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暑假自学专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版)课前引入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运用除味觉以外的所有感官,尽可能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观察。你可以按下面提示的步骤进行实验观察,也可以增加或更改某些实验观察的内容。(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闻一闻气味等。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入水底,并判断石蜡的密度与水的相比是小还是大。(2)点燃蜡烛仔细观察燃着的蜡烛。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 火焰分为几层 哪层最明亮 哪层最暗 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图1-10),约1s后取出,根据火柴梗在火焰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推测火焰哪一部分的温度最高,哪一部分的温度最低。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如图1-11),仔细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物质。(3)熄灭蜡烛观察蜡烛熄灭时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如图1-12),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化学学习的特点题型一:蜡烛的性质【例1】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错误的是A.蜡烛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质软,不溶于水B.蜡烛沉入水底,说明它的密度比水的大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题型二:蜡烛燃烧实验的现象与结论【例2】下列有关蜡烛及其燃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发现它浮在水面B.在蜡烛火焰上方罩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发现石灰水变浑浊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说明其具有可燃性D.拿住火柴梗一端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约1s后取出,处于内焰的部分最先炭化【变2】通过观察蜡烛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燃烧时发光、发热②用一干而冷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雾,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③外焰温度最高④蜡烛燃烧过程中伴随发生物理变化⑤熄灭时蜡烛冒白雾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题型三: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例3】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实验探究,请帮助该同学完成以下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 蜡烛被切下,漂浮在水面上 蜡烛的硬度____,密度____(2)点燃蜡烛,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1 2s后取出 火柴梗两端先烧焦变黑 蜡烛火焰的_______温度最高(3)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_______ 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4)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_______ 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变3】用下图所示实验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1)实验1中,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与外焰接触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_______温度最高。(2)实验2中,能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的现象是_______。(3)实验3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4)吹灭蜡烛后,看到白烟,白烟是________.【例4】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蜡烛有以下性质:①固态;②白色;③质地较软;④密度比水小;⑤难溶于水;⑥受热易熔化;⑦能燃烧。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有______(填序号)。(2)A实验的目的是______。(3)B中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①点燃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生成 蜡燃烧后的产物有__。②迅速倒转小烧杯,向其中加____,振荡 ____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4)C实验是从点燃的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李强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水蒸气,王亮认为“白烟”的成分是石蜡蒸气凝结而成的固体颗粒。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确定“白烟”的成分。验证李强同学猜想所用的方法是______;支持王亮同学猜想的方法是______。(5)D实验中,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如何操作才能保证实验成功?____(只答一点)思考与交流: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呢?实验探究【已知信息】(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液,在下述实验中,白色浑浊物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2)氧气可以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4)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组成的,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实验步骤】实验中我们将主要观察呼吸前后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的变化。步骤1:取两个空集气瓶,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这样两瓶空气样品就收集好了。(与集气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是毛玻璃,使用时应将玻璃片的毛面向下盖好集气瓶)步骤2:取另外两个集气瓶,将它们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如图1-14)。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如图1-15,注意:换气时不要倒吸集气瓶内的水),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如图1-16)。用同样的方法再收集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步骤3: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如图1-17),观察现象并记录。现象结论步骤4: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如图1-18),观察现象并记录。现象结论步骤5: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或镜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如图1-19),对比观察两块玻璃片或镜片上发生的现象。现象结论题型四:吸入呼出气体的组成【例5】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人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先熄灭,由此说明A.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多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少C.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多D.呼出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变5】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我们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C.我们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D.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题型五:吸入呼出气体的实验探究【例6】根据“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请回答:(1)探究“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的实验操作方法是:_______(2)所得结论对应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例7】根据如图所示“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图1实验中,用干冷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实验目的是_____。(2)图2实验中,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的过程发生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图3实验中,除了要控制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_____相同。(4)图4实验中,燃着的小木条伸入呼出气体瓶中现象是_____。1.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举例说明下列问题: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哪些是关于物理性质的描述?哪些是关于化学性质的描述?2.结合自己的体会,你认为化学中的探究需要哪些步骤(或环节)?