军岩 B.雾海金龟 C.天桥 D.九重仙阁
像动物的景点是( )
像人的景点是( )
像建筑物的景点是( )
2.这篇短文主要展现了张家界的(动向美 静态美)。
3.在这篇短文中,作者抓住了张家界的哪三个方面进行了描绘?
4.用“ ”在短文中画出一个过渡句。
5.短文中张家界的哪处光景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何?
十、课外阅读。
蜜蜂的赞美
(1)人们对于蜜蜂的赞美,尤其充满哲理的情趣。在思想史、艺术史上,许许多多人歌
颂过蜜蜂。这不仅仅因为蜜蜂能够酿蜜,而且也由于蜜蜂酿蜜的方法,给人以重要的启示,它能够博采,又能够提炼,终于,黄澄澄、香喷喷的蜜糖给酿造出来了。它的酿造可以说是一种卓越的创造。
(2)蜜蜂采蜜时的辛勤,可以从这么一个有趣的统计里面看出来:一只蜜蜂要酿造一公斤蜂蜜,必须在五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假如蜜蜂采蜜的花丛同蜂房的距离平均是一公里半,那么,蜜蜂采一公斤蜜,就得飞上四十五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十一圈。
(3)看了这样的材料,尝过那味道浓郁的甜蜜,你怎能不对这世界上这种神奇的小昆虫由衷的赞美呢!
(4)蜜蜂,这小小的昆虫,人们献给它多少赞美之词!它的酿蜜方式,使人想起了一切成功的学习、工作和经验。
(5)由于广泛的吸收,就丰富了。
(6)由于接受每一朵花中最甜美的东西,而不是杂乱地搬取,材料就比较上乘了。
(7)由于搜集来的东西是经过自己的重新酿造,蜂蜜就比一般鲜花和甜汁要甜美和精粹得多。虽然人们还能从蜜糖的色泽和味道上分辨它们究竟是橙花蜜、荔枝蜜、栆子蜜或者苜蓿蜜,但是在蜜糖中已看不到橙花、荔枝花、栆子花或者苜蓿花的影子了。甚至作为花的
甜液的那种状态也已经不见了。“蜜成花不见”,它是经过蜜蜂的一番重新创造的。
——《秦牧散文》有删改
蜜蜂采蜜的8字舞
当春暧花开的季节,一些作侦察工作的蜜蜂就飞出去寻找蜜源。当侦察兵在外面找到了蜜源,它就吸上一点花蜜和花粉,很快地飞回来。回到蜂群后,它就不停地跳起舞来,舞蹈是蜜蜂用来表示蜜源的远近和方向的。蜜蜂舞蹈一般有圆形舞和8字形舞两种。如果找到的蜜源离开自己不太远,就在巢牌上(蜜蜂用来装蜜孵育小蜜蜂和住宿的地方)表演圆形舞;如果蜂蜜离得比较远就表演8字舞。在跳舞时如果头向着上面,那么蜜源就是在对着太阳的方向,要是头向着下面,蜜源就是在背着太阳的方向。
1.《蜜蜂的赞美》中第(2)段中的统计数字证明了 的观点。
2.《蜜蜂的赞美》中的第(6)(7)自然段和《蜜蜂采蜜的8字舞》都表现了蜜蜂是一种 的动物。
3.结合第(7)段的有关语句,说说“蜜成花不见”的意思。
4.蜜蜂的工作方式,能让你得到什么启示?试着写一点。


参考答案:
一、1.领悟 引诱 倾泻
2.整体 部分
3.塞湖 碧玉 形象地写出了塞湖色彩的美
4.(1)B (2)A (3)B (4)A
5.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及热爱之情。
二、1.密西西比河两岸给你的整体印象是风光旖旎,作者使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表现密西西比河两岸的不同风光。(2分)
2.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光各有什么特点?(2分)
东岸:草原广阔,万籁无声。
西岸:植物繁茂,动物众多,一片骚动和聒噪。
3.品读句子,体会感悟。(4分)
(1)句中“劈开、游到、卧在”三个动词,准确地刻画了野牛的 闲适和安逸 ,让人感受到草原的宁静 。
(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熊 、鹿 、和 黑松鼠的自由自在和快乐。
4. B
三、1.(1)妩媚 (2)绮丽 (3)明净 2.(1)C (2)A (3)B 3.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是无法用语言来描绘的。 4.碧水 蓝天 色调明丽的大理石 椴树 天竺葵 三叶草 5.(1)B (2)B (3)B (4)B
四、1.(1)√ (2)√ (3)× (4)√ (5)√
2.(1)比喻 拟人 慈祥的老者 温暖绚烂 欣赏和陶醉 (2)那漫山遍野的红枫,将青翠的山峦一夜之间染成了鲜艳的红,一层层叠加出历史的厚重 3.A 4.C
五、1.把河当成枕头,进入梦乡。 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2.A A B
3.轻灵 高贵 深沉
4.梭形 像新月 不大不小,至多坐六人 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 船夫 不紧不慢
5.比喻 不大不小的渡船 恰到好处的鞋子 表明乘坐渡船很舒适。
六、答案:
1、水平如镜 骨瘦如柴
2、( 成群 )的牛羊  ( 无尽 )的思念 ( 奔驰 )的骏马
( 悠久 )的历史 ( 浓郁 )的风情 ( 纷繁 )的思绪
3、山、水、人、骏马、草原、花香、历史、风情
4、主要写了伊犁春天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伊犁的赞美和思念之情。
七、【答案】(1)B;远处;近处;身边
(2)“我美美地呼吸着……美丽的晚景”与“我多么喜欢……恬静的生活”相照应。
(3)①④⑤;②③⑥
(4)喜欢乡村晚景,喜爱乡村恬静生活。
【解析】【分析】(1)考查写作顺序。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会发现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最能体现这种顺序的三个词语:远处、近处、身边。(2)考查照应句。解题思路引导: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3)考查对实写事物、联想事物的把握能力。写实在事物的有:①④⑤。写联想事物的有:②③⑥。(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短文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点评】(1)此题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2)此题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3)此题考查对实写事物、联想事物的把握能力。(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八、答案: 1.B 2.C 3.(1)A (2)D
4.从山脚到山顶,分布了不同气候带的植物。
5.第一自然段:“我”喜欢台湾民歌《高山青》中的阿里山。 第二自然段:阿里山是花的海洋,林的故乡,云的家乡。 第三自然段:阿里山的森林虽有不同气候的差异,但也有共同的特点,就是一律郁郁葱葱。
九、答案: 1.B A CD 2.静态
3.作者抓住了张家界的山、张家界的树、张家界的水三个方面进 行了描绘。
4.画:张家界的山令人赞不绝口,张家界的水则令人神清气爽。
5.例:张家界的峰林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由于它们形态万千,非常有特点。
十、答案:1.辛勤博采
2.充满智慧
3.蜂蜜酿成之后,在蜜糖中再也见不到花的影子了,甚至作为花的甜液的那种状态也不见了。说明酿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4.在学习中要勤劳;要多动脑筋,寻找方法;要注意广泛求师,博采众家之长之后,又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