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 年河北省邯郸市小升初数学考试试卷模拟真题(冀教版)题号 一 二 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 I 卷(选择题)略第 II 卷(非选择题)评卷人 得分一、其他计算 71.计算: 41 1 1 3 5 7 13 3 2 _______________ 18 2 6 3 4 16 81 1 12.计算: .....1 _________________1 2 1 2 3 1 2 3 4 1 2 3 .... 99评卷人 得分二、填空题3.8.01×1.24+8.02×1.23+8.03×1.22的整数部分是____________。54.把 化为小数后,小数点后第 2010位上的数字是__________。145.某个自然数被247除余 63,被248除也余 63。那么这个自然数被26除余数是_________。6.从 1,3,5,7,…,97,99中最多可以选出______个数,使得选出的数中,每一个数都不是另一个数的倍数。7.一串数排成一行,他们的规律是:头两个数都是 1,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一个数都是前两个数之和,则这串数的前 2008个数中有______个偶数。8.下图中,正方形的个数是_______。9.50名同学面向老师站成一行,老师先让大家从左至右按 1,2,3,…,49,50依次报数;再让报数是 4的倍数的同学向后转,接着又让报数是 6的倍数的同学向后转,这是面向老师的同学还有______名。10.如图是某广场用地板铺设的部分图案,中央是一块正六边形的地板砖,周围是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地板砖。从里向外的第一层包括 6个正方形和 6个正三角形,第二层包括 6个正方形和 18个正三角形,依此类推,第 8层中含有正三角形个数是______。11.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约定上午 10时在公园门口集合。见面后,甲说:“我提前了6分钟,乙是正点到的。”乙说:“我提前了 4分钟,丙比我晚到 2分钟。”丙说:“我提前了 3分钟,丁提前了 2分钟。”丁说:“我还以为我迟到了 1分钟呢,其实我到后 1分钟才听到收音机报北京时间 10时整。”请根据以上谈话分析,有一位同学表最快,快了______分钟。12.一条小河经过 A,B,C三镇,A,B两镇之间有汽船来往,汽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 11千米,B,C两镇之间有木船摆渡,A、C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50千米,木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 3.5千米,水流速度为 1.5千米每小时。某人从 A镇上汽船顺流而下到 B镇,接着乘木船又顺流而下到 C镇。全程共用 7小时,那么 A,B两镇间的距离是________。13.一项工程,甲、乙、丙三人合作需要 13天完成。如果丙休息 2天,乙就要多做 4天,或者由甲、乙两人合作一天。这项工程由甲单独做需要________天。14.用数字 0,1,2,3,4,5一共可以组成___________个没有重复数字且能被 5整除的四位数。15.现有 27只乒乓球,其中有一只为次品,它的重量比正品轻一些,若只用一架天平,至少称________________次就一定能找出这个次品乒乓球。16.有一段楼梯有 10级台阶,若规定每一步只能跨一级台阶或两级台阶,则要登上第10级台阶,共有______种不同走法。17.幼儿园大班每人发 17张画片,小班每人发 13张画片,已知大班人数是小班人数的3,且小班比大班多发了 126张画片,则小班有____________人。518.草场上有一片均匀生长的草,可供 27头牛吃 6周,或供 23头牛吃 9周,则可供21头牛吃______周。19.某自然数有 10个不同的约数,但质约数只有 2和 3,满足条件的自然数最大是__________。20.如图,正方形 ABCD和正方形 ECGF 并排放置,BF 和 EC相交于点 H,已知 AB=4厘米,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平方厘米。5 15 121.有些分数分别除以 、 、1 所得的三个商都是整数,那么所有这样的分数中28 56 20最小的一个是________ .22.如图,底面积为 50平方厘米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水,水面上漂浮着一块棱长为 5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木块浮出水面的高度是 2厘米。若将木块从容器中取出,水面将下降____厘米。23.在一个仓库里堆放着若干个相同的正方体货箱,仓库管理员将这堆货箱从三个方面观察到的图画了出来。如图所示,则这堆正方体货箱共有_____个。24.某市电话号码原为 6位数。