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暑假自学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暑假自学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暑假自学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生版)
一、物质的变化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
进行下列四个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下面案的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1) 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盛有冷水的小烧杯)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实验(2) 取少量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或蓝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把胆矾研碎。观察并记录胆矾发生的变化
实验(3) 在2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研碎前、后的胆矾,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再向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发生的现象
实验(4) 在盛有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试管里加入适量稀盐酸。注意观察并记录试管和烧杯中发生的变化
实验记录表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 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2) 块状的胆矾 粉末状的胆矾
(3)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4) 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 二氧化碳气体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1.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物理变化。如:泼水成冰、水果榨汁等。
2.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化学变化。如:爆炸、铁生锈等。
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
1.物理变化常变现为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等。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的生成,常表现为________、放出________、生成________等,而且化学变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实验探究——蜡烛的燃烧
实验操作 点燃一支蜡烛。仔细观察点燃蜡烛时发生的现象,并将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 蜡烛刚开始点燃的时候很亮,但慢慢地又变暗了,隔了一段时间又重新亮了起来。
现象解释 刚刚点燃蜡烛的时候,烛芯上的石蜡会先熔化,然后气化,我们能看到火焰且比较亮。但这时下面的石蜡没有熔化,更没有气化。所以,等到烛芯上的石蜡燃烧完以后,气化的石蜡减少了,光线便暗了下来。隔一段时间后,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又使石蜡熔化,再慢慢气化,那些气化的气体在烛芯上燃烧,我们又能观察到蜡烛变亮了。
思考与交流
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总结对比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
判断依据 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伴随现象 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改变等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并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放热
实例 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矿石粉碎、水蒸发、碘升华及溶液的结晶等 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等
联系 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而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题型一:化学变化的本质
【例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发光、放热 B.有气体或沉淀生成
C.物质颜色发生变化 D.有其他物质生成
题型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例2】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蜡烛燃烧 B. 花生霉变 C. 瓷碗破碎 D. 火药爆炸
【变2-1】下列常见现象中,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铁锅生锈 B.冰雪消融 C.玻璃破碎 D.水的蒸发
【变2-2】“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
A.纺纱织布 B.烧制瓷器 C.粮食酿酒 D.冶炼生铁
【例3】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石头雕像 C.汽油挥发 D.粮食酿酒
【变3-1】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鲜奶制酸奶 B.黄豆酿酱油
C.糯米酿甜酒 D.水果榨果汁
【变3-2】下列诗、成语或典故描述的场景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铁杵磨成针 B.木已成舟
C.司与光砸缸 D.火烧赤壁
一、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
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2.化学性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常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常见的物理性质:颜色、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和溶解性等。
2.常见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毒性等。
及时小练
题型三: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例4】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  )
A.O2供给呼吸 B.用粮食酿酒 C.钢材做高压锅 D.氢气用作燃料
【变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氮气用作保护气
C.金属用于制作导线 D.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例5】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导电性 B.溶解性 C.氧化性 D.挥发性
【变5-1】铁锈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不溶于水 B.呈黄褐色 C.可溶于盐酸 D.密度比铁小
【变5-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水银制温度计 B.石墨制铅笔芯
C.干冰作制冷剂 D.天然气作燃料
1.下列事例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并简要说明判断的理由。
(1)铁生锈。
(2)石蜡熔化。
(3)纸张燃烧。
(4)酒精挥发。
(5)水变成水蒸气。
(6)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
(7)下雪后天气晴暖,雪融化。
(8)在寒冷的冬天向窗玻璃上哈气,会出现一层水雾。
(9)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10)石灰石(或大理石)遇到盐酸后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举例说明。
3.观察你身边的物质,如水、食盐、蔗糖、铜导线等,描述一下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
4.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食物都有一定的保质期,决不能食用变质的食物。哪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来判断食物已经变质了?_________;请举例说明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练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产生_____、颜色改变、_____、_____等现象.