根据做过的探究填表。问题 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猜想(假设)实验证据结论与解释讨论3.整理本课题的探究记录,参考教科书中提供的格式(或自己设计报告的格式)写出探究报告。【练1】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哈气”,再擦会使玻璃擦得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A.CO2 B.N2 C.H2O D.O2【练2】(多选)下列是“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C.蜡烛被吹灭有白烟,说明蜡烛燃烧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D.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练3】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我们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C.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我们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练4】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蜡烛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的。(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_____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结论:蜡烛燃烧的产物为_____、_____。(填名称)【练5】(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___,由此可得,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此外还可以知道石蜡的物理性质为 _____。(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 ______层,分别为_______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火焰中,ls 后取出,可以看到_____火柴梗最先碳化,结论∶ 蜡烛火焰的_____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 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后发现 ___。结论 蜡烛燃烧的产物是____和____。(4)熄灭蜡烛,发现蜡烛冒_____,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____由上述观察可 得∶蜡烛燃烧过程发生的变化类型为______。【练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查阅资料得知:人呼吸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表所示:气体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X 78% 75%Y 21% 15%(二氧化碳) 0.03% 3.68%水 0.02% 5.44%①请你判断:表中X是_______,Y是_______;②欲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其实验方法是_______。【练7】现有收集好的空气和呼出气体各两瓶,小美同学在做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比较实验,请你和她一起完成。实验方法和步骤 现象 结论(1)取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分别向两瓶气体中滴加数滴澄清石灰水。 _____。 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含量多。(2)_____。 放入空气瓶中的木条燃烧时间较长,而放入呼出气体瓶中的木条即刻熄灭。 呼出气体中的氧气比空气中的含量_____。(3)取两片玻璃片,向其中一片上呼气,观察比较。 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放置在空气中另一片没有。 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的比空气中的含量_____。【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暑假自学专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师版)课前引入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运用除味觉以外的所有感官,尽可能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观察。你可以按下面提示的步骤进行实验观察,也可以增加或更改某些实验观察的内容。(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闻一闻气味等。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入水底,并判断石蜡的密度与水的相比是小还是大。(2)点燃蜡烛仔细观察燃着的蜡烛。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 火焰分为几层 哪层最明亮 哪层最暗 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图1-10),约1s后取出,根据火柴梗在火焰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推测火焰哪一部分的温度最高,哪一部分的温度最低。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如图1-11),仔细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物质。(3)熄灭蜡烛观察蜡烛熄灭时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如图1-12),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答案】点燃前蜡烛的物理性质:白色圆柱状固体,质软,无气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火焰分为三层,分别称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最亮,焰心最暗;外焰温度最高。干燥烧杯出现水雾,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内液体变浑浊,推测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蜡烛熄灭后有白烟产生,点燃白烟后蜡烛重新燃烧。化学学习的特点题型一:蜡烛的性质【例1】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错误的是A.蜡烛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质软,不溶于水B.蜡烛沉入水底,说明它的密度比水的大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答案】B【详解】A、蜡烛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质软,不溶于水,正确,不符合题意;B、将蜡烛放入水中,可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错误,符合题意;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正确,不符合题意;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题型二:蜡烛燃烧实验的现象与结论【例2】下列有关蜡烛及其燃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发现它浮在水面B.在蜡烛火焰上方罩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发现石灰水变浑浊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说明其具有可燃性D.拿住火柴梗一端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约1s后取出,处于内焰的部分最先炭化【答案】D【详解】A、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所以浮在水面,选项说法正确;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选项说法正确;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蜡烛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所以能被点燃,选项说法正确;D、外焰温度最高,可以看到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炭化。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变2】通过观察蜡烛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燃烧时发光、发热②用一干而冷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雾,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③外焰温度最高④蜡烛燃烧过程中伴随发生物理变化⑤熄灭时蜡烛冒白雾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答案】D【详解】①蜡烛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正确;②用一干而冷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雾,因为有水生成,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因为有二氧化碳生成,正确;③外焰温度最高,因为外焰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最充分,正确;④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发生了熔化,蜡烛熔化属于物理变化,正确;⑤熄灭时蜡烛冒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汽遇冷形成的,错误。故正确的是①②③④。故选D。