第一次升位是在首位和第二位数字之间加上 3成为一个七位数,第二次升位是在首位数字前加上 2成为一个 8位数。某人家中的电话号码升位后的 8位数恰好为原来的 6位数的电话号码的 33倍,那么原来的电话号码是________________。25.[a]表示不超过 a的最大整数,称为 a的整数部分,例如:[0]=0,[0.03]=0,[10.98]12 22 32 210 4 20102= ,那么数列[ ],[ ],[ ],[ ],……[ ]中共出现了_______2010 2010 2010 2010 2010个互不相同的数。参考答案:1 1. 2【解析】【分析】做分数计算题,通常是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把除以一个数,改成写乘这个数的倒数。然后进行约分后,接着将括号里的异分母进行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并将分数除法改成写分数乘法计算得到最后约分计算即可。【详解】 7 4 1 1 131 33 5 7 2 18 2 6 3 4 16 8 7 9 1 40 15 16 23 18 2 6 3 4 5 87 1 40 8 12 4 6 3 2321 2 40 36 8 12 12 3 3 2323 4 8 12 3 2323 3 8 12 4 231 2【点睛】此题考查了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需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运算和方法以及通分、约分和倒数知识并细心计算才是解题的关键。492.50【解析】【分析】1 2由于 1 2 3 n n n 1 ,所以题目中的式子可变形为:2 1 1 1 ,根据分数裂项变形可得: 2 3 3 4 99 100 2 1 1 1 1 1 1 1 1 1 1 ,一加一减抵消后可得 2 ,最后通分计 2 3 3 4 98 99 99 100 2 100 算即可。【详解】答案第 1页,共 14页1 1 1 ..... 1 1 2 1 2 3 1 2 3 4 1 2 3 .... 99= 21 1 1 2 3 3 4 99 100 2 1 1 1 1 1 1 1 1= 2 3 3 4 98 99 99 100 2 1 1 = 2 100 49=50【点睛】1 2此题考查了分数连续相加求和与分数裂项求和的变形,主要是掌握 1 2 3 n n n 1 是解题的关键。3.29【解析】【分析】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得数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利用乘法分配律,将原式中比较难计算的数转化为好计算的数进行比较,即可计算出近似区间。【详解】根据题意,由于原式< 8.01 8.02 8.03 1.24 29.8344,原式> 8.01 8.02 8.03 1.22 29.3532,所以整数部分为 29。【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通过将原式的值变大和变小来确定原式的值的范围。4.2【解析】【分析】5 计算可得 0.3571428,结果为混循环小数,除去十分位上的 3之后,其它的数为 6个数14字一组,可知除去十分位之后,还有 2009个数,6个数字一组,用 2009除以 6,余几就从周期开始数几个。【详解】答案第 2页,共 14页5 0.3571428, 2010 1 6 334……5,余数是 5。所以小数点后的第 2010位上的数字14是 2。【点睛】此题考查了混循环小数的周期问题。混周期问题:(总周期长-混周期数)÷周期长度=周期个数……余数,余几就从周期开始数几个。5.11【解析】【分析】这个数减去 63应为 247与 248的倍数。而任意相邻两数都是互质的,所以 247与 248的公倍数为 247 248n,原数比 247与 248的倍数大 63,所以这数可以表示为:247 248n 63。247 248 26=2356,根据余数的可加性,可知 63除以 26的余数即为这个自然数除以 26的余数。【详解】根据题意,这个数减去 63应为 247与 248的倍数。而任意相邻两数都是互质的,所以这数可以表示为: 247 248n 63。而 247 248显然是 26的倍数。所以63 26 2……11。所以这个自然数被 26除的余数是 1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互质数和余数的可加性,需熟练掌握这两个概念。6.33【解析】【分析】若选了 1其它数都不可以选,若选 3其它十几个 3的倍数也不能选。那么很显然要从大数选,因为所给数全是奇数则两个数之间不可能是 2倍的关系,只可能是奇数倍,例如 3倍,5倍等等,99÷3=33,所以从 99开始选,一直选到 35都不会出现一个是另一个的倍数;而从33~1都不能选。据此解答。【详解】该数都为奇数,最小的倍数关系是 3倍,99 3 33。所以选出的数中,最多可以选 35、37、39、…、97、99共计 33个。【点睛】答案第 3页,共 14页此类题不易理解,应结合质数、倍数的有关基础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得出答案。