【练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水铸成锅 B.纸张燃烧 C.水蒸气变成水 D.汽油挥发
【练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 B.风力发电 C.烧制瓷器 D.车胎爆炸
【练4】下列不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
A.密度比空气略大 B.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不易溶于水 D.能供给呼吸
【练5】医用酒精主要指浓度为75%左右的乙醇,下列属于酒精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 B.有特殊香味 C.可燃性 D.液体
【练6】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 B.硬度 C.可燃性 D.熔点
【练7】下列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极难溶于水
C.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D.具有可燃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暑假自学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师版)
一、物质的变化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
进行下列四个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下面案的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1) 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盛有冷水的小烧杯)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实验(2) 取少量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或蓝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把胆矾研碎。观察并记录胆矾发生的变化
实验(3) 在2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研碎前、后的胆矾,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再向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发生的现象
实验(4) 在盛有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试管里加入适量稀盐酸。注意观察并记录试管和烧杯中发生的变化
实验记录表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 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2) 块状的胆矾 粉末状的胆矾
(3)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4) 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 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液态水沸腾,产生水蒸气,水蒸气遇冷的玻璃片又凝结为液态的水 无新物质生成
蓝色块状固体被粉碎成粉末 无新物质生成
生成蓝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最后变为无色 有新物质生成
颗粒状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有新物质生成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1.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物理变化。如:泼水成冰、水果榨汁等。
2.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化学变化。如:爆炸、铁生锈等。
【答案】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
1.物理变化常变现为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等。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的生成,常表现为________、放出________、生成________等,而且化学变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外形 状态
改变 气体 沉淀 吸热 放热 发光
实验探究——蜡烛的燃烧
实验操作 点燃一支蜡烛。仔细观察点燃蜡烛时发生的现象,并将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 蜡烛刚开始点燃的时候很亮,但慢慢地又变暗了,隔了一段时间又重新亮了起来。
现象解释 刚刚点燃蜡烛的时候,烛芯上的石蜡会先熔化,然后气化,我们能看到火焰且比较亮。但这时下面的石蜡没有熔化,更没有气化。所以,等到烛芯上的石蜡燃烧完以后,气化的石蜡减少了,光线便暗了下来。隔一段时间后,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又使石蜡熔化,再慢慢气化,那些气化的气体在烛芯上燃烧,我们又能观察到蜡烛变亮了。
思考与交流
【答案】(1)熔化、气化是物理变化;燃烧是化学变化。
(2)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着发生物理变化。
(3)物理变化
(4)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发生;但是有发光、放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总结对比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
判断依据 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伴随现象 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改变等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并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放热
实例 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矿石粉碎、水蒸发、碘升华及溶液的结晶等 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等
联系 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而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题型一:化学变化的本质
【例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发光、放热 B.有气体或沉淀生成
C.物质颜色发生变化 D.有其他物质生成
【答案】D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产生气体、产生沉淀、有颜色变化、有发光放热的现象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不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故选:D。
题型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例2】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蜡烛燃烧 B. 花生霉变 C. 瓷碗破碎 D. 火药爆炸
【答案】C
【解析】蜡烛燃烧与火药爆炸均是燃烧,霉变是缓慢氧化,以上是典型的化学变化,只有瓷碗破碎只是外形的改变没有生成任何新物质。
故选:C
【变2-1】下列常见现象中,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铁锅生锈 B.冰雪消融 C.玻璃破碎 D.水的蒸发
【答案】A
【解析】A、铁锅生锈过程中,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了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B、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水由固体变成液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玻璃破碎过程中,只是玻璃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水的蒸发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变2-2】“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
A.纺纱织布 B.烧制瓷器 C.粮食酿酒 D.冶炼生铁
【答案】A
【详解】A、纺纱织布的过程中,只是将布匹的形状进行改变,没有生成任何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A正确;
B、烧制瓷器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火进行烧制。该过程中,涉及到了物质的燃烧,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
C、粮食酿酒的过程中,粮食发酵生成新物质酒精,从而制得酒,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
D、冶炼生铁的过程中,生成了金属铁,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
故选A。
【例3】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石头雕像 C.汽油挥发 D.粮食酿酒
【答案】D
【详解】A、冰雪融化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石头雕像只是物体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
C、汽油挥发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变3-1】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鲜奶制酸奶 B.黄豆酿酱油
C.糯米酿甜酒 D.水果榨果汁
【答案】D