题型三: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例3】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实验探究,请帮助该同学完成以下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 蜡烛被切下,漂浮在水面上 蜡烛的硬度____,密度____(2)点燃蜡烛,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1 2s后取出 火柴梗两端先烧焦变黑 蜡烛火焰的_______温度最高(3)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_______ 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4)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_______ 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答案】较小 比水小 外焰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或水珠) 水(或水蒸气)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详解】(1)蜡烛很容易被小刀切开,说明蜡烛硬度小,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2)点燃蜡烛,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1 2s后取出,火柴梗两端先烧焦变黑,两端是被外焰加热的,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3)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有水生成,蜡烛燃烧生成了水。(4)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变3】用下图所示实验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1)实验1中,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与外焰接触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_______温度最高。(2)实验2中,能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的现象是_______。(3)实验3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4)吹灭蜡烛后,看到白烟,白烟是________.【答案】外焰 烧杯内壁有小液滴 二氧化碳 石蜡固体小颗粒【详解】(1)温度越高,木条炭化越快,实验1中,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与外焰接触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2)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能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的现象是烧杯内壁有小液滴。(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4)吹灭蜡烛后,看到白烟,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可以燃烧。【例4】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蜡烛有以下性质:①固态;②白色;③质地较软;④密度比水小;⑤难溶于水;⑥受热易熔化;⑦能燃烧。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有______(填序号)。(2)A实验的目的是______。(3)B中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①点燃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生成 蜡燃烧后的产物有__。②迅速倒转小烧杯,向其中加____,振荡 ____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4)C实验是从点燃的蜡烛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李强同学认为“白烟”的成分是水蒸气,王亮认为“白烟”的成分是石蜡蒸气凝结而成的固体颗粒。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确定“白烟”的成分。验证李强同学猜想所用的方法是______;支持王亮同学猜想的方法是______。(5)D实验中,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如何操作才能保证实验成功?____(只答一点)【答案】①②③④⑤⑥ 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高低 水 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在白烟上方罩冷且干燥的烧杯 将白烟点燃 沿着白烟方向迅速点燃【分析】本题考查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详解】(1)物理性质是物质本身属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存在状态、颜色是物质本身存在形式,不需要化学反应即可表现出来,质地软可以通过切割就可以发现,说明硬度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密度、溶解度也是物质本身属性,受热熔化,是熔点低,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而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属于物理性质的为①②③④⑤⑥;故答案为:①②③④⑤⑥。(2)A中将火柴梗放置于蜡烛燃烧的火焰中,通过观察火柴梗炭化情况,就可以判断哪里温度高;故答案为: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高低。(3)①此时观察到小液滴生成,说明有水生成;故答案为:水。②验证有二氧化碳生成,借助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向反应后的烧杯内加入澄清石灰水,看到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二氧化碳的存在; 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4)验证白烟是水蒸气还是石蜡,通过可燃性进行设计实验,首先选择干燥烧杯,收集白烟,观察有无水滴,然后再进行点燃,验证白烟可燃性,得出白烟为石蜡;故答案为:在白烟上方罩冷且干燥的烧杯;将白烟点燃。(5)为了避免白烟扩散,无法点燃,需要迅速沿着白烟方向点燃,就可以看到复燃现象; 故答案为:沿着白烟方向迅速点燃。思考与交流: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呢?实验探究【已知信息】(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液,在下述实验中,白色浑浊物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2)氧气可以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4)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组成的,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实验步骤】实验中我们将主要观察呼吸前后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的变化。步骤1:取两个空集气瓶,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这样两瓶空气样品就收集好了。(与集气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是毛玻璃,使用时应将玻璃片的毛面向下盖好集气瓶)步骤2:取另外两个集气瓶,将它们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如图1-14)。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如图1-15,注意:换气时不要倒吸集气瓶内的水),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如图1-16)。用同样的方法再收集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步骤3: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如图1-17),观察现象并记录。现象结论【答案】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燃着木条熄灭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少步骤4: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如图1-18),观察现象并记录。现象结论【答案】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多步骤5: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或镜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如图1-19),对比观察两块玻璃片或镜片上发生的现象。现象结论【答案】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另一块上有水雾出现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多题型四:吸入呼出气体的组成【例5】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人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先熄灭,由此说明A.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多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少C.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多D.呼出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答案】B【详解】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熄灭与氧气的含量相关。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人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先熄灭,由此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少,故选B。【变5】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我们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C.我们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D.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答案】D【详解】A、我们吸入的气体是空气,不全部是氧气,此选项错误;B、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氮气、二氧化碳等,不全部是二氧化碳,此选项错误;C、我们呼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仍然是氮气,氮气难溶于水,此选项错误;D、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此选项正确。故选D。