7.669【解析】【分析】纯周期:总期长÷周期长度=周期个数……余数,余几就从周期开始数几个。据此解答。【详解】由于只考虑奇数与偶数,所以只需考虑该数除以 2的余数。若该数除以 2的余数为 0,则为偶数;若该数除以 2的余数为 1,则为奇数。根据余数的性质,和的余数等于余数的和,该系列数可以写为 1、1、0、1、1、0、…以 3个为 1个周期,而2008 3 669……1。所以该数共有 669个偶数。【点睛】此题为找规律和周期问题的结合,主要是“纯周期问题:总周期长÷周期长度=周期个数……余数,余几就从周期开始数几个”,“余数的可加性:和的余数=余数的和”。8.10【解析】【分析】先数正着摆的正方形组成田字格,4个小正方形,同时组成了一个大正方形,共 4+1=5个。再数斜着摆的正方形组成田字格,4个小正方形,同时组成了一个大正方形,共 4+1=5个。最后把正着数的和斜着数的加起来即可。【详解】正方形共有:5+5=10个。【点睛】此题考查了数图形,主要是要学会分类,如按照方向不同的分类,按照不同的组成分类,最后将各种分类加起来即可。9.38【解析】【分析】用 50减掉 4的倍数的个数和 6的倍数的个数,再加上 4和 6的公倍数的个数就是面向老师的学生数。【详解】答案第 4页,共 14页 50 50 12; 8 50 ; 4;最后还朝向老师的有两种:转且只转过两次的以及没有转 4 6 12 过的。转且只转过两次的有:4个;转过的有:12 8 4 16个。所以没转过的同学有 50-16=34个,则最后还面向老师的共有: 34 4 38个。【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倍数和公倍数以及叠加重复的问题。为了不多算人数要把重复计算的人数减掉。10.90个【解析】【分析】观察可知每一层可分为 6堆三角形,从第二层起,每一层的每堆三角形个数比前一层每堆三角形个数多 2个。【详解】前一层:含三角形6 1=6(个);前二层:含三角形 6 3 18(个);前三层:含三角形6 5 30(个);前四层:含三角形6 7 42(个);前五层:含三角形6 9 54(个);前六层:含三角形6 11 66(个);前七层:含三角形6 13 78(个);前八层:含三角形6 15 90(个)。【点睛】此题考查找规律的递推关系,主要是要发现从第二层起,每一层的每堆三角形个数比前一层每堆三角形个数多 2个。11.4【解析】【分析】观察可知,虽然每个人的表的时间有快慢,但是相对时间不变。丁到的时间是可以直接确定的,先确定丁,再根据四人之间的相对时间来确定他们实际到的时间。甲较乙提前 6分钟,乙较丙提前 2分钟,丙较丁提前 1分钟。丁为实际上的 9:59到,则丙为 9:58到,乙为 9:56到,甲为 9:50到,据此列出表格即可求解。【详解】实际到达时间 按照自己表到达时间答案第 5页,共 14页甲 9:50 9:54乙 9:56 9:56丙 9:58 9:57丁 9:59 10:01观察可知,只有甲的表比实际上的时间要快 4分钟,所以表最快的同学为甲。【点睛】此题考查逻辑推理,每个人的表的时间有快慢,但是相对时间不变。而能直接确定准确时间的是丁,所以丁是突破口,根据丁到达时间来确定其余三人实际到达时间。12.25千米【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汽船在顺水中的速度为 12.5千米/小时,木船在顺水中的速度为 5千米/小时,可以设 A到 B地的距离为 x千米,则 B地到 C地的距离为(50-x)千米。根据:路程÷速度x 50 x=时间,可知 A到 B用时为 ,B到 C用时为 ,总共用时 7小时。据此列出方程12.5 5即可求解。【详解】解:设 A到 B地的距离为 x千米,则 B地到 C地的距离为(50-x)千米。x 50 x 712.5 55x 12.5 50 x 7 62.55x 625 12.5x 437.5625 437.5 12.5x 5x187.5 7.5x7.5x 187.5x 187.5 7.5x 25所以,从 A地到 B地的距离为 25千米。答案第 6页,共 14页【点睛】此题考查分段路程问题,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找准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式即可解答。13.26【解析】【分析】工程问题一般都设总工作量为单位“1”,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先求出甲乙丙工作效率的比,再进一步求出甲单独完成需要的天数。【详解】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一定时,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工作总量为单位“1”,由条件可知:丙休息 2天,乙就要多做 4天,乙丙效率比=1∶2,乙做 4天等于甲、乙合作一天,甲乙效率比=(4-1)∶1=3∶1,所以效率比甲∶乙∶丙=3∶1∶2。