【详解】A、鲜奶制酸奶生成了酸性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黄豆酿酱油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糯米酿甜酒生成了酒精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水果榨果汁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变3-2】下列诗、成语或典故描述的场景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铁杵磨成针 B.木已成舟
C.司与光砸缸 D.火烧赤壁
【答案】D
【详解】A、铁杵磨成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木已成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司马光砸缸的过程中只是缸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火烧赤壁的过程中木材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一、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
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2.化学性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常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常见的物理性质:颜色、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和溶解性等。
2.常见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毒性等。
及时小练
【答案】(1)(3)(5)(7)(8) (2)(4)(6)
题型三: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例4】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  )
A.O2供给呼吸 B.用粮食酿酒 C.钢材做高压锅 D.氢气用作燃料
【答案】C
【详解】A、O2供给呼吸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粮食酿酒是利用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钢材做高压锅是利用钢材的硬度大、强度高,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氢气用作燃料是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变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氮气用作保护气
C.金属用于制作导线 D.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答案】C
【详解】A、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所以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这是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合题意;
B、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可用作保护气,这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不合题意;
C、金属具有导电性,所以可用于制作导线,这是利用了金属的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D、铁在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时会发生锈蚀,所以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这是利用了铁的化学性质,不合题意。
故选C。
【例5】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导电性 B.溶解性 C.氧化性 D.挥发性
【答案】C
【详解】A、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正确;
B、溶解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不正确;
C、氧化性通过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C正确;
D、挥发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正确,故选C。
【变5-1】铁锈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不溶于水 B.呈黄褐色 C.可溶于盐酸 D.密度比铁小
【答案】C
【详解】A、不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错误;
B、铁锈呈黄褐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错误;
C、铁锈可溶于盐酸是因为氧化铁能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故正确;
D、密度比铁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故错误。
故选C。
【变5-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水银制温度计 B.石墨制铅笔芯
C.干冰作制冷剂 D.天然气作燃料
【答案】D
【详解】A、用水银填充温度计是利用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石墨做铅笔芯写字利用了石墨的硬度小,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下列事例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并简要说明判断的理由。
(1)铁生锈。
(2)石蜡熔化。
(3)纸张燃烧。
(4)酒精挥发。
(5)水变成水蒸气。
(6)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
(7)下雪后天气晴暖,雪融化。
(8)在寒冷的冬天向窗玻璃上哈气,会出现一层水雾。
(9)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10)石灰石(或大理石)遇到盐酸后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1)铁生锈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石蜡熔化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3)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4)酒精挥发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5)水变成水蒸气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6)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7)雪融化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8)寒冷的冬天向窗玻璃上哈气,会出现一层水雾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9)以粮食为原料酿酒生成酒精,属于化学变化
(10)石灰石(或大理石)遇到盐酸后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举例说明。
【答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可通过分析有无新物质生成来判断某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则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蜡烛燃烧前的熔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蜡烛燃烧的变化就属于化学变化。
【解析】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物理变化的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物理变化过程中不生成新物资,化学变化过程中会生成新物质,而判断某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也是通过分析该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来判断。如蜡烛熔化过程中不生成新物质,就属于物理变化,而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3.观察你身边的物质,如水、食盐、蔗糖、铜导线等,描述一下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
【答案】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有三态变化,可供人饮用,供农业浇灌等等。食盐是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有咸味,常用作厨房调味品,还可用作化工原料。蔗糖是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有甜味,可作调味品。铜导线是紫红色固体,易导电,延展性和韧性好,常用作电线。
【解析】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溶解性等等,化学性质是需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受热易分解等。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如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导线。
4.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食物都有一定的保质期,决不能食用变质的食物。哪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来判断食物已经变质了?_________;请举例说明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 食物颜色变了(或气味变了或硬度变了),例如水果或蔬菜表面颜色变的不正常了; (大米变黄了,饭菜变气味(变馊了),鱼肉变臭,油脂有哈喇味了,饼干类食物变软了)(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食物变质属于化学变化,则食物变质有新物质生成,故可从食物颜色、气味等方面进行判断;比如大米变黄,饭菜变馊等。
【练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产生_____、颜色改变、_____、_____等现象.