题型五:吸入呼出气体的实验探究【例6】根据“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请回答:(1)探究“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的实验操作方法是:_______(2)所得结论对应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答案】将澄清石灰水分别倒入盛有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 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不同,二氧化碳含量不同【详解】(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探究“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的实验操作方法可以为将澄清石灰水分别倒入盛有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通过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判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2)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不同,二氧化碳含量不同。【例7】根据如图所示“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图1实验中,用干冷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实验目的是_____。(2)图2实验中,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的过程发生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图3实验中,除了要控制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_____相同。(4)图4实验中,燃着的小木条伸入呼出气体瓶中现象是_____。【答案】验证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物理 澄清石灰水的体积 燃着的小木条熄灭【详解】(1)图1实验中,用干冷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会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该实验目的是验证蜡烛燃烧有水生成;(2)图2实验中,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的过程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石蜡的固体小颗粒,此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3)图3实验中,除了要控制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澄清石灰水的体积相同;(4)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较低,所以图4实验中,燃着的小木条伸入呼出气体瓶中,观察到燃着的小木条熄灭。1.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举例说明下列问题: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哪些是关于物理性质的描述?哪些是关于化学性质的描述?【答案】蜡烛熔化;蜡烛燃烧;蜡烛常温下是固体;蜡烛能燃烧【解析】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蜡烛熔化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蜡烛常温下是固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蜡烛能燃烧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2.结合自己的体会,你认为化学中的探究需要哪些步骤(或环节)?根据做过的探究填表。问题 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猜想(假设)实验证据结论与解释讨论【答案】问题 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猜想(假设) 1.吸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2.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大于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3.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大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实验 用简便的方法收集一瓶呼出气体,再与一瓶空气样品作对比进行实验;①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②向两瓶气体中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③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或镜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证据 ①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木条无明显现象,而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立即熄灭;②盛有空气的集气瓶无明显变化,而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石灰水变浑浊;③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珠。结论与解释 结论:吸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于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大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解释: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液,在下述实验中,白色浑浊物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2.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充足。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4.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组成的,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讨论 为什么吸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大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3.整理本课题的探究记录,参考教科书中提供的格式(或自己设计报告的格式)写出探究报告。【答案】探究(或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探究(或实验)目的:知道人体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用品:集气瓶,水槽,导管,玻璃片,胶头滴管,干燥的玻璃片,火柴,木条,澄清石灰水。步骤和方法(可用图示) 现象 分析取两个空集气瓶用玻璃片盖好,用简便的方法收集两瓶呼出气体 两瓶气体均为无色气体 两瓶气体均为空气的主要成分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两瓶气体 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立即熄灭,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现象 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高将澄清石灰水分别倒入两瓶中 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 玻璃片有水雾出现 呼出气体中水蒸气较多结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含量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吸入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多。问题和建议:收集纯净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与本实验作对比。【练1】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哈气”,再擦会使玻璃擦得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A.CO2 B.N2 C.H2O D.O2【答案】C【详解】此时向玻璃“哈气”主要利用水蒸气遇冷形成水滴,擦拭玻璃上的污渍,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故选C。【练2】(多选)下列是“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C.蜡烛被吹灭有白烟,说明蜡烛燃烧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D.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答案】AB【详解】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故选项说法正确。B、可用小刀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故选项说法正确。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点燃后会燃烧,说明该白烟具有可燃性,蜡烛燃烧没有大量白烟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D、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说明蜡烛燃烧有水蒸气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B。【练3】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我们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C.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我们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答案】C【详解】A、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等,错误;B、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等,错误;C、我们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变小、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变大,正确;D、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氮气、氧气等难溶于水,错误;故选C。【练4】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蜡烛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的。