1 1 3 1三人合作一天能做 ,按比分配算出甲的工效: = ,13 13 3+1+2 261甲单独工作要:1÷ =26(天)26【点睛】此题为工程问题,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一定时,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推出三人的工效比,按比分配可算出个人的工效。14.108【解析】【分析】由于要能被 5整除,故可利用分类计数原理将任务分为三类:3第一类:末位为 0且没有 5的四位数;即为剩下 4个数选 3个排顺序,即 A4 24个。3第二类:末位为 5且没有 0的四位数;即为剩下 4个数选 3个排顺序,即 A4 24个。第三类:0和 5均选,可分为 0在末位和 5在末位的四位数,2 3末位为 0:剩下 4个数选 2个,并对包括 5在内的 3个数排序,即C4 A3 36个末位为 5:剩下 4个数选 2个排顺序,0 2此时只有十位和百位可以放,即C4 2 2 24个最后将三类的方法数求和即可。在每类中计数时,可利用分步计数原理,第一步,选数;第二步,排序,按要求排成四位数,将每步的方法数相乘即可。答案第 7页,共 14页【详解】1 3( )若只选了 0,则 0只能放在末位有: A4 24个;(2 3)若只选了 5,则 5只能放在末位有: A4 24个;(3)若 0与 5均选了,则可分情况讨论:0 2 3 2若 放在末位有:C4 A3 36个;若 5放在末位有:C4 2 2 24个。24+24+36+24=108(个)所以共有:108个。【点睛】此题考查了计数原理的计算,分类计数最后要相加,分步计数原理要将每步的方法数相乘。15.3【解析】【分析】根据“次品比正品轻一点”这一特点,将 27只乒乓球进行分组测量,根据测量结果的不同,即可找出答案。【详解】第一次:先将 27只乒乓球分为三堆,一堆 9个,称其中两堆,如果一样重,则次品在另一堆,否则在轻的一堆;第二次:将有次品的一堆分为三堆,一堆 3个,按上面的方法称一次,找出有次品的一堆;第三次:将有次品的一堆 3个,拿 2个来称,就能找出次品了。故至少称 3次。【点睛】解答的关键的是,找准突破口,即次品比正品轻一点,将 27进行合理分组,即可得到答案,以后遇到此类题型,希望同学们能灵活解答。16.89【解析】【分析】从第 1级开始递推,脚落到第 1级只有从地上 1种走法;第二级有两种可能,从地跨过第一级或从第级直接迈上去;登上第 3级,分两类,要么从第 1级迈上来,要么从第 2级迈上来,所以方法数是前两级的方法和;依此类推,以后的每一级的方法数都是前两级方法的和;直答案第 8页,共 14页到 10级,每一级的方法数都求出,因此得解。【详解】递推:登上第 1级:1种;登上第 2级:2种;登上第 3级:1+2=3种(前一步要么从第 1级迈上来,要么从第 2级迈上来);登上第 4级:2+3=5种(前一步要么从第 2级迈上来,要么从第 3级迈上来);登上第 5级:3+5=8种;登上第 6级:5+8=13种;登上第 7级:8+13=21种;登上第 8级∶13+21=34种;登上第 9级∶21+34=55种;登上第 10级:34+55=89种。故答案为:89。【点睛】此题考查了逻辑推理,用逆向思维考虑上一步的问题。即爬到第 3级之后的台阶方法等于该台阶前两级台阶的方法之和。17.45【解析】【分析】3已知大班人数是小班人数的 ,即大班人数与小班人数的比是 3∶5,我们可设小班人数有55x人,则大班人数有 3x人。大班总画片张数=大班人数×大班每人发得照片数,则大班共发(3x×17)张;小班总画片张数=小班人数×小班每人发得照片数,则小班共发(5x×13)张。小班比大班多发了 126张画片,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式即可求解。【详解】解:设小班人数有 5x人,则大班人数有 3x人。(5x×13)-(3x×17)=12665x-51x=12614x=126x=126÷14答案第 9页,共 14页x=9小班有:5×9=45(人)【点睛】此题考查了总量问题,类似于“每份数×份数=总数”,同时考察到了按比例设未知数。18.12【解析】【分析】利用牛吃的草量,最终求出草地每天新生草的草量,由于此类题不给出草量的单位,为此我们总设每头牛每周吃 1份草,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即可。【详解】令一头牛一周吃 1份,则 27头牛 6周吃 162份;23头牛 9周吃 207份;草每周增长:(207-162)÷3=45÷3=15(份);原有草量为:27×6-6×15=162-90=72(份);可供 21头牛吃 72÷(21-15)=72÷6=12(周)【点睛】此题考查的牛吃草问题,首先设一头牛一周吃 1份,通过算出不同的周期吃的量差,从而算出草的增长速度,再用同一段时间吃的份数减去长的份数算出原有份数,接着用每周吃的量减去每周长的量算出每周净吃量,最后用总量除以每周净吃量算出能吃的时间。19.162【解析】【分析】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方法是先把这个数分解成质数幂次相乘的形式,然后把各个质因数的幂次加一再做相乘得到。即 A=am bn ,则 A的因数个数为(m+1)×(n+1)个。由于有 10个因数,而10 2 5,所以两个质因数的次数分别为(2-1)次,及(5-1)次。答案第 10页,共 14页要使自然数最大,则大的质因数的次数应该要较多。据此即可求解。