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 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5.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 学案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用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并会分析实验结果。
2、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并理解守恒的实质
3、会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学习重点:
1、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认识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学会分析实验结果
学习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课前热身: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铁丝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二)创设情境: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改变,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了改变?
(三)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1.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了改变?
2.作出假设: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3.实验探究:按照导学案步骤分组完成实验探究,如实客观的记录实验现象。
合作探究1 :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方案一:1、2小组探究红磷的燃烧(课本92页)
实验步骤:(1)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在锥形瓶口的橡胶塞上安装一根玻璃棒,并使玻璃棒下端能与红磷接触。(2)称量反应前装置和红磷的质量并记录。(3)将玻璃棒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迅速塞紧橡胶塞,并将红磷引燃。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指针会有什么变化。做好实验记录。
文字表达式
实验现象
结论 反应前总质量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反应后总质量
分析
方案二:3、4小组探究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课本93页)
实验步骤:(1)铁钉和盛有少量硫酸铜的锥形瓶一起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注意铁钉放在烧杯的外面)。(2)将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并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指针会有什么变化。做好实验记录。
文字表达式
实验现象
结论 反应前总质量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反应后总质量
分析
合作探究2 : 探究质量守恒的普遍性
方案三:5、6小组探究盐酸与碳酸钠粉末的反应(课本94页)
实验步骤:(1)取少量碳酸钠粉末于烧杯中,在小试管中装入适量盐酸(不能太少,也不能在倾斜放入烧杯中时洒出来),用天平称量反应前的总质量。(2)将适量盐酸倒入烧杯中,反应完后再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指针会有什么变化。做好实验记录。
文字表达式
实验现象
结论 反应前总质量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反应后总质量
分析
方案四:7、8小组探究蜡烛的燃烧(课本94页)
实验步骤:(1)取一支蜡烛粘在一小块玻璃片上,将玻璃片和蜡烛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将蜡烛点燃,观察天平指针会有什么变化。做好实验记录。
文字表达式
实验现象
结论 反应前总质量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反应后总质量
分析
4.分析讨论:(各组同学对自己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与讨论,并请代表发言。若实验出现不同于其他组的现象,请做出补充并进行分析。)
5、实验结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______
6.实验反思:
用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合作探究3 : 探究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
【自主分析下列过程中的微粒变化,思考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实质】
水分子分解示意图
如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氢原子,则“”就可以表示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解的过程则可表示如下



【自主完成】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 ,原子数目__,原子的质量___,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学习要点
当堂检测
1、已知化学反应A+B=C+D中,A与B参加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2,若反应后生成C与D共10克,则反应用掉A的质量为 克
2、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①煤燃烧后,剩余煤灰的质量比原来煤的质量减少了;
②铁丝生锈后质量增加了。
3、某物质加热分解产生氧化铜和水。则该物质含有的全部元素是( )
A.Cu、O B.Cu、O、H C.O、H D.Cu、H
4、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一定没有改变的是( )
A.分子的种类 B.分子的数目 C.物质的种类 D.原子的数目
5、判断题:向100克水中倒入100克酒精,总质量为200克,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PAGE
- 2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