【答案】有新的物质生成 发光放热 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
【详解】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而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的物质;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有其它物质生成,常表现为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有时候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练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水铸成锅 B.纸张燃烧 C.水蒸气变成水 D.汽油挥发
【答案】B
【详解】A、铁水铸成锅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水蒸气变成水是由气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练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 B.风力发电 C.烧制瓷器 D.车胎爆炸
【答案】C
【详解】A、海水晒盐,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风力发电,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烧制瓷器,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车胎爆炸,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
【练4】下列不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
A.密度比空气略大 B.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不易溶于水 D.能供给呼吸
【答案】D
【详解】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物理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
C、氧气不易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氧气是呼吸作用的反应物质之一,能供给呼吸,涉及氧气化学性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练5】医用酒精主要指浓度为75%左右的乙醇,下列属于酒精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 B.有特殊香味 C.可燃性 D.液体
【答案】C
【详解】A、物质的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B、物质的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C、物质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正确
D、物质的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故选C。
【练6】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 B.硬度 C.可燃性 D.熔点
【答案】C
【详解】A、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
B、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
C、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C正确;
D、熔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故选C。
【练7】下列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极难溶于水
C.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D.具有可燃性
【答案】D
【详解】A、无色气体属于物质的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极难溶于水,溶解性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密度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故选D。
知识导航 小杨老师 15521324728 侵权必究
模块一 物质的变化
知识预习 小杨老师 15521324728 侵权必究
(1)点燃蜡烛过程中,石蜡会先熔化、气化,然后气化的石蜡再燃烧,分别是什么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有什么联系吗?
(3)电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这是一个什么变化?
(4)有发光、放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对点训练 小杨老师 15521324728 侵权必究
模块二 物质的性质
知识预习 小杨老师 15521324728 侵权必究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_____________是指物理性质,___________是指化学性质。
(1)蜡烛是白色的固体。
(2)木炭能燃烧。
(3)水在0℃时能结成冰。
(4)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5)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
(6)蜡烛在空气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7)酒香不怕巷子深。
(8)胸口碎大石。
对点训练 小杨老师 15521324728 侵权必究
练习巩固 小杨老师 15521324728 侵权必究
提分作业
知识导航 小杨老师 15521324728 侵权必究
模块一 物质的变化
知识预习 小杨老师 15521324728 侵权必究
(1)点燃蜡烛过程中,石蜡会先熔化、气化,然后气化的石蜡再燃烧,分别是什么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有什么联系吗?
(3)电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这是一个什么变化?
(4)有发光、放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对点训练 小杨老师 15521324728 侵权必究
模块二 物质的性质
知识预习 小杨老师 15521324728 侵权必究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_____________是指物理性质,___________是指化学性质。
(1)蜡烛是白色的固体。
(2)木炭能燃烧。
(3)水在0℃时能结成冰。
(4)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5)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
(6)蜡烛在空气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7)酒香不怕巷子深。
(8)胸口碎大石。
对点训练 小杨老师 15521324728 侵权必究
练习巩固 小杨老师 15521324728 侵权必究
提分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