【详解】由于有 10个因数,而 10=2×5,该数又只包含质因数 2与质因数 3,所以该数最大为21 34 162。【点睛】此题考查了数论里关于一个数的因数个数的计算公式。即 A=am bn ,则 A的因数个数为(m+1)×(n+1)个。20.8【解析】【分析】由于三角形 DHG与三角形 DHF等底等高,所以三角形 DHG面积与三角形 DHF面积相等。连接 CF后,有 BD平行于 CF,则有三角形 BCF 与三角形 DCF等底等高,所以三角形 BCF的面积与三角形 DCF的面积相等。三角形 BCF与三角形 DCF同时减去三角形 CHF 可得三角形 DHF的面积与三角形 HBC的面积相等。据此即可求出阴影部分面积。【详解】由于三角形 DHG的面积与三角形 DHF的面积相等,而三角形 DHF 的面积与三角形 HBC的面积相等。所以阴影部分面积之和为:4×4÷2=16÷2=8(平方厘米)【点睛】此题考察到了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来进行等面积替换,进而求出阴影部分面积。121.264【解析】答案第 11页,共 14页【详解】分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解:20=2×2×5,56=2×2×2×7,28=2×2×7,所以 20、56、28的最大的公约数是 2×2=4;15=3×5,21=3×7,所以 5、15、21的最小公倍数是 3×5×7=105;104 1所以这样的分数中最小的是 即 26 ;4 41故答案为 26 .4根据题意:这些分数中最小的分数的分母应该是 28、56、20的最大公约数,分子是 5、15、21的最小公倍数.22.1.5【解析】【分析】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放入物体的体积与排开水的体积相等,即浸入的部分等于上升水的体积。据此即可解答。【详解】水面上漂浮着一块棱长为 5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木块浮出水面的高度是 2厘米,浸入水中的部分高度是 5-2=3(厘米),3×5×5÷50=75÷50=1.5(厘米)【点睛】此题考查的时等体积问题,,放入物体的体积与排开水的体积相等。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水面下降高度=长方体体积÷底面积。23.9【解析】答案第 12页,共 14页【分析】易得这个几何体共有 3层,由俯视图可得第一层正方体的个数,由正视图和左视图可得第二层,第三层正方体的个数,相加即可。【详解】由俯视图可得最底层有 6个,由正视图和左视图可得第二层有 2个,第三层有 1个箱,共有:6+2+1=9(个);答:这堆正方体货箱共有 9个。故答案为 9.【点睛】考查学生对三视图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对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的考查。如果掌握口诀“俯视图打地基,主视图疯狂盖,左视图拆违章”就更容易得到答案。24.859375【解析】【分析】先设原电话号码为 abcdef 则两次升位后为 2a3bcdef ,令bcdef =x,由题意找到升位后的 8位数是原 6位的 33倍,列出不等式即可求得结果。【详解】令该六位数为 abcdef ,则有 2a3bcdef 33 abcdef令bcdef =x,则有: 2a3 100000 x 33 a 100000 33x。化简得 32x=20300000-2300000a(1 a 9,0 x 100000且均为整数)故0 x=3125 (203-23a) 100000解得171<23a≤203当且仅当 a 8时成立,有:bcdef 19 3125 59375所以原来的六位电话号码是 859375。【点睛】此题考查了用字母表示数和解不等式,求出 a得准确值。关键在于根据描述语升位后的 8位数是原 6位的 33倍,列出不等式。25.1508答案第 13页,共 14页【解析】【分析】2 12 44244<2010<452,所以从[ ]到[ ]表示的数都是 0。可以知道前面很多数都表示同一2010 2010个值,又10062 10052 2011,可以知道在 1006以后的平方的差会超过 2011,即以后能够2取的整数都互不相同。从 1006到 2010共有 1005个数。而[1005 ]=502,所以 0~502的值2010都是可以取到的。据此即可解答。【详解】由于10062 10052 2011,则在 1006以后的平方的差会超过 2011,即以后能够取的整数都互不相同。从 1006到 2010共有 1005个数。 1005 1005 由于 502,而 1005及之前两个数的平方差都不会超过 2010,即 502以下的 2010 自然数都能取到。这部分有 0到 502共有 503个数。503+1005=1508(个),所以共出现了1508个互不相同的数。【点睛】此题考查了公式:(n+1)2-n 2 2n+1,用平方数来锁定取值范围。平方的差会超过 2011之后,相邻的两个数的取值差会大于或者等于 1。答案第 14页,共 1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