(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_____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结论:蜡烛燃烧的产物为_____、_____。(填名称)【答案】石蜡 棉线烛芯 两端 外焰 水 二氧化碳【详解】(1)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2)温度越高,木条碳化越快,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接触火焰的部位的两端先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练5】(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_______,由此可得,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此外还可以知道石蜡的物理性质为 _____。(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 ______层,分别为_______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火焰中,ls 后取出,可以看到_____火柴梗最先碳化,结论∶ 蜡烛火焰的_____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 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后发现 ___。结论 蜡烛燃烧的产物是____和____。(4)熄灭蜡烛,发现蜡烛冒_____,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____由上述观察可 得∶蜡烛燃烧过程发生的变化类型为______。【答案】浮在水面 小 硬度小 三 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部分 外焰 水雾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水 白烟 重新被点燃 化学变化【详解】(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浮在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能用小刀切下蜡烛,说明石蜡的硬度小;(2)点燃蜡烛,蜡烛的火焰份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火焰中,ls 后取出,可以看到外焰部分火柴梗最先碳化,结论∶ 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燃烧生成了水;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结论为蜡烛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4)熄灭蜡烛,发现蜡烛冒白烟,这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的石蜡小颗粒,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由上述观察可得: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练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查阅资料得知:人呼吸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表所示:气体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X 78% 75%Y 21% 15%(二氧化碳) 0.03% 3.68%水 0.02% 5.44%①请你判断:表中X是_______,Y是_______;②欲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其实验方法是_______。【答案】氮气 氧气 取一个干净的玻璃片,向上哈气,如果有小水滴或水汽出现,说明呼出气体含有水蒸气。或将呼出的气体通过有无水硫酸铜的试管,如果它变蓝就是有水【详解】①呼入的气体即为空气,占空气体积78%的是氮气,占空气体积21%的是氧气,因此X是氮气,Y是氧气。②欲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其实验方法是:取一个干净的玻璃片,向上哈气,如果有小水滴或水汽出现,说明呼出气体含有水蒸气。或将呼出的气体通过有无水硫酸铜的试管,如果它变蓝就是有水【练7】现有收集好的空气和呼出气体各两瓶,小美同学在做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比较实验,请你和她一起完成。实验方法和步骤 现象 结论(1)取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分别向两瓶气体中滴加数滴澄清石灰水。 _____。 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含量多。(2)_____。 放入空气瓶中的木条燃烧时间较长,而放入呼出气体瓶中的木条即刻熄灭。 呼出气体中的氧气比空气中的含量_____。(3)取两片玻璃片,向其中一片上呼气,观察比较。 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雾,放置在空气中另一片没有。 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的比空气中的含量_____。【答案】呼出的气体中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中几乎不变浑浊;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气和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少; 多。【详解】(1)二氧化碳的含量越多,使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越明显,向盛有空气和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后,呼出的气体中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中几乎不变浑浊,所以人呼出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比吸入的空气中要多,故填:呼出的气体中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中几乎不变浑浊;(2)因为氧气有助燃性,氧气含量越多,木条燃烧得越旺,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气和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时,由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木条会熄灭,而空气中氧气含量没变,木条燃烧情况也不变,故填: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气和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少;(3)因为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珠,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增多,所以向玻璃片上哈气时会有水雾,故填:多。知识导航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说来你也许会感到惊讶,化学实验室的前身是古代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的作坊。炼丹术士想通过炼丹得到长生不老的药,炼金术士试图靠“哲人石”将普通金属点化成金银。他们发明了许多实验器具及一些分离物质的方法,如过滤、蒸馏等,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为化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作出了贡献。明代炼丹炉 拉瓦锡在做化学实验模块一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知识预习 小杨老师 15521324728 侵权必究(1)关注物质的性质。例如,石蜡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等物理性质;石蜡能否燃烧、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化学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例如,受热时石蜡熔化等物理变化;燃烧时发光、放热的现象,有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等化学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而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种性质或变化,经过比较和分析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的结论。对点训练 小杨老师 15521324728 侵权必究模块二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知识预习 小杨老师 15521324728 侵权必究对点训练 小杨老师 15521324728 侵权必究练习应用 小杨老师 15521324728 侵权必究提分作业 小杨老师 15521324728 侵权必究知识导航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说来你也许会感到惊讶,化学实验室的前身是古代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的作坊。炼丹术士想通过炼丹得到长生不老的药,炼金术士试图靠“哲人石”将普通金属点化成金银。他们发明了许多实验器具及一些分离物质的方法,如过滤、蒸馏等,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为化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作出了贡献。明代炼丹炉 拉瓦锡在做化学实验模块一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知识预习 小杨老师 15521324728 侵权必究(1)关注物质的性质。例如,石蜡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等物理性质;石蜡能否燃烧、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化学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例如,受热时石蜡熔化等物理变化;燃烧时发光、放热的现象,有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等化学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而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种性质或变化,经过比较和分析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的结论。对点训练 小杨老师 15521324728 侵权必究模块二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知识预习 小杨老师 15521324728 侵权必究对点训练 小杨老师 15521324728 侵权必究练习应用 小杨老师 15521324728 侵权必究提分作业 小杨老师 15521324